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含义及构成要素共41页
- 格式:ppt
- 大小:831.50 KB
- 文档页数:41
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是实用的艺术,它始终和使用要求、建筑技术水平、建筑艺术结合在一起。
公元前1世纪,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曾经称实用、坚固、美观为建筑的基本要素。
而事实上我们可以把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分为建筑的功能、建筑的物质技术和建筑的形象三个部分。
1 建筑的功能人们建造房屋,总有一定的目的和使用要求,这便是建筑的功能。
建筑按照不同的使用性质可以分为商业建筑、住宅建筑、医疗建筑、工业建筑……许多类型,但是所有类型的建筑都应该符合以下几种基本的功能要求。
1)人体的基本尺寸及活动尺度要求建筑空间的大小和人体的基本尺寸,以及人体的活动尺寸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满足使用活动的需要,必须熟悉人体活动的基本尺度。
人体基本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
它主要以人体构造的基本尺寸(又称为人体结构尺寸,主要是指人体的静态尺寸,如:身高、坐高、肩宽、臀宽、手臂长度等)为依据,在于通过研究人体对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反应和适应力,分析环境因素对生理、心理以及工作效率的影响程度,确定人在生活、生产等活动中所处的各种环境的舒适范围和安全限度,并进行系统数据比较与分析。
人体基本尺度也因国家、地域、民族、生活习惯等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表2.1.1)。
如:日本市民男性的身高平均值为1 651mm,美国市民男性身高平均值为1 755mm,英国市民男性身高平均值为1 780mm。
表2.1.1 我国不同地区人体各部分平均尺寸单位:mm(续表)人体基本动作的尺度,是人体处于运动时的动态尺寸,因其是处于动态中的测量,在此之前,我们可先对人体的基本动作趋势加以分析。
人的工作姿势,按其工作性质和活动规律,可分为站立姿势、坐倚姿势、跪坐姿势和躺卧姿势。
坐倚姿势包括依靠、高坐、矮坐和工作姿势、稍息姿势、休息姿势等。
平坐姿势包括盘腿坐、蹲、单腿跪立、双膝跪立、直跪坐、爬行、跪端坐等。
躺卧姿势包括俯卧、撑卧、侧撑卧、仰卧等。
2)人的生理要求人的生理要求是人们对阳光、声音、温度等外界物理因素的要求,落实到建筑上主要包括对建筑物朝向、保温、防潮、隔热、隔声、通风、采光、照明等方面的要求。
第一章概论一、建筑的定义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1.1 建筑物: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进行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即直接供人们使用的建筑称为建筑物。
例如:主宅、办公楼等。
1.2构筑物:间接供人们使用的建筑称为构筑物。
如水塔、蓄水池、烟囱、贮油罐等。
1.3 建筑三要素1.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的使用要求。
(1)满足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2)满足人的生理要求。
要求建筑应具有良好的朝向、保温、隔声、防潮、防水、采光及通风的性能,这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必须的条件。
(3)满足不同建筑有不同使用特点的要求。
不同性质的建筑物在使用上有不同的特点,例如火车站要求人流、货流畅通;影剧院要求听得清、看得见和疏散快;工业厂房要求符合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某些实验室对温度、湿度的要求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2.建筑技术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建造房屋的手段。
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和设备技术等,所以建筑是多门技术科学的综合产物,是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
3.建筑形象构成建筑形象的因素有建筑的体型、立面形式、细部与重点的处理、材料的色彩和质感、光影和装饰处理等等,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综合反映。
建筑形象处理得当,就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有些建筑使人感受到庄严雄伟、朴素大方、简洁明朗等等,这就是建筑艺术形象的魅力。
二、建筑的分类2.1 建筑按照使用性质不同,通常分为(1)民用建筑:指供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居住用的建筑物。
(2)工业建筑:指为工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车间及为生产服务的辅助车间、动力用房、仓贮等。
(3)农业建筑:指供农(牧)业生产和加工用的建筑,如种子库、温室、畜禽饲养场、农副产品加工厂、农机修理厂(站)等。
2.2 民用建筑的分类1. 按使用功能分①居住建筑:如住宅、宿舍、公寓等;②公共建筑:按性质不同又可分为15类之多。
建筑的定义,范围和构成要素⼀.建筑的定义和范围“建筑”⼀般是指可满⾜⼈们居住、⼯作、学习、娱乐和⽣产等社会活动要求的⼈⼯创造的空间环境。
“建筑”通常也可指这种⼈⼯创造的空间环境的构筑活动。
“建筑”是⼀个通称,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凡可供⼈们在其中⽣活、⽣产或进⾏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叫做“建筑物”,如住宅、学校、医院、剧院、会议厅、⼚房、办公楼等;⽽⼈们不在其中⽣活、活动的则称为“构筑物”,如⽔塔、堤坝等。
建筑装饰专业研究的对象是建筑物意义上的建筑。
建筑的产⽣起源于原始社会的⼈们为了⽣存⽽⽤⽯块、树枝、泥⼟构筑巢⽳的活动。
随着⽣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房屋建筑早已超出了⼀般居住的范围,⽆论是由单个的房屋建筑及包含于周围的环境构成的住宅⼩区,还是某些像纪念碑、拱、柱廓的艺术造型部分,还是随着交通事业发展⽽产⽣的机场、车站、港⼝都可归于建筑类。
建筑类型⽇益丰富,功能范围已扩充到社会⽣活的各个领域。
但总的说建筑活动的最终⽬的是要创造⼀个与⾃然环境(风、雪、⾬、雷电等)相异.适合于⼈们⽣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有遮掩的内部空间.当然也包括不同于⾃然形式的外部空间。
从本质上讲,建筑是⼀种⼈⼯创造的空间环境,是⼈们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具有实⽤性.属于社会物质产品.同时建筑⼜具有艺术性,它反映⼚特定的社会思想意识,因此建筑⼜是⼀种精神产品。
“建筑是⼀切艺术之母”、“建筑是凝固的⾳乐”、“建筑是城市的重要标志”,这些著名格⾔从不同侧⾯反映出⼈们对建筑的重视和认识上不断深化。
⼆.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指在不同历史和社会条件下的建筑的功能、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的形象。
它形成了对建筑的实⽤、坚固、美观的三个基本要求。
(⼀)建筑的功能建筑的功能是指建筑物为达到适⽤性⽽必须满⾜的功能要求。
主要有以下三个⽅⾯:l)⼈体活动尺度的要求⼈要在建筑的内外部空间活动,所以⼈体的各种活动尺⼨与建筑空间具有⼗分密切的关系。
如⼈休的站⽴坐卧和⽇常活动(⼀般存取动作、厨房的操作动作、厕浴动作、⽣产操作动作等)所占⽤的适宜空间尺度是确定建筑物各种空间尺度的基本依据。
12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是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结构、功能、形式、材料、造型、色彩、尺度、比例、节奏、空间、光线和环境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基本构成要素。
1.结构:建筑的结构是支撑建筑物的骨架,它决定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建筑的用途、材料的选择、力学原理等因素。
2.功能:建筑的功能是建筑物的主要用途,例如居住、办公、商业、文化、教育等。
建筑的功能性需要满足人们的需求,使其能够提供舒适、安全、方便的使用环境。
3.形式:建筑的形式指的是建筑物的外部和内部造型,包括建筑的外观、布局、风格等。
形式是建筑师表达理念和创意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筑艺术的核心内容。
4.材料:建筑的材料是建筑物的基本构成元素,包括砖石、木材、钢铁、玻璃等。
材料的选择决定了建筑的质感和氛围,也影响到建筑的外观和性能。
5.造型:建筑的造型是建筑物的形式和结构的结合体,它反映了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
建筑的造型需要考虑到功能性、美学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
6.色彩:建筑的色彩是建筑物的外部和内部颜色的组合,它可以塑造建筑的氛围、情绪和风格。
色彩的运用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环境、气候、文化等因素。
7.尺度:建筑的尺度是建筑物的大小和比例的关系,包括建筑的高度、宽度、深度等。
尺度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的使用功能、周围环境、人体尺寸等因素。
8.比例:建筑的比例是建筑物内部和外部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影响到建筑的整体协调和流畅度。
比例的设计需要遵循美学原则和人类感知的需求。
9.节奏:建筑的节奏是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空间的排列和组合的节奏感,它可以营造出生动、动感的空间氛围。
节奏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性和视觉效果。
10.空间:建筑的空间是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空间的组合和布局,它决定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舒适度。
空间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尺度、形式、结构等要素。
11.光线:建筑的光线是建筑物内部和外部光线的利用和控制,它可以影响到建筑的明暗、氛围和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