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色牢度试验比较
- 格式:pptx
- 大小:5.83 MB
- 文档页数:52
纺织品耐水色牢度标准的比较和分析
纺织品耐水色牢度是指纺织品在接触水后颜色变化的程度。
耐水色牢度标准通常由不同国家和地区自行制定,而且还可能因纺织品种类、用途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常见的标准有:
ISO 105-E01:纺织品颜色试验方法,用于测量纺织品在洗涤和漂洗后的颜色变化。
AATCC 107:纺织品颜色耐水性试验,用于测量纺织品在水中的颜色变化。
BS 1006:纺织品颜色耐水性试验,用于测量纺织品在水中的颜色变化。
ASTM D543:纺织品耐水性试验,用于测量纺织品在水中的颜色变化。
通过比较不同标准的要求,可以发现他们对耐水色牢度的要求都比较严格, 但具体测试方法和标准值可能
有所差异。
例如,ISO 105-E01标准规定的颜色变化量为ΔEab≤3.0,而AATCC 107标准规定的颜色变化量为ΔEab≤4.0。
在这种情况下,在标准AATCC 107中所规定的颜色变化量较大,因此符合AATCC 107标准的纺织品可能在符合ISO 105-E01标准的纺织品中颜色变化更大。
因此,在使用不同标准进行比较和分析时,应该注意标准的不同之处,并选择最适合纺织品的标准。
除此之外,还应考虑不同纺织品种类,用途,最终用户的需求等因素,来确定最适合的耐水色牢度标准。
常见色牢度问题及解决方案据统计,色牢度问题是所有染色疑问中被问及最多的问题之一。
染色牢度对染色、印花织物的质量要求很高,染色状态变异的性质或程度可用染色牢度来表示。
它与纱线结构、织物组织、印染方法、染料种类及外界作用力大小有关。
不同的染色牢度要求,会引起很大的成本差异和质量差异。
一、6种主要纺织牢度正常织物的染色牢度,一般要求达到3~4级才能符合穿着需要.以下内容概括了染整中6种主要的纺织牢度:1、日晒牢度日晒牢度是指有颜色织物受日光作用变色的程度。
其测试方法可采用日光照晒也可采用日光机照晒,将照晒后的试样褪色程度与标准色样进行对比,分为8级,8级最好,1级最差。
日晒牢度差的织物切忌阳光下长时间曝晒,宜于放在通风处阴干。
2、摩擦牢度摩擦牢度是指染色织物经过摩擦后掉色程度,可分为干态摩擦和湿态摩擦。
摩擦牢度以白布沾色程度作为评价原则,共分5级(1~5),数值越大,表示摩擦牢度越好。
摩擦牢度差的织物使用寿命受到限制。
3、洗涤牢度水洗或皂洗牢度是指染色织物经过洗涤液洗涤后色泽变化程度。
通常采用灰色分级样卡作为评定标准,即依靠原样和试样褪色后的色差来进行评判。
洗涤牢度分为5个等级,5级最好,1级最差。
洗涤牢度差的织物宜干洗,如若进行湿洗,则需加倍注意洗涤条件,如洗涤温度不能过高、时间不能过长等。
4、熨烫牢度熨烫牢度是指染色织物在熨烫时出现的变色或褪色程度。
这种变色、褪色程度是以熨斗同时对其它织物的沾色来评定的。
熨烫牢度分为1~5级,5级最好,1级最差。
测试不同织物的熨烫牢度时,应选择好试验用熨斗温度。
5、汗渍牢度汗渍牢度是指染色织物沾浸汗液后的掉色程度。
汗渍牢度由于人工配制的汗液成份不尽相同,因而一般除单独测定外,还与其它色牢度结合起来考核。
汗渍牢度分为1~5级,数值越大越好。
6、升华牢度升华牢度是指染色织物在存放中发生的升华现象的程度。
升华牢度用灰色分级样卡评定织物经干热压烫处理后的变色、褪色和白布沾色程度,共分5级,1级最差,5级最好。
国内外耐氯漂色牢度标准比较
耐氯漂色牢度是指织物在经过氯处理后的变色程度,通常用灰色卡比色法进行测定。
以下是国内外常用的耐氯漂色牢度标准比较:
1. 国内标准
《纺织品着色牢度试验》(GB/T 3921-2013):规定了在不同浓度的氯试剂下,棉、羊毛、丝和合成纤维织物的耐氯漂色评定方法和标准等级。
2. 国外标准
(1) 美国标准 ASTM D1293-99:该标准规定了对纤维从浅色到深色的染整产品使用浓度不同的氯试剂进行测试,并提供了不同级别的耐污染标准。
(2) 欧洲标准 EN ISO 105-C06:该标准规定了在稀释的氯试剂溶液中,对不同类型的织物进行染色(耐浅深不同度的染色)后进行评分的方法。
(3) 日本标准 JIS L0844:该标准规定了纺织品在氯试剂溶液中降低染料颜色程度的方法和标准评级。
常用纺织品色牢度的检测方法归纳摘要:详细介绍了纺织品耐洗色牢度、耐光色牢度、耐气候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和耐唾液色牢度的测试原理和具体方法。
1、纺织品耐洗色牢度检测原理:将试样与一块或两块规定的贴衬织物贴合,放于盛有洗涤液的容器中,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下,经机械回转搅拌,然后冲洗干燥,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情况。
试样准备:剪取一块或两块尺寸为40mm×100mm的试样,试样应包含样品中所有颜色。
试样夹于贴衬织物之间,沿短边缝合,形成组合试样。
试剂:试剂一:皂片,含水率不超过5%;试剂二:合成洗涤剂,无水碳酸钠(化学纯)。
贴衬织物:需两块,第一块用试样的同种纤维制成,第二块由下表所规定的纤维制成。
如试样是混纺或交织物,则第一块为主要含量的纤维制成,第二块为次要含量的纤维制成。
试验步骤:启动试验机(如下图),经规定时间后取出组合试样,用冷三级水清洗两次,然后再流动冷水中冲洗10min,挤去水分,展开组合试样,悬挂在60℃一下的空气中干燥。
结果评定:在标准光源下,分别用评定变色用,沾色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适用标准:GB/T 3921.1-3921.5,ISO 105 C01-C05,AATCC 61。
耐洗色牢度试验机2、纺织品耐光色牢度检测原理:将供试验的染色织物和标准色同时在日光灯光线下曝晒,然后将试样的褪色程度与色样的褪色程度进行对比,得出评价。
方法:在通常的试验中,其照射光源是以日光为基础,但日光照射的试验周期长,使用不便,故实际中多采用人工光源。
按光源主要分为两种:日光法和氙弧等试验仪法。
2.1日光法:试样与八个蓝色羊毛标准同时在不受雨淋的规定条件下进行日光曝晒,一段时间后,将试样与八个蓝色羊毛标准进行对比,评定耐光色牢度。
试验设备:曝晒架,并盖以玻璃窗。
试样尺寸:织物不小于60mm×10mm,紧赋予硬卡上。
曝晒方法:方法一:将试样和蓝色标准按下图所示排列,用遮盖物AB遮盖试样和标准的三分之一,按规定条件每天曝晒24小时。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方法的比较与浅析发布时间:2022-01-20T09:01:21.40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30期作者:马媛媛[导读] 本文就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方法比较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测试标准发展,其次对其方法进行比较,以供参考。
南通市纤维检验所江苏南通 226001摘要:本文就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方法比较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测试标准发展,其次对其方法进行比较,以供参考。
关键词: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比较色牢度主要是染色织物使用或添加时在外部因素影响下产生的褪色程度,也是织物测试重要指标。
色牢度内容广泛,具有耐洗、耐磨、耐光、耐水等性能,而色牢度程度取决于染料化学结构,而染料纤维状态和染料、纤维结合情况也影响了色牢度,需要注意。
一、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标准发展情况国际上,ISO/TC 38/SC1是专门进行纺织品色牢度试验以及染料特性研究的机构,1998年提出《纺织品色牢度试验》国标标准,总共13个系列,代表当今世界先进检测标准。
截止到目前为止,当前常用标准包括ISO、ASTM、BS、DIN等等,不同标准侧重点不同,例如AATCC标准偏重化学分析项目以及染色牢度,ASTM标准偏重强力、抗起球等物理指标,JIS中大部分标准的原理、方法均采用ISO色牢度检测,但是根据当前市场情况作出了适当修改,少量标准是根据AATCC方法检测的,还有些是各国独有的检测方法[1]。
我国纺织品标准是1956年颁布的,色牢度试验只有8个,主要应用在纯棉印染布中,在1978年修改后应用范围扩大,可以在棉的纯纺产品和化纤纯纺产品中应用,而经过多年发展,色牢度检验标准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当前色牢度方法已经扩展到55个。
但是,国外色牢度检验标准仍然更完善也更先进,国内标准一般参考ISO,颁布时间也比较晚。
二、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方法比较(一)耐洗耐洗色牢度主要针对纺织品在洗涤液影响下颜色保持性能,也是使用价值衡量指标。
我国现行的纺织品耐洗色牢度为GB/T 3921-2008、GB/T 12490-2007,二者的使用范围、工具、洗涤剂等方面具有差异。
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方法对比
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是衡量纺织品抗水和耐色性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方法有经常抗碱性水洗法,合成洗涤液洗法和盐水洗法。
经常抗碱性水洗法是最普通的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方法,也是其它两种测试方法的基础。
其原理是在0.5%碱性洗涤液梅洗5次后,在热处理或曝晒后评估洗涤的残留物。
在这种测试方法中,可以检测色牢度是否受到损害,以及在洗涤过程中是否出现色差。
第二种常用的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方法是合成洗涤液洗法。
这种方法采用合成洗涤液,可以针对不同纤维比例的织物,检验其耐水性和色牢度。
可用60度和40度水洗,连续洗涤3次,测试介质采用50ml 温水和0.3ml洗衣粉。
最后一种常用的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方法是盐水洗法。
该方法是浅洗织物的一种方法,可以用来测试缩水率和色牢度。
盐水洗法采用30度的弱碱洗涤液和精盐,可以对缩水率和色牢度进行测试,并具有抗水浸渍性能。
在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方法中,合成洗涤液洗法和盐水洗法都具有抗水浸渍性能。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方法的比较与浅析作者:曾双穗刘贵李炜来源:《中国纤检》2011年第24期摘要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色牢度测试标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针对纺织品几项主要的色牢度,将国内外相应的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找出了我国现行的色牢度测试标准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方法;比较;浅析染色牢度(简称色牢度),是指染色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等)作用下的褪色程度,是织物测试的一项重要指标。
色牢度包括的内容广泛,有耐洗、耐唾液、耐光、耐摩擦、耐汗、耐水、耐氯化水以及复合色牢度等。
染色牢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染料的化学结构,此外,还取决于染料在纤维上的状态,以及染料与纤维的结合情况。
本文针对纺织品的几项主要色牢度,分析、概括了国内外色牢度测试标准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对各项色牢度标准与国外相应的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
1 色牢度检验标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第一分委员会(ISO/TC 38/SC1)是专门从事纺织品色牢度试验和染料特性研究的委员会,1998年制定了一套ISO 105《纺织品色牢度试验》国际标准,共13个系列,是目前世界上所能查到的最完整、最具体的标准系列,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1]。
发展到今天,目前常用的标准有ISO、ASTM、AATCC、JIS、BS、EN 、DIN、GB等。
其中AATCC标准侧重于化学分析方面的项目和染色牢度等;ASTM标准侧重于物理指标,如强力、抗起毛起球等项目的测试;对于JIS而言,大部分标准在原理和方法上基本采用ISO相关色牢度测试标准,但针对日本市场状况和用户实际情况,在内容上对ISO标准进行了或多或少的修改,另有少量标准参照美国AATCC方法制定,还有一些标准则保留了日本独有的试验方法。
我国在纺织品方面首次颁布的国家标准是在1956年由原纺织工业部提出的,属于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方法仅有8个,适用范围特指纯棉印染布。
耐洗色牢度指纺织品颜色耐各种洗涤的能力,是衡量纺织品使用价值的重要指标。
本文主要分析耐洗色牢度测试标准GB/T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与GB/T 12490-200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的异同,以及相关纺织品耐洗色牢度检测技术的选择技巧。
1.标准的比较1.1耐洗色牢度测试标准目前,我国纺织品耐洗色牢度的最新标准GB/T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是对GB/T3921.1-5-1997标准的修订,并将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新标准对老标准的5个部分进行了整合,并对贴衬选择、组合样清洗和评级方法等方面作了修改和调整。
该标准的修改采用了国际标准ISO105-C10:200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C10部分:耐皂洗或肥皂和苏打液洗涤色牢度》。
这是一种在试验室中预测纺织品耐洗色牢度的小型、快速测试方法,有从缓和到剧烈5种洗涤方式,实验温度在40-95℃。
1.1.1原理将纺织品试样与一块或两块规定贴衬织物缝合在一起,放入皂液或肥皂和无水碳酸钠的混合液中,在规定时间和温度下,先经机械搅拌,再经冲洗、干燥,用灰色样卡或仪器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1.1.2贴衬选择测试耐洗色牢度所用的贴衬织物,可采用单纤维贴衬或多纤维贴衬。
单纤维贴衬织物应符合GB 7565-198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棉和粘纤标准贴衬织物规格》,GB/《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毛标准贴衬织物格》,GB 11403-198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聚酯、聚丙烯腈、丝等标准贴衬织物规格》,GB/T 13765-2002《亚麻和苎麻标准贴衬织物规格》和ISO105-F07-2001《纺强品色牢度试验多纤维标准贴衬织物规格》标准要求。
混纺面料和第一块单纤维贴衬选用面料组成中的主要纤维;第二块贴衬选用面料组成中的次要面料[以涤/棉/腈(50/40/10)混纺面料为例,其耐洗色牢度的第一块单纤维贴衬为涤纶,第二贴衬为棉]。
纺织品色牢度的检测1. 引言纺织品色牢度是指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与外界环境或其他因素的接触,颜色是否会褪色或渗透到其他物体上的性能指标。
对于纺织品制造商和消费者来说,了解和控制纺织品的色牢度非常重要。
因此,纺织品色牢度的检测成为确保产品质量和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环节。
2. 纺织品色牢度的分类纺织品色牢度可以根据其与不同环境或因素相互作用的方式而进行分类。
常见的纺织品色牢度分类如下:•水洗色牢度:指纺织品在水洗过程中是否容易褪色。
这个参数对于经常需要洗涤的纺织品特别重要,如衣物和床上用品。
•物理摩擦色牢度:指纺织品在物理摩擦过程中是否褪色。
这个参数对于常需要与其他物体接触的纺织品,如坐垫面料和汽车座椅面料非常重要。
•光照色牢度:指纺织品在阳光或其他光源照射下是否褪色。
这个参数对于室外纺织品,如帐篷和防晒衣等非常重要。
•汗水色牢度:指纺织品在与人体汗水接触时是否容易褪色。
这个参数对于服装、运动装备等与身体直接接触的纺织品特别重要。
3. 纺织品色牢度的测试方法纺织品色牢度的测试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评估纺织品的色牢度性能。
以下是常用的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方法:3.1. 水洗色牢度测试水洗色牢度测试旨在模拟日常洗涤过程中的褪色情况。
测试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测试样品:从待测试的纺织品中选取适当大小的样品切割。
2.准备染色溶液:根据标准方法,配置染色溶液。
3.浸泡样品:将样品与染色溶液一起置于染缸中,进行预先浸泡。
4.开始洗涤:根据指定的洗涤循环和温度,将样品洗涤一定的次数。
5.干燥样品:在标准条件下,将样品晾干或使用烘干机干燥。
6.比较颜色:将洗涤前后的样品颜色进行比较和评估。
3.2. 物理摩擦色牢度测试物理摩擦色牢度测试旨在模拟纺织品与其他物体进行摩擦时的褪色情况。
测试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测试样品:从待测试的纺织品中选取适当大小的样品切割。
2.准备摩擦剂:根据标准方法,制备用于模拟摩擦的剂液。
收稿日期:2017-05-25作者简介:季媛(1980-),女,山西侯马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纺染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纺织品的印染技术及天然染料性能优化。
摘要:比较GB/T 3921—2008、ISO 105C10:2006、AATCC 61:20103种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标准,通过试样进行实际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3种测试标准原理基本相同,但测试条件有差异,测试结果因而有所不同。
关键词:耐水洗色牢度;GB/T 3921—2008;ISO 105C10:2006;AATCC 61:2010中图分类号:TS19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425(2017)03-0020-04耐水洗色牢度是纺织品染色牢度的常见测试项目之一,主要对用于服装和家纺类产品的纺织品面料经过一次或多次模拟家庭洗涤和商业洗涤后进行各颜色染色牢度的测试[1-2]。
我国作为纺织品加工大国,生产的纺织品除满足内销外还出口到世界各地,故将GB/T 3921—2008[3](以下称“国标”)、ISO 105C10:2006[4](以下称“欧标”)和AATCC 61:2010[5](以下称“美标”)3种耐水洗色牢度测试标准进行对比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耐水洗色牢度主要衡量洗涤对织物色牢度的影响。
测试方法是将试样与标准贴衬织物缝合在一起,经洗涤、清洗和干燥,将试样再放在合适的温度、碱度、漂白和摩擦条件下进行洗涤,使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测试结果,期间的摩擦作用是通过小浴比和适当数量的不锈钢珠的翻滚、撞击来完成的,取出试样,用变色灰卡评定试样的变色程度,用沾色灰卡评定贴衬的沾色程度(级数),以1级为最差,5级为最好。
笔者从水洗温度、洗涤试剂、布样准备、贴衬等方面对3种标准进行对比,并对同一面料采用不同标准进行试验,再对比试验结果。
1耐水洗色牢度测试标准对比1.1试样尺寸对于待测试样的尺寸,美标与国标、欧标有着明显不同。
纺织品耐光色牢度测试曝晒阶段的比较摘要:采用GB/T 8427-200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中的方法3进行耐光色牢度测试一阶段与二阶段的比较,结果表明,有很少部分样品二阶段测试结果与一阶段测试结果相差半级,但最终结果与一阶段相同,而且一阶段测试时间明显短于二阶段,采用一阶段进行纺织品的耐光色牢度测试可以缩短产品检测周期,同时能够节省大量能源,为企业和检测机构降低成本。
关键词:纺织品;耐光色牢度测试;曝晒阶段1、原理纺织品暴露在光线下使用时,光线中的紫外线等破坏染料分子从而导致“褪色”,使纺织品发生色变,光照对染料的影响主要包括两点:(1)染料的结构。
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染料的化学键发生改变、断裂,染料中发色基团、助色基团等结构发生改变,出现色变;(2)染料分子中的电子及能量发生了改变。
在大量高能量的紫外线照射下,染料分子中部分成键电子跃迁到高能级的反键轨道中,当这些电子返回到原来的轨道时会释放出不同的能量,使颜色发生变化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日晒牢度。
影响染色纺织品耐光色牢度的因素很多,包括染料的化学结构、染料在纤维上的物理状态(染料的分散程度、与纤维的结合情况)、纤维的种类、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等)、染料的浓度、助剂等。
实验室条件下耐光色牢度试验主要是模拟纺织品实际应用时,在日光曝晒条件下变、褪色的情况,以判定染料或纺织品耐光色牢度。
各种标准的试验原理基本相同,即将纺织品试样与标准物质一起在人造光源下按规定条件曝晒,然后将试样与标准物质的变色进行对比,或用灰卡、测试仪对比试样曝晒后与原样之间的颜色变化,评定试样的耐光色牢度。
其中AATCC 16.2和AATCC 16.3规定,在试样曝晒结束后用灰卡或仪器评级,而ISO 105 B02,GB/T 8427,JIS L0842和JIS L 0843则是将试样与标准物质同时曝晒后进行对比评级,以确定样品的耐光色牢度等级。
在测试标准方面,与纺织品耐光色牢度相关的标准有:GB/T 8427,ISO 105-B02,AATCC 16.2,AATCC 16.3,JIS L 0842和JIS L 0843,这些标准建立的思路大体相同,都采用人造光源作为模拟日光的试验光源,但在标准物质、曝晒条件、试样制备、终点控制、评级方面又各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