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的电学性质[业界优制]
- 格式:ppt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8
化学胶体知识点化学胶体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其中至少有一种是固体的、维持着空间网状结构的分散体系。
在化学胶体中,存在着胶体粒子和连续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决定了胶体系统的性质和行为。
化学胶体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对象,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环境工程等领域。
一、胶体的定义和特点化学胶体是由胶体粒子和连续相组成的分散体系。
胶体粒子的尺寸通常在1到1000纳米之间,介于分子和晶体之间。
胶体粒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连续相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胶体的特点包括:1. 可见性:胶体粒子的尺寸远大于分子,因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2. 分散性:胶体粒子在连续相中均匀分散,不易沉积和沉淀。
3. 敏感性:胶体系统对温度、电场、pH值等外界条件的变化非常敏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4. 稳定性:胶体粒子之间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使得胶体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存在。
二、胶体的分类化学胶体根据胶体粒子的物理状态和连续相的性质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类型:1. 溶胶:连续相为液体,胶体粒子为液体或固体。
溶胶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和稳定性,如胶体金溶液、胶体二氧化硅溶液等。
2. 凝胶:连续相为液体,胶体粒子形成了三维网状结构。
凝胶具有固体的形态和流动性,如胶体石墨、胶体二氧化硅凝胶等。
3. 粉体:连续相为气体,胶体粒子为固体。
粉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吸附性能,如烟雾、粉尘等。
4. 真胶:连续相为液体,胶体粒子为固体。
真胶具有高度的黏性和弹性,如橡胶、明胶等。
5. 气溶胶:连续相为气体,胶体粒子为液体或固体。
气溶胶具有较长的悬浮时间和较大的扩散能力,如大气中的水滴、尘埃等。
三、胶体的性质与应用1. 光学性质:由于胶体粒子的尺寸与可见光波长相当,胶体溶液会呈现出特殊的光学性质,如散射、吸收和折射等。
这些性质使得胶体在光学传感、光学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电学性质: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胶体溶液会呈现出电导性和电泳性等特殊的电学性质。
8.3 胶体的电学性质与胶体的结构胶体物系的主要特征是多相性、高度分散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粒子有聚结变大而下沉的趋势。
但实际上很多胶体物系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定存在而不聚结。
研究表明,这与胶体粒子带电有直接关系,胶体粒子带电是溶胶稳定存在的重要原因。
8.3.1 电泳在外电场影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中性粒子不可能在外电场中定性移动,所以电泳现象的存在,说明胶体粒子是带电的。
电泳的实验装置如图。
胶体粒子的电泳速度与粒子所带电量及外加电势梯度成正比,而与介质粘度及粒子的大小成反比。
胶体粒子要比离子大得多,而实验表明胶体粒子的速度与离子的速度的数量基本相同。
这说明胶体粒子所带的电量是相当大的。
实验表明,溶胶中加入电解质会使电泳速度降低,直至为零,甚至可改变胶粒的带电符号。
胶体的动电势为:(11)因此只要测出V 和I 及体系的κ和η,就可算出ζ。
η为分散介质的粘度,单位为Pa ·s 。
溶胶的电动电势绝对值只有几十毫伏。
8.3.2 电渗在毛细管的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毛细管中的液体或溶液产生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渗。
电渗的实验装置如图。
液体或溶液中加入电解质会使电渗速度降低,直至为零,甚至可以改变电渗的方向3胶电 泳电 渗8.3.3 流动电势当外力迫使液体或溶液流经毛细管时,在毛细管两端将产生电势差,这个电势差叫流动电势。
用泵输送碳氢化合物时,在流动过程中产生流动电势,高压下易于产生火花。
由于此类液体易燃,固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油管接地或加入油溶性的电解质,增加介质的电导等。
8.3.4 沉降电势在重力或离心离力的作用下,分散相粒子在分散介质中迅速沉降而在沉降方向产生的电势差称沉降电势。
储油罐中的油内常含有水滴,水滴的沉降常形成很高的沉降电势,消除的办法是加入有机电解质,以增加介质的电导。
电泳、电渗、流动电势和沉降电势,其电学性质都与固液相之间的相对运动有关,故统称为电动现象。
常见的胶体的带电情况:1.胶粒带正电荷的胶体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
例如Fe(OH)3、Al(OH)3等。
2.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有: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3.胶粒不带电的胶体有:淀粉胶体。
4.特殊的,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而带正电或负电。
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
注意:胶体不带电,而胶粒可以带电。
胶体电性(1)正电: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如Fe(OH)3 ,Al(OH)3 ,Cr(OH)3 ,H2TiO3 ,Fe2O3 ,ZrO2 ,Th2O3(2)负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如As2S3 ,Sb2S3 ,As2O3 ,H2SiO3 ,Au ,Ag ,Pt.(另外土壤胶粒子也带负电)(3)不带电:像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一类的高分子胶体粒子是不带电的.(4)胶体粒子可以带电荷,但整个胶体呈电中性聚沉(Coagulation).胶体稳定的原因是胶粒带有某种相同的电荷互相排斥,胶粒间无规则的布朗运动也使胶粒稳定.因此,要使胶体聚沉、其原理就是:中和胶粒的电荷或加快其胶粒的热运动以增加胶粒的结合机会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氢氧化物胶体微粒一般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胶体微粒一般带负电荷,很多有机物胶体微粒带负电荷,硅酸胶体带负电荷Soul丶0152 2014-09-29追问:那氢氧化铁为什么带负电追答:氢氧化铁带的是正电追问:我们答案上说氢氧化铁胶体带负电追答:胶体粒子的电性判断没有绝对的标准,咱说的都是一般情况,氢氧化铁胶体一般都是带正电,你说的这个题是不是有特别说明在什么样的溶液中,或者其他条件胶体粒子的带电:胶体粒子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当吸附了正离子时,胶体粒子荷正电,吸附了负离子则荷负电。
不同情况下胶体粒子容易吸附何种离子,与被吸附离子的本性及胶体粒子表面结构有关。
胶体化学教案中的胶体的表面电荷与电化学性质胶体是由微粒子组成的一种特殊物质体系,其微粒子的大小介于溶液中溶质分子和悬浮液中颗粒之间。
而胶体的稳定性与胶体粒子表面的电荷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胶体的表面电荷特性以及与电化学性质的关系。
一、胶体的表面电荷胶体的表面电荷是指胶体粒子表面的电荷状态。
胶体的表面电荷来自于离子溶质或功能基团在胶体粒子表面上的吸附和解离。
由于表面吸附的离子溶质呈现空间电荷分布,胶体粒子表面形成一个电离层,称为电二重层。
电二重层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紧贴胶体粒子表面的静电双层,另一部分是周围电解质溶液中的扩散层。
表面电荷的性质可由电位、电动势和电导率等电化学参数来描述。
胶体粒子表面的电势由胶体粒子的电位决定,电位为负则表明表面带负电,电位为正则表明表面带正电。
表面电位的大小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较高时,电位较小;离子浓度较低时,电位较大。
二、胶体的电化学性质1. 电动势胶体溶液中的电动势是描述胶体系统中整体电化学性质的参数。
胶体溶液中存在电离现象,胶体粒子表面带电,导致溶液中存在着电荷偏移,形成电位差。
这种电位差称为胶体溶液的电动势,可通过电位计来测量。
胶体溶液的电动势与胶体粒子表面电荷的性质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2. 电泳现象电泳是指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
由于胶体粒子表面带电,当电场施加在胶体溶液中时,胶体粒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发生电泳运动。
电泳现象的方向和速度与胶体粒子带电性质、电场强度以及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3. 电位理论电位理论是用来解释胶体表面电荷的理论模型之一。
电位理论认为胶体粒子表面存在一个电离层,电离层中带电离子与胶体粒子表面具有某种形式的静电吸引或排斥作用,从而保持胶体粒子带电性质的稳定。
电位理论对于解释胶体粒子聚集、沉降和胶体溶液的浑浊度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胶体的表面电荷与电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通过胶体溶液的电动势、电泳现象和电位理论等电化学参数,可以揭示胶体粒子表面的特点和胶体溶液中电荷的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