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5章
- 格式:ppt
- 大小:6.80 MB
- 文档页数:53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应用。
2. 掌握常用模拟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3. 学会分析简单的模拟电路,并能进行基本的电路设计。
4. 熟悉常用模拟电子技术的实验操作和调试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2. 常用模拟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 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压、电流的计算方法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简单电路的测量和调试方法4. 常用模拟电子技术的实验操作和调试方法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电路连接和故障排查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电路仿真软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路的工作过程。
3. 开展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 组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安排1. 课时:32课时(含实验课时)2. 教学方式:讲授、实验、讨论3. 教学进度安排:第四章: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4课时)第五章:常用模拟电子元件(4课时)第六章: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6课时)第七章:常用模拟电子技术的实验操作和调试方法(8课时)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30%(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处理、问题分析等)3. 期末考试:40%(包括理论知识、电路分析、问题解决等)六、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2. 实验设备: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电路仿真软件等3. 网络资源:相关电子技术的学习网站、论坛、视频教程等七、教学环节1. 授课:讲解基本概念、原理、特性及应用,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2. 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组织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课程教案授课题目: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课时安排7学时授课时间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掌握:(1)能够正确判断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以及反馈的性质,例如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如为交流反馈,是哪种组态;并能够估算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放大倍数。
(2)负反馈四种组态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并能够根据需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合适的交流负反馈。
2.熟悉:正确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Af在不同反馈组态下的物理意义。
3.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能够利用环路增益的波特图判断电路的稳定性,并了解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1.基本内容: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反馈的基本概念;反馈的判断。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组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要点;由集成运放组成的四种阻态负反馈放大电路;反馈阻态的判断。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块图及一般表达式: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块图表示法;四种组态电路的方块图;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分析:深度负反馈的实质;基于反馈系数的放大倍数的分析;基于理想运放的放大倍数分析。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展宽频带;减小非线性失真;引入负反馈的一般原则。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原因和条件;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判断;消振方法。
2.重点:反馈的概念、反馈性质的判断方法、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倍数的估算、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判断方法和消振方法。
3.难点:反馈概念的建立、反馈的判断、反馈网络的确定、稳定性判断。
讲课进程和时间分配:3学时: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组态。
2学时: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块图及一般表达式;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分析。
2学时: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考试时间:第10周周日下午14:00—16:00考试地点:新综1(机械07-1班、07-2班、07-3班)新综2(自动化07-1班、07-2班、重修生)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复习1、第3章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1)PN结的单向导电性2)二极管的理想模型及含二极管的基本电路分析2、第4章双极型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1)BJT的电流关系2)BJT的3种组态:共射、共集、共基的判断3)基本共射极电路4)射极偏置电路5)共集电极放大电路要求:(1). 电路图:1)能够识别电路类型:共射、共集?2)会画直流通路、交流通路、小信号等效电路。
(2). 定性分析:1)了解电路的基本功能,输出与输入的相位关系。
2)根据输出波形判断失真类型。
(3). 定量计算:1)能根据BJT的极间电压判断所处工作区。
2)估算法计算Q点。
-- I B、I C、V CE。
3)根据小信号等效电路计算动态参数。
-- A V、R i、R o3、第5章场效应管放大电路1)MOSFET的3种组态:共源、共漏、共栅的判断2)共源放大电路4、第6章模拟集成电路1)BJT镜像电流源:电路分析、计算、电流源在电路中的作用2)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结构、概念、作用5、第7章反馈放大电路1)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组态及判断2)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组态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3)深度负反馈电路的虚短、虚断要求:(1). 定性分析:1)根据瞬时极性法判断反馈极性:正、负反馈?2)判断反馈类型。
-- 负载短路法判断是电压负反馈还是电流负反馈?-- 电路结构法判断是并联负反馈还是串联负反馈?3)根据反馈类型指出反馈对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电阻、输入电阻的影响,对信号源内阻的要求。
(2). 定量计算:计算深度负反馈下的电路的电路增益。
6、第2章运算放大器1)理想运放2)同相放大电路3)反相放大电路4)求差电路5)求和电路6)积分电路7)微分电路要求:(1). 电路图:能够识别电路类型:何种运算电路?(2). 定性分析:运算电路的功能。
第5章习题答案1. 概念题:(1)反馈有时将输出的全部都馈送到输入端,其典型的例子是射极跟随器放大器和源极跟随器放大器。
(2)电压反馈时,反馈网路输出一定是电压吗?(不一定)并联反馈时,反馈网路的输出一定是电流吗?(是)(3)“负反馈有用,正反馈没用”这种说法对吗?(不对)按照输入端的信号耦合方式和输出端的信号取样方式负反馈共有 4 种组合形式。
(4)当希望稳定输出电压并且希望提高输入阻抗时,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当负载需要恒定电流并且信号源也为电流型时,应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当希望稳定输出电压并且信号源为电流型时,应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当输入为电压信号并且输出为电流信号时,应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5)为了稳定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应引入直流负反馈;为了改善电路的动态特性,应引入交流负反馈。
(6)方框图法是分析负反馈放大器的最基本的方法,在求解A 和F 时保持F 网路的空载效应是非常重要的。
(7)有人说:“不使用反馈技术,要设计具有精密增益、高稳定度的放大器简直难于上青天”,你觉得对吗?(对)(8)设计电压电流转换电路可直接选用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设计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可直接选用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
(9)如果开环放大器由3级以上的单管放大器组成,则组成的负反馈电路有可能出现自激的现象,这是因晶体管结电容形成的移相造成的。
(10)共基放大器比共射放大器频率响应好,这是因为在共基接法下,集基电容不产生加倍的米勒效应。
(11)分析放大器时,按低频段、中频段及高频段分开讨论,不但计算简单,而且意义明确。
(12)当信号频率较高时,有些负反馈放大器是不稳定的,此时可采用滞后补偿法、超前补偿法等方法进行补偿。
(13)开环放大器A 和反馈网路F 可能有量纲,例如欧姆或西门子,但环路增益是没有量纲的。
2. 电路图如图5-58所示。
(1)判断各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对于引入反馈者试判断电路引入了什么性质的反馈,这些性质包括直流反馈、交流反馈、交直流反馈、局部反馈、全局反馈、电压反馈、电流反馈、串联反馈、并联反馈、正反馈、负反馈,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2)就整体反馈而言,你认为哪些电路引入了深度负反馈,请写出其反馈系数表达式和闭环增益表达式。
题 某差动放大电路如图5-16所示,设对管的β=50,r bb ′=300Ω,U BE =,R W 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试估算:1.T 1,T 2的静态工作点。
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 ud =1211oΔΔΔU U U -V EE (-12V)解:1.静态工作点计算,令120i i u u == 1210.92(1)EE BEB B b eU U I I A R R μβ-===++120.54C C B I I I mA β===12()(2)7.7CE CE CC EE C c e U U U U I R R v ==+-+≈2. 26(1)2.75be bb E mvr r k I mAβ'=++≈Ω 1222o cud i i b beU R A U U R r β∆==-≈-∆-∆+题 在图5-17所示的差动放大电路中,已知两个对称晶体管的β=50,r be =Ω。
1.画出共模、差模半边电路的交流通路。
2.求差模电压放大倍数i2i1oud ΔU U U A ∆∆-=。
3.求单端输出和双端输出时的共模抑制比K CMREE解:1.在共模交流通路中,电阻R 开路,故其半边电路的射极仅接有电阻Re;在差模交流通路中,电阻R 的中点电压不变,相当于地,故其半边电路的发射极电阻为Re 和R/2的并联。
2. 123.5(1)(//)2od Cud i i be e U R A R U U r R ββ==-=--++3.双端输出条件下: 3.5,0,ud uc CMR A A K =-==∞单端输出条件下:1.75,0.4(1)OC Cud uc IC be eU R A A U r R ββ=-==-=-++ 4.2udCMR ucA K A == 题 在图5-18的电路中,T 1,T 2的特性相同,且β很大,求I C2和I CE2的值,设U BE =。
EE图5-18题 电路如图所示,用镜像电流源(1T 、2T )对射极跟随器进行偏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