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的治疗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Case report│病例报告- 91 -锁骨骨折一例诊治小结徐钊印[1]刘丹[1]陈黎[2]胡林均[1]辛佳艳[1]徐莹璨[1] 通讯作者徐丽玲[1]([1] 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637000 [2]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 四川南充)【关键词】锁骨骨折;诊治;总结;汇报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
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
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
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
通过见习学习结合南充市中心医院骨科一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对整个骨科疾病诊治过程整理简要汇报:一.临床资料:患者,女,52岁,因车祸伤至左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3小时入院。
1.现病史:患者及其家属描述:患者于3小时前发生车祸,至左肩部疼痛、伴左肩关节活动受限,诉受伤当时无昏迷,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急不适,急诊来我院就医,行X 片检查提示:左锁骨远端骨折,收入我科。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可,未进饮食,二便未解。
2.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外伤、输血及手术史,免疫接种史不详,系统回顾未见明显异常。
3.体格检查:体温:36.5℃ 脉搏:97次/min 呼吸:20次/min 血压:114/68mmHg 体重:45kg 。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增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未扪及增大及结节,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侧肾区无叩痛,肛门及外生殖器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专科检查:脊柱外观无畸形,各椎体无压痛,双下肢及右上肢感觉运动未见异常,左侧锁骨远端可见凸起畸形,局部肿胀、压痛,左肩关节活动受限,左肘、左腕及左手各指关节活动感觉未见异常,左桡动脉搏动可扪及。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研究进展程爵富1,蔡亦奇1,木明江·依沙克2,沈进稳2(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省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摘 要 锁骨骨折是人体常见的骨折之一。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作为一种新型骨折内固定技术,用于锁骨骨折的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为进一步了解该技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研究进展,本文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适应证、优点和不足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骨折;锁骨;骨折固定术,内;外科手术,微创性;综述 锁骨骨折是人体常见的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且多见于青少年[1]。
目前,临床上治疗锁骨骨折方法较多,但疗效存在显著差异。
非手术治疗对一些移位的锁骨骨折并不适用,而传统的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常出现肥厚性瘢痕和锁骨上神经损伤。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理念和生物学固定理念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逐渐应用于锁骨骨折的治疗。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是Krettek等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骨折内固定技术[2],最初用于股骨转子下骨折及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随着技术进步,将锁定加压钢板应用于该技术后形成的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被逐步用于人体多个部位骨折的治疗[3-4],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5-6]。
为进一步了解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研究进展,本文从该技术治疗锁骨骨折的适应证、优点和不足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1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适应证按骨折部位锁骨骨折可分为3型,即锁骨中段骨折、外1/3骨折和内1/3骨折[7]。
锁骨中段骨折较为常见,占锁骨骨折的80%,外1/3骨折和内1/3骨折分别占15%和5%[8-10]。
1.1 锁骨中段骨折 对于成人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在骨折愈合及降低并发症等方面,采用手术治疗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11-12]。
锁骨骨折的治疗进展作者:周淑平石承瓒范伟杰张永虎谢雪松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01期【摘要】本综述系统论述锁骨骨折的发病率以及详细分类,根据分类不同论述不同的治疗方式,以及相关治疗方式各自的优缺点及存在的并发症可能。
一致观点认为稳定性无移位骨折采取保守治疗,但最近的研究表明,锁骨骨折的保守治疗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骨折不愈合以及部分肩关节功能丧失,并有大部分畸形愈合,影响外观。
锁骨骨折仍然以钢板治疗为主,远端骨折锁骨钩钢板的应用能够有更好的固定稳因性以及肩关节活动度。
【关键词】锁骨骨折;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 R2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0152-03传统观念认为,成人锁骨骨折保守治疗可以取得不错的疗效,功能恢复满意。
但最近的研究表明,锁骨骨折的保守治疗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骨折不愈合以及部分肩关节功能丧失,并有大部分畸形愈合,影响外观。
锁骨骨折应该根据骨折分型及损伤范围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本综述就目前的知识观点,介绍锁骨骨折的发病率及分类、临床评估、治疗方法及展望。
1 锁骨骨折发病率及分类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在成年人中,占全身骨折的2.6%~4%,有35%的骨折并发肩胛带损伤[1-3]。
锁骨干骨折占69%~82%,锁骨外侧端骨折占21%~28%,锁骨内侧端骨折占2%~3%[1,3]。
按照锁骨的解剖形态,将骨折分为外侧端骨折、锁骨干骨折、锁骨内侧端骨折。
锁骨外侧端的骨折根据骨折的部位及韧带损伤情况又分为Ⅰ型:骨折位于喙锁韧带与肩锁韧带之间,韧带未受损伤,骨折无明显移位;Ⅱ型:喙锁韧带与内侧骨端分离,可分A、B两亚型。
ⅡA型锥形韧带和斜方韧带与远骨折段保持连接,近骨折块不与喙锁韧带相连,并向上移位,ⅡB型骨折线位于锥形韧带与斜方韧带之间;Ⅲ型骨折为锁骨外端关节面的骨折,喙锁韧带保持完整。
锁骨干骨折最为多见,因骨折近端受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向上牵拉,使近端向上移位,远端因三角肌附着点向下牵拉,向下移位。
锁骨骨折的治疗进展作者:陈勇来源:《右江医学》2012年第02期【关键词】锁骨;骨折;保守治疗;内固定治疗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2-0265-04中图分类号:R 683.4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2.058锁骨位于胸廓的顶部前方,全长位于皮下,为上肢骨与躯干骨连接的唯一骨性结构,呈“S”形管状骨,其纵轴几何形状从外侧的扁平渐变成中段圆柱形,向近端延伸为三棱形,全长有很多肌肉、韧带及关节囊附着,当受外力(多为间接暴力引起)时容易发生骨折[1]。
根据受伤机制和骨折特点,依Allman和Neer分型,可将锁骨骨折分为:Ⅰ型骨折(锁骨中1/3骨折),Ⅱ型骨折(锁骨外1/3骨折)和Ⅲ型骨折(锁骨内1/3骨折)。
每种类型还可以分为无移位(a)和移位(b)2个亚型,锁骨中段还有粉碎性(c)亚型。
1998年Robinson[2]根据骨折部位分为锁骨干骨折、锁骨内端骨折和锁骨外端骨折3型。
锁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10%[3]。
早在5000年前的古希腊及古埃及就有关于锁骨骨折的文献记载,虽然国内外众多学者在治疗该疾病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但至今对其治疗方法仍存在着争议。
现就其治疗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1.保守治疗传统保守治疗有“8”字绷带固定、“工”字型夹板固定、石膏背心固定,临床上有学者研究出双腰带固定、双圈法固定;青枝骨折及无移位骨折可直接固定,有移位骨折先行手法复位,再行固定。
其中“8”字绷带固定应用最广泛,吕志华等[4]报道用“8”字绷带固定法治疗485例锁骨骨折,根据Karlstvcm等评价标准,治愈优良率达98%,认为无神经血管损伤的闭合锁骨骨折均可行保守治疗;洪明飞等[5]应用弹力绷带斜“8”字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利用弹力绷带的收缩力,克服前臂和斜方肌对骨折的拉力,使骨折移位得予最大限度的纠正。
保守治疗优点是基本能予骨折复位、愈合,创伤小,操作简单,病人经济负担少。
七岁锁骨骨折治疗方案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其中七岁以下的儿童受伤造成的锁骨骨折占所有锁骨骨折的三分之一。
在这个年龄段,骨骼尚未完全发育,因此骨折会发生在生长端。
七岁锁骨骨折治疗方法和成人的骨折治疗方法有所不同,本文将为您介绍七岁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案。
1. 保守治疗大多数七岁锁骨骨折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治愈。
这包括以下步骤:1.1 制动对于未位移的锁骨骨折,制动是治疗的首选。
制动的目的是固定受损的骨头以便它能愈合。
在做制动之前,医生会检查伤口是否有严重的皮肤创伤和神经损伤。
如果伴有神经缺血,那么制动可能不会被建议使用。
制动的常用方法是使用水平衬垫或其他织物制成的三角形托。
这一制动方法可以保证患者的上肢保持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从而帮助骨头愈合。
1.2 牵引一些锁骨骨折需要通过牵引来治疗。
牵引可以使骨头位于正确的位置愈合。
为了使骨头处于适当的位置,医生需要插入一组托架和连杆来达到此目的。
有时需要在拍X光后进行微调,以确保骨头在最佳愈合位置上。
2. 外科手术治疗在一些情况下,保守治疗无法治愈锁骨骨折,包括:•明显的位移•骨头断裂的数量较多•未治愈的骨骼结节•伴有伤口感染在这些情况下,外科手术可能是治疗选择。
外科手术通常是针对更加严重的骨折,包括位移较大的骨折。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使用金属板和螺钉修复受损的骨头。
这些器具可在愈合后移除,或者继续留在体内。
3. 骨折愈合过程长短愈合时间取决于伤口状况、患者年龄以及治疗方法。
对于七岁以下的儿童,锁骨骨折通常在3到4周后开始愈合。
骨折治愈的时长越来越短,通常为6到8周。
4. 患者预后对于七岁以下的儿童,锁骨骨折的预后通常是良好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约80%的儿童经过患部固定治疗可以完全愈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休息和限制运动。
结论对于七岁以下的儿童,锁骨骨折的治疗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或二者的组合。
早期妥善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在愈合过程中避免任何并发症。
愈合时间取决于骨折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方法,通常需要3-8周。
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锁骨是唯一连接上肢与躯干的支架。
骨干较细,外观弯曲,锁骨外观呈“~”状,中外1/3交界处,锁骨从棱柱形变成扁平状,遭受外力后易于骨折。
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壮年。
占全身骨折的 5%~6%。
1病因病机多因跌倒致肩部外侧或手掌先着地,外力经肩锁关节传至锁骨而发生骨折。
骨折多发生在中外1/3处。
骨折后,内侧段可因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向后上方移位,外侧段则由上肢的重力和胸大肌牵拉而向前下方移位。
2辨证要点有外伤史,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
锁骨部凸起畸形、压痛、扪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锁骨正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段及移位情况。
3治疗方法3.1 手法治疗锁骨骨折绝大多数可用手法治疗,即使复位不理想,一般都能愈合。
错位愈合外形不雅观,但不影响肩关节功能。
婴幼儿骨塑形能力强,畸形可在发育中自行矫正。
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下:3.1.1 挺胸整复“∞”绷带固定患者取坐位,双手叉腰、挺胸、双肩后伸,助手站在患者背后,用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患者两肩外侧,向后上方徐徐用力拔伸,使之挺胸后伸肩部,以矫正其缩短移位和成角畸形。
术者以两手拇、食、中指分别提住两骨折端,用捺正手法矫正侧方移位。
复位后用“8”字绷带固定,双腋用棉垫适当保护,固定时松紧要适度,以免压迫腋部神经血管。
儿童固定1~2周,成人固定4周,粉碎性骨折者固定6周。
骨折复位后即可做手指、腕、肘等关节功能锻炼。
中期可加做肩后伸、扩胸活动。
拆除固定后可渐做肩关节各方向活动。
3.1.2 “工”字夹板加肩“∞”绷带固定按常规方法整复骨折后,指压骨折处以防再移位。
先以高低垫垫敷骨折处,盖上“工”字夹板(制作:将松树皮设计成由锁骨下窝跨肩至肩胛冈上,相当于肩宽,夹板内处侧向正中剪成弧形,形成前后宽中间窄,平面图形像“工”字形。
夹板外粘加胶布塑形成拱桥状,以顺应肩部的外形,使夹板可以紧贴肩部),以2条(长前过肋弓、后过肩胛角,宽约4厘米)胶布外贴使夹板紧贴肩部。
再作肩肩“∞”绷带固定。
锁骨远端骨折治疗进展沈一凡;金翔赟;高洪【摘要】不稳定型锁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的骨不连发生率非常高, 因此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传统术式包括克氏针联合张力带固定、锁骨钩钢板固定及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固定, 虽然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影响术后短期肩关节功能康复.近年来, 随着肩关节镜的发展, 喙锁弹性固定技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获得了许多学者的肯定, 为复杂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式.该文主要就锁骨远端骨折相关解剖、损伤类型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年(卷),期】2019(040)002【总页数】4页(P88-91)【关键词】锁骨远端骨折;Neer分型;喙锁弹性固定;锁骨钩钢板;锁骨远端锁定钢板【作者】沈一凡;金翔赟;高洪【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20023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科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200233【正文语种】中文锁骨远端骨折占所有锁骨骨折的15%~28%[1],其中不稳定型锁骨远端骨折占锁骨远端骨折的10%~52%[2],因其骨不连发生率较高而受到广泛关注。
手术治疗可大幅降低锁骨远端骨折骨不连发生率,因此对于不稳定型锁骨远端骨折,目前建议采取积极手术治疗。
然而,由于大多数锁骨远端骨折块为体积较小的松质骨,且持续受上肢重力牵拉,传统的张力带或钢板螺钉技术难以获得持久而稳定的固定效果,而锁骨钩钢板技术虽能获得一定的固定强度,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且影响患者肩关节活动,该难题一直困扰着许多骨科医生。
近年来,随着肩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喙锁弹性固定技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获得了较多肯定,为复杂锁骨远端骨折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式。
本文就锁骨远端骨折相关解剖、损伤类型、治疗方式等进展作一综述。
1 锁骨远端骨折相关解剖锁骨为躯干与上肢的唯一骨性连接,其近端与胸骨相连,远端与肩峰相连,和肩胛骨共同构成肩胛带。
锁骨骨折的治疗进展当前,各种外力因素引发的锁骨骨折的病发概率增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锁骨骨折临床治疗上,众多学者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本文按照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对锁骨骨折的治疗进展进行了论述。
标签:锁骨骨折;保守治疗;手术治疗锁骨是连接人体躯干和上肢带的唯一骨结构,位置表浅,形状狭长,生理解剖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遭受直接外力的打击时,十分容易出现骨折现象[1]。
锁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5%~10%,临床上用于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众多,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2]。
1 保守治疗适应证:适宜青枝骨折婴幼儿、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无异位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
传统保守治疗方法中包括石膏背心固定、双圈法固定、工字型夹板固定等多种治疗方式,应用最广泛的有“横8”字绷带固定法、手法整复外固定架治疗等。
1.1 “横8”字绷带固定法“横8”字绷带固定法属于传统的保守治疗法,具备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好和价格低廉等优点。
随着对锁骨骨折临床治疗方法研究的深入,树脂绷带、棉纱绷带被引入,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石膏固定。
“横8”字绷带固定法对于不适宜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疗效可靠,但该法固定强度不高,治疗后骨折再移位、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长久固定对患者的正常活动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患者肩关节活动受限[3]。
1.2 手法整复外固定架治疗临床上,手法整复外固定架疗法常用于有严重合并伤或开放性锁骨骨折的早期治疗及创伤较小的锁骨骨折,疗效显著。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不会出现伤口感染等优势,但固定效果并不理想,固定完成后,有效的挺胸固定状态难以长久保持,进行整合的骨折端也容易发生错位[4]。
当前,在治疗存在严重并发症及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不耐受的患者上,手法整复外固定架疗法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5]。
研究证实,在治疗开放性骨折、感染性骨不连上,手法整复外固定架治疗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
但总的来说,在锁骨骨折临床治疗上,外固定架治疗仍处于研究阶段。
2 手术治疗适应证:不存在非手术指征的锁骨骨折患者均可以采用手术治疗,特别是以下4种情况,(1)骨折不愈合:适应采用切开复位术进行治疗;(2)神经血管受累:闭合复位不能解决该问题,需及时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患者进行治疗;(3)软组织嵌入骨折端;(4)漂浮肩。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预后效果更好的手术治疗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6]。
2.1 克氏针内固定术克氏针内固定术为最早内固定疗法。
克氏针与钢丝的联合应用,临床疗效良好,具有愈合率高、价格低廉等优势[7]。
但也容易出现内固定不稳定情况,导致固定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克氏针不具备加压作用;未选择恰当内固定材料;克氏针在近骨折端中刺入深度不足;出现退针现象;受锁骨解剖学影响,在旋转力和应力不均情况下,单一轴线上的骨折内固定物会发生移位现象;钢丝滑进骨折间隙致使骨折处不愈合[8]。
临床并发症发生率高是影响克氏针内固定术疗效的主要原因。
张勇华等[9]在研究中进一步改良了克氏针,于锁骨近端开孔,使克氏针松脱退针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等问题依然存在,并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和预后效果,临床医师在应用该法对锁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多存在一定的顾虑。
2.2 接骨钢板、螺钉固定术普通加压接骨板,骨固定效果良好,可有效避免骨折移位的发生。
但普通加压接骨板应力保护作用过于突出,在骨折愈合后期可引发骨改建异常,引发固定段骨质疏松。
同时常规接骨板难以折弯,与骨骼表面的贴合度并不高,手术花费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易引发骨愈合不良。
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解剖接骨板被发明出来。
解剖接骨板的制作参照了大量的人体骨折数据,弯曲面的设计符合人体解剖学原理,术中可直接应用,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锁骨骨折部位的愈合,也有效弥补了普通接骨板缺点。
螺钉顶端在外力或内力的作用下会于螺孔周边发生微动,能够刺激骨痂的生长,保护脆弱的骨小梁和新生血管。
对于骨折部位的愈合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接骨钢板、螺钉固定术操作简便,临床疗效肯定,对于锁骨粉碎性骨折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刘守友等[10]的研究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但该法花费较高,且钢板塑形并不能与锁骨的纵横几何形状完全相符,如钢板塑形并不能完全符合锁骨由外侧扁平状态渐变成中段圆柱形,延伸至近端成为三棱形的“S”型结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3 重换接骨板内固定术重建接骨技术,在原有的解剖接骨板应用原理基础上,又进一步参照了锁骨水平轴和水平截面上的“S”型外观,进行钢板塑形,因此可以实现在其长的XY 轴上的扭转及RS轴上的弯曲,同时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在PQ轴上的弯曲。
这时重建钢板能够更好的贴合锁骨鼓面,并发挥出张力带固定作用,对于骨折部位的愈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胡永学[11]在研究中对重建钢板的优点进行了总结,指出:(1)强度高、可塑性强,符合生物力学要求;(2)手术安全性高,可有效保护锁骨下神经血管及胸膜,锁骨外侧螺钉松动情况减少;(3)对皮肤刺激小;(4)可有效减少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情况的发生;(5)可有效减少肩关节功能障碍及内固定失败情况的发生。
但该法切口长,影响美观,在固定碎骨块时,易出现单根螺钉松动情况。
但在采用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术对锁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还需注意以下失误:(1)未参照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适合的钢板,或钢板使用不规范,导致钢板和锁骨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使螺钉承受力进一步加重,使螺钉松脱概率增大;(2)手术过程中,只注重解剖复位,或未能恰当放置钢板,致使骨折端未得到有效的固定;(3)术后,患者过早进行活动,致使螺钉出现松动甚至退出现象,或致使钢板断裂。
2.4 微创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微创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切口小、无需进行外固定,十分适用于粉碎性的干骺端或骨干骨折的治疗。
研究也证实,该法十分符合生物学固定理念,对于骨折愈合和软组织修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蔡文等[12]在研究中对锁定钢板使用原则进行了总结,即“长钢板,少螺钉,高跨度”,并指出该法并不适应于常规锁骨骨折的治疗。
微创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价格昂贵,骨折复位无法通过钢板实现。
2.5 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中应用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生物相容性和低生物退变性均十分良好,弹性模具近似于人骨,能够有效降低遮挡作用[13]。
该法具备操作简便、固定效果好等特点,但并不适用于以下几种锁骨骨折情况:锁骨外1/3骨折、锁骨内1/3骨折、超过锁骨全长1/2的粉碎性骨折。
同时接骨板出厂时,形状已经固定,且难以再次进行塑形,常会导致环抱器主体与锁骨弧度不相符,出现空隙等,若后期骨痂生长丰富,则环抱器可能难以取出,严重者可能引发再次骨折[14]。
2.6 锁骨钩接骨板内固定术该固定术利用尖峰对勾的压力,并通过与锁骨的顶板固定形式,产生力学杠杆复位效应,进而达到骨折复位和维持锁骨远近端稳定的目的[15]。
同时该法还可有效克服水平的剪切力及垂直方向的拉应力,使肩关节可适当进行外展和上举活动,十分符合生物学固定原理,对骨折愈合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可有效降低患者关节僵硬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风险[16]。
该法在锁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上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疗效确切等优点。
但该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适用于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以及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且价格昂贵,不便于在临床上普及应用[17]。
3 新生儿锁骨骨折当胎儿巨大时,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就可能发生锁骨骨折。
新生儿骨折的临床发生率并不高,但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尚不具备主诉能力,且大部分青枝骨折和无移位型骨折无体征或无明显的体征和临床症状,若临床医师未能对新生儿进行仔细的检查,就十分容易出现漏诊现象,致使患儿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18]。
针对这种情况,为有效降低漏诊率,确保锁骨骨折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国内外学者开始应用无放射线危害的B超对患儿进行检查,临床实践也证明,B超在新生儿锁骨骨折临床诊断上具有操作简便、无创、诊断准确率高的特点,现已经成为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首选诊断方法[19]。
相较于阴道顺产及剖宫产新生儿,阴道难产新生儿更易发生锁骨骨折,需特别注意。
而胎儿体重越大,锁骨骨折的发生率也越高,也需多加注意。
在对锁骨骨折新生儿进行治疗时,除锁骨骨折伴旋转畸形需特殊处理外,其他类型锁骨骨折均无需进行特殊处理,骨折处愈合好后,对于日后的功能并无影响。
提升助产技术和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对于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的降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引起充分的重视[20]。
同时,要求临床医生严格做好产前判断工作,能够较为准确预估胎儿的体重,并以此为依据为产妇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以有效减少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
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为锁骨骨折提供了更多的临床治疗方法,人们对于最终的临床疗效和美观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治疗锁骨骨折上,与生物力学理念相符合,能够有效减少皮肤和骨折部位损伤的疗法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具备这些特性的疗法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
锁骨骨折治疗方法众多,这也要求临床医师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能够从患者的实际骨折情况出发,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临床治疗方案,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并充分满足患者的美观要求。
参考文献[1]毛云刚.浅析临床锁骨骨折治疗现状及进展[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3):92.[2]陈磊,费志强,王大平,等.锁骨远端骨折治疗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0):909-911.[3]陈晓峰,李晓林.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9):810-813.[4]李恩琪,袁天祥,马宝通,等.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与并发症控制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20):2092-2094.[5]陈勇.锁骨骨折的治疗进展[J].右江医学,2012,40(2):265-268.[6]贾光耀,刘时伟,梅炯,等.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治疗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4,20(3):240-243.[7]刘春永.锁骨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5):5,7.[8]黎军.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47例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0,8(32):964-965.[9]张勇华,艾昌淼,李竖飞,等.锁骨骨折三种治疗方式的对比研究[J].右江医学,2010,38(2):123-125.[10]刘守友,齐建明,董浩军.锁骨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J].创伤医学杂志,2011,13(2):130.[11]胡永学.锁定钢板与重建钢板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1):3416-3417.[12]蔡文,黄德征.锁定钢板与重建钢板治疗锁骨干骨折[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3):36.[13]高巍.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与并发症控制研究进展[J].青岛医药卫生,2013,45(5):365-366.[14]王羿,苏军.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常见失误及对策[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4):27-28.[15]董立群.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锁骨骨折116例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9):46.[16]萨楚拉.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对96例锁骨骨折患者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9):58.[17]王剑峰.重建接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1):56-57.[18]周强,张涛,姜春乾,等.锁骨骨折术后钢板断裂的原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2):1038-1040.[19]于复新.一针法颈丛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1,51(23):57-58.[20]李树里,李晓光,李亮,等.间接复位小切口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锁骨骨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7):1243-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