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与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290.00 KB
- 文档页数:12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基础方法(1)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辩证地进行评价。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可以考虑以下一般要素: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如何;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什么等。
(2)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的标准。
(3)注意历史人物的阶级实质。
二、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注意的几个基本观点1.决定历史发展的不是某个英雄人物而是人民群众。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人物作用的辩证关系的观点。
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就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个别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
3.历史人物的阶级局限性观点。
历史人物是时代的产物,他们的活动必然受到时代制约。
在阶级社会中,他们还要受到其所在阶级的局限,他们的主观愿望、实际行动都是他们阶级属性的集中反映,因此,不可避免地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
总之,千秋功罪,后人评说。
要对每个历史人物作准确全面的评价,实在是一大难事。
但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定能在历史人物学习上取得良好成绩。
四、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五、史料的含义、基本内容、基本作用和局限性1.含义史料即是与历史密切相关的材料,它是人类在以往长期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
2.史料的基本内容史料的内容有很多,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史迹遗存。
这类史料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尚存的各种实物。
具体包括:地上和地下的遗址和遗迹;传世和出土的文物。
历史文献。
这类史料是指一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
具体包括:历代史书、档案、铭刻、调查资料等。
口传材料。
这类史料是指流传于民间的传说、民歌民谣等。
3.史料的基本作用历史“一度性”的特点决定了在史学研究中,研究者不能直接面对研究对象,通过直接的观察进行工作,而只能依据间接的材料,即史料来从事历史研究。
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1. 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问题,或理解的尺度:法国学者帕斯卡尔曾经讲到过三种伟大:“一种是帝王、首领的伟大;一种是精神、理智的伟大;还有一种是仁爱、心灵的伟大。
”理解和把握历史人物的主要尺度有:(1)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时代、阶级属性)下具体分析:自觉防止评价人物笼统化、简单化的毛病,对历史人物既不因功掩过,也不因过抹煞其功。
不能简单、全盘的肯定或否定,还应科学区分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避免出现以偏盖全。
例如拿破仑、孔子等(2)以“事迹分类”、“时间分期”为线索:以人物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为顺序,把它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评价后,再有一个总结论,亦即对历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断。
以时间顺序为纲,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
譬如“评价秦始皇”;“评价毛泽东”。
(3)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科学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就是看其是否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为满足这种趋势而担负起发起和促起实现的责任。
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思维模式、行为风格乃至生活习性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例如孙中山、列宁等人的远大理想和政治智慧以及顽强意志。
(4)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史论一致:切忌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标准的认识偏差,或者以个人主观愿望随意武断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
最大限度地避免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应特别注意将影视作品混同于历史史实的问题,使人物评价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史实基础之上。
2.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不能用一些过时的或抽象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苛求古人。
我们更重视历史价值判断,力求做到:⑴辨证地看:相同或相近历史背景的同类历史人物作比较可以看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列举了几种主要方法:
1. 系统分析方法: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个性、思想等方面的全面研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从多个角度全面了解历史人物的贡献和影响。
2. 对比方法:通过将历史人物与其他同期或相似背景的人物进行对比,评价其在同一历史时期中的相对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3. 文化与时代观察法:将历史人物置于其所处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中,综合考察其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塑造。
4. 反事实推理法:设想历史发展的不同情形,评价历史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决策和行为,以了解历史人物真实的能力、智慧和贡献。
5. 价值观评价法: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评价历史人物的品质和行为,判断其是否符合或违背了这些价值观。
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当本着客观、全面和公正的原则,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并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进行评价,避免片面和主观的评价。
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1. 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问题,或理解的尺度:法国学者帕斯卡尔曾经讲到过三种伟大:“一种是帝王、首领的伟大;一种是精神、理智的伟大;还有一种是仁爱、心灵的伟大。
”理解和把握历史人物的主要尺度有:(1)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时代、阶级属性)下具体分析:自觉防止评价人物笼统化、简单化的毛病,对历史人物既不因功掩过,也不因过抹煞其功。
不能简单、全盘的肯定或否定,还应科学区分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避免出现以偏盖全。
例如拿破仑、孔子等(2)以“事迹分类”、“时间分期”为线索:以人物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为顺序,把它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评价后,再有一个总结论,亦即对历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断。
以时间顺序为纲,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
譬如“评价秦始皇”;“评价毛泽东”。
(3)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科学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就是看其是否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为满足这种趋势而担负起发起和促起实现的责任。
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思维模式、行为风格乃至生活习性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例如孙中山、列宁等人的远大理想和政治智慧以及顽强意志。
(4)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史论一致:切忌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标准的认识偏差,或者以个人主观愿望随意武断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
最大限度地避免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应特别注意将影视作品混同于历史史实的问题,使人物评价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史实基础之上。
2.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不能用一些过时的或抽象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苛求古人。
我们更重视历史价值判断,力求做到:⑴辨证地看:相同或相近历史背景的同类历史人物作比较可以看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历史人物。
比较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和学的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
(1)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辩证地进行评价。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可以考虑以下一般要素: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如何;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什么等。
(2)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的标准。
(3)注意历史人物的阶级实质。
评价历史人物的最主要原则:实事求是。
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
下面就如何评价秦始皇略述一二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称秦始皇)当政的时代有几个基本特征;(1)封建制度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阶段;(2)民族联系加强,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阶段;(3)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初步发展阶段;(4)人民群众渴望统一和安定。
据此,结合教科书陈述,可按历史活动的两个阶段(秦王嬴政的统一战争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可按他历史活动的正负属性,边述边评,也可先述后评,最后给秦始皇以历史定位(什么样的历史人物——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者、产生深远影响的著名政治家,功大于过)和阶级定位(第一个封建皇帝、地主阶级的总代表,具有剥削压迫人民的局限性)
请注意:五册书中的历史人物,如就总体评价而言,大体可以此为参考。
一.试以具体事例,谈谈评析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遵循时代背景评析历史人物任何历史人物,归根结底,总是时代的产儿,总是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联系的。
因此,我们研究历史人物的出现、评价其历史地位时,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去评价,更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苛求,面是应该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范围内,在弄清当时的社会发展向人们提出了什么样的亟待解决的历史任务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恰如其分地评价。
如对李鸿章,人们诟病最多的是他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镇压和外交上的妥协退让,因此被冠以“镇压农民起义的侩子手”和“卖国贼”的名号。
但就第一个称号而言,在当时,作为一个浸淫于儒家经典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忠孝是他们的必修课,忠君是他们必须遵守的大节,因此当农民起义爆发时,他们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去镇压。
不仅李鸿章这样,连我们敬为英雄的岳飞、林则徐一样也镇压过农民起义。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镇压农民起义就是正确的,我们应当理解,这是封建社会时期,地主阶级受儒家思想影响所体现出的一个共性,不是李鸿章的个人品性决定的。
2.阶级原则一个人,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不仅仅只是个人的天赋,而且和这些个人所拥有的权力、所处的地位有直接关系。
历史证明,谁处在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关键地位,只要想有所作为——不管是好是坏——都可以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当时历史发展进程的快慢。
处在特殊位置上的个别人物,在他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在造就他的社会关系所允许的限度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历史的面貌,给历史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人们在创造历史时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也要受历史条件、阶级关系的制约。
历史上的斗争最终是由阶级利益的冲突引起的,个人从事历史活动的动机最终是由阶级利益所决定的,因而历史人物不能对一切事件负责任。
例如,朱元璋刚开始起义反元时,代表的是农民阶级的利益,但是后来他登基做了皇帝,就发生了转变,开始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对他的评价也应分时期进行。
3.防止以偏概全,坚持客观原则对历史人物的评估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是个复杂的结合体,都有他的功与过,我们应当克服英雄史观或是全盘否定的观点。
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五项原则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目前众说纷纭。
我试着提出五项原则,供大家一哂。
何谓历史人物?我想,简单地理解,已经故去的过往的人物就是历史人物。
这里包括两点,一是肉体上已经不在人世了;二是时间上已经是过去时了。
当然,过去的时间有长有短,涉及的人物有大有小。
这就有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当代的各色人等,都是我们所说的历史人物。
怎样评价他们,我想应该有五项原则。
第一,阶级原则。
简言之,也就是阶级分析的原则。
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阶级分析的原则,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应该是毫无疑义的。
即使是现在,也应该运用这个有效的原则。
当前,不是运用不运用的问题,而是如何运用的问题。
在阶级社会中,我们当然要站在被剥削阶级一方,讴歌他们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英雄行为。
但是,这种讴歌,不应该是教条的、僵化的,而应该是辩正的,唯物的。
不能无原则地美化,无限制地拔高。
如对农民起义的研究就存在这个问题。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美化或拔高农民起义。
在太平天国起义的研究中就存在这种现象。
太平天国是完全应该肯定的。
但是,对它的研究存在过分美化的倾向。
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现在,就应该恢复太平天国的本来面目。
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把丰富多彩的历史简化为农民起义斗争史或儒法斗争史,就是阶级分析原则的教条僵化运用的极端典型。
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面,则是对剥削阶级的全盘否定,否定他们的一切所作所为。
他们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艺术的所有作为,都一概予以否定,其实就是彻头彻尾的民族虚无主义。
这种错误的理念就导致了历史的虚无主义。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种错误的观点发展到极端,中华民族的辉煌灿烂的历史已不复存在,被“四人帮”否定得所剩无几。
在他们看来,是“红洞县里没好人”。
历史上的剥削阶级应一律打倒,再踏上一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好端端的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在这种极左的所谓阶级分析观点的糟蹋下,竟然被涂抹得漆黑一团。
分析历史人物的方法,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分析历史人物的方法,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分析历史人物的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
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1)生产力标准(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3)阶级的观点(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5)不要以偏概全(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一、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模式:(一)评价历史人物重大活动的一般模式首先,概述历史人物生活的历史环境概述时,一般可以考虑以下因素: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如何;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什么等。
其次,点明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即由什么阶级组成,代表着什么阶级的利益。
第三,简要评述历史人物重大活动中的具体史实一般地说,评述人物事迹大体上采用分类法和分期法。
1.分类法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
一般可分为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经济(实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
如汉武帝的事迹可概括成:政治上:a、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
经济上: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
经济发展,国家富裕。
民族关系上:a、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b、派张骞出使西域;c、派人在西南设郡县。
评价历史人物方法技巧总结一.评价历史人物第一,要有历史的观念--时空观念。
第二,要有科学的思维--辩证思维。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要全面地了解他一生做过的事,他做的事体现着他的思想和价值追求,是评价人物的重要依据。
对人物所做的事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
像哥伦布发现美洲,我们要站在欧洲人的角度看他,也要站在美洲人的角度去看他,还要站在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角度来看他。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偏见。
我们要看到他所做的事件的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弊端。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一半好一半坏呢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结论,这就涉及到评价人物的第三个方面,评价标准。
第三,要有统一的标准--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人类社会的进步有时看上去是很残酷的。
在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
当私有制出现以后,阶级社会产生了,一部分人开始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另一部分人,但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为这个时期,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比原始社会时期明显增强了。
英国的圈地运动,用暴力手段使农民与土地分离,看上去是十分残酷的,但为英国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要看他所做的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的长远利益,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总之看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第四,要有正确地表述--史论结合。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做到史实与结论相结合,有理有据,结合人物所做的事件逐项进行评价,做到事实清楚,逻辑正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离开史实的评价是空谈,没有说服力;离开结论的评价是漫谈,没有深度。
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总原则及答题范式为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三确定原则--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阶级属性、在历史上的作用。
对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与历史人物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如时代潮流或阶级属性)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