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经济性分析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一、选择题1、质量经济性管理程序,应从组织角度和顾客角度分别识别和(或)评审过程。
从顾客角度识别和(或)评审过程包括()。
(A)识别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B)监控费用(C)编制顾客满意度报告(D)监测顾客满意度2、质量经济性决定因素是()。
(A)顾客满意(B)降低非符合性成本(C)顾客忠诚(D)降低符合性成本3、从组织角度识别和(或)评审过程中,监控费用是指监控组织()的费用。
(A)过程所有活动(B)过程作业活动(C)过程直接发生(D)过程间接发生4、由于现行过程的故障造成的损失属于()(A)预防成本(B)非符合性成本(C)鉴定成本(D)符合性成本5、根据质量成本模型,当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增加时,故障成本会相应()。
(A)增加(B)下降(C)不确定(D)先增后降6、以下属于质量成本管理内容的是()。
(A)确定过程及步骤(B)确定质量成本项目(C)核算生产总成本(D)编制质量成本报告7、产品设计鉴定费用属于()。
(A)预防成本(B)鉴定成本(C)内部故障成本(D)外部故障成本8、某企业准备开展零缺陷管理,其先期的计划费用应列入()(A)预防成本(B)鉴定成本(C)内部故障成本(D)外部故障成本9、以下属于预防费用的有()。
(A)质量策划费用(B)教育培训费用(C)顾客调查费用(D)供应商评价费用10、以下属于鉴定费用有()。
(A)顾客调查费用(B)顾客满意调查费用(C)供应商认证费用(D)供应商评价费用11、质量体系的内审和外审费用应列入()(A)预防成本(B)鉴定成本(C)内部故障成本(D)外部故障成本12、某企业为提高产品的自检水平,决定购置一些检验仪器和设备,其费用应列入()。
(A)预防成本(B)鉴定成本(C)内部故障成本(D)外部故障成本13、产品返工的所有检验费用应计入()。
(A)预防成本(B)鉴定成本(C)内部故障成本(D)外部故障成本14、某企业在进行内部审核期间发现仍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及时纠正以防止再发生,纠正所发生的费用应列入()。
G J B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一、基本情况根据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 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财务部门负责质量成本统计和质量经济性数据分析(按作业指导书《质量经济性统计和分析实施细则》)”的要求,财务部编制的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作为管理评审输入之一。
为此,财务部采用了“质量成本法”,根据从质管部、经营部、生产部、经核室、工艺室等部门传递过来的质量、工艺工时、材料消耗等数据,结合本部门形成的生产经营财务数据,按照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及内、外部故障损失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质量成本的统计分析,同时结合生产经营财务数据分析了质量成本的变动状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支出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以便综合实施质量改进,不断提高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为了真实地反映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状况,财务部根据本公司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有关质量成本数据,从财务会计账簿中收集了有关财务信息,按照质量成本核算办法,进行了统计、核算、分析、汇总、报告,并从财务角度识别质量管理体系上的薄弱环节及其无效的管理活动活动,从提出完善质量体系的方向,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经济性。
二、综合分析现将~期间的质量经济性分析结果汇报如下:(一)质量成本构成关系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质量总成本约为万元(详见下表)。
质量成本构成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鉴定成本,为%;最低的是外部损失成本,为%。
各项质量成本的组成如下:1、预防成本费用万元,占质量总成本的%其中:2、鉴定成本费用万元,占质量总成本的%其中:3、内部损失成本费用万元,占质量总成本的%其中:4、外部损失成本费用万元,占质量总成本的%其中:(二)、质量成本分析1、总质量成本呈下降变化趋势。
2、百元产值质量成本平均为元,最大值为2011年4季度的元/百元产值,最小值为2012年2季度的元/百元产值。
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财务手段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识别改进机会,促进改善工作效果和提高效率、降低损失。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质量成本的策划、收集、汇总、分析、改进控制活动。
3 定义质量损失:包括产品报废、返工、返修等所造成的损失。
4 职责4.1 财务部是财务责任部门,负责制订产品质量成本目标,组织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实施费用控制,负责设置质量成本核算项目,组织收集、整理、核算、分析质量成本数据,编制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4.2 财务部负责组织对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进行分析,提出改进计划并验证改进结果。
4.3 总经理负责改进计划批准。
4.4 产生质量损失的单位负责质量损失的申报、传递。
4.5 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负责控制职责范围内质量成本,负责所辖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统计、核算并按期上报财务部门。
5 内容和要求5.1 质量成本预算5.1.1 每年12月上旬,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实际运行状况,制定质量成本预算编制工作计划,说明预算编制方法与要求,明确分项预算编制职责分工、时间安排、审批程序等。
5.1.2 各部门根据质量工作计划,编制『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鉴定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内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报财务部门。
5.1.2 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目标、质量工作计划综合平衡,制定产品『质量成本计划表』、『质量损失分解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下发执行。
5.1.3 当公司所处经济条件或生产经营发生变化,影响到质量体系的运行和质量成本目标实现时,质量成本目标及其分解目标责任部门可填写『预算调整申请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5.2 质量成本数据收集5.2.1 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四大科目,各科目明细成本项目、各项目核算内容、费用开支范围及数据来源见附录1《质量成本构成》。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该程序主要包括质量经济性分析、质量控制和经济控制三个主要部分。
通过对产品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一、质量经济性分析质量经济性分析是该程序的核心部分。
它通过对产品制造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评估不同环节对产品质量和经济性的影响,并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分析: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分析,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等,以确定各个环节的经济性。
2.质量分析:对产品制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评估,包括产品的外观质量、尺寸精度、性能稳定性等,以确定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
3.风险分析:对产品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包括生产线故障、原材料供应不足等,以确定对策和应对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产品制造过程中不同环节的经济性和质量情况,并确定优化措施和改进方向。
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该程序中,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质量标准制定:根据质量经济性分析的结果,确定产品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要求、尺寸精度、性能要求等,以保证产品质量。
2.工艺控制: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工艺控制,包括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参数的设定、设备状态的监控等,以确保产品质量。
3.过程控制: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过程控制,包括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作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以防止存在的问题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通过以上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提高制造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三、经济控制经济控制是保证产品制造过程经济性的关键环节。
在该程序中,经济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控制:通过控制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等,以降低产品生产的总成本。
2.效率控制:通过提高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效率,包括设备利用率、生产周期、工艺流程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财务手段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识别改进机会,促进改善工作效果和提高效率、降低损失。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质量成本的策划、收集、汇总、分析、改进控制活动。
3 定义质量损失:包括产品报废、返工、返修等所造成的损失。
4 职责4.1 财务部是财务责任部门,负责制订产品质量成本目标,组织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实施费用控制,负责设置质量成本核算项目,组织收集、整理、核算、分析质量成本数据,编制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4.2 财务部负责组织对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进行分析,提出改进计划并验证改进结果。
4.3 总经理负责改进计划批准。
4.4 产生质量损失的单位负责质量损失的申报、传递。
4.5 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负责控制职责范围内质量成本,负责所辖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统计、核算并按期上报财务部门。
5 内容和要求5.1 质量成本预算5.1.1 每年12月上旬,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实际运行状况,制定质量成本预算编制工作计划,说明预算编制方法与要求,明确分项预算编制职责分工、时间安排、审批程序等。
5.1.2 各部门根据质量工作计划,编制『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鉴定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内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报财务部门。
5.1.2 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目标、质量工作计划综合平衡,制定产品『质量成本计划表』、『质量损失分解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下发执行。
5.1.3 当公司所处经济条件或生产经营发生变化,影响到质量体系的运行和质量成本目标实现时,质量成本目标及其分解目标责任部门可填写『预算调整申请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5.2 质量成本数据收集5.2.1 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四大科目,各科目明细成本项目、各项目核算内容、费用开支范围及数据来源见附录1《质量成本构成》。
文件制修订记录1.0 目的对产品质量成本、总成本、利润等有关数据进行统计、核算和分析,从质量经济性角度来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应对相关风险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2.0 范围适用于军用产品研制、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质量经济性分析。
3.0 引用文件和标准3.1记录控制程序4.0 职责3.1 质量管理部是质量经济性分析的主管部门,负责质量成本、总成本、利润等数据统计核算工作,编写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3.2 各部门、各单位负责收集上报质量成本数据,并保证数据资料的准确、及时、完整。
5.0 定义5.1 质量经济性分析——质量经济性分析过程的输入是质量成本、总成本、利润等有关数据的确定,确定需要收集的质量成本等数据的范围、内容和要求;其输出是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对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的具体应用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改进;其活动是质量成本、总成本、利润等数据收集的策划,确定收集范围,确定项目和要求,进行收集、传递、分析归纳、编写分析报告,反映产品质量与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揭示和披露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识别、分析以及评价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相关财务风险,反馈给相关业务部门,报告单位财务负责人与公司领导。
6.0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流程6.1过程流程图省略6.2 过程内容6.2.1 质量成本开支范围质量成本开支范围包括:为了预防产生不合格品与质量故障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检查和评定产品是否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所发生的费用;产品出厂前,因未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支付的费用;产品出厂后,因未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顾客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而支付的费用。
6.2.2 质量成本的填报要求6.2.2.1 质量成本支出按照谁支出谁填报的原则上报。
6.2.2.2 根据军品科研生产的特点,有些难以计算的费用可通过合理的估算填写。
6.2.2.3 质量成本支出填报实行“零申报”制度,即当季未发生也应填报。
6.2.2.4质量成本支出表由各单位统计员负责收集汇总,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方能上报。
G J 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财务手段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识别改进机会,促进改善工作效果和提高效率、降低损失。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质量成本的策划、收集、汇总、分析、改进控制活动。
3 定义质量损失:包括产品报废、返工、返修等所造成的损失。
4 职责4.1 财务部是财务责任部门,负责制订产品质量成本目标,组织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实施费用控制,负责设置质量成本核算项目,组织收集、整理、核算、分析质量成本数据,编制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4.2 财务部负责组织对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进行分析,提出改进计划并验证改进结果。
4.3 总经理负责改进计划批准。
4.4 产生质量损失的单位负责质量损失的申报、传递。
4.5 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负责控制职责范围内质量成本,负责所辖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统计、核算并按期上报财务部门。
5 内容和要求5.1 质量成本预算5.1.1 每年12月上旬,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实际运行状况,制定质量成本预算编制工作计划,说明预算编制方法与要求,明确分项预算编制职责分工、时间安排、审批程序等。
5.1.2 各部门根据质量工作计划,编制『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鉴定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内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质量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预算/核算表』,报财务部门。
5.1.2 财务部门根据质量目标、质量工作计划综合平衡,制定产品『质量成本计划表』、『质量损失分解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下发执行。
5.1.3 当公司所处经济条件或生产经营发生变化,影响到质量体系的运行和质量成本目标实现时,质量成本目标及其分解目标责任部门可填写『预算调整申请表』,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5.2 质量成本数据收集5.2.1 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四大科目,各科目明细成本项目、各项目核算内容、费用开支范围及数据来源见附录1《质量成本构成》。
质量经济性分析程序
文件编号:QP0603 1 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本企业质量经济性分析的方法,对质量的过程绩效与质量目标
进行比较,识别改进机会。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企业军品质量成本的统计、核算和经济性分析。
3 术语和定义
3.1 质量成本——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上,所需的费用,包括预防费
用、
鉴定费用、内部故障费用和外部故障费用。
3.2 预防成本——为预防不合格所产生的费用。
3.3 鉴定成本——评定产品质量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所产生的费用
3.4 内部故障成本——产品出厂前不满足规定要求而支付的费用
3.5外部故障成本——产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的索赔、
修理、
更换等支付的费用。
4职责
4.1 核算科负责质量成本的统计核实、汇总、分析管理,质量科配合做好质量
经济性分析。
4.2 相关部门配合实施。
5 管理程序
5.1 质量成本费用的归集原则
质量成本费用的归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5.1.1 为保证产品质量而支付的费用;
5.1.2 为鉴定材料、半成品、成品而支付的费用;
5.1.3 因产品本身缺陷,而处理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5.1.4 售后产品在顾客使用过程中,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的一切费用。
5.2质量成本费用进入会计核算的分类
5.2.1凡质量培训、质量管理活动、质量改进措施、质量评审等发生的费用,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工资及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等开支,应计入预防成本。
5.2.2凡试验、检验费、质检部门办公费、检测设备维修折旧费、专职从事质量试验、检验工作人员的工资总额及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及其开支,应计入鉴定成本。
5.2.3 因报废和不合格损失、返工、返修费用、降级损失、事故处理费及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的停工、停产损失等开支应计入内部故障成本。
5.2.4凡涉及因外部处理质量问题所发生的索赔损失、更换修理损失和质量争端
的处理费用等开支应计入外部故障成本。
5.3.1质量成本的统计、核算
5.3.1各相关部门确定质量成本统计核算员,随时收集、统计、汇总本部门有关质量成本的所有原始单据、凭证。
每季度汇总一次,填写相关的质量成本统计表,经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并于每季度初10日前报核算科。
5.3.2核算科依据各相关部门上报的数据汇总,按季编制产品质量成本报表。
5.4质量成本及质量经济性分析
5.4.1核算科根据季度产品质量成本报表,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
5.4.2企业质量成本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法、总量分析法、同品种上期成本比照等;对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进行分析,分析四大科目费用结构的合理性,发展趋势,抓住主要矛盾,重点解剖,找出控制质量成本的关健所在。
5.4.3核算科、质量科按季从经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对产品质量的过程绩效与质量目标进行比较,识别改进机会并编制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6 质量记录
6.1 QR0603-01《产品预防成本统计表》
6.2 QR0603-02《鉴定成本统计表》
6.3 QR0603-03《产品内部损失成本统计表》
6.4 QR0603-04《产品外部损失成本统计表》
6.5 季度质量成本报表
6.6 季度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