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患者的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275.50 KB
- 文档页数:1
锁骨骨折的固定方法及治疗锁骨骨折在临床骨科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主要是由间接暴力或是直接暴力导致锁骨出发生断裂后所引起的,多发于儿童群体与青少年群体。
一般情况下,锁骨骨折疾病发生后,患者可表现出局部肿胀、畸形、近端上翘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可通过正位CR诊断,若是观察到患者的锁骨骨折前后移位情况,可加照40°斜位;当怀疑锁骨内1/3骨折与外1/3骨折时,需进行CT检查;儿童患者则应采取全胸片来判断是否存在骨骺损伤。
目前,临床可采用保守治疗方案与手术方案来治疗锁骨骨折患者,且不同的治疗方式都有一定的适应症与优缺点,故此不同的治疗方案所获得的治疗疗效也有所差异。
因此,临床在确定治疗方案前,建议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以此来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预后。
本文主要讲解关于锁骨骨折的固定方法与治疗。
1保守治疗方案的固定方法与治疗保守治疗法主要多用于无移位或是轻微移位的锁骨骨折患者,常用的固定方法有:(1)三角巾悬吊固定:适用于幼儿青枝骨折或是其他不全骨折,悬吊时间大约为2周-3周左右。
(2)“8”字石膏绷带固定法:通常情况下需要固定6周-8周左右,且去除石膏绷带骨折后,应该再将患者的前臂吊带固定3周-4周左右,可降低因骨折愈合不牢而发生再次骨折的风险。
在对患者进行“8”字绷带治疗的时候,患者应采取坐位,并保持挺胸、双肩向后、上及外展的状态,有利于骨折的牵开复位;同时还要在患者的腋窝处脂肪软垫,可避免患者的皮肤因压迫造成的损伤。
2手术方案的固定方法与治疗手术主要适应于以下条件锁骨骨折患者: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者;②开放性骨折者;③锁骨外1/3骨折Ⅱ型与部分Ⅴ型者;④合并肩胛骨骨折,并形成漂浮肩骨折者;⑤粉碎型骨折者;⑥多发伤、需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者;⑦不愿接受机械愈合或是无法忍受长期制动者。
2.1单根克氏针内固定该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采取仰卧体位,并将患者的肩部垫高、头部偏向健侧方向,然后给予患者局部浸润麻醉后。
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临床分析汇报人:2024-01-08•引言•锁骨骨折概述•手术治疗方法目录•手术治疗效果分析•手术治疗的优缺点分析•展望与建议01引言0102研究背景手术治疗是治疗锁骨骨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手术方法、入路选择、固定方式等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仍存在争议。
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多由交通事故、跌倒等意外事故引起。
研究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估不同手术方法、入路选择、固定方式等的优缺点。
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02锁骨骨折概述锁骨骨折是指锁骨因外力作用导致的骨质断裂。
锁骨是连接上肢与躯干的唯一骨性结构,因此锁骨骨折常伴随上肢功能受限。
按骨折部位按骨折性质按骨折移位程度可分为横断、斜行和粉碎性骨折。
可分为完全和不完全骨折。
0302 01可分为中段、外端和内端骨折。
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畸形01020304骨折部位疼痛,活动或触碰时加重。
骨折部位周围肿胀,有时可触及异常活动或骨擦音。
上肢活动受限,尤其是肩关节活动受限。
骨折部位可出现畸形或异常隆起。
03手术治疗方法010204骨折移位明显,保守治疗无效的锁骨骨折。
骨折伴有血管、神经等组织损伤。
骨折伴有胸膜或肺部损伤。
多发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
03患者存在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手术。
存在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
骨折局部存在感染或脓肿。
患者拒绝手术治疗。
01020304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
克氏针内固定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锁骨骨折,固定牢固,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钢板内固定适用于粉碎性骨折或骨折端存在较大缺损的情况,能够提供较强的固定效果。
髓内钉内固定适用于无法进行内固定的特殊情况,如严重粉碎性骨折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等。
外固定架手术方法选择04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评估患者术后肩关节、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包括活动范围、力量、疼痛程度等指标。
功能恢复情况通过X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包括骨折线消失、骨痂形成等。
锁骨骨折最佳治疗方案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是由于直接外力作用于锁骨部位而引起的。
在面对锁骨骨折的治疗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锁骨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如何应对这一困扰。
首先,对于非移位的锁骨骨折,保守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包括使用石膏固定或肩部带固定器固定受伤的肢体,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这种治疗方案适用于非移位的骨折,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同时,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
对于移位的锁骨骨折,手术治疗往往是更为有效的选择。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内固定或外固定的方式来恢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促进骨折的愈合。
内固定通常采用钢板和螺钉来固定骨折部位,外固定则是通过外部装置来固定骨折部位。
手术治疗可以减少骨折部位的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并降低骨折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除了常规的治疗方式之外,一些辅助性的治疗方法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例如,物理治疗可以通过热敷、理疗和运动训练来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和肌肉的恢复。
营养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骨折的愈合过程。
总的来说,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案应该根据骨折的类型、移位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来确定。
保守治疗适用于非移位的骨折,而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移位的骨折。
辅助性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肌肉功能。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锁骨骨折的康复至关重要。
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以尽快恢复健康。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案,更好地应对这一困扰,早日康复。
锁骨骨折护理措施
锁骨骨折是指锁骨的断裂或骨折,常见于运动损伤、摔跤或交通事故等。
下面是一些锁骨骨折的护理措施:
1. 就医治疗:首先需要就医诊断和治疗,确认骨折类型和程度。
医生可能会要求做X光检查,根据骨折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
方案。
2. 疼痛管理:骨折常常伴随剧烈疼痛,可以采取非处方止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缓解疼痛,但需遵医嘱使用。
3. 冷敷:冷敷可帮助减轻疼痛和肿胀。
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水毛巾敷在骨折部位,每次敷10-15分钟,每天敷3-4次。
4. 睡姿调整:在睡觉时,将受伤的一侧抬高,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可以使用立枕或垫高枕头来调整睡姿。
5. 动作保护:避免过度活动受伤的一侧,尽量保持安静。
可以戴上绷带或胸带来固定锁骨。
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石膏或其他固定器材来固定骨折部位。
6. 物理治疗:一段时间后,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物理治疗来帮助恢复锁骨的功能和活动范围。
物理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锻炼和康复计划。
7. 饮食调理:均衡饮食有助于促进骨骼健康和修复。
食物中富含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食物,如乳制品、鱼类和瘦肉,
可有助于骨骼的恢复和修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的护理措施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在护理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咨询医生。
锁骨骨折康复治疗计划
锁骨骨折的康复治疗要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康复治疗。
1、保守治疗:保守治疗通常选择八字绷带进行固定,固定期间并不适合让患者进行肩关节的活动,以免引起锁骨断端的移位,出现骨折畸形或出现骨折愈合不良的情况;
2、手术治疗:如果采用手术治疗,由于骨折已经复位,同时进行了内固定,因此此时可以早期活动。
手术后第2天患肢可以进行前臂的旋转、握拳等动作练习,术后1周可以进行肩关节钟摆活动,术后3周可以进行肩关节外展和上举活动,术后的2-3个月骨折基本愈合。
此外,需要注意训练时速度要慢,可以防止锻炼过度出现骨折移位。
另外,还要进行补钙治疗,如遵医嘱摄入碳酸钙颗粒,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
锁骨骨折诊疗策略锁骨位于颈部和肩膀之间,是人体结构中一个重要的关节。
由于其好发于肩部外伤等原因,锁骨骨折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无法快速痊愈的群体广泛,因此,本文将讨论锁骨骨折的诊疗策略。
一、严格的骨折分级首先,确定骨折类型是治疗任何骨折的第一步。
对于锁骨骨折,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可以分为中段、内侧和外侧骨折。
一般来说,中段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约占锁骨骨折总数的80%以上。
内侧锁骨骨折通常较少见,但由于锁骨接触到颈椎的部位,临床处理的难度相对较大。
外侧锁骨骨折相对较少见,其治疗策略和内侧骨折相似。
二、非手术治疗大多数锁骨骨折都可以非手术治疗。
对于轻微的骨折,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休息、劳动治疗和物理疗法。
但对于严重的骨折,如位移骨折、开放性骨折和血管神经损伤骨折,需要佩戴拆卸式石膏或支撑胸部固定带。
三、手术治疗大部分的锁骨骨折是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的,但当骨折不断或局部完全不稳定时,就需要手术干预。
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1.钢板插入术:这种方法通过在锁骨骨折处插入一块钢板,使骨折恢复到原位。
该手术可以快速修复骨折,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功能和外观。
2.锁骨针:这种手术使用一个或多个箍住锁骨的针,将骨折修复至原位,可以有效治疗中段锁骨骨折。
四、治疗后的相关注意事项1.限制运动:患者需要避免大幅度活动,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医学评估。
2.饮食:患者需要遵循健康饮食原则,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和促进恢复。
3.定期复查:患者需要定期接受复诊和复查,以及针对治疗响应和治疗效果的评估。
综上所述,锁骨骨折的诊疗策略因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骨折而异。
尽管大多数骨折都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但在一些情况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对于治疗后的患者,我们需要限制运动、遵循健康饮食规则,并定期进行复诊和复查,以确保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提高其健康生活的质量。
七岁锁骨骨折治疗方案锁骨是连接肩胛骨和胸骨的骨头,位于颈部和肩部之间。
锁骨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特别是在活泼好动的孩子中更为常见。
在处理儿童锁骨骨折时,需要考虑到骨骼生长和骨骼发育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七岁儿童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案。
症状锁骨骨折通常是由于直接损伤引起的。
常见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扭曲或不正常的锁骨位置•碎片感或可触及的骨块治疗方案在处理七岁儿童锁骨骨折时,必须考虑到骨骼生长和发育。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案:非手术治疗对于不稳定或部分骨折,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
这种治疗方案通常包括:•休息:休息是减轻疼痛和肿胀的最佳方法。
•冰敷:冷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睡姿:孩子应该在疼痛方面最舒适的姿势下睡觉。
•剧烈活动限制:孩子应该避免做任何剧烈的运动或活动,以免加重骨折。
手术治疗对于复杂、完全或多重骨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正常的骨折愈合恢复锁骨的形态和功能。
•减轻疼痛和提高活动范围。
•减少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不便。
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皮下钢板固定术:钢板与锁骨上的皮下组织紧密贴合,以固定骨折,并促进愈合。
•交叉固定术:这种手术使用一根细直针将锁骨骨折处上下两端的骨块轻微穿透,然后用线交叉缝合固定。
预后与康复大多数儿童的锁骨骨折会在几个星期内逐渐痊愈。
然而,如果骨折影响了骨骼的发育或导致不正常的骨形态,则可能需要进行骨科康复治疗。
骨科康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能力。
•加强受影响肢体的肌肉,帮助恢复正常功能。
•避免再次骨折。
康复治疗可以包括:•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师将使用不同的技术,如冰敷治疗、按摩、温热治疗和电疗,帮助减轻疼痛并恢复肌肉和关节的正常运动。
•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师将设计专门的锻炼计划,以帮助恢复患者的肌肉和关节功能。
•自我疗法:除了物理治疗和锻炼之外,患者还应注意健康饮食和充足的睡眠,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结论七岁儿童的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
锁骨骨折1锁骨骨折占所有骨折中的5-10%,约占肩胛带骨折的50%。
2以往锁骨骨折一般采取非手术治疗,来解除疼痛和恢复功能。
3经典处理方法包括肩关节吊带和8字绷带。
尽管大多数骨折愈合了,但这些愈合常伴有明显畸形。
4最近的研究表明,一些特殊类型的损伤常伴有较高愈合障碍问题和功能恢复问题。
5最近的文献显示,对于锁骨骨折非手术治疗仍然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骨折,最佳治疗方式则并非如此。
损伤机制1锁骨骨折为中高暴力损伤。
2这些损伤可由对肩部直接撞击所造成,如从摩托车中甩出以及在运动中肩部的直接撞地,或者是对肩部或胸壁的侧方撞击所导致,如车祸,一车撞击另一车的中部(呈T字形)时。
3这些损伤中的伴随损伤很常见,包括胸部损伤、肋骨骨折、同侧肩胛骨骨骨折,或者其他上肢骨折以及头颈部损伤。
解剖与功能1锁骨周围组织结构见图5-12锁骨从上面看呈“S”型,从前方看为平直结构。
3锁骨内测与胸骨形成胸锁关节,并有强健的韧带和关节囊为其提供稳定性。
4外侧,锁骨远端和肩峰形成肩锁关节。
5肩锁关节主要的稳定装置为居于关节和喙锁韧带上方的肩锁韧带。
喙锁韧带包括外侧的斜方韧带以及内侧的锥状韧带,连接喙突及锁骨下表面,为锁骨提供主要的垂直稳定性。
6锁骨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其活动主要通过胸锁关节,包括旋转、外展和屈曲,伴随肩胛骨在胸壁上的活动。
7锁骨上用以完成其复杂运动的肌肉包括:内侧的胸锁乳突肌及胸肌,外侧的斜方肌及三头肌。
8在锁骨骨折和骨折的治疗中,锁骨临近的其他重要结构常有损害的危险。
9锁骨下动脉及静脉从锁骨的后下方经过锁骨的中部。
臂丛亦在锁骨后方通过,并包绕锁骨下血管。
居于锁骨下方的锁骨肌为这些血管神经结构提供一定的保护。
10大血管走行于锁骨近段和胸锁关节的后方。
第一肋,在胸膜,肺尖居于锁骨近段的下方。
这些结构都可能会在高能量损伤中被波及。
11锁骨和肩胛骨作为作为支架将肩关节和上肢从胸壁上吊起。
12Goss将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SSSC)描述为在两个骨性支架末端的骨和软组织(包括关节盂、喙突、喙锁韧带、远端锁骨、肩锁关节和肩峰)构成的机械环。
锁骨骨折的治疗【关键词】锁骨骨折;“8”字绷带;克氏针;钢板2003年9月~2008年9月,我科治疗锁骨骨折156例,采用手法复位、“8”字绷带外固定治疗53例,切开克氏针内固定38例,锁骨钢板内固定65例,现将各种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56例,男99例,女57例。
年龄2~81岁。
粉碎性骨折102例,横行及短斜行骨折54例,新鲜骨折145例,陈旧性骨折11例。
骨折部位为锁骨中外段,有明显移位147例,青枝骨折9例。
156例中,非手术组53例,手术组103例。
1.2 治疗方法(1)非手术组:采取手法复位,复位后“8”字绷带固定,根据骨折移位情况适当加压垫,外固定紧张度要适当,避免挤破皮肤或压迫腋窝重要组织,悬吊患肢于胸前,外固定结构维持6~8周,解除外固定后再进行功能锻炼。
(2)手术组:①克氏针内固定。
采用锁骨骨折处小切口,显露骨折端,选用直径适当的克氏针,逆行穿入内侧骨折端髓腔,向内钻穿锁骨骨皮质及皮肤,针尾至骨折端水平,复位满意后将克氏针打入外侧骨折端,并使针尖突破外侧锁骨皮质1~2mm。
如果是粉碎骨折,则加用钢丝固定,针尾折弯剪短埋入皮下,术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6周,术后4周活动肩关节,骨折愈合后拔除克氏针。
②钢板内固定。
采用锁骨骨折处较长切口,暴露断端,复位满意后,在锁骨上缘置入4~8孔钢板,钢板可选用重建钢板或锁骨钢板,较大骨折块可用拉力钉固定,较小碎骨块贴附于断端,术后可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后去除钢板。
2 结果156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
非手术组53例,骨不连1例,畸形愈合39例,解剖对位愈合13例,愈合时间为1~4个月,肩关节活动障碍4例;克氏针内固定38例,3例骨折不愈合,改为钢板固定并植骨后痊愈,其余基本达到解剖复位愈合,时间为2~6个月,肩关节活动障碍3例。
钢板内固定65例,全部解剖复位愈合,愈合时间为2~4个月,肩关节活动正常。
锁骨骨折的健康教育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往往发生在锁骨骨干或近端,常见于运动和交通事故中,特别是在高速摔倒和直接撞击的情况下。
这种骨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还会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锁骨骨折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在以下内容中,将详细介绍锁骨骨折的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措施。
一、锁骨骨折的症状1. 疼痛:患者在骨折处感到明显的剧痛,特别是在活动或触摸时。
2. 肿胀:由于骨折引起的血管和软组织损伤,患者通常会出现明显的肿胀。
3. 不稳定:骨折部位的不稳定性会导致患者的肩膀下沉或前倾。
4. 可见或触摸到的骨段移位:在一些严重的骨折情况下,患者的肌肉紧张或骨相对位置的改变可以通过观察或触摸来确定。
二、锁骨骨折的诊断方法1. X射线:通过X射线片可以明确诊断锁骨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2. CT扫描:对于复杂和不稳定的骨折,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
3. 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可以检测患者的骨质量,帮助医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三、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对于某些稳定的骨折,如骨折片对齐良好且没有移位的情况,可选择保守治疗方法,如石膏固定或肩带。
2.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骨折,如多段性骨折或明显的移位,可能需要手术来重新对骨折片进行定位并固定。
四、锁骨骨折的康复1. 康复锻炼:在骨折初期,患者需避免运动和过度活动,以保护骨折处。
随着康复进展,逐渐引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如肩部运动和肩胛骨稳定性训练,以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师可以通过热敷、按摩、电刺激等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并促进骨折愈合。
3. 注意事项: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重量承载,以免再次导致骨折。
五、锁骨骨折的预防措施1. 注意安全:在进行高危活动,如骑自行车、滑板等时,应始终佩戴合适的头盔和护具,以减少骨折的风险。
2. 强化锻炼:通过锻炼肌肉力量和改善平衡能力来预防摔倒,减少骨折的发生。
锁骨骨折的治疗体会锁骨骨折是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多以青壮年为主。
2007~2011年采用克氏针加“8”字钢丝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56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7~2011年收治锁骨骨折患者56例,其中男54例,女2例,年龄16~58岁,平均32岁;骨折患者中,横行骨折2例,斜行骨折14例,粉碎性骨折40例。
治疗方法:臂丛麻醉或局部麻醉下,取锁骨上以骨折端为中心与锁骨平行切口,逐层切开,充分显露出骨折端,术中尽可能清楚的显露出骨折端及骨折碎块,以便于取得良好的复位。
选直径1.5~2.5mm克氏针,从远折端逆行穿入克氏针,在进针时,根据骨折形状,克氏针要尽量从髓腔中间穿入,针尖从肩峰处皮肤穿出,针末端留在骨折断端处,骨折复位良好后,用锤子将克氏针顺行贯穿骨折端,缓慢将克氏针击入骨折近端皮质内,并有足够的长度。
如采用电钻将克氏针强力拧入,致使克氏针很快从对侧骨皮至穿出,克氏针在骨折近端占据很短,至骨折不牢靠,从而失去手术治疗的优越性。
肩峰处针尖端折弯,埋于皮下,以防止肩部活动导致克氏针移位或脱出。
横行骨折于骨断端两侧远近各1cm处,用直径0.5mm 骨钻在骨皮质上钻一小孔,穿入钢丝,使断端加压,钢丝“8”字固定。
斜行骨折在骨折线两端各1cm处,用直径0.5mm骨钻在骨皮质上钻一小孔,穿入钢丝,使断端加压后固定。
粉碎性骨折碎骨块逐一复位,骨块较大的钻孔以钢丝捆扎固定,较小的骨块用羊肠线或10号丝线环绕捆扎固定。
冲洗,缝合,术后患肢三角巾悬吊1个月。
避免钢丝松弛移位及克氏针松动脱出。
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在锁骨上钻孔时要注意保护锁骨下深部组织及胸腔,防止用力过猛或钻脱刺伤锁骨下动、静脉引起出血,刺入胸腔造成血气胸。
锁骨近1/3骨折,此类骨折比较少见,周围没有大血管和神经,可非手术治疗。
如要切开复位固定,绝对不要用克氏针固定,因克氏针极易进入纵膈等重要部位。
肩峰处埋入的折弯克氏针尽量埋入深一些,埋入过浅上肢活动时肩关节疼痛,导致患者不敢活动肩关节,待克氏针4~6个月拔出后造成肩关节强直。
七岁锁骨骨折治疗方案
锁骨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症状表现为局部肿胀、疼
痛和不能正常活动。
对于七岁以下的儿童锁骨骨折,应采取合理、及
时的治疗方法,尤其是避免造成锁骨骨折错位或者肋骨等其它骨折。
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的锁骨骨折情况,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如下:
保守治疗
对于未错位或近端骨折的情况,可采用以下保守治疗措施:
1.保持局部休息,避免揉捏及挤压受伤部位,以免加重疼痛。
2.采取石膏固定法或用肩颈部体虚的患儿可用颈托固定,把
患侧肘屈曲,手握对侧肩膀,然后系上三角巾,使肘关节顶撑起锁骨
的受伤端。
3.在石膏固定为主的基础上,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肌肉活动,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发生僵硬。
同时配合生物反馈等方法,促进固定
部位的软组织修复。
手术治疗
对于已经导致锁骨骨折断裂,出现明显错位情况的患儿,需采用手术进行治疗。
以下是手术治疗的具体方法:
1.形成局部麻醉后采用锁骨深部加压法,使锁骨折端所在位置固定不动,定位X线透视后进行手术。
2.对于接近末端的骨折,采用直接切开法实施锁骨植入(螺钉植入),完成固定。
3.对于近端的骨折,采用金属板固定法,以克服来自肩部的抬拉力。
饮食调理
在锁骨骨折治疗过程中,除了治疗措施,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饮食调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补钙
钙是骨骼健康所必需的,对于儿童锁骨骨折患者,日常饮食应该配备足够的钙,可以食用以下食物:
1.牛奶和奶制品,如奶酪、酸奶等。
2.豆制品,如黄豆、黄豆腐等。
3.海鱼、贻贝等海产品。
锁骨骨折患者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4-08-05T17:02:26.0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李双齐[导读] 内侧半弯凸向前,外侧半弯凸向后。
内端与胸骨相联构成胸锁关节,外侧与肩峰相联构成肩锁关节。
李双齐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150000)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4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治疗,33例患者已经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
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早日痊愈出院,恢复正常的生活。
【关键词】锁骨骨折患者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067-02 锁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的惟一骨性支架。
锁骨干较细,弯曲呈“S”形,是全身惟一没有髓腔的长骨。
内侧半弯凸向前,外侧半弯凸向后。
内端与胸骨相联构成胸锁关节,外侧与肩峰相联构成肩锁关节。
内侧端上方有胸锁乳头肌附着,中外段下方有胸大肌附着。
锁骨中段下面有锁骨下动脉、静脉、臂丛神经通过,锁骨外段与肩胛骨的喙突之间有喙锁韧带相连接,来维持锁骨的正常位置及运动。
锁骨位于皮下,位置表浅,可在体表观察到其全貌,于皮下可触及整个长度。
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
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锁骨骨折患者34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5岁~46岁。
症状:锁骨位置表浅,外伤后局部肿胀、皮下瘀血、伤侧肢体功能受限,肩部下垂,身体向前内倾斜,上臂贴胸不敢活动,并用健手托扶患肘,身体向患侧倾斜,以减轻上肢重量牵拉引起疼痛。
体征:局部肿胀、皮下瘀血、压痛或有畸形,畸形处可触到移位的骨折断端,如骨折移位并有重叠,肩峰与胸骨柄间距离变短。
幼儿青枝骨折畸形多不明显,且常不能自诉疼痛部位,只有啼哭表现,但其头多向患侧偏斜、颌部转向健侧,此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
有时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可刺破胸膜发生气胸,或损伤锁骨下血管和神经,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
辅助检查:放射学检查有助于了解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注意肺部及喙锁问隙,肩锁关节的观察。
1.2结果:34例锁骨骨折患者经过我院治疗后康复率高,33例患者已经痊愈满意出院,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
2 治疗
治疗方法很多,计有两百多种,但还没有一个很满意的疗法。
非手术疗法,很难保持骨端对位,愈后虽有一定畸形,但多不影响功能;手术内固定有骨折不愈合的危险。
Neer总结了2235例闭合治疗的锁骨骨折,仅有3例不愈合(0.1%)。
Rowe报告闭合复位不愈合率为0.8%,切开复位的不愈合率为3.7%。
Neer采用切开复位治疗锁骨骨折45例的不愈合率为4%。
故锁骨骨折多以保守治疗为主。
2.1切开复位
2.1.1手术方法:锁骨横行骨折可在骨折部位做一2.5cm长的切口,粉碎骨折可根据需要确定切口的长度。
向下解剖到锁骨,但不要剥离骨膜。
将一枚
3.2mm直径的斯氏针插入内侧段松质骨中央,插入深度为3.8~7.5cm,然后取出斯氏针将它向外侧插入外侧骨折端的松质骨,捶击使其从锁骨锥形结节处穿出,轻轻地将皮肤绷紧并在皮夫上刺破—个小切口,使钉由此穿出,然后拔出此斯氏针。
另外选择一枚3.2mm直径的斯氏针,其一半长度具有螺纹,切断无螺纹的一端,使无螺纹部比锁骨内侧的钻孔深度短约1.3cm,再用钻将钉逆行打入外侧骨块。
钢钉穿透皮肤后,将钻移到钢钉外侧端,退出钢钉直至其无螺纹部的顶端到达骨折处。
整复骨折,再将钢钉钻入内侧骨块,直到螺纹部进到骨折处。
钢钉警纹部切不可穿过骨折处,以免引起变形或以后活动时易于折断。
用X线摄片检查钢钉位置,位置达到固定要求时,于皮下切断过长的钢钉。
如果为陈旧性骨折,在锁骨骨折处的下面和后面植入松质骨。
如果使用光滑的斯氏针,则外露的钢钉外侧端必须弯成90°,防止斯氏针向内侧移动。
固定完毕后,冲洗伤口,逐层缝合,外用无菌纱布包扎[1]。
2.1.2术后处理:上臂用吊带悬吊固定1~2周,8~10周后骨折牢固愈合,拔除斯氏针。
2.2钢板和螺丝钉固定:如果锁骨骨折需要做钢板内固定,采用s形或弧形切口显露骨折,剥离少许骨膜,但应足够放置钢板,采用3.5mm有限接触钢板固定,置板于锁骨上方,按锁骨的外形要求将钢板弯曲和塑形。
每侧主要骨折块至少放置3枚螺钉,必须消灭骨质缺损。
在钻孔和拧螺丝钉时应极其小心,避免损伤锁骨下静脉和胸腔内容物。
在钻孔时要在锁骨下面放置一些保护性器械,以防钻头刺入胸腔。
另可采用记忆合金固定。
术后悬吊7~10天,在此期间进行肩关节钟摆活动,肩关节以下功能锻炼,6~8周后骨折愈合进行肩以上功能锻炼。
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生活。
锁骨外1/3骨折内固定方法可视骨折的类型和部位等不同,选择克氏针张力带或钢板螺丝钉、钩状钢板或喙锁螺钉固定。
术后患肢悬吊4~6周,余同上[2]。
2.3外固定:Lambottle于1905年首先提出并使用外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Schuind等于1988年再次应用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外固定术的主要适应证是开放性骨折、严重错位的闭合性骨折伴有表面皮肤损伤、多发性损伤、伴有疼痛的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以及骨折合并胸廓出口综合征。
3 讨论
病因:造成锁骨骨折的暴力有两种: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所引起。
以间接暴力造成骨折多见。
间接暴力:间接暴力多为行走或跑步时,跌倒手掌或肘着地,外力自前臂或肘部沿上肢向近心端传导;跳高、高处跌下肩部着地更多见,撞击锁骨外端造成骨折。
间接暴力造成骨折多为斜形或横断形,其部位多见于中段。
直接暴力:多为车祸撞击造成骨折,或高处重物坠落所致,因着力点不同而异,多为粉碎性或横断性。
参考文献
[1] 张志山,周方,姬洪全,田耘;手术治疗不稳定锁骨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年09期
[2] 袁淑君;几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0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