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9课三个小伙伴
- 格式:docx
- 大小:13.68 KB
- 文档页数:2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三个小伙伴
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同上山栽树。
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说:“不要紧,不要紧,
我有硬硬的嘴巴。
”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
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小袋鼠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一个皮口袋。
”不一会儿,小袋鼠就用皮口袋运来了一堆肥料。
三个小伙伴把小树栽进坑里,施上肥料,培上泥土。
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小象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长长的鼻子”。
小象跑到小河边,用长鼻子吸足了水,把树坑浇的湿湿的。
小树栽好啦!三个小伙伴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三个小伙伴教案【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中三个小伙伴合作完成植树任务的过程。
2.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和复述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故事中提炼主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验并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乐于助人、共同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记生字词,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三个小伙伴如何利用各自特长完成任务的情节。
难点:体会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理解团结协作的价值,并能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以“合作”的话题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同学或家人合作完成任务的经历,引出课题《三个小伙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对难读字词进行注音解释。
2. 全班齐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大意。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1. 分析故事结构,讲述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各有什么特长,他们是如何发挥这些特长帮助种植树苗的。
2. 引导学生讨论,如果没有团队合作,这三个小伙伴能否顺利完成任务?从而突出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四、情境创设,角色扮演1. 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三个角色,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故事,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创新性地演绎故事情节,体验不同角色在团队合作中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团结协作在生活中以及学习上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思考或描绘一个生活中的“三个小伙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例子。
【板书设计】《三个小伙伴》故事人物及特长团队合作完成植树任务的过程合作的力量与价值。
三个小伙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头饰。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是讲一个关于三个小伙伴的故事。
板书课题:14三个小伙伴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它们在一起要做一件什么事呢?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挖坑施肥培土浇水嘴巴鼻子拱就把2)指名读生字词。
3)指名读课文。
看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挂图,指名回答三个小伙伴是谁。
小黑板先后出示下列词语:小野猪小袋鼠小象指名读,齐读。
从图上能看出它们去干什么吗?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好句中停顿。
一同上山栽树还可以怎么说呢?三、指导写字1、指名读:2、根据笔顺集体书空。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学习了它的生字,现在让我来看看小朋友的生字掌握情况。
2、出示卡片:一同没有嘴巴就不要紧长鼻子怎么办手拉着手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新授1、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根据回答贴图片(作板书):小野猪小袋鼠小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个小伙伴是怎么上山栽树的。
出示挂图: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了,它们手里带了栽树的工具吗?它们怎么栽树呢?2、出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指导读好这句话。
这时谁第一个想出了办法?它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板书:用嘴巴挖树坑出示:小野猪说:“不要紧,不要紧。
我有硬硬的嘴巴。
”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
指导读,指名读,齐读。
喜欢小野猪的小朋友再读一遍,可边说边演,评议。
3、树坑挖好了,第二个困难又来了,是什么呢?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这时谁想出了办法?它怎么说、怎么做?板书:用皮口袋运肥料你喜欢小袋鼠吗?为什么?指导读。
《三个小伙伴》教案陈微一、导入。
1、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发现了我们班有什么不同的吗?(来了客人)是啊,我们一2班今天来了几位十分尊贵的客人。
除了教室里坐着的几位客人,有三个小客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他们是谁呢?(学生边说出示图片),认识他们吗?那打打招呼吧,小朋友们大家好(三个小伙伴好)。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三个小伙伴》,来,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课题(板书)(板书:指导书写“伙伴”左窄右宽),来,齐读课题——三个小伙伴。
2、今天三个小伙伴去栽树,我们也来玩一个游戏吧。
我们每个组进行比赛,哪一组表现好老师就奖励一颗星星,下课后胜利的那个小组每人加5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三个小伙伴做了一件什么事呢?请你们先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有不会的字词用笔画出来,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有不会的字吗)。
加星星的时间到了,老师看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最会读书。
三、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读完课文,老师现在就来考考你们。
(课件)这些生字词谁能读准?a 、(指名读)有不会的可以借助上面的拼音。
b 、(齐读)看来大家和生字宝宝都很熟悉了。
2、去掉拼音还有信心读准吗?a 、(抽读)老师指哪个,你们就读哪个(我们一2班的小朋友就是厉害,读得这么棒)(齐读)b 、(生字卡片)生字宝宝说它最喜欢聪明的小朋友了,它说你们读得这么好,它想和你们交朋友。
瞧,它已经迫不及待地跑到卡片上来了,老师现在看看哪些小朋友也喜欢和生字宝宝交朋友的。
(火车火车朝哪儿开)(学生读完表扬:真棒!生字词都会读了)(两遍)3、师生接读课文。
a 、生字宝宝刚刚告诉老师,他们也很想知道文中三个小伙伴做了一件什么事,所以它们跑到课文中去了。
老师也很好奇,现在我们和生字宝宝一起来瞧瞧,三个小伙伴做了一件什么事呢?b 、我们一起读题目,然后老师读第一句,你们接读,以逗号为准。
(读书吧,书本稍稍向外斜)(师生接读课文,以逗号为单位,重复关键句)四、精读课文,以读促情。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
WTT在此整理了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课文写了三个小动物一起栽树的故事,它们互相配合,各显神通,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引出三个小伙伴,它们分别是小野猪、小象和小松鼠,交代它们要做的事情,“一同上山栽树”。
第二至五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在栽树的过程中,三个小伙伴怎样各显神通的。
先写挖树坑,没有锄头,小野猪自告奋勇地“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再写运肥料,没有水桶,小象自告奋勇地“用长鼻子吸足了水,把树坑浇得湿湿的”。
第六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树栽好了,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方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种笔画。
3、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愉悦心情,感悟同心协力方能做好一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投影片或图片、课文录音、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故事,不过,能自己读懂故事并学着讲故事会更意思。
咱们今天要读的是一个关于三个小伙伴的故事。
板书课题:三个小伙伴2、读题。
讲解:伙伴就是同伴,好朋友。
3、提问:你有好伙伴吗?你们经常一起干什么?(画画,看书,做游戏,玩耍......)4、过渡: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它们在一起要做一什么事呢? [新课程建议: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于是我从学生自己和小伙伴一起做的事谈起,引出本课三个小伙伴是谁及它们要做一什么事?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自然地融入教学中。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9课三个小伙伴
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
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
硬的嘴巴。
”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硬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
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小袋鼠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一
个皮口袋。
”不一会儿,小袋鼠就用皮口袋运来了一大堆肥料。
三个小伙伴把小树栽进坑里,施上肥料,培上泥土。
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小象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长长的
鼻子。
”小象跑到小河边,用长鼻子吸足了水,把树坑浇得湿湿的。
小树栽好啦!三个小伙伴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
《三个小伙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
栽树的故事,它们互相配合,各显神通,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栽树任务。
课文形象活泼,插图生动传神。
由于童话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从儿童的真实世界出发,所以学生特别喜欢。
根据他们爱模仿、爱表演、爱读、爱说的特点,许老
师设计了让学生质疑、讨论、表演与朗读的课堂形式。
首先,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质疑,引起了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并从中发现了问题: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把所有问题摆出来,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
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学生在参与朗读、表演和想像的实践中,培养了读说能力。
在朗读训练的环节设计中,通过让学生读读、想想、品品、再读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到小伙伴遇到困难时的焦急和解决困难后的
快乐,在朗读中增加了情感体验,朗读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特别是
表演体会课文的设计,由浅入深地表演实践,把“读”、“演”、“评”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其对课文的理解
更深,学习效果更好。
加之表演的学生有了头饰的渲染,学生在欢
乐的课堂氛围中既发展了语言,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
的综合素质。
1.切实过好认读关,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学生读了一篇课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读准确,句子读得通顺连贯,形成顺畅的语流,有一定的情感。
生字会认、会记、记得牢,会写并写得漂亮。
这些应是一年级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要达到的基
本要求。
因此,在第一课时,我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苹果卡
检查生字,通过开火车检查词组、长句子的认读情况。
在记生字、
写生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好办法记住字形,又通过看笔
顺图,动手在田字格里描红,从中悟出怎样写才好看,并在课堂给
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写字,较好地落实了识字、写字的内容,并坚持
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相结合的原则。
2、注重读的形式与层次,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时我充分运用形象直观的板贴和动作演示,加以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引导学
生进入情境,使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生动形
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加工,使学生的感情与
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合,去感受、去意会,进而在读出感觉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
自己的语感。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