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院感应知应会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人员院感应知应会

1、什么是院感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2、什么是消毒?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3、什么是灭菌?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4、什么叫手卫生:

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5、什么是清洁洗手: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6、什么是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无需冲洗或干手设备。(开启有效时间1个月)

7、什么是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8、医院感染形式:

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垂直感染。

9、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三大要素?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0、院感发生率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一级医院<7%,二级<8%,三级<10%,各级医院感染漏报率≤20%。

11、七步洗手法,一类、二类、三类环境医务人员手菌落数合格标准?

一类(手术室、人流室)<5,二类(知识室、病房、治疗室)<10,三类(传染病医院)<15

12、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1、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及粘膜暴露,应立即先用肥皂,再用流动水反复冲洗。

2、溅入口腔、眼睛暴露等部位,用流动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彻底冲洗粘膜。

3、利器刺伤或割伤,在伤口旁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的血液(严禁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然后再用肥皂水、大量流动水反复冲洗伤口,冲洗后用0.5%碘伏、75%的酒精、0.2%-0.5%过氧乙酸、3%双氧水等消毒创面,必要时进行包扎。

4、报告科室领导→分管领导→院感办公室→感染管理委员会。

5、填写针刺伤报告表,报告内容详见报告表。

6、如果暴露源HBV阳性,尽快为暴露者实施:

(1)血清学监测:HBVDNA(乙肝DNA定量)、乙肝五项、肝功能,

3、6个月复查。

(2)主动和被动免疫:抗HBs(乙肝表面抗体)≥10mIU/ml,不处理;如果未接种、HBs(乙肝表面抗体)<10mIU/ml、抗HBs(乙肝表面抗体)不详,立即注射HBVIG(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200-400IU,并同时注射乙肝疫苗20ug,并于1、6注射乙肝疫苗20ug。

7、如可疑HCV(丙肝)阳性,暴露者应在0、6、9月复查,一旦HCV (丙肝)阳性,需交与专业人员治疗。

8、如为梅毒阳性,暴露者应在24小时内抽血检验,口服阿莫西林5天或肌肉注射青霉素3天,行预防性治疗。

9、如为确诊或可疑HIV(艾滋病)阳性者,暴露者定期做HIV(艾滋病)抗体检测(0、4、8周、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请专家评估伤口,是否给予预防用药。

10、暴露后随访。

HBV(乙肝):3月、6月后检测HBsAb(乙肝表面抗体)。

HCV(丙肝):暴露后4-6月内复查抗HCV(丙肝)和ALT(转氨酶)。

TP(梅毒):暴露后1月、3月、6月后检测。

HIV(艾滋病):暴露后4周、8周、3个月、6个月查HIV(艾滋病)抗体。

13、什么是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14、无菌操作技术原则?

1.环境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时间20~30分钟即可,也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2.无菌操作

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必要时穿好无菌衣,带好无菌手套。

3.物品管理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

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天,过期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过期,潮湿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5.取无菌物

操作者身距无菌区20cm,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镊),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疑有污染,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无菌操作

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