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艺专业导师研究方向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3
姓名张裕卿 性别 男 出生年月职称 副教授专业方向 生物化工 通信地址: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300072办公电话:************电话手机:136****7041EMAIL :*******************.cn教育背景:1982,9-1986,7 在天津大学应用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读本科,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3,9-1996,3 在天津大学应用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读硕士,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7,9-2000,8 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读博士,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0,8-2002,10 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化工专业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7,9 受中国教育部CSC 资助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工学院AIBN 做高级访问学者研究。
工作背景:1996,3-今 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任教师。
2006-今 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任合作Research Fellow 。
1生物医药及医药中间体,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分离纯化和新型药物制剂2生物催化工程主要研究方向: 3生物质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及应用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风险创新基金(油科函字 [2006]25号,060511-6-3)2天津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 .07JCYBJC00700 )3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资助项目(863-715-004-220)主要项目: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9971022)1.课程名称《天然产物及药物分离材料》(研究生)2.课程名称《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化工传质与分离》《化工原理》(本科生)教授课程: 3.课程名称《化学工程设计》(本科生)1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工学院的Research Fellow of AIBN2中国生态学会委员3中国电子学会电镀技术专业学会委员 4 《广东化工》期刊编委5《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杂志社编委参加学术团体: 6中国化工网专家技术频道技术咨询专家1、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新型离子筛的研制及其应用》(2004-F-213-2-03-05)2 、863成果二等奖科研成果:3、本课题组的工作主要是着眼于学科的国际科技前沿和国际科技合作研究。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姜浩锡职称:副研究员职务:副研究员导师类型:硕士生导师(硕导)专业:化学工艺联系电话: +86(0)22-27406119传真: +86(0)22-27406119通讯地址:电子信箱:hxjiang@主要教育经历1998-2003,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工业催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2-1995,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工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3-1987,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工业催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应用催化,超临界流体技术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应用催化:乙醇一步法制备乙酸乙酯工业催化剂开发合作开发回收烯烃制取化工产品技术集成项目催化剂开发分项超临界流体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具有纳米晶结构的MnOx-CeO2 中空纳米球催化剂合成调控机制研究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纳米晶Cu-Ce-Zr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SAS制备研究代表性论著及专利论文论著:1. 超临界抗溶剂法纳米Al2O3-ZrO2颗粒的制备与表征,无机材料学报2010, l. 25(10):1065-10702. 超临界抗溶剂法制备纳米氧化铝颗粒,催化学报,2007, 28(10):890-8943. Two Kinds of Active Sites on Cu Cr Catalysts for the Dehydrogenation of Ethanol to Ethyl Acetate,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en and sustainablechemistry &2nd Asia Oceanian conference on green sustainable chemistry,20094.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crystalline Cex-Zr1-x-O2 catalyst by SAS,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percritical Fluids, 20085. Design and preparation of nano-particles by SAS, China-France Workshop on the Appl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s Technology, 2008授权专利:1. 一种烷烃氧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911582. 用于生产顺丁烯二酸酐的钒-磷-锆混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67189。
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
所给学位为化学工程领域精细化工方向的工程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精细化工产品、特种功能材料制备、分离、精制、产品复配等。
侧重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及其工程化应用。
开设的“高等精细有机合成”、“现代分离分析方法”、“精细化工项目工程化过程及案例”、“有机电合成”、“精细化工进展”、“精细化工产品及管理标准”、“功能有机材料与新技术”等重要课程会给研究生打下很好的知识基础。
主要研究方向:精细化学品合成与精制技术、现代精细工程化技术及应用、纳米粒子制备与分散技术、纳米半导体催化技术、新型电源及应用技术、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电子显示材料及器件制作。
已有10余个稳定的企业实践基地,可为研究生的工程实践提供很好的条件,经过实践基地锻炼的工程硕士可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为去公司就业打下充分的基础。
化工、电子、能源、材料、生物、航空、航天、兵器、环境、信息等工程技术企业的研发、管理等部门,是本专业就业的主渠道。
学科目标
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掌握精细有机合成技术、催化反应应用技术、材料制备技术等方面的先进理论及应用知识。
掌握并熟练多种精细化工实验操作技能,结合实践基地锻炼,应具有独立从事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研发、管理及工程化的能力。
独立撰写出中文科技论文或外文论文。
可在产业部门、科研院所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科研、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
培养方式
学制为3年。
课程学习时间为1.5学期。
其余时间为课题研究、实践环节及毕业论文写作、答辩等。
学习年限:3。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解析,报考指南及就业方向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一起学习吧!今天为大家解读——化学工程与工艺中文名:化学工程与工艺修学年限: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级学科:工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具有两大特色,一是工程特色显著,对化学反应、化工单元操作、化工过程与设备、工艺过程系统模拟优化等知识贯穿结合,使学生具有设计、优化与管理能力;二是专业口径宽、覆盖面广,使学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的能力,在精细化学品、涂料及应用、高分子化工与工艺等方面更有研发和应用能力。
培养要求: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3、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4、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和一门必选的专业方向课程。
姓
名
刘春江性别男
出生年
月
1970年1月职称教授
招生专
业
化学工程,化工装备与控制
通信地址: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联系电话:27404732
EMAIL:cjliu@
教育背景:1992毕业于天津河北工学院,
1995年和1998年分别获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工作背景:1998年~2001年,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讲师
2001年~2007年,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副教授
2007年~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教授
主要研究方
向化工过程与设备强化,化工计算流体力学,计算传质学,化工装备诊断与优化
主要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规整化多孔介质内气液两相流的微观流动研究(20206021);气液传质系统多尺度关联的计算传质学方法研究(20476072)孔网降膜流动与液膜双面传质的基础研究(20676091)液液两相流动条件下滴膜交替流动过程中瞬态细观传递现象的基础研究(20876105)。
科技部863项目子课题一项: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封存技术。
天津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一项,面上项目一项,企业横向项目10余项。
讲授课程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
科研成果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中国科协优秀论文奖一项。
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2项,已授权发明专利5项。
近年论文发表情况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SCI收录和EI收录论文30余篇,。
天津大学826化工原理考研指导(研究生高分学长)天津考研网多年辅导经验分析显示,作为首战的研友在专业课复习开始,迫切需要目标院校报考专业的学长指导。
《考研专业课导学》视频是由与天津考研网签约的资深在读研究生学长为广大学弟学妹倾力打造的独家权威专业课复习启动阶段指导视频,通过深度解析目标专业、制定合理复习计划、剖析考试科目重点等方面的指导使得研友对考试科目有总体的认识,对复习有清晰的思路,对考试有宏观的把握。
一、院系及专业介绍天津大学简称“天大”,其前身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
历经沧桑,如今的天津大学继往开来,成绩斐然,享誉海内外!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建设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
鉴于考化工原理的考生大多数要报考化工学院,所以,这里我着重介绍一下化工学院。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作为天津大学重点建设学院之一,具备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学科实力。
1.办学历史悠久。
早在1937年,由北洋大学等组成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其工学院就下设化工系。
1952年院系调整时,由当时的北洋大学、南开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河北工学院、唐山铁道学院等高校的化工系合并组成天津大学化工系。
1997年,在原化工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2.办学实力雄厚。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在2003年至2013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学科评估中实现了“三连冠”,十年的学科第一。
“中国校友网”公布的《2014中国大学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荣获六星级学科等级(中国顶尖学科),成为天津市唯一,也是全国化工类唯一一个获此荣誉的学科专业。
彰显了化工学科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
3.学科体系完备,师资力量一流。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方向包括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制药工程、能源化工。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导师信息
李鑫钢:天津大学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985工程“化工过程工程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首席科学家,
张敏华天津大学石化中心主任、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王一平:新能源教授,主攻太阳能利用和建筑节能技术
袁希钢: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精馏分离实验室主任
巩金龙:绿色化工,国际氢能学会顾问委员属于少壮派教师制氢技术估计以后也算个前沿
张香文:化学工艺系主任,化学推进剂专家教育部优秀团队主要做航空燃料
卫宏远:过程计算流体力学、流体混合和工业结晶专家综合大师和宝洁合作较多,而且宝洁号称管理界的黄埔军校。
院士:余国琮、王静康、邹竞。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姜忠义职称:教授职务:无导师类型:博士生导师(博导)专业:化学工艺联系电话:+86(0)22-27406646传真:+86(0)22-27406646通讯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邮政编码300072电子信箱:zhyjiang@主要教育经历:(一)学历1990.09-1994.03 天津大学有机化工专业博士学位1987.09-1990.09 天津大学生物化工专业硕士学位1983.09-1987.07 河北工学院(现河北工业大学)有机化工专业学士学位(二)主要工作经历2002.07-至今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化工学院2009.04-2009.10 访问学者,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三院院士Da vid Tirrell课题组)1998.03-2002.06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化工学院1996.11-1998.01 访问学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前主席Edward Cussler课题组)1994.03-1998.02 讲师,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仿生与生物启发下的膜和膜过程(膜分离,酶催化,纳米材料)面向水资源、二氧化碳和能源高效利用的重大需求,以膜过程强化为目标,以膜结构调控为核心,模仿细胞的多层次结构和物质转化、传递功能,开展膜分离和酶催化两类绿色过程研究,基于生物矿化、生物粘合、自组装等原理,创建和发展膜的仿生制备方法,揭示膜多尺度结构形成与变化规律,探索膜结构与性能的内在联系。
主要讲授课程:《化工分离过程》(本科生)(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负责人)《化工分离工程》(硕士生)(天津大学优秀精品课程,负责人)《高等分离技术基础》(博士生)主要学术兼职:[1] 天津市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 天津大学化学工艺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3] 天津大学膜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4]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河北宝恩膜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主任[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化工绿色过程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6] 《化学工业与工程》副主编[7] 《Recent Patents on Chemical Engineering》编委[8] 《膜科学与技术》编委[9]《化工进展》编委[10]《化工设计》编委[11] 美国化学会、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英国皇家化学工程师协会、北美膜学会会员主要学术成就、奖励及荣誉:[1]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4]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5]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6]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7]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8]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9]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八完成人)[10] 天津大学教学名师奖[11] 天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12] 宝钢奖教金、顶新奖教金、诺维信生物工程奖教金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国家科技部863项目、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石油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独山子石化委托项目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河北宝恩膜技术联合研究中心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代表性论著及专利: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发表SCI收录论文170余篇,被Nature等SCI他引140 0余次,H因子23。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0706 校内编号:S20706一级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培养单位: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1.过程装备可靠性2.固液分离技术与设备3.过程控制与测试技术4.节能技术与装备学科代码:081701 校内编号:S20701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培养单位: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1.界面传质理论与精馏技术2. 工业结晶及粒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代码:081702 校内编号:S20702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培养单位: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1.一碳化学与化工2.功能化学品及新材料的绿色合成3.生物质能源与生物质的化学加工学科代码:081703 校内编号:S20703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培养单位: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1.生物信息学2.生物分离工程3.生物反应与代谢工程4.生物制药工程应用化学(精细化工方向)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704 校内编号:S20704一级学科:化学工程培养单位:化工学院精细化工系主要研究方向:精细化工产品制备、分离与精制、产品复配商品化及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特种功能材料、化学及物理电池材料及器件研制过程中的合成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单应用化学(电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704 校内编号:S20718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科学培养单位: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1.纳米材料、功能材料科学与技术2.新型高比能化学电源、物理电源、电化学电容器3.微、纳器件的制备技术及应用4.半导体光电化学5.金属电沉积与化学沉积、腐蚀与防护技术学科代码:081705 校内编号:S20705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培养单位:化工学院研究方向:1.固体催化剂与催化反应工程2.能源与环境催化过程工程3.稀土与过渡元素催化作用4.催化过程产品工程学科代码:081720 校内编号:S20711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培养单位: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1.生物制药与药代动力学2.制药分离与装备3.中药现代化与药物制剂4.化学制药与新药设计学科代码:081721 校内编号:S20712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培养单位: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1.“三废”治理及资源化技术2.土壤污染修复生物分子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722 校内编号:S20714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培养单位:化工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代谢工程与系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细胞工程、蛋白质和酶分子工程、基因工程与膜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723 校内编号:S20715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培养单位: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1.膜与膜材料2.膜器与膜装置3.膜过程与膜应用技术材料化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724 校内编号:S20716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培养单位:化工学院研究方向:1. 先进聚合技术及聚合反应与工程2. 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及表征方法3. 生物医学材料与再生医学4. 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及计算机模拟技术发酵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2203 校内编号:S20713一级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培养单位:化工学院研究方向:1.工业微生物学与酶工程2.生物反应与代谢工程3.发酵产物分离工程4.生物制药工程和分子生物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1年11月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校培养标准一、总体要求本培养标准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行业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天津大学特色、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制定本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将按照此标准培养学生,突出“重实践、国际化”特色,培养中国化工行业急需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卓越化工工程师,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综合素质与个人能力。
二、专业特征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知识和设计研究能力的基础宽、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研发型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师。
具体的专业特征目标包括:1. 个人综合素质培养1.1 积极乐观与理性思维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与理性思维的人生态度1.2 探究真理百折不挠的毅力实事求是、探求真理的毅力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1.3 很强的自制力自制力,为人处事,遵纪守法组织纪律观念,遵从自然规律,培养科学精神1.4 成就宏伟事业的自信心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树立远大理想认识学科发展前沿,树立在科学领域做出突出成果的勇气和决心1.5 诚实守信严谨求真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增强严谨求真的职业素养1.6 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职业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1.7 包容心与团队精神包容心,增强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合作和团队意识加强集体观念、团队精神熏陶1.8 爱国奉献精神与谋求人类福祉的志向爱国奉献精神,以谋求人类福祉为远大志向1.9 优良的身体素质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2. 个人能力培养2.1 善于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独立获取知识能力2.2 分析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2.3 计划与综合能力规划、设计和综合能力2.4 动手能力动手能力2.5 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能力2.6 逻辑推理与创新能力逻辑推理与创新能力2.7 运用数学工具、计算机和仪器设备的能力应用数学工具、计算机的能力动手能力和使用仪器设备的能力2.8 有效的中外语言交流能力外国语言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2.9 独立设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独立设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3. 技术知识能力培养3.1 数理化基础数理化基础3.2 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坚实深厚的化学工程专业基础知识3.3 系统、前沿的专业知识系统、前沿的专业知识3.4 政治和哲学知识政治和哲学知识3.5 法律与人文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人文知识3.6 经济与组织管理知识经济与组织管理知识三、课程计划本课程计划以体现“重实践、国际化”特色,培养基础宽、素质高、中国化工行业急需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卓越化工工程师为目标,配合24项专业特征目标,设置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训练与健康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学科基础与专业类、集中实践类、创新与研修类六大课程模块,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践、实习及创新计划等各种教学环节,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刘昌俊职称:教授职务:RSC Fellow;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导师类型:博士生导师(博导)专业:化学工艺联系电话:+86(0)22-27406490传真:+86(0)22-27406490通讯地址: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电子信箱:coronacj@主要教育经历:1985年在大连工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在大连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93年在天津大学化工系获得博士学位1993年4月-1994年8月,天津大学化工系讲师1993年9月-10月,美国Minnesota大学化工系表面分析中心光电子能谱培训1994年8月-1995年12月,美国Oklahoma大学化工系博士后1996年1月-12月,美国德州农机大学系统Prairie View农机大学化工系研究助理1997年1月-12月,美国Oklahoma大学化工系研究助理1998年1月-1999年6月,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1998年5月-11月,瑞士ABB能源与全球变化部工程师1999年6月至今,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2001年9月,天津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2002年4月,美国Oklahoma大学化工系访问学者2000年8月建立天津大学-ABB等离子体温室气体化学实验室并担任执行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RSC) Fellow美国化学会燃料化学分会2010年程序主席国际二氧化碳利用大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二氧化碳利用大会第十届大会主席中国力学会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计算化学与应用软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绿色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Advisory Board Member of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by Royal Society of Chemi stry; 2010年影响因子9.4)Editorial Board Member of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by Elsevier; 2010年影响因子4.7)Advisory Board Member of Greenhouse Gas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Wiley and So 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欧盟第六框架ERA-化学“甲烷与二氧化碳活化”项目评审组成员香港资助局函评专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第九届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第十届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第十二届学科评审组成员美国化学会第223次会议温室气体利用专题研讨会主席(2002年4月;美国Florida, Orlan do)《SCIENCE》2002年4月曾报道了对刘昌俊教授组织温室气体利用专题研讨会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