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征收和行政收费共23页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23
行政征收与征用引例1.《物权法》42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
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该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2.深圳今后的小汽车在进入城市中心交通拥堵区域时,需要交纳一笔费用。
3. 2007年开始,青岛市普通市民可通过竞拍的方式购买某个海域的使用权,使用权最长可达五十年,“用海费”最低为每公顷三十万元人民币。
一、概念和特征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行政相对人强制地、无偿地征收税、费或者实物的行政行为。
行政征收具有下述特征:(一)强制性(二)无偿性(三)法定性相关概念行政征收和行政征用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
我国行政法学界一般认为,政府对相对人收取税、费以及对财产的无偿取得等为行政征收,而政府以单方行为有偿取得相对人土地使用权或其他财产为行政征用。
行政征用指国家通过行政主体对非国家所有的财物进行强制有偿地征购和使用。
(主要表现对土地征用、对文物的强制征购、对船只的强制租用等)特征:强制性法定性合理补偿原则(宪法保护公民的私人合法的财产)二者区别两者法律效果不同。
前者是所有权的改变,后者不一定改变所有权,一旦征用结束须返还被征用物;两者补偿不同。
征收无偿;征用在原物不返还或没法返还或毁损灭失时需予以补偿,否则结束后返还原物可以不予以补偿;两者适用条件不同。
除土地征用外,征用一般适用于临时性的紧急状态,而征收为公共利益需要即可,征收的程序应当比征用更为严格。
判断土地是征用还是征收?土地征用制度是以所有权的转移为内容的,本应称为“土地征收制度”。
然而,由于《土地管理法》确立了相应的补偿制度尽管并未实行完全补偿或者全额补偿,但毕竟不同于税收、费用的征收所具有的无偿性之特征。
因而,在确认实定法的用法的基础上、以一定的补偿性特征为理由而称之为“土地征用”,被用作与行政征收相对应的概念。
行政征收的范围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行政征收是政府根据法律规定,依法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实施的一种强制性收归或收回的行为。
行政征收的范围包括征地、征收房屋、征用土地、征收动产等多个方面。
一、征地征地是指政府为了建设公共设施或实施城市化改造等目的,依法将土地收归国家所有,并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相应的补偿款或者提供其他形式的补偿。
征地范围涵盖了城市建设、农村建设、交通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领域。
征地是行政征收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实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手段。
二、征收房屋三、征用土地四、征收动产征收动产是指政府为了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对某些流动的财产进行收回或者收归的行为。
征收动产的范围可能涉及机动车、设备设施、文物珍贵品等多种动产。
政府在进行动产征收时,需要依法对动产所有者进行相应的补偿,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第二篇示例:行政征收是指国家政府依法对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进行强制性收回的一种行政行为。
行政征收的范围涉及到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以及个人权益等多方面因素,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详细介绍行政征收的范围。
行政征收的范围涵盖了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国家运行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政府进行行政征收的重要依据。
在国家利益范围内,政府可以对国家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或者重要资源实施行政征收。
政府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可能会对某些资源进行征收,以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发展需求。
行政征收的范围包括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是指社会全体成员所共同享有的权益。
政府在进行行政征收时,往往是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以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利益。
政府为了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可能会对某些地区或者建筑进行征收,以完成公共建设的任务。
行政征收的范围包括环境保护。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凸显,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政府为了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可能会对某些环境污染严重或者资源过度开采的地区进行征收,以实现环境恢复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Chapter 71、行政征收的概念和特征:是行政主体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采取强制的方式向行政相对人无偿征集一定的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他是国家凭借其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有效方式,其基本目的在于满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作为行政相对人的个人或社会组织的财产一经国家征收,其所有权就转移为国家所有,成为国家财产的一部分,由国家负责分配和使用,从而保证国家财政开支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特征:1)法定性,行政征收权来自于法律、法规的规定,直接指向的是行政相对人的经济利益。
2)羁束性,行政征收不仅要有法定依据,而且要严格遵循羁束的原则,而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
3)强制性,行政主体实施行政征收行为,不仅不需要征求相对人的同意,而且可以凭借各种强制方式迫使行政相对人履行相关义务。
4)无偿性,是财产的单向流转,相对人不会得到任何补偿,这是由行政征收是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这一性质所决定的。
2、行政征收的种类:我国的行政征收体制主要由税收征收和各种社会费用征收组成。
(一)1)税收征收。
税收从静态意义上讲,是指作为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税;从动态意义上讲,是国家实现其职能,凭借国家强制力,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税收功能: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税收分配的范围和程度,并从根本上决定新税种的产生、发展和更替,反过来,税收又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税收具有筹集国家财政收入的功能;其次,税收具有宏观调控的功能;再次,税收具有监督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功能。
4)税收征收的主体:根据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的征税机关包括各级税务机关、财政机关和海关。
5)税收征收的方式: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期定额征收、委托代收。
(二)社会费用征收1)概念和特征:是行政主体为行政相对人提供一定的公益服务,或者授予其国家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权而收取的代价,社会费用征收也称为行政收费。
行政征收、征用中的问题在现实中行政征收常出现的问题有:越权征收现象;行政机关随意改变征收方式;行政征收机关错误认定缴纳主体;行政征收机关对征收事实认定不清;行政机关不听取相对人的意见和质询,违反行政征收程序;行政机关采用非法手段变相征收;行政机关征收适用法律失当;行政机关利用征收职权从事经营活动等等。
这些现象都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更加应当慎重处理,否则容易导致行政行为实施过程中矛盾重重并影响社会秩序。
结合现实情况,我们认为以下问题值得注意和思考。
一、类似概念太多,在实践中容易交叉混合使用,应当分清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征购等相关概念传统观念和理论中,行政征收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强制地、无偿地征缴一定数额金钱或者实物的单方具体行政行为。
主要包括国家税收制度和行政收费制度。
特点是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法定性。
它主要有以下几种:1.税收征收。
它是行政征收中最主要的方面。
2.资源费征收。
在我国,城市土地、矿藏、水流、山岭、草地、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单位和个人在开采、使用国有资源时必须依法向国家缴纳资源费。
如水资源费的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等。
3.建设资金征收。
这是为确保国家的重点建设,解决重点建设资金不足问题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的征收。
如,公路养路费的征收、港口建设费的征收、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的征收等。
4.排污费征收。
5.滞纳金征收。
6.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征收内容。
【这种情况是实践中征收征用混论使用,很多常用到的征收更符合征用的特点。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私有财产入宪,出现了有偿征收,明确将补偿作为征收的一个必要条件。
于此,我们将行政征收定义为: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强制方式取得行政相对人财产所有权或他物权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它具有以下特征:公共目的性、强制性、行政征用在各国有不同的称谓,德国行政法称之为公益征收;法国行政法称之为公用征收;日本立法中采用行政征用或公用征用;而在美国被称之为行政征用。
Innovation is to create a resource.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行政收费与行政征收的关系是什么导读:行政收费与行政征收的关系是行政收费属于行政征收的一部分,都是行政单位依据行政权力在行使职权的过程当中,按法律规定收取的相关费用。
比如办房产证的时候,给房管局交的工本费就属于行政收费。
一、行政收费与行政征收的关系是什么?行政收费是行政征收的一部分。
行政主体依据行政权力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相对人收取的费用主要有:1、许可收费。
如:排污许可费、土地使用许可费、烟草专卖许可费等。
2、管理性收费。
如: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出租汽车管理费、计划外演出管理费、民办医疗机构管理费、公路(水路)运输管理费等。
3、证照收费。
如:居民身份证工本费、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工本费。
4、手续费、登记费。
如:中国国籍申请手续费、社团登记费、收养登记费、企业注册登记费、船舶登记费、土地登记费等。
5、审查检验费。
如:进出境动植物检疫费、新药审批费、进口音像制品审批费、中药品种保护审批费等。
6、资源使用费。
如:城市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水资源费、无线电频率资源占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等。
7、集资性收费。
如:港口建设费、车辆购置附加费、教育费附加、电力建设基金等。
二、行政收费的原则有哪些?行政收费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①特别支出有特别收入满足的原则。
不是特别支出的事项,就不能设定收费。
②取之有度、用之得当的原则。
创设行政收费是要统筹考虑,既要考虑特别支出,又要考虑当事人的负担,并要避免重叠或者对同一事项多头收费。
③公开原则。
如收费标准是公开的,对这些标准必须遵守,如本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必须按照物价部门和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费用。
④收支分离原则。
即收费与支出为两个过程。
收费机关不能直接支出所受费用。
这是遏制乱收费,促进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行政收费和行政征收其实没什么区别,在法律层面上来讲都是一样的,其实,行政收费本身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行政单位所收取的这些费用基本上都要上交国库,在国家发展的过程当中,行政收费也是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