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有机化合物质谱与主要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15
目录1原料药结构确证研究一般手段汇总 (1)2核磁共振谱图解析 (4)2.1核磁共振-氢谱 (4)2.1.11HNMR常见溶剂化学位移 (4)2.1.2常见有机化合物官能团化学位移数值 (6)2.1.3 常见结构单元的偶合常数数值 (7)2.2核磁共振-碳谱 (9)2.3核磁共振二维谱 (10)2.3.1同核位移相关谱(1H-1H-COSY) (10)2.3.2异核位移相关谱(HMQC或HSQC) (11)2.3.3异核位移相关谱(HMBC) (12)3质谱解析 (14)3.1电子(轰击)电离质谱(EI-MS) (14)3.2软电离质谱(ESI) (14)4红外谱图 (15)4.1红外谱图解析 (15)4.2常用官能团的波数 (16)5药物晶型研究谱图分析 (19)5.1X射线粉末衍射-XRPD (19)5.2热分析法 (21)5.2.1热重分析(TG) (21)5.2.2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23)6元素分析 (26)7结构确证送样基本要求与原则 (26)1原料药结构确证研究一般手段汇总2核磁共振谱图解析2.1核磁共振-氢谱2.1.11HNMR常见溶剂化学位移2.1.2常见有机化合物官能团化学位移数值化学位移数值大小反映了所讨论的氢原子核外电子云密度的大小。
由于氢原子核外只有S电子,因此氢原子核外电子云密度的大小即氢原子核外S电子的电子云密度大小。
S电子的电子云密度越大,化学位移的数值越小,相应的峰越位于核磁共振氢谱谱图的右方,反之亦然。
2.1.3 常见结构单元的偶合常数数值注意:在核磁共振氢谱中耦合裂分的信息的可靠性高于由化学位移得到的信息。
如果从这两种分析得到的结论不同,耦合裂分的信息应该优先。
这是因为准确的化学位移数值不能从任何计算得到,也不能从相似化学环境中的相同结构单元估计。
再者,化学位移数值是有例外的,而耦合裂分则极少有例外。
因此分析氢谱中峰组的耦合裂分是解析核磁共振氢谱最重要的事情。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元素与氢、氧、氮、硫等非金属元素通过共价键所组成的化合物。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在生物学、药学、化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时,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结构式以及功能团的位置。
一、红外光谱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方法。
通过检测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振动和伸缩,可以得到有关它们的结构信息。
红外光谱图上的吸收峰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分子中存在的功能团,比如氨基、羟基、羰基等。
此外,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检测有机化合物中的非对称拉伸振动和对称拉伸振动,帮助我们确定有机化合物的手性性质。
二、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检测有机化合物中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来确定其结构的方法。
通过质谱图上的质荷比(m/z)峰,可以推测出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分子离子峰。
同时,质谱图上的裂解峰还可以提供有机化合物中化学键的断裂位置和分子结构的信息。
质谱分析法在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核磁共振分析法核磁共振分析是一种通过检测有机化合物中氢、碳等核自旋的能级差和共振频率来确定其结构的方法。
核磁共振谱图提供了有机化合物中各个原子核的相对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从而可以推导出有关化合物的结构信息。
核磁共振分析法可以用于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碳谱和氢谱,进而得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
四、元素分析法元素分析是一种通过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氧、氮等元素的含量和比例来确定其分子式的方法。
通过考察有机化合物的百分含量和摩尔比,可以推测它们的结构和化学式。
元素分析法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过程中。
综上所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是一个重要且综合的研究领域。
通过运用红外光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核磁共振分析法和元素分析法等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我们可以准确地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信息,进而深入研究其性质和应用价值。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鉴定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结构多样,需要通过结构分析和鉴定来确定其分子式和分子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鉴定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研究和应用有机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一、元素分析元素分析是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的起点,通过分析有机化合物中的碳、氢、氧、氮等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可以初步推测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例如,对于含有碳、氢、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燃烧分析确定其中碳和氢的含量,进而计算出氧的含量。
二、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方法。
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具有不同的振动频率,不同的化学键会在红外光谱中产生特定的吸收峰。
通过观察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谱,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存在的官能团和化学键类型,从而推断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三、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能够确定有机化合物分子式和分子结构的重要手段。
质谱仪可以将有机化合物分子分解成离子,并根据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推测出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
质谱分析可以提供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离子峰、碎片峰等信息,有助于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四、核磁共振分析核磁共振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方法。
核磁共振仪可以通过测量有机化合物中的核自旋和核自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图。
通过观察核磁共振谱图,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化学环和取代基等信息,从而推断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五、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方法。
色谱仪可以将有机化合物分离成不同的组分,并根据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推测出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和结构。
常用的色谱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
结构分析和鉴定是有机化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环节。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质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和色谱分析等手段,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为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应用和性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质谱法分析结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质谱法分析结构》在化学的领域中,准确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对于研究其性质、反应以及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质谱法作为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为我们揭示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奥秘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质谱法的基本原理其实并不复杂。
它是通过将有机化合物分子转化为带电离子,然后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按照其质荷比(m/z)进行分离和检测。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分子的质量和所带电荷的比值来区分不同的分子。
当有机化合物进入质谱仪时,首先会经历一个电离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比如电子轰击电离、化学电离、电喷雾电离等。
电离后的分子会带上正电荷或者负电荷,形成离子。
这些离子随后会在电场的加速下进入磁场。
在磁场中,由于离子的质荷比不同,它们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偏转。
质荷比小的离子偏转角度大,质荷比大的离子偏转角度小。
通过检测这些离子的偏转情况,我们就可以得到一张质谱图。
质谱图看起来可能有些复杂,但实际上它包含了丰富的信息。
横坐标通常表示质荷比,纵坐标则表示离子的相对丰度。
从质谱图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关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重要线索。
比如,分子离子峰可以告诉我们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离子峰就是质谱图中质荷比最大的峰,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分子离子峰可能并不明显,或者因为分子的不稳定性而难以观察到。
此外,通过对质谱图中碎片离子峰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分子中某些特定的化学键的断裂方式,从而推断出分子的结构特征。
比如,某些官能团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发生断裂,产生具有特征质荷比的碎片离子。
例如,对于醇类化合物,羟基容易发生断裂,产生失去羟基的碎片离子。
而对于羧酸类化合物,羧基容易脱去二氧化碳形成相应的碎片离子。
除了上述基本的分析方法,质谱法还有一些高级的应用。
比如,串联质谱法可以通过对离子进行多次裂解和分析,获取更详细的结构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质谱法常常与其他分析方法结合使用,以更全面、准确地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分析(一)分子离子峰分子受电子束轰击后失去一个电子而生成的离子M.+称为分子离子,例如:M+e¨→M.+ + 2e¨在质谱图中由M.+ 所形成的峰称为分子离子峰.因此,分子离子峰的m/z值就是中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Mr,而Mr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质谱数据. 分子离子峰的强弱,随化合物结构不同而异,其强弱一般为:芳环>醚>酯>胺>酸>醇>高分子烃.分子离子峰的强弱可以为推测化合物的类型提供参考信息.(二)碎片离子峰当电子轰击的能量超过分子离子电离所需要的能量时(约为50~70eV),可能使分子离子的化学键进一步断裂,产生质量数较低的碎片,称为碎片离子.在质谱图上出现相应的峰,称为碎片离子峰.碎片离子峰在质谱图上位于分子离子峰的左侧.(三)同位素离子峰在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常见十几种元素中,有几种元素具有天然同位素,如C,H,N,O,S,Cl,Br 等.所以,在质谱图中除了最轻同位素组成的分子离子所形成的M.+峰外,还会出现一个或多个重同位素组成的分子离子峰.如(M+1).+,(M+2).+,(M+3).+等,这种离子峰叫做同位素离子峰.对应的m/z为M+1,M+2,M+3表示.人们通常把某元素的同位素占该元素的原子质量分数称为同位素丰度.同位素峰的强度与同位素的丰度是相对应的.下表列出了有机化合物中元素的同位素丰度及峰类型.由下表可见,S,Cl,Br等元素的同位素丰度高,因此,含S,C,Br等元素的同位素其M+2峰强度较大.一般根据M和M+2两个峰的强度来判断化合物中是否含有这些元素.(四)重排离子峰分子离子裂解成碎片时,有些碎片离子不是仅仅通过键的简单断裂有时还会通过分子内某些原子或基团的重新排列或转移而形成离子,这种碎片离子称为重排离子.质谱图上相应的峰称为重排峰. 重排的方式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麦氏重排(Mclafferty Rearrangement).可以发生麦氏重排的化合物有醛,酮,酸,酯等.这些化合物含有C=X(X为O,S,N,C)基团,当与此基团相连的键上具有γ氢原子时,氢原子可以转移到X原子上,同时β键断裂.例如,正丁醛的质谱图中出现很强的m/z=44峰,就是麦氏重排所形成的.重排离子形成的机理如下:[略,如有参考需要,可查阅原出处].(五)亚稳离子峰前面所阐述的离子都是稳定的离子.实际上,在电离,裂解,重排过程中有些离子处于亚稳态.例如,在离子源中生成质量为m1的离子,在进入质量分析器前的无场飞行时发生断裂,使其质量由m1变为m2, 形成较低质量的离子.这类离子具有质量为m1离子的速度,进入质量分析器是具有m2的质量,在磁场作用下,离子运动的偏转半径大,它的表观质量m*=[m2]^2/m1,这类离子叫亚稳离子,m*形成的质谱峰叫亚稳离子峰,在质谱图上,m*峰不在m2处,而出现在比m2更低的m*处. 由于在无场区裂解的离子m*不能聚焦与一点,故在质谱图上m*峰弱而钝一般可能跨2~5个质量单位,并且m/z常常为非整数,所以m*峰不难识别.例如,在十六烷的质谱图中,有若干个亚稳离子峰,其m/z分别位于32.9,29.5,28.8,25.7,21.7处.m/z=29.5的m*,因41^2/57≈29.5,所以m*=29.5表示存在如下裂解机理: C4H9+→C3H5+ +CH4 m/z=57 m/z=41 由此可见,根据m1和m2就可计算m*,并证实有m1+→m2+的裂解过程,这对解析一个复杂质谱图很有参考价值.一、分子量的确定规律:1、分子离子峰一定是质谱中质量数最大的峰;2、分子离子峰应有合理的质量丢失:例如:在比分子离子峰小4-14及20-25质量单位处不应有离子峰出现,因为一个有机化合物不可能失去4-14个氢而不断链,但如果断链,失去最小碎片应为CH3,质量数为15,同理,不可能失去20-25质量单位。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质谱与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鉴定质谱与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鉴定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科学。
它以碳作为核心,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以及反应机理等方面的知识。
而质谱则是有机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揭示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一、质谱的基本原理质谱法是利用物质离子在电场和磁场中做运动的性质来分析物质。
其基本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样品的蒸发与电离首先,将待测样品进行蒸发,使其转变为气体态。
然后,在高能电子轰击下,样品分子中的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形成正离子和电子。
2.正离子的分离与加速接下来,通过电场力和磁场力使正离子做加速和分离,使不同质荷比的离子被有效分离。
3.正离子的检测将正离子引入质谱仪器中,经过一系列的检测和测量,得到质谱图。
质谱图是以质荷比(m/z)为横坐标,离子相对丰度为纵坐标的图形。
二、质谱图的解读质谱图中的峰对应着不同质量荷比的离子,可以提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信息。
在解读质谱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的峰:1.基峰(base peak)质谱图上峰最高的峰被称为基峰,其离子相对丰度为100%。
其他峰的相对丰度则相对于基峰来表示。
2.分子离子峰(molecular ion peak)质谱图中,质荷比等于分子离子的离子峰被称为分子离子峰。
分子离子是在电子轰击下,原有物质分子中的一个电子被轰击后脱离的离子。
3.碎裂峰(fragmentation peak)质谱图中较低质荷比的峰被称为碎裂峰。
这些离子是由分子离子在质谱仪中的碰撞和解离过程中产生的。
三、质谱鉴定有机化合物的方法根据质谱图中的信息,可以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鉴定。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1.分子离子峰的鉴定根据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可以初步确定分子式的质子数。
通过分子离子峰的丰度以及分子中不同原子的负质量,可以进一步推测分子式的组成。
2.碎裂峰的鉴定通过鉴定碎裂峰的质荷比和来源,可以推测有机分子中的键的裂解方式,从而推测有机化合物中各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是指以碳为主骨架的化合物。
在有机化学中,碳原子具有四个共价键的能力,这使得碳原子能够与其他碳原子或其他元素形成多样性的化学键。
因此,有机化合物拥有极其丰富多样的结构。
以下是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一些结构:1.烃类:烃类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按照分子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分为以下几大类:-饱和烃:由仅含碳碳单键的直链或环状结构组成。
例如,甲烷(CH4)、乙烷(C2H6)、环己烷(C6H12)等。
-烯烃:由含有碳碳双键的直链或环状结构组成。
例如,乙烯(C2H4)、丙烯(C3H6)、环戊烯(C5H8)等。
-炔烃:由含有碳碳三键的直链或环状结构组成。
例如,乙炔(C2H2)、丁炔(C4H6)、环辛炔(C8H12)等。
2.醇类:醇类是由羟基(-OH)取代了一个或多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脂肪醇:碳链上只有单个羟基。
例如,乙醇(CH3CH2OH)、丙醇(CH3CH2CH2OH)等。
-多元醇:碳链上有多个羟基。
例如,甘油(C3H8O3)、大豆异黄酮(C15H10O2)等。
3.醛类:醛类是由醛基(-CHO)取代了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例如,甲醛(HCHO)、乙醛(CH3CHO)等。
4.酮类:酮类是由酮基(-C=O)连接了两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例如,丙酮(CH3COCH3)、己酮(CH3COCH2CH2CH2CH2CH3)等。
5.酸类:酸类是由羧基(-COOH)存在于一个碳原子上的有机化合物。
例如,乙酸(CH3COOH)、戊酸(CH3CH2CH2CH2COOH)等。
6.酯类:酯类是由羧酸酯基(-COOR)连接了两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例如,乙酸乙酯(CH3COOCH2CH3)、三乙酸甘油酯(三甘酯,C3H8O3)等。
7.胺类:胺类是由一个或多个氨基(-NH2)取代了一个或多个氢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脂肪胺:只有一个氨基。
例如,甲胺(CH3NH2)、乙胺(CH3CH2NH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