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大病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20.50 KB
- 文档页数:6
67例慢性肾衰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护理分析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慢性肾衰合并多发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和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生命指标的影响情况。
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67例来我院肾内科就诊的慢性肾衰合并多发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4例,护理上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33例,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生命体征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慢性肾衰合并多发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配以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生化指标,值得临床推荐。
标签:慢性肾衰;多脏器功能衰竭;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影响近几年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肾脏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早期很多患者忽略治疗,很多都进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1]。
慢性肾衰竭主要是由于各种病因对肾脏造成持续性的损害,随着肾功能的减退导致肾脏不能正常代谢体内毒性物质,从而引起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紊乱和酸碱失衡[2]。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肾脏疾病最终结局,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可同时合并有多脏器的功能减退甚至衰竭,临床治疗效果极差,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3]。
在给予合理治疗疾病的同时给予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显著地提高患者的生活状态和生存质量。
我院肾内科对33例慢性肾衰合并多发脏器功能衰竭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67例来我院肾内科就诊的慢性肾衰合并多发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4例,护理上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33例,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56例临床分析摘要】慢性肾衰竭(CRF)是由各种肾疾病引起的慢性肾实质损害,逐渐出现肾的排泄和调节功能失常,而导致以蛋白质代谢产物潴留为主,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内分泌功能异常的临床综合征,终末期又称尿毒症。
是肾脏疾病和与肾脏有关疾病的最终归宿[1]。
本文对一组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病症配置中药方结合低蛋白、高热量饮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肾衰竭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病情重,因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极为复杂,有些患者由于起病隐匿,往往不能确定其病因,如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病、糖尿病肾病、多囊肾等都可发展至慢性肾衰竭。
因中医对此病没有专门的论述,从临床表现及发展过程看,类似于中医学中的“水肿”、“癃闭”、“关格”等范畴。
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病症;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通为主的病症;《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其病癃闭,邪伤肾也”;关格是以脾肾虚衰,气化不利,浊邪壅塞三焦而致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临床特征,多见于水肿、癃闭的晚期;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男32例,女24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是44岁。
24h尿量均在800ml以上。
1.2 方法:因辩证不同,56例患者组方也不同,随证处理。
常用方法主要包括补肾健脾、调理脾胃、活血化瘀、通腑泻浊、清利湿热[2]。
配方药30天为一疗程,连服两个疗程。
1.3 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肝功、肝肾B超、静脉肾盂造影等。
2.疗效评定标准结果:56例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显效32例(57%)、有效14例(25%)、无效10例(18%),总有效率为82%。
3.结论3.1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及病机:慢性肾衰竭是由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反复不愈,迁延日久而引起。
基本病理变化为脾肾衰惫,气化不利,湿浊毒邪内蕴三焦。
肾衰患者护理疑难病例讨论在医护工作中,肾衰患者的护理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领域。
对于肾衰患者,合理的护理和管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和疾病的复杂性,肾衰患者护理中存在一些疑难问题,需要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本文将围绕肾衰患者护理中的疑难病例展开讨论,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1. 病例描述患者A,女性,57岁,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已有8年。
她进行了透析治疗,并接受肾移植手术。
然而,近期她出现了肾移植器官排异反应的症状,导致肾功能再次受损。
患者A同时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导致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增加。
2. 评估和分析针对患者A的病情,我们需要对其整体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
我们应当了解患者A的病史、疼痛程度、心理状态、水平控制、尿液输出情况等重要信息。
对患者的肾功能、血压、血糖水平等指标进行监测也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综合评估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护理方案,并预测可能的并发症。
3. 解决方案3.1 优化药物治疗针对患者A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排斥反应,我们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优化。
这包括积极采取降低免疫抑制剂剂量、调整激素治疗、增加免疫疗法等手段,以减轻排异反应并保护肾功能。
3.2 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患者A的重要合并症,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控制这两种疾病。
这包括合理用药、生活方式管理(如饮食调整、锻炼)以及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水平。
3.3 营养支持和液体管理患者A往往存在肾功能不全导致的营养不良和液体潴留问题。
我们需要制定适宜的饮食计划,确保充足的营养摄入,并合理控制液体的摄入量,以避免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3.4 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面对长期的疾病折磨和治疗的困难,患者A很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我们需要加强心理支持,提供情感支持和认知疗法,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并鼓励其寻求社会支持和参与。
4. 总结和回顾肾衰患者护理疑难病例的讨论揭示了在处理复杂疾病时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13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摘要】本文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的13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我们根据CRF的病因及发病原理,CRF的诊断依据及临床特点进行综合性分析,作出CRF的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早、晚期、氮质血症期和肾功能代偿期的综合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通过综合性分析,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措施,提高CRF的好转中,降低死亡率,延长CRF患者的生存期。
本文采用的治疗方法,在基层医院,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谨供参考。
我院是上海市郊的基层医院,没有血液透析设备,病人腹透做得很少,作肾移植的饥会极少。
而各种疾病导致的氮质血症、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不少。
我们根据CRF的病理生理变化,临床特点及规律。
采用综合分析,综合治疗的原则,提高疾病的好转中,降低死亡巾,延长尿毒症病人的生存期。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常见病。
本文对我院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136例CRF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发病年龄从14~77岁,平均年龄48岁。
男性68人。
女性68人,男。
女=1 :1。
病程最短半年,最长30年,平均7年。
2 CRF的病因及发病原理引起CRF的疾病很多,以肾脏本身疾病引起者最常见。
引起CRF的因素是综合性的,主要包括四个方而:①代谢产物的潴留,如非蛋白氮、酚类及中分子物质等的潴留;②代谢性酸中毒;③水、电解质代谢紊乱,④肾脏内分泌功能紊乱。
3 CRF的诊断依据3.1有慢性肾脏疾病史,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少尿,眼睑及两下肢浮肿。
头痛、头晕、乏力、烦躁、嗜睡、神志模糊、昏迷。
3.2没有原因的贫血和高血压。
3.3 肾功能异常,血中尿素,肌酐的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蛋白尿。
3.4急促而深大的呼吸,育出血倾向及出现心包摩擦音等。
3.5肾图异常。
4 CRF的治疗4.1 肾功能衰竭终末期-尿毒症早、晚期的治疗此期的处理是治疗CRF成败的关键。
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分析报告慢性肾病(CKD)是一种潜在危险的疾病,会导致肾功能逐渐丧失。
本文将对慢性肾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了解该病的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Ⅰ. 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姓名:李某年龄:54岁性别:男性主诉:腰痛、全身乏力、尿量减少Ⅱ. 临床表现李某主要表现为腰痛、全身乏力和尿量减少。
他还报告了失眠、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等症状。
Ⅲ. 辅助检查1. 尿液常规检查- 尿常规结果显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尿比重降低。
- 尿沉渣镜检查发现大量红细胞和白细胞。
2. 血液检查- 血尿素氮(BUN):升高- 血肌酐:升高- 尿素清除率(CCr):降低- 血清钙:降低- 血清磷:升高- 血红蛋白:下降3. 肾小球滤过率(eGFR)- 根据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eGFR,结果显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表明肾功能下降。
4. 腹部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发现双侧肾脏大小不均匀,肾小球强回声增强,提示慢性肾病的可能性。
5. 肾活检- 经肾活检显示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和肾单位萎缩等典型慢性肾病变。
Ⅳ. 诊断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我们得出李某患有慢性肾病的诊断。
Ⅴ. 治疗策略1. 控制原发病病因- 针对慢性肾病的原发病因进行治疗,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 合理用药,避免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
2. 药物治疗- 利尿剂:减轻水肿和高血压症状。
- 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 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减轻肾小球负担。
3. 饮食调控- 低盐饮食:减轻水肿和高血压。
- 低蛋白饮食:减轻肾脏负担。
- 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4. 血液透析- 当肾功能丧失到一定程度时,可能需要进行血液透析。
- 血液透析可帮助患者排除体内废物和多余水分。
5. 肾移植- 对于肾脏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肾移植可能是治疗的最终选择。
Ⅵ. 随访和预后随访是慢性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和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肾衰患者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病例:周先生,56岁,肾衰竭患者。
他的肾病是由于长期高
血压和糖尿病导致的。
他进行过多次透析治疗,但由于有多种并发症,如红细胞生成障碍,心血管疾病和低钾血症等,他的治疗一直很困难。
现在他的血肌酐水平为840μmol / L,血红
蛋白水平为75g / L,他需要持续透析。
讨论:
肾衰竭患者护理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它涉及到多种并发症和治疗。
以下是周先生的一些特殊情况和护理建议:
1.红细胞生成障碍:周先生需要肾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增加血红蛋白水平。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他的血红蛋白水平,并在必要时及时补充铁剂或透析期间使用红细胞生长因子。
2.心血管疾病:肾衰竭患者因低钾血症和高血压等原因容易发
生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
护理人员应监测周先生的血压、心率和心电图,并密切关注他的症状,如胸痛、心慌等。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教育他如何正确使用血压计,并鼓励他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3.低钾血症:肾衰竭患者容易出现低钾血症,这可能会导致心
律失常等严重问题。
周先生需要避免低钾食物,并在透析前测量血钾水平以便在必要时进行钾补充。
4.滤过率下降:周先生的血肌酐水平很高,需要动态监测他的
肾功能和透析效果。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他的血肌酐水平、尿量等指标,并调整透析治疗方案。
总之,肾衰竭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性、个性化和患者中心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指标、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教育、保证安全和舒适的治疗环境。
2014年8月内一科关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理疑难病例讨论患者姓名:xxx性别:男年龄:41岁住院号:14030505时间:2014年8月6日地点:内一科护士办公室讨论目的:提高护理质量参加人员:全体护理人员责任护士xx汇报病历病例特点:1、中年男性患者,起病急,病程短。
以"反复心累、气促4+月,加重伴舌痛10+天。
"入院。
2、入院前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心累、气促,无呼吸困难,尿少,双下肢可凹性水肿。
遂到我院治疗,诊断为"1、双侧胸腔大量积液2、肺部感染3、慢性肾功能不全",经治疗后好转。
4+月来病情时有反复。
10+天前心累、气促加重,伴舌部疼痛,进食疼痛加重,食欲差。
3、既往史:原发性高血压史5年,最高血压220/?。
服用吲达帕胺治疗,血压控制情况不详。
4、T36.1℃,P74次/分,R21次/分,BP105/56mmHg,精神萎靡,舌苔稍厚、舌头有纵向裂纹。
胸廓无畸形,呼吸动度无减弱,语颤无减弱,双下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罗音。
心率7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痛。
双下肢无水肿。
5、辅查:2014-08-21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ST-T异常、左心室肥大。
初步诊断:1、慢性肾功能衰竭;2、原发性高血压3级很高危2.1高血压性心脏病;3、舌痛待查?4、酒精肝。
诊断依据:1、慢性肾功能衰竭依据:中年男性患者,起病隐匿,病程迁延。
以"反复心累、气促4+月,加重伴舌痛、乏力、食欲差10+天"为主要临床表现,查体: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痛。
待肾功结果回报支持诊断。
2、原发性高血压3级很高危2.1高血压性心脏病 2.2心功能Ⅱ级依据:原发性高血压史5年,最高血压220/?。
入院查BP105/56mmHg,现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中,2014.7.8心电图:1、左心房负荷过重2、ST-T异常3、左心室肥大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