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4
一、实验背景机能学实验是医学领域基础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体或动物器官、组织、细胞等生物材料的机能特性进行研究,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依据。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探究某种药物对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作用,以及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理化环境改变对其舒缩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观察温度、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对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作用;2. 观察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分析理化环境改变对其舒缩活动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家兔,体重约2kg;2. 实验材料:小肠平滑肌、台氏液、温度计、烧杯、螺丝夹、三维调节器、0.01%去甲肾上腺素、0.01%乙酰胆碱、1mol/L NaOH溶液、lmol/L HCl溶液、2%CaCl2溶液等;3. 实验步骤:(1)家兔麻醉后,迅速取出小肠,置于台氏液中;(2)将小肠平滑肌置于张力换能器上,记录其基础张力;(3)分别给予温度、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观察小肠平滑肌张力的变化;(4)改变小肠平滑肌所处的理化环境(如温度、pH值等),观察其舒缩活动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1. 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小肠平滑肌张力逐渐降低,直至达到最适温度时张力达到最低点;随着温度的降低,小肠平滑肌张力逐渐升高;2. 乙酰胆碱:给予乙酰胆碱后,小肠平滑肌张力明显降低;3. 肾上腺素:给予肾上腺素后,小肠平滑肌张力无明显变化;4. 理化环境:改变小肠平滑肌所处的理化环境,对其舒缩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1. 本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小肠平滑肌张力具有显著影响。
高温使小肠平滑肌张力降低,低温使小肠平滑肌张力升高,这与生理学理论相符。
这可能是因为温度影响了平滑肌细胞的代谢活动,进而影响其舒缩功能;2. 乙酰胆碱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平滑肌细胞的M受体,从而降低小肠平滑肌张力。
这与临床应用中乙酰胆碱用于治疗胃肠平滑肌痉挛等疾病的原理一致;3. 肾上腺素对小肠平滑肌张力无明显影响,可能与肾上腺素对不同平滑肌细胞的受体选择性有关;4. 改变小肠平滑肌所处的理化环境,对其舒缩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第1篇实验名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传导特性观察实验目的:1. 了解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2. 观察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掌握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传导特性的实验方法。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机能学实验室实验对象:家兔心脏实验器材:1.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2. 心脏切片机3. 恒温浴槽4. 滑动电极5. 滤纸6. 电极7. 持针器8. 指尖镊9. 刀片10. 移液器11. 滴管12. 药品:氯化钾、氯化钠、葡萄糖、任氏液等实验步骤:1. 心脏取材:将家兔麻醉后,迅速打开胸腔,取出心脏。
2. 心脏切片:将心脏置于冰冷的任氏液中,用心脏切片机将心脏切成薄片。
3. 制备标本:将心脏薄片放置于恒温浴槽中,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将滑动电极放置于标本上。
4. 记录动作电位:打开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调整电极位置,记录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5. 改变条件:在记录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逐步改变标本的温度、离子浓度等条件,观察动作电位的变化。
6.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及传导特性。
实验结果:1. 正常条件下的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正常条件下,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呈尖峰状,具有快速上升和下降的特点。
2. 温度变化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速度和幅度逐渐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速度和幅度逐渐减小。
3. 离子浓度变化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随着钠离子浓度的升高,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速度和幅度逐渐增大;随着钾离子浓度的升高,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速度和幅度逐渐减小。
4. 传导特性: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心肌组织中呈单向传导,且传导速度较快。
讨论:1.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主要由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引起。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较低,导致钾离子外流,细胞膜内负电位。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与仪器四、实验步骤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六、实验结论一、实验目的本次机能实验学的实验设计旨在通过对机能原理的研究,了解机能的基本特性和运作原理,掌握机能的性能表现和使用方法,以及探究机能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机能是指物体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
它是物体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机能有许多种类,如力学机能、热力学机能、电磁机能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机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三、实验器材与仪器1. 电动车模型;2. 电池;3. 电线;4. 万用表;5. 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1. 连接电池和电动车模型:将正极连接到电动车模型上,负极连接到地线上。
2. 测量电动车模型转速: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动车转速,并记录数据。
3. 观察示波器波形:使用示波器观察电动车模型的波形,并分析其特点。
4. 改变电池电压:改变电池的电压,观察电动车模型转速和波形的变化。
5. 改变负载:改变负载,观察电动车模型转速和波形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电池电压的增加,电动车模型的转速也在增加。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当负载增加时,转速会下降。
这是因为负载增加会导致机能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减慢了机能运作的速度。
此外,在观察示波器波形时,我们发现当机能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时,其波形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形态;而当机能处于低速运转状态时,则呈现出较为简单的周期性波形。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我们了解了机能的基本特性和运作原理,并掌握了机能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熟悉了一些常用仪器和工具,并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机能学实验报告机能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机能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机能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观察和记录不同机能学实验的现象和数据。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电动机2.滑轮3.蓄能弹簧4.滑块5.拉力计6.直尺7.手机计时器8.实验台9.杂物刻度尺三、实验原理1.机能学是研究力学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机理和能量转换规律的学科。
2.Hooke定律:F=kx,力与位移呈线性关系。
3.功=力×位移×cosθ,功率=功/时间。
四、实验步骤1.实验1:验证Hooke定律。
(1)将弹簧固定在实验台上。
(2)将拉力计挂在弹簧一侧,并将另一侧用滑块挂起。
(3)慢慢引起滑块及弹簧一起向下,记录弹簧两端的拉力。
(4)重复以上操作,计算弹簧拉力与位移的比值,验证Hooke定律。
2.实验2:测定滑轮与电动机的功率。
(1)将电动机固定在实验台上。
(2)将滑轮挂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并用杂物刻度尺测量滑轮半径。
(3)将拉力计挂在滑块上,并将弹簧挂在滑轮上。
(4)以恒定速度转动电动机,记录拉力计的读数和滑轮的转速。
(5)根据功率的公式计算滑轮与电动机的功率。
五、实验结果1.实验1:验证Hooke定律。
当位移为0.1m时,拉力为20N;当位移为0.2m时,拉力为40N。
则弹簧拉力与位移的比值为20N/0.1m=200N/m,40N/0.2m=200N/m。
两次测量结果一致,验证了Hooke定律。
2.实验2:测定滑轮与电动机的功率。
拉力计读数为15N,滑轮转速为600r/min,滑轮半径为0.05m。
功=15N×0.1m×cosθ=1.5J,时间一般为2s,功率为1.5J/2s=0.75W。
六、结论1.通过实验1验证了Hooke定律,即弹簧拉力与位移呈线性关系。
2.通过实验2测定了滑轮与电动机的功率,结果为0.75W。
七、实验心得通过这次机能学实验,我对机能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引言:机能实验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综合性学科,其目的是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事物的内在机能和规律。
本实验报告将围绕机能实验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展开,结合具体实验内容,介绍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机能实验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验证和探究事物的机能,了解机能与物体属性之间的关系,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以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为例,来说明机能实验学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本次实验使用简单的电路,包括电源、电阻、导线和电流表,通过测量电阻和电压的变化关系,来研究电流的变化规律。
实验步骤如下:1. 搭建电路:将电源与电阻、导线和电流表连接起来,保证电路的闭合。
2. 测量电流:通过调节电压,测量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值,并记录数据。
3. 测量电阻:改变电阻的大小,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值,并记录数据。
4. 绘制图表: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图表,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电流与电压之间呈线性关系:当电压增大时,电流也随之增大,呈现出线性变化的趋势。
2. 电流与电阻之间呈反比关系:当电阻增大时,电流减小,两者呈反比关系。
通过图表的绘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对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还对电气工程、通信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四、实验结论与意义: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线性关系,以及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反比关系。
这些结论不仅对于电路设计和电工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还为实际应用中的电流控制和电阻调节提供了依据。
机能实验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实验方法的应用,能够揭示事物的内在机能和规律,对于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次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我们不仅掌握了一种基本的实验方法,还培养了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机能实验设计
简单机能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物体的机能是否正常运作。
实验材料:
1. 待测试的物体(可以是机械设备、电子设备等)
2. 测试工具(可以是仪器、工具等)
实验步骤:
1. 检查物体的外观是否正常,确保没有明显的损坏或问题。
2. 对于机械设备,可以通过观察机械部件的运动情况来测
试其机能。
比如,可以观察机械设备的转动或摩擦部件的
正常工作。
如果有任何异常情况(如噪音、卡顿等),则说明机能有问题。
3. 对于电子设备,可以使用合适的仪器(如万用表、震荡器等)来检测设备的电流、电压、频率等参数是否正常。
如果参数超出了正常范围,说明设备的机能存在问题。
4. 对于其他类型的物体,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测试方法。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如果物体的机能正常,则说明该物体的设计和制造是合理的。
如果物体的机能存在问题,则需要进一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修理或调整。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机能实验学实验,探究不同机能的特点和作用,加深对机能的理解。
实验材料,水杯、水、铁球、弹簧、测力计、计时器。
实验原理,机能是指物体所具有的特定功能或作用。
在物理学中,机能可以分为力学机能、热机能和电磁机能等。
本实验将重点研究力学机能的特点和作用。
实验步骤:1. 实验一,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
a. 将弹簧挂在支架上,挂上一定质量的铁球。
b. 测量弹簧的伸长长度和挂载质量。
c. 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
2. 实验二,测量水的密度。
a. 用水杯装满水,称量水杯的质量。
b. 将铁球放入水杯中,测量水杯的总质量。
c. 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水的密度。
3. 实验三,测量力的大小。
a. 用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受力的大小。
b. 记录测得的数据,并分析不同物体受力的特点。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为X N/m,说明弹簧的弹性很大,能够产生较大的恢复力。
2. 实验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水的密度为X kg/m³,与标准值相符,说明实验操作准确无误。
3. 实验三结果,根据测力计测得的数据,不同物体受力大小分别为X N、Y N、Z N,说明不同物体受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机能实验学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力学机能的特点和作用。
弹簧具有较大的弹性,水的密度符合标准值,不同物体受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
这些实验结果为我们理解机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 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后要对实验仪器进行清洁和保养,确保实验仪器的正常使用。
实验总结,机能实验学实验是物理学学习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机能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实验,不断提高实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能实验理论期末总结机能实验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机能实验的开展可以全面了解学生身体机能水平和素质,为体育课程的编排、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学生个性化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学期的机能实验教学中,我主要学习了机能实验的基本理论和实施技巧,并结合实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我认为机能实验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下面我将对机能实验理论进行总结。
一、机能实验的基本理论1.机能实验的概念:机能实验是指通过对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进行系统化测量和评估的一种科学方法。
2.机能实验的意义:机能实验能够客观、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素质水平,为体育课程的编排和学生个性化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3.机能实验的类型:根据测量内容的不同,机能实验分为体能测试、技能测试和心理测试等类型。
4.机能实验的特点:(1)科学性:机能实验的测量方法应科学合理,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2)客观性:机能实验的结果应客观真实,不受主观意识影响;(3)全面性:机能实验应全面评估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技能水平等方面;(4)个性化:机能实验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二、机能实验的实施技巧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实验的目的和内容;(2)选择合适的测试项目;(3)制定实验方案,明确测试方法和评分标准;(4)准备测试设备和场地。
2.实施实验的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测试;(2)测试过程中保持严密性和公平性;(3)测试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4)测试结束后及时记录测试结果。
3.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应用:(1)对测试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了解学生的优势和劣势;(2)根据测试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和计划;(3)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个体评价和指导。
三、机能实验教学的个人体会本学期进行的机能实验教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机能实验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机能实验能够客观、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素质水平,有利于体育课程的编排和学生个性化教学。
机能学实验的实验报告机能学实验的实验报告一、引言机能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各个器官或组织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通过机能学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体内部的机能调控和适应能力。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生物体的机能变化。
二、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温度对生物体呼吸功能的影响;2. 探究不同光照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3. 分析不同运动强度对人体心率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一:不同温度对生物体呼吸功能的影响选取10只小白鼠,将它们分别置于10℃、20℃、30℃、40℃和50℃的环境中,记录每只小白鼠在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
2. 实验二:不同光照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选取10株相同品种的植物,将它们分别置于光照强度为1000lux、500lux、200lux、100lux和0lux的环境中,连续观察7天,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叶片颜色。
3. 实验三:不同运动强度对人体心率的影响选取10名年轻健康的志愿者,让他们分别进行高强度、中强度和低强度的运动,使用心率监测仪记录运动前后的心率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的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高温会加速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加能量需求,从而促进呼吸功能的提高。
2.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显著影响。
在高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迅速,叶片呈现深绿色;而在低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呈现黄绿色。
这是因为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光照强度越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越高。
3. 实验三的结果显示,运动强度与心率呈正相关关系。
高强度运动会导致心率大幅度增加,中强度运动心率增加较为平缓,低强度运动心率变化较小。
这是因为运动会加速血液循环,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从而增加心率。
五、实验结论1. 温度对生物体呼吸功能有显著影响,高温会促进呼吸功能的提高。
2. 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显著影响,高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迅速,叶片呈现深绿色。
机能实验实验报告机能实验实验报告一、引言机能实验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和探究事物的性能和功能的实验方法。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物体的测试和观察,了解其机能特点,并探讨其应用领域。
二、实验目的1. 掌握机能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物体的机能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 探讨不同物体的应用领域,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手机、电饭锅、电风扇、手表等。
2. 实验方法:对每个物体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记录其机能特点,并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手机:通过实验发现,手机具有通话、短信、上网等多种功能。
这些功能的实现依赖于手机内部的电路和软件系统。
手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通信,还可以用于娱乐、学习等方面。
2. 电饭锅:实验中发现,电饭锅具有煮饭、保温等功能。
这些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电饭锅内部的加热装置和控制电路。
电饭锅主要应用于家庭和餐饮行业,方便快捷地煮饭。
3. 电风扇:实验中观察到,电风扇具有送风、调节风速等功能。
这些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电风扇内部的电机和控制电路。
电风扇主要应用于室内通风,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4. 手表:通过实验发现,手表具有显示时间、计时等功能。
这些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手表内部的机械装置和电池。
手表的应用领域广泛,不仅可以用于日常生活,还可以用于运动和时尚领域。
五、实验结论1. 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机能特点,这取决于其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机能特点决定了物体的应用领域,不同物体在不同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机能实验是了解和探索事物机能的重要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应用。
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机能实验,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不同物体的机能特点和应用领域。
实验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还学会了如何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七、参考文献无以上是本次机能实验的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我们对不同物体的机能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探讨了其应用领域。
医学机能实验知识点总结医学机能实验是医学生在学习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疾病的诊断方法。
医学机能实验主要包括生理学实验和病理学实验两个方面,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生理和病理的变化,深化对医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一、生理学实验知识点总结1.呼吸系统实验呼吸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系统之一,通过呼吸实验可以了解到人体呼吸的生理过程和功能。
在呼吸系统实验中,一般包括测定肺活量、测定呼吸频率和观察呼吸气的变化等内容。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了解到呼吸系统的变化规律和健康监测的方法。
2.循环系统实验循环系统是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进行氧气、营养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
在循环系统实验中,一般包括测量心率、血压、心排量等实验项目,通过这些实验可以了解到循环系统的功能和监测方法。
3.神经系统实验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的生理系统之一,它控制着人体各种生理活动。
在神经系统实验中,一般包括观察Pupillary reflex、腱反射、身体感觉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等实验项目,通过这些实验可以了解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消化系统实验消化系统是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的重要系统。
在消化系统实验中,一般包括观察唾液分泌、胃酸分泌、胆汁分泌等实验项目,通过这些实验可以了解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泌尿系统实验泌尿系统是人体排泄废物的重要系统。
在泌尿系统实验中,一般包括观察尿液成分、尿液分泌等实验项目,通过这些实验可以了解到泌尿系统的功能和生理变化。
二、病理学实验知识点总结1.组织学实验组织学实验是病理学实验中的重要实验项目之一,通过观察组织切片和染色,可以了解到不同疾病对人体组织的影响和变化。
在组织学实验中,一般包括观察癌细胞、炎症组织、创伤组织等实验项目,通过这些实验可以了解到疾病对人体组织的损伤和恢复过程。
2.血液学实验血液学实验是病理学实验中的重要实验项目之一,通过观察血液细胞和血液成分的变化,可以了解到不同疾病对血液的影响和变化。
[结果分析]1.夹闭一侧颈总动脉15s后,观察到兔动脉血压升高的现象:这是由于颈动脉窦管壁的外膜下分布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是动脉张力感受器。
这个感受器位于兔颈总动脉的远心端,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分叉交界处。
夹闭颈动脉后,远心端的颈动脉窦张力感受器感受到血压下降,传出神经冲动的频率减慢。
信息沿窦神经上传至延髓孤束核心血管中枢。
使心迷走紧张减弱,心交感和心缩血管紧张加强,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血管外周阻力增加。
从而血压恢复性升高。
若血压下降过大,交感缩血管紧张还会扩展到静脉系统,是静脉收缩,促进血液回心,使每博输出量增加。
2.刺激完整减压神经及其中枢端均可引起血压下降,而刺激该神经外周端基本不变:兔减压神经是传入神经,其作用是将主动脉弓感受器发出的冲动传入延髓心血管中枢,反射性引起血压降低。
因此,刺激完整的减压神经或其中枢端,使传入中枢的冲动增加,致血压明显下降,而刺激其外周端虽又冲动传向外周,但不会引起血压变化。
3.刺激迷走神经后观察到,刺激迷走神经和迷走神经外周端都能引起明显的减压反应,而刺激迷走中枢端则没有减压反应,只是稍有轻微抬升变化:迷走神经中含从延髓下行的传出纤维,通向心脏。
节前纤维末端释放Ach,节后纤维末端释放Ach,属于副交感神经纤维,能使cAMP浓度降低,心率减慢,心房收缩力减弱,传导性减弱。
从而使心输出量变小,平均动脉压降低。
此外,还有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上行纤维在迷走神经中并行,化学感受器受刺激的效应是血压升高。
所以,刺激迷走中枢不能引起减压反应,却可以使血压轻微抬高。
此外,若切断两侧迷走神经,迷走紧张消失,迷走吸气兴奋反射通路也断了,动物的吸气变深,周期变长,二级曲线周期性变得不明显。
4.加入0.2ml0.01%去甲肾上腺素后,观察到平均动脉压抬高。
这是由于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α和β2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管径变小,外周阻力增加,从而使平均动脉压升高。
1.支配心脏的神经有哪些?各有何作用?心脏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双重支配。
心交感神经的作用:心交感神经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心室肌,兴奋时,产生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心率增快,心缩力增强,房室交界兴奋传导加快)心迷走神经的作用:心迷走神经支配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少数支配心室肌,兴奋时,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心率减慢,心缩力减弱,房室交界兴奋传导减慢)2.血管受哪些神经支配?各有何作用?支配血管的神经主要有交感缩血管神经,分布在除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以外的全身各处的血管平滑肌上,其作用是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
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骨骼肌血管,与运动时骨骼肌血流调节和防御反应有关。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只分布于少数器官,如脑、唾液腺、胃肠道腺体及外生殖器的血管,使血管扩张,仅具调节局部血流的作用。
3.手术中出血如何处理?1)组织渗血可用温热生理盐水纱布压迫止血。
2)较大血管出血必须要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点及其周围少许组织,结扎止血。
4.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血压的变化情况及为什么?血压升高。
机制如下: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同侧颈动脉窦血流量减少,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减少,窦神经传入冲动减少,导致:1)心迷走中枢抑制,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减少,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减小,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
2)心交感中枢兴奋,心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增多,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
3)缩血管中枢兴奋,缩血管交感神经纤维传出冲动增多,引起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小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多,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增高。
5.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血压如何变化及为什么?由于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其中的副交感纤维兴奋,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节后神经元,使之兴奋并释放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M受体激活后转而激活G蛋白,G蛋白一方面调制K+通道,增强K+外流,使心肌细胞膜处于超极化状态,抑制细胞的活动;另一方面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cAMP的浓度,调制钙通道,使钙通道关闭,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使血压下降。
机能实验学探索性实验设计大纲
姓名:
学号:
专业:
实验组号:
日期:
成绩:
莫沙必利、吗丁啉对雄性小鼠消化的影响
引言
随着生活压力的提升,生活速度的加快,大量的胃动力不足人群出现。
作为OTC用药,吗丁啉广为大家接受;而莫沙必利作为处方用药,内科医院医生也常为病人开此处方药。
关键词
吗丁啉莫沙必利加强小鼠胃肠蠕动炭末法小鼠肠道炭末推进率粪便含油量
摘要
消化道内食物的吸收主要靠胃和小肠,特别是小肠。
莫沙必利:第四代促胃动力药物,是新一代胃肠动力药,为非选择性5 -HT 4 受体激动剂,是第一个没有D2受体拮抗作用的胃动力药,可加强并协调胃肠运动,防止食物滞留与反流,增强胃及十二指肠的运动。
吗丁啉:第二代促胃动力药物,又称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多巴胺介导的胃平滑肌松弛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能抑制恶心、呕吐及有效地防止胆汁返流。
在对药物的研究中,一般实验研究药物对各器官、各系统、各生命指标的影响。
在肠推进运动实验中,国内研究多以炭末法或墨汁法做研究,以炭末推进率作为主要观察指标,反映实验动物胃肠蠕动情况。
作为促胃肠动力药物,关注的不仅仅是其是否增强胃肠蠕动,同时也关注其是否会影响个体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
在研究其对胃肠蠕动影响的同时,有研究表明,多潘立酮能增加功能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 这种作用可能不依赖于血浆胆囊收缩素(CCK)和胃动素水平. 而在健康对照组, 口服多潘立酮后, 胆囊排出量却显著减少。
本次实验在比较药物对小鼠消化时间的影响的同时,粗略比较其对消化质量的影响。
实验目的
1.了解西沙比利和吗丁啉的药物作用机制;
2.了解炭末法的应用;
3.掌握小鼠灌胃技术;
4.比较莫沙必利、吗丁啉对小鼠消化时间的影响;
5.粗略比较莫沙必利、吗丁啉对小鼠消化质量的影响。
实验原理
2.1胃肠道功能主要体现在推进食物的快慢以及对食物的吸收质量。
实验前实验动物禁食,以排尽体内于实验前所食用食物。
排空后再用带指示剂食物灌胃,察看小鼠胃肠对食物的推进率及吸收情况。
2.2 碳末为黑色粉末,颜色明显。
用碳末作为指示剂,便于观察小鼠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推动作用;
2.3 花生油为小鼠可吸收物质,且密度小于水,可浮于水面。
用花生油作为指示剂,可间接反映小鼠胃肠道对物质的吸收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
炭末在小鼠胃肠道推进距离小鼠粪便中含油量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小鼠6只(雄性,体重18-22g)
1.2 药品与试剂吗丁啉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莫沙必利片(……)
生理盐水,炭末,蒸馏水,花生油
1.3 仪器与设备玻璃棒、50ml烧杯(3个)电子天平,普通天平,
小鼠灌胃针头(4个),2ml注射器(4个),计时器,鼠笼(6个)
蛙板,直尺,眼科镊,眼科剪,研钵,白纸
1.4 试验方法
1.4.1实验准备
动物称重,挑选18-22g小鼠6只(雄性)
实验前小鼠禁食12小时(可自主饮水),实验前2小时禁水
1.4.2试剂配制
西沙比利、吗丁啉按1.5mg/kg小鼠量,并用蒸馏水稀释。
1.4.
2.1吗丁啉组:取吗丁啉片研碎,称取3mg粉末与10g炭末混匀,加入100ml蒸馏水制成混悬液,抽取1ml给小鼠灌胃,记录灌胃时间。
(注:炭末与药粉混匀时要充分,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
1.4.
2.2莫沙必利实验组:取莫沙必利片研碎,称取3mg粉末与10g炭末混匀,加入100ml 蒸馏水制成混悬液,抽取1ml给小鼠灌胃,记录灌胃时间。
(注:炭末与药粉混匀时要充分,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
1.4.
2.3生理盐水对照组:1g炭末与10ml生理盐水制成混悬液,吸取1ml给小鼠灌胃,记录灌胃时间。
生理盐水对照组吗丁啉实验组莫沙必利实验组排黑便所需时间
黑便中含油量
备注:含油量用“+”“-”表示
不含油用“-”标记
含油用“+”标记(含油越多“+”越多)
参考文献:
【1】汉森四磨汤口服液对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中山大学北校区徐晓宇、邝绍樑等
【2】湿热清颗粒的发汗解热及促进肠蠕动作用李维祖、明亮等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4 Oct;39(5)
【3】胃肠舒对小鼠、家兔肠道平滑肌的作用张树平、刘孟安等滨州医学院学报1998年第21卷第5期
【4】谓葆对小鼠肠蠕动和排便影响实验研究向前、牛勃等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年4月第8卷第4期
【5】促胃肠动力药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石刚, 吴硕东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年1月18日; 14(2): 189-196 ISSN 1009-3079 CN 14-1260/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