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5篇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
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一)欢迎大家光临天后宫。
泉州天后官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来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
当时庙字规模有正殿山门、两廊、两亭、枪神妈祖林氏默娘,是北来平安军(泉州府)节度辖下的莆田县湄洲岛之民女,生于来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父亲林帷悫,母亲王氏平生注意积德行善,乐于助人,年纪都在四十有余,虽生了一男五女,老是觉得单枝难以传宗接代,向观音菩萨祈求再生一男。
王氏不久便怀了孕,在降生之时,王氏见到一道光从西北面射人她房内,光辉耀眼夺目,香气四处飘荡,久久不散。
林默娘长大了,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务,矢志不嫁人,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人消灾防病。
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排忧解难,还引导乡人避凶趋吉,有谁遇难,都乐意找她求助。
当时,莆田地区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抢救乡民,果然立愈。
乡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重阳佳节,妈祖父兄驾舟渡北上,西风正急,途中遇到狂风恶浪,船在狂风怒涛中剧烈颠簸,妈祖敏感到父兄的遇难,亲临救驾,父亲救起,兄长与自己身亡,就这样乡民赞她“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乡民以病苦辄愈。
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
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
立庙祭祀。
泉州天后官初建即以来微宗赐额“顺济”为庙名,即“济以顺风”之意。
宗元时代,泉州成为世界贸易港之一,元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下诏“制封泉州神女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
”明永乐五年(公元1405年)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镇守官重新其庙。
此后朝廷节遣内宦(太监)及给事中行人(对外使节)等官,出使琉球、爪哇、满刺加等国,率以到庙祭告祈祷为常,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少监张谦出使渤泥(今加里曼丹岛文莱一带),从泉州浯江(顺济桥一带称浯江)启航,“实仗神庥”,归奏于朝鼎新之,改宫号为“天妃宫”。
海丝古城泉州简介海丝古城泉州,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它是世界上唯一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曾是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港口城市,也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
泉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它是闽越文化的发源地。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泉州成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以及中东地区进行贸易的重要枢纽。
在宋、元、明、清等朝代,泉州都是中国最繁荣的港口城市之一。
海丝古城泉州的建筑、文化、风俗等方面都受到了海上贸易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海丝古城泉州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古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泉州古城墙。
泉州古城墙始建于14世纪,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
城墙周长约为6公里,高约为10米,上有城楼、角楼和箭楼等防御设施。
登上城墙,可以俯瞰整个古城的壮丽景色,并且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除了古城墙,海丝古城泉州还有许多古建筑群,其中最著名的是开元寺、清源山庙宇群和西洋楼群。
开元寺是泉州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建于公元686年,是福建省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
清源山庙宇群包括清源寺、惠安土楼等,是泉州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庙宇群。
而西洋楼群则是泉州市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建筑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泉州富商为展示财富和追求现代化而兴建的,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的建筑物。
海丝古城泉州还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和特色小吃。
例如,泉州木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以其精细的雕刻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
泉州的传统小吃也非常丰富多样,有鱼丸、肉粽、海蛎煎等美食,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泉州的浓厚文化氛围。
海丝古城泉州不仅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现代城市。
如今,泉州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城市,但它始终保留着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辉煌。
泉州历史文化简介我国在历史上有三个泉州:一个在河北通县,《汉书・地理志》说汉代置雍奴、泉州二县。
至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泉州入雍奴,这个北方的泉州就被历史遗忘了。
一个是今福建福州,《隋书》载:“陈置闽州,仍废,后又置丰州。
平陈,改曰泉州。
”及后改名福州。
一个就是我们现在的故乡泉州。
《福建通志》说,“唐景云二年(711年)以武荣州为泉州,州治今泉州也。
”从此今泉州地域就在闽南确定下来。
但当时武荣州的州治设在今南安县丰州镇,唐开元六年(718年)才移到清源紫帽之间、晋江北岸的今泉州的地址,所以泉州古城已有1266年的历史。
随着唐代以后闽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泉州的辖区屡有变化。
唐代北起莆田,南至龙溪,几乎包括闽中和闽南。
不久和漳州分治,北宋初又与兴化分治,据《岛夷志略》载,澎湖“地隶泉州晋江,至元间立巡检司”,所以宋元以后台湾又属于泉州辖区,泉州管了晋、南、惠、同、安、永、德七县。
清康熙间升台湾为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划出永春、德化置永春州,所辖只余五县,而同安县还包括今厦门市和金门县。
辛亥革命后厦门从同安分治,地位上升,但历史上仍和泉州关系很大。
我今天所讲的泉州,并不仅指今泉州市境,而是指古泉州,也即是约等于今晋江地区(按:1985年晋江地区改为泉州市)的辖地的古泉州。
从千年来泉州的迁治和城市建设来看,州治呈现出由西而东,由北而南, 向海发展的特点。
北宋谢履有诗:“州南有海浩无穷”,海是泉州的生命线。
从物产来看,泉州虽山海并论,但有个主次,主是海。
历史上泉州曾是国际上最大的商港之一,今天依然是我国重要侨乡,离开海就谈不上这些特点了。
为叙述方便,我试解释几个泉州的别名来说明泉州的自然概况与历史沿革。
温陵,这是一个形象概括泉州地形气候的地名:《晋江县志》说:“地处高阜,其气独温。
”《南安县志》说:“泉州气候燠多寒少,故古有温陵之称。
”唐诗人韩偓称泉州气候,“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
泉州旅游攻略二日游简介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
作为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文化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如果你只有两天的时间,那么这篇攻略将帮助你合理安排行程,充分体验泉州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第一天上午:游览开元寺开元寺是泉州最有名的佛教寺庙之一,始建于唐朝。
这座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宏伟的建筑,是泉州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你可以在开元寺参观大雄宝殿、方丈楼等建筑,欣赏佛教艺术的瑰宝,并且在这里感受一下宁静的氛围。
中午:享受当地美食泉州以其丰富多样的美食而闻名,你可以在午餐时间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
例如,你可以尝尝泉州的海鲜粥、灌汤包、刀削面等。
这些美食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满足你的味蕾。
下午:探索西湖公园下午可以去西湖公园散步,这是一座以人工湖为主题的城市公园。
公园内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植物,你可以在这里漫步湖畔,欣赏湖光山色,放松身心。
此外,公园内还有一些历史建筑和文化景点,如梅亭、荷花广场等,都值得一览。
晚上:品味土楼民俗文化晚上可以前往土楼景区,欣赏土楼的独特之美。
土楼是福建土族独特的民居建筑,具有特殊的防御功能和浓郁的民俗文化。
在土楼景区,你可以参观土楼群,了解土族的历史和文化,并有机会品尝土楼美食。
第二天上午:游览清源山清源山是泉州的一座历史名山,被誉为“闽东第一名山”。
这座山以奇峰、幽谷和佛教文化而闻名,是登山爱好者和文化爱好者的胜地。
你可以选择步行或乘坐缆车到达山顶,欣赏壮丽的山景和古老的建筑。
中午:品尝本地美食中午可以寻找一家当地餐厅,尝试一些泉州的特色菜肴。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泉州米粉,它口感细腻,配料丰富,是泉州人民的传统美食之一。
此外,还有酸辣汤、南亭燕窝、地瓜糕等,都是不可错过的美食。
下午:游览开元文化博物馆下午可以前往开元文化博物馆,了解泉州的历史和文化。
这座博物馆以开元寺为主题,陈列了大量的佛教文物和历史文化展品。
泉州的名人著作及诗歌摘要:一、泉州简介二、泉州名人著作1.文学作品2.学术著作三、泉州诗歌1.唐宋诗人2.现代诗人四、泉州的文化底蕴正文:泉州,位于我国福建省东南沿海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
这里的地理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著作等身。
一、泉州名人著作泉州的名人著作丰富多样,涵盖了文学、学术等多个领域。
1.文学作品泉州的文学成就举世闻名,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学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明代的李贽,他的《焚书》和《藏书》两书,以讽刺、议论性强的散文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外,还有清代的黄宗羲,他的《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是中国古代哲学史的重要著作。
2.学术著作在学术领域,泉州的名人也有很高的成就。
如明代的吴宽,他编撰的《春秋纂言》被誉为“闽中四贤”之一;清代的林则徐,他的《筹海篇》对我国的海防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泉州诗歌泉州的诗歌传统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许多诗人都曾在此地留下传世佳作。
1.唐宋诗人唐宋时期,泉州吸引了许多著名诗人。
如唐代的李益、宋代的苏轼、陆游等,他们都曾在泉州任职或游历,留下了许多描绘泉州风光和民间生活的诗篇。
2.现代诗人到了现代,泉州的诗歌创作依然繁荣。
如蔡其矫,他是新中国著名的诗人,被誉为“闽南诗坛第一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写实主义风格为主,反映了泉州人民的苦难和奋斗历程。
三、泉州的文化底蕴泉州的文化底蕴深厚,体现在历史、艺术、建筑等多个方面。
这里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如开元寺、清净寺、东西塔等,它们都是泉州历史文化的见证。
此外,泉州的民间艺术也独具特色,如南音、梨园戏、木偶戏等,它们都是泉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泉州主要产业及概况泉州主要产业及概况⽂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泉州主要产业及上市公司概况⼀、泉州简介泉州是确定做⼤做强的三⼤中⼼城市之⼀,是全国⾸个,联合国教科⽂组织唯⼀认定的起点,是列⼊国家“”战略的先⾏区。
泉州是侨乡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分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750万⼈,旅居同胞70万⼈,旅居同胞6万⼈,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祖籍泉州,落户泉州。
泉州是“”⾸个地⽅试点,⾄2015年8⽉,全市有142件,占全省总数三分之⼀,居全国地级市⾸位,被誉为“品牌之都”;2015年,实现6137.74亿元,连续17年居福建省⾸位;2016年,⼊选四⼤分会场之⼀。
⼆、泉州主要产业改⾰开放30多年来,泉州已初步形成25个区域特⾊突出,体现泉州地理特征及⼈⽂传统的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集群可概括分为三类:⼀是具有相对技术优势的传统产业,主要有纺织鞋服、建筑建材等产业,纺织鞋服年产值近3000亿元,以晋江、⽯狮最为突出,建筑建材年产值超850亿元,形成南安⽯材、晋江建筑陶瓷两⼤基地;⼆是具有成本⽐较优势的特⾊产业,主要是⼯艺制品,年产值超300亿元,培育了丰泽树脂、惠安⽯雕、德化陶瓷、安溪茶叶和安溪藤铁等区域特⾊鲜明的产业集群;三是具有较⾼科技含量的新兴产业,以⽯油化⼯最为典型,年产值超1300亿元,集中布局于沿海的泉港、惠安,并有晋江、⽯狮两个化纤⼯业区,电⼦信息和⽣物医药等产业也初具规模。
(⼀)总量规模较⼤2012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业企业4069家,完成⼯业总产值8375.27亿元,占全部⼯业产值的88.18%。
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704家、超10亿元93家,完成⼯业产值分别占全市⼯业总产值的75.57%、29.14%。
其中纺织鞋服、建筑建材、⼯艺制品、⾷品饮料、机械装备、⽯油化⼯等六个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2012年的销售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业销售总产值的⽐例⾼达79.10%,其中纺织鞋服占了三分之⼀(具体详见表1及图1)。
泉州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
地处祖国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
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中文名称: 泉州外文名称: Quanzhou别名:鲤城、刺桐城、温陵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下辖地区:丰泽、鲤城、晋江、石狮、惠安等 方言: 闽南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开元寺、府文庙、清净寺、天后宫、清源山、草庵、崇武古城等 机场: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 火车站: 泉州站等政府驻地: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景观东路电话区号: 0595邮政区码: 362000地理位置:福建省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面积: 11015平方公里人口: 812万人(2010年) 车牌代码: 闽C市花: 刺桐花市树: 刺桐树著名高校:华侨大学、院、仰恩大学等市长: 黄少萍市委书记: 徐钢泉州北接省城福州、莆田,南毗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西接漳州、龙岩、大田县、尤溪县。
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国家级)资区(国家级)。
泉州通行和漳州、厦门、台湾等同一种语言:闽南语(河洛语即福建话)。
Quanzhou,Zayton(刺桐)或Chinchow(泉州福建话拼法)为泉州的英文名称。
地理位置:北纬24°22’-25°56’,东经117°34’-119°05’ 泉州市地处低纬度,又濒太平洋,形成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常春,年平均气温19.5℃~21℃。
但自然灾害较为频繁,主要为旱、涝、风害等。
泉州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
泉州城市介绍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省会福州,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
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
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2010年末常住人口超800万左右。
泉州市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41公里,岛屿207个,有湄洲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
深水良港多,可建万吨以上深水泊位123个,湄洲湾南岸的肖厝港和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全市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7处,其中国家级20处、省级48处。
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
分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720万人,旅居香港同胞70万人,旅居澳门同胞6万人,三者合占全省60%以上。
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祖籍泉
州,全市现有台属近16万人。
长期以来,旅外乡亲心系桑梓,或投资办厂,或兴学育人,或捐资慈善,或兴办公益,涌现
出一大批贡献巨大、成就杰出的乡贤硕彦,成为推动泉州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泉州与世界密切联系的纽带和
桥梁。
泉州市著名景点有:
开元寺:占地面积78000 平方,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
为黄守恭献地所建,遵奉黄守恭及其子孙为檀樾主。
该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3年),改名开元寺。
该寺名僧辈出,寺内有名闻中的东西二塔等景观。
目前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亦是“泉州十八景”之一
清源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灵山、九日山三大景区组成,总面积62平方公里,距泉州市区仅2公里,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座名山和旅游观光胜地。
清源山主峰海拔498米,气势雄勃,绚丽多姿,林幽壑奇,含烟凝翠,流泉飞瀑,颇为壮观,素以36岩洞、18胜景闻名于世。
现在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藏传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600多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僧弘一大师舍利塔。
景区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和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处。
人文胜迹和秀冠东南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崇武古城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湾和湄州湾之间,惠安县境东南24公里的崇武半岛南端,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岛”,始建于1387年,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
崇武古城是中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好的明代石头城,也是中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展示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总投资1.8亿元,占地154.2亩,主体建筑分四层,面积为23332平方米,高度为43米。
配套的景观广场面积达19000多平方米,其入口处的“九龙柱”,高19米、宽2米,是祖国大陆最高的一对“九龙柱”。
博物馆展厅总面积为7355平方米。
其中,二楼为综合主题馆,面积3466平方米,将根据闽台关系的“五缘”即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法缘相循、商缘相连、文缘相承,分7部分设计布展。
三楼为“乡土闽台”专题馆,展厅面积2889平方米,将设立戏曲、民俗、建筑、工贸等专题内容,深入表现闽台关系。
一楼为国际学术报告厅,并设临时展厅、库房、办公区、游客休闲处和设备用房等。
四楼为信息数字及研究中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