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资料

一、填空题(1*25=25分)

1.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___________ 的交通量。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__________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_____ 米,物高_____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___________阻力、___________阻力、___________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公路定线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15=15分)

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D 通行能力

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A 停车视距 B 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D 错车视距

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D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

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

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1:1:1 B 1:2:1 C 1:2:3 D 3:2:1

6.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A 汽车动力性能 B 公路等级 C 自然因素 D 排水要求

7.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的整数倍桩号处。A 5m B 10m C 20m D 5.0m

8.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设计成果。A 平面 B 纵断面 C 横断面 D 平、纵、横

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行驶。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10.人工运输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A 5m B 10m C 20m D 50m

11.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A 免费运距 B 平均运距 C 超运运距 D 经济运距

12.假设方向盘转动速度为常数,汽车由直线匀速驶入圆曲线的轨迹为()。A双纽曲线B回旋曲线C抛物线D圆曲线

13.展线的目的是为了()。A克服高差B绕避障碍物C放坡D跨河

14.纸上定线一般在()。A大比例地形图上进行B小比例地形图上进行C大比例的航片上进行D小比例的航片上进行15. 不采用任何措施的平面交叉口上,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车辆。

A 直行

B 左转弯

C 右转弯D直右混行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铁路、公路、水运小汽车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 10000 1.2、 0.1 空气、道路、惯性

绕内侧边缘旋转、绕路中线旋转、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全面布局、逐段安排、具体定线纸上定线、实地定线、航测定线

建立交通管制、采用渠化交通、修建立体交叉

二、单选题(每题1,共15分)

1. C 设计车速 2. A 停车视距 3. B 外边轴旋 4. D 横向力系数 5. A 1:1:16. D 排水要求7. B 10m 8. D 平、纵、横9. B. 等速 10. C 20m 11. D 经济运距 1

2. B回旋曲线 1

3. A克服高差 1

4. A大比例地形图上进行 1

5. B 左转弯

三、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10分)

答: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如下特点:

①机动灵活,能迅速集中和分散货物,做到直达运输。

②受交通设施限制少,是最广泛的一种运输方式,也是交通运输网中其他各种运输方式联系的纽带。

③适应性强,服务面广,时间上随意性强,可适于小批量运输和大宗运输。

④公路运输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社会效益显著。

⑤与铁路、水运比较,公路运输由于汽车燃料价格高,服务人员多,单位运量小,所以在长途运输中,其运输成本偏高。

2.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10分)

答: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

①有利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②消除离心力的突变,提高舒适性;③完成超高和加宽的过渡;④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3.在平原区选线的路线布设中,应注意处理好哪些方面的问题?(10分)

答:①正确处理好路线与农业的关系;②处理好路线和桥位的关系;③处理好路线与城镇居民点的关系;④注意土壤、水文条件(要注意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⑤注意利用老路,并与铁路、航道及已有公路运输相配合;⑥注意就地取材和利用工业废料。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其平曲线半径R=400米,交点桩号为K8+075.756,偏角275355α

'''=?,若缓和曲线长度为70米,试计算该平曲线的五个基本

桩号。

解:①计算平曲线几何要素

(1.5分)

(1.5分)

1.5分)

1.5分)

)

(670.124702670.2642m L L L c y =?-=-=

1.5分)

)(276.4670.264473.13422m L T D =-?=-=

②计算平曲线的五个基本桩号

ZH :

283.9417473.134)756.0758(+=-+=-=K K T JD (1.5分) HY :

283.011870)283.9417(+=++=+=K K L ZH c (1.5分)

QZ 1.5分) YH :

953.1358670.124)283.0118(+=++=+=K K L HY y (1.5分) HZ :

953.205870)953.1358(+=++=+=K K L YH c (1.5分)

2.某山岭区二级公路,变坡点设在k6+140桩号处,其高程为428.90m ,两相邻坡段的前坡i 1=+4.0%,后坡i 2=-5.0%,选用竖曲线半径R=2000m 。

试计算竖曲线诸要素以及桩号为k6+080和k6+200处的路基设计高程。

解:1.计算竖曲线要素

ω=i 2-i 1=-0.05-0.04=-0.09,为凸形竖曲线。(1分)

曲线长L=R ω=2000×0.09=180(m )(1分)

切线长 18090()22

L T m ===(1分)

外距2

2

90 2.03()222000T E m R ===?(1分)

2.计算设计高程

竖曲线起点桩号=(K6+140)-90=K6+050(1分)

竖曲线起点高程=428.90-90×0.04=425.30(m )(1分)

竖曲线终点桩号=(K6+140)+90=K6+230(1分)

竖曲线终点高程=428.90-90×0.05=424.40(m )(1分)

桩号K6+080处:

横距l=(K6+080)-( K6+050)=30(m) (0.5分)

竖距22

300.23()222000

l h m R ===?(1分) 切线高程=425.30+30×0.04=426.50(m )(1分)

设计高程=426.50-0.23=426.27(m )(1分)

桩号K6+200处:

横距l=( K6+230)-( K6+200)=30(m) (0.5分)

竖距22300.23()222000

l h m R ===?(1分) 切线高程=424.40+30×0.05=425.90(m )(1分)

设计高程=425.90-0.23=425.67(m

一、 填空题(1*25=25分)

1.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五个等级。

2.公路勘测设计最基本的设计依据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

3.公路平面设计中,行车视距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 。

5.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圆曲线半径小于__________,应设缓和曲线。但_____________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

6. 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_____________;另一条是_____________。

7. 路拱的形式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 根据方案比较深度上的不同,路线方案比较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9. _____________是连接立体交叉上、下路线的通道。

10. 计价土石方数量V 计=___________ + __________

二、选择题:(1*15=15分)

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D 通行能力

2. 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停车视距 B 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D 错车视距

3.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A 二次抛物线 B 高次抛物线 C 双扭线 D 回旋曲线

4.公路的最小坡长通常是以设计车速行驶( )的行程来规定的。A 3-6s B 6-9s C 9-15s D 15-20s

5.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B 土石方填挖平衡

C 最小纵坡和坡长

D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6.下面关于横断面上“经济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地面横坡度不大时,挖方和填方基本平衡的标高控制点

B 当地面横坡度较陡时,路基多挖少填的标高控制点

C 当地面横坡度很陡时,路基全挖或深挖的标高控制点。

D 纵坡面上沿线各种标高控制点的统称。

7.护坡道的作用是( )。

A 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定

B 路基排水的重要设施

C 属于路基防护工程范畴

D 设置弃土堆的理想位置

8. 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A 1:100 B 1:200 C 1:500 D 1:1000

9.纸上定线中横断面的控制,主要为了控制( )。A 路基设计标高 B 经济点最佳位置 C 路线的纵坡度 D 线路走向

10.高原纵坡折减得海拔高度是( )。 A 2000m 以上 B 3000m 以上 C 4000m 以上 D 5000m 以上

11. 在越岭展线布局中,一般情况下首先考虑采用( )。 A 回头展线形式 B 螺旋展线形式 C 自然展线形式 D 其他展线形式

12.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

A 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B 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

C 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

D 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13.纸上定线是指( )。

A 在小比例地形图上具体确定公路方案的方法

B 在小比例地形图上具体确定公路中线位置的方法

C 在大比例地形图上具体确定公路中线位置的方法

D 在大比例地形图上具体确定公路方案的方法

14.实地放线是在( )。 A 竣工阶段进行 B 施工阶段进行C 勘测设计阶段进行 D 养护阶段进行

15.已知竖曲线半径为R,切线长为T ,则外距E 为( )。 A 22T E R = B 22R E T = C 22R E T = D 2

2R E T =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2.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交通量

3. 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4. 二次抛物线

5.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四级

6. 地面线、设计线

7. 抛物线形、直线抛物线形、折线形

8. 原则性方案比较、详细方案比较

9. 匝道

10. V 挖、 V 借

二、单选题(每题1,共15分)

1.C 达到预测年限时年平均日交通量

2.A 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

3. D 回旋曲线

4. C 9-15s

5.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6. D 纵坡面上沿线各种标高控制点的统称

7. A 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定

8. B 1:200

9. B 经济点最佳位置

10. B 3000m 以上

11. C 自然展线形式

12. C 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

13. C 在大比例地形图上具体确定公路中线位置的方法

14. C 勘测设计阶段进行 15. A 2

2T E R

=

三、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如何选用圆曲线半径?(10分)

答:①在地形、地物等条件许可时,优先选用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②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曲线半径的4 ~ 8倍或超高为 2% ~ 4%的圆曲线半径;

③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

④在自然条件特殊困难或受其他条件严格限制而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⑤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

2.简述平、纵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10分)

答:①应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②平面与纵断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不要悬殊太大,使线形在视觉上和心理上保持协调;

③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安全行车;

④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3.简述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10分)

答:①多方案选择:

②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综合考虑:

③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

④路线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

⑤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影响:

⑥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

高速公路:直达,偏离基本方向小,支线联接城镇

低等级道路:服务地方,可多联系城镇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某公路有一平曲线,其半径R=200米,交点桩号为K17+630.56,转角

432830α'''=?,若缓和曲线长度为75米,试计算该平曲线的五个基本桩号。

解:①计算平曲线几何要素 2275 1.17m 2424200

S L P R ===? (1.5分) 33

22

757537.45622402240200S S L L q m R =-=-=? (1.5分) 432830()tan [(200 1.17)tan 37.456]117.66m 22h

T R p q α'''?=++=+?+=(1.5分) 43283020075226.76180

180h S L R L m π

πα'''=+=???+= (1.5分) 432830()sec

[(200 1.17)sec 200]16.5722h E R p R m α

'''?=+-=+?-= (1.5分) 22117.66226.768.56h

h h J T L m =-=?-=

②计算平曲线的五个基本桩号

17630.56117.6617512.90h ZH

JD T K K =-=+-=+ (1.5分)

17512.907517587.90HY ZH Ls K K =+=++=+(1.5分)

(2)17587.90(226.76275)17664.66h s YH HY L L K K =+-=++-?=+(1.5分)

17664.667517739.66s HZ YH L K K =+=++=+(1.5分)

h L 226.76QZ =HZ -

=K17+739.66-=K17+626.2822(1.5分)

h J 8.56JD =QZ +

=K17+626.28+=K17+630.5622

(计算无误) 2.某山岭区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为K6+100.00,高程为138.15m ,i 1=4%,i 2=-5%,竖曲线半径R=3000m 。试计算竖曲线诸要素以及桩号为K6+060.00和K6+180.00处的设计高程。

解:1.计算竖曲线要素

ω=i 2-i 1=-0.05-0.04=-0.09,为凸形竖曲线。(1分)

曲线长L=R ω=3000×0.09=270(m )(1分)

切线长 270135()22L T m =

== (1分)

外距 22

135 3.04()223000T E m R ===? (1分)

2.计算设计高程

竖曲线起点桩号=(K6+100.00)-135=K5+965.00(1分)

竖曲线起点高程=138.15-135×0.04=132.75(m )(1分)

竖曲线终点桩号=( K6+100.00)+135=K6+235.00(1分)

竖曲线终点高程=138.15-135×0.05=131.40(m )(1分)

桩号K6+060.00处:

横距l=( K6+060.00)-( K5+965.00)=95(m) (0.5分)

竖距2295 1.50()223000l h m R =

==?(1分)

切线高程=132.75+95×0.04=136.55(m )(1分)

设计高程=136.55-1.50=135.05(m )(1分)

桩号K6+180.00处:

横距l=(K6+235.00)-(K6+180.00)=55(m) (0.5分)

竖距22550.50()223000l h m R ===?(1分)

切线高程=131.40+55×0.05=134.15(m )(1分)

设计高程=134.15-0.50=133.65(m )(1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制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标准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1.缓和曲线的作用:线形缓和、行车缓和、超高和加宽缓和。(2分)

(1)从控制方向操作的最短时间考虑 3s。(2分)(2)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2分)

2.设计中确定加宽缓和段长度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2.在公路设计中,加宽缓和段长度应考虑:

(1)加宽所需的最小长度。在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1:15且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2分)

(2)超高缓和段长度L c;(2分)(3)缓和曲线长度S l。(2分)

3.纵断面设计的步骤有哪些?3.(1)准备工作(2)标注控制点(3)试坡(4)调坡(5)核对(6)定坡(7)设计竖曲线(8)高程计算

4.土石方调配的要求有哪些?4.(1)先横后纵。(2)纵向调运的在远距离一般应小于经济运距。

(3)借方、弃土方应与借土还田、整地建田相结合。(4)土石方调运的方向应考虑桥涵位置和路线纵坡对施工运输的影响。

(5)不同性质的土石方应分别调配,以做到分层填筑。可以以石代土,但不能以土代石。

(6)回头曲线部分应先作上下线调配。

(7)土石方工程集中的路段,因开挖、运输的施工作业方案与一般路段有所不同,可单独进行调配。

5.自然展线的特点是什么?

5.在越岭展线布局时,一般应首先考虑采用基本形式中的自然展线,其特点是:平面线形较好,里程短,纵坡均匀,(3分)但由于路线较早地离开河谷升坡,对沿河居民服务性差,路线避让艰巨工程和不良地质的自由度不大。(3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又称弯道加宽)。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回头展线的特点有哪些?

1.平曲线半径小,同一坡面上下线重叠,对施工、行车和养护都不利(3分),但能在短距离内克服较大的高差,并且回头曲线布线灵活,利用有利地形避让艰巨工程和地质不良地段比较容易(3分)。

2.无中间带的公路,超高过渡的方式有哪些?并说明它们的适用条件

2.(1)绕内边缘旋转。用于新建公路。(2分(2)绕中线旋转。用于改建公路。(2分)(3)绕外边缘旋转。用于特殊情况。(2分)

3.设计时,高速公路采用何种视距标准?为什么?

3.应满足停车视距标准(2分)。其原因是有中间分隔带,无对向车,因此,不存在会车问题(2分)。并且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车道数均在4个车道以上,快慢车用划线分隔行驶,各行其道,也不存在超车问题(2分)。

4.缓和曲线的线形特征有哪些?

4.(1)缓和曲线曲率渐变,设于直线与圆曲线间,其线形符合汽车转弯时的行车轨迹,从而使线形缓和,消除了曲率突变点。(2分)(2)由于曲率渐变,使道路线形顺适美观,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作用感。(1分)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学号082*****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山区道路设计 题目) 1#-20# 起止日期: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年7 月2 日 学生姓名XXX 班级**交通*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XXX XXX 土木工程学院 2011 年7月2 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一、本道路修建的目的 (5) 二、本路1#-20#所经地区的自然情况特征与分析 (5) 三、各项工程涉及意图及根据 (5) 四、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工程配合与协议事项 (5) 五、对日后顶测、施工、养护的建议与要求 (5) 六、路线方案优缺点的说明与分析 (5) 七、设计方法与步骤 (5) 1确定公路等级 (5) 2选定路线技术标准 (6) 3纸上定线 (6) 4纵断面设计 (7) 5路基横断面设计 (7) 6弯道细部设计 (7) 7JD1的曲线要数计算 (8) 8竖曲线要数计算 (10) 9土石方计算与调配 (10) 八、参考文献 (10) 九、设计方案比较 (12)

天津城建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 —2011 学年第2 学期 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工程专业 课程设计名称:道路勘测设计 设计题目:山区道路设计(起讫点) 完成期限:自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 年7 月 2 日共 1 周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题:山区公路路线设计 二、设计内容:按任务书指定控制点进行纸上定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调配与土石方计算;路线方案技术指标论证分析。 三、设计原始资料: 1.设计用1:2000地形图(电子版地形图1:1000)一张,等高线为2米; 2.道路性质与控制点:本路为某矿区通入工业基地跨越重丘区一段路线,图示控制点(学生的起讫点)是不同路线方案的中间控制点(应以起讫点的位置和标高控制路线设计); 3.交通运输情况:主要为解决解放牌汽车运输,现年平均交通量600辆/日,平均年增长率为7%.按15年远景规划; 4.自然条件:本路线一端接山区,另一端为微丘地形,中间为重丘过渡段,(即本课题设计路段),该段地质情况基本稳定,除地表0.5-1.0米风化土层外,下部为石灰岩,地下水位一般较深,对路基与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大。 四、设计应完成的主要任务: 1.公路技术等级拟定; 2.路线技术标准选定;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缓和曲线2.纵断面3.横净距4.选线5.渠化交通 二、填空(15分,每空0.5分) 1.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有、、、。 2.平曲线中圆曲线的最小半径有、、。 3.纵断面设计线是由和组成。 4.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 5.公路选线的步骤为、、。 6.沿河线路线布局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7.纸上定线的操作方法有、。 8.平面交叉口可能产生的交错点有、、。 9.平面交叉口的类型有、、、 10.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有、、三种。三、判断、改错(20分,判断0.5分,改错1.5分) 1.各等级公路的设计速度是对车辆限制的最大行驶速度。() 2.《公路设计规范》推荐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必须大于6V(m);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必须大于2V(m)。() 3.某S型曲线,平曲线1的圆曲线半径R 1=625m,缓和曲线长度L s1 =100m;平曲线2的圆曲线 半径R 2=500m,缓和曲线长度L s2 =80m,则其回旋线参数A 1 / A 2 =1.5625。() 4.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V=80Km/h,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Ls min =70m ,则不论平曲线半径的大小,缓和曲线长度均可取70m。() 5.对于不同半径弯道最大超高率i h 的确定,速度V为设计速度,横向力系数μ为最大值。()6.越岭线纸上定线中,修正导向线是一条具有理想纵坡,不填不挖的折线。() 7.纵坡设计中,当某一坡度的长度接近或达到《标准》规定的最大坡长时,应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但其长度不受限制。() 8.越岭线的垭口选定后,路线的展线方案就已确定;过岭标高与展线方案无关,仅影响工程数的量的大小。() 9.环形交叉口,对于圆形中心岛半径的确定,是按照环道上的设计速度来确定。()

道路勘测设计资料

第四章纵断面设计 第一节概述 一、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含义及组成 在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 —条是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沿着中线地面的起伏变化情况; 一条是设计线,它是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后设计人员定出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道路路线的起伏变化情况。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的。直线(即均匀坡度线)有上坡和下坡,是用坡度和水平长度表示的。直线的坡度和长度影响着汽车的行驶速度和运输的经济以及行车的安全,它们的一些临界值的确定和必要的限制,是以通行的汽车类型及行驶性能来决定的。 在直线的坡度转折处为平顺过渡要设置竖曲线,按坡度转折形式的不同,竖曲线有凹有凸,其大小用半径和水平长度表示。 二、路线纵断面图上的设计标高,即路基设计标高,《规范》规定 1.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 2.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行车道中线处的标高。 本节小结 (1)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的。直线(即均匀坡度线)有上坡和下坡,是用坡度和水平长度表示的。竖曲线有凹有凸,其大小用半径和水平长度表示。

(2)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 思考题 1.道路纵断面线性要素有哪些? 2.高速公路和—级公路路基设计标高与二、三、四级公路路基设计标高在横断面上位置是否相同? 第二节汽车的动力特性与纵坡 摘要内容: 主要介绍汽车的动力特性和最大纵坡;汽车的加减速行程与坡长限制和缓和坡段;最小纵坡、平均纵坡和合成坡度;竖曲线要素计算及竖曲线最小半径; 讲课重点 1.汽车的动力因素与汽车的几种行驶状态和理想最大纵坡、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间关系; 2. 规范规定最大纵坡、最小纵坡的考虑因素和规定值; 3. 汽车的加、减速行程与较陡纵坡的最大长度和一般纵坡的最小长度加以限制间的关系; 4. 如何设置最大坡长、最小坡长、缓和坡段及其限制要求;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及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一 一、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以意逆志 2、发愤著书说 3、妙悟说 4、六义说 5、无我之境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诗大序》的主要诗学观点。 2、试析《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 3、试述唐宋文道观的异同。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孔子“兴观群怨”说的理论内涵,并指出王夫之对此说的发展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试述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后世还有哪些文论家提出过类似观点?试述之。 答案要点: 一、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 1、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深刻理解作品的方法。“逆”,此处即为“求”的意思;“志”,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意”的理解历代有分歧,旧注指说诗者之意,近代指作者之意,两者实际很难分开。所谓“以意逆志”,是指解说作品时,不要抓住其中片言只语而望文生义,也不应对某些夸张修饰作机械理解,而应当着眼于作品的实际,把握作品的全篇内容,加上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探索作者的志趣倾,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文论命题。愤,指作为创作动力的“怨愤”,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揭示了“愤”是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以“愤”为创作动力,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品质和质量。 3、妙悟说:是严羽提出的学诗的重要方法。妙悟原为佛语,指佛理高深莫测,不可言传,因而认识佛理不能靠逻辑推理或语言文字的解说,只有心领神会的方式才能进行。严羽认为学诗与学佛相似,诗歌意境空灵虚幻,变化无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诗境的把握同样只有通过“悟”才能实现。 4、六义说:《诗大序》对《诗经》的诗体与艺术手法的归纳。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诗体,后三者指创作手法。 5、无我之境:王国维将“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二类。无我之境指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意趣隐藏于客观事物之中,使客体表现上看不出主体的主观情感色彩。 二、简答(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诗大序》的主要诗学观点。 (1)情志统一论——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 (2)止乎礼义——儒家诗学的思想规范 (3)讽谏教化——对诗歌社会政治作用的强调 (4)诗有六义——儒家政教化诗体观的体现 2、试析《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 (一)文之枢纽——总原则(创作的原则,评价的标准) (1)依据什么指导创作:原道、征圣、宗经——文章根源于道,圣人文章体道,以圣人之经为文章标准。 (2)对不合道的著作的态度:正纬——事丰奇伟,辞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 (3)怎样解决文学演变:辨骚——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执正驭奇。 (二)论文叙笔 (1)论文:《明诗》至《谐隐》十篇,有韵之文。 (2)叙笔:《史传》至《书记》十篇,无韵之笔。 (三)剖情析采 (1)创作论:《神思》—《总术》二十篇(《物色》提前) (2)批评论:《时序》—《程器》四篇 3、试述唐宋文道观的异同。 唐:强调文道并重,文从字顺,务去陈言; 宋:古文家文道观与唐基本相同; 道学家文道观重道轻文,认为作文害道。 三、论述(30分) 1、试述孔子“兴观群怨”说的理论内涵,并指出王夫之对此说的发展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兴:意谓诗歌对于人们思想情感有启发感染作用,可以引起联翩的想像。[想象力] 观:指通过诗歌可以考察社会状况、政治得失、人民愿望,还包括赋诗者的品性、志向等。[观察力] 群:指诗歌可使人们借以交流思想,促进感情融洽,起到协和群体的作用。例:孔子与学生间便是这么一个群体。[亲和力] 怨:意谓诗歌可以抒写不满,疏导人情。“怨刺上政”,批判现实作用,但要求“怨而不怒”。当然“怨”情并不限于政治方面。 孔子从“用诗”角度方论,其“兴观群怨”全面地总结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但其实精神却接触到诗歌的一些本质特征,如诗歌的抒情性、感染力和认识作用、社会效果等。因此对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兴”“怨”侧重于个体心灵的情感抒发功能;“观”“群”侧重于群体审美时诗歌所表现的社会教化功能。 王夫之的“兴观群怨”说改造和发展了前人的见解,对诗歌的本质和功能作了更为全面、系统的阐述。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指出“兴观群怨”四者都是“情”的表现。尽管它们的表现形态不同,但它们的共同本质都是“情”,是人们在各自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事父、事君、草木鸟兽等)所触发的形形色色的感情的具体表现,这就深刻地阐明了诗歌的社会本质。 其二、王夫之还指出,兴、观、群、怨四者并不是各自独立无关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兴中可观,观中有兴,群而愈怨,怨而益群,四者的配合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量。 其三、对“兴观群怨”作雅俗得失之辨。这就不是一般地讲“兴观群怨”的社会本质和社会功能,而是对“兴观群怨”作审美价值的判断。 其四、诗人的创作与读者的阅读鉴赏都与“兴观群怨”紧密相关。 总之,在王夫之看来,“兴观群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互为配合,相得益彰,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故而不同的读者可以根据各自不同境况、经历来接受这种艺术感染。 2、试述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后世还有哪些文论家提出过类似观点?试述之。 (1)出处 “发愤著书”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文论命题。《太史公自序》云:“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2)内涵 愤,怨愤,指作为创作动力的“怨愤”。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所以,司马迁对“发愤著书”的心理机制作了较深的探索和阐发。 (3)意义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2017年度)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道路勘测设计 课程设计 年级: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2017 年月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1 设计参数 (2) 1.1 控制要素 (2) 1.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2) 1.3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4) 1.4道路平面设计 (4) 1.5道路纵断面设计 (5) 2. 设计综合评价及心得体会 (7) 参考文献 (8)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土木工程层次专升本指导老师 课程设计名称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代码 课程设计题目道路勘测工程 课程设计依据和设计要求: 1.在给定的地形图上,结合自然条件与给定的道路设计速度,在给定的起终点上进行道路设计。 2.根据课程设计要求的速度,确定道路横断面分幅。 3.完成相应的各种图表和设计说明。 课程设计内容: 1、控制要素 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3、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4、道路平面设计 5、道路纵断面设计 6、道路横断面设计 参考文献: [1]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01 [2] JTG B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 JTG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4] 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 设计参数 1.1 控制要素 (1)道勘:三级 (2)设计车服务车速:30km/h。 1.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1.2.1圆曲线最小半径 ○1极限最小半径30m ②一般最小半径65m ○3平面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不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圆曲线半径要求如表2.21所示 表2.21 圆曲线半径要求 技术指标三级公路 一般最小半径 (m) 65 极限最小半径 (m) 30 不设超高 最小半径(m) 路拱% 0.2 ≤350 路拱% 0.2 ≥450 1.2.2圆曲线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1.2.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了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最大半径为350米,极限最小半径及一般最小半径均未采用。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1*25=25分) 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铁路_____ 、____公路___ 、_水运____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_____直线______ 、__缓和曲线_____和___圆曲线__。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10000___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 米,物高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__空气_____阻力、____道路____阻力、___惯性___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___绕内侧边缘旋转________、____绕路中线旋转_______和____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_______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全面布局_________、__逐段安排_________、____具体定线_______。 9. 公路定线一般有___纸上定线________、___实地定线________和_____航测定线_______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建立交通管制__________ 、__采用渠化交通_________和___修建立体交叉_________。 (1*15=15分) 二、选择题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D 通行能力 共 页,第 页

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 B 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D 错车视距 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D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 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D )。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 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 A 1:1:1 B 1:2:1 C 1:2:3 D 3:2:1 6.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D )。 A 汽车动力性能 B 公路等级 C 自然因素 D 排水要求 7.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B )的整数倍桩号处。 A 5m B 10m C 20m D 8.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D )设计成果。 A 平面 B 纵断面 C 横断面 D 平、纵、横 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B )行驶。 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 10.人工运输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 C )。 A 5m B 10m C 20m D 50m 装 订 线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道路的种类按用途分为: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和乡村道路等。 3、“五纵七横”总里程约3.5万公里,总投资9千多亿元,该规划全部是高速公路和 一、二级公路,其中高速公路约占76%,连接了首都、各省会、直辖市、经济特区、 主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对外开放口岸,覆盖了全国所有人口在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和93%的人口50万以上的大城市,是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国防意义的重要干线公路。 4、公路按功能分类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地方公路三大类。 5、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分类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四类。 6、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 级公路五级。 7、按照道路在城市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的服务功能将城市道路分 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类。 8、道路几何设计必须符合技术标准的规定,必须与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相适应,必 须满足交通流特性要求,也必须符合道路网规划,这些都是控制道路设计的因素。 9、设计速度(又称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 道路本身条件(几何因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10、运行速度: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 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速度。通常采用测定的第85百分位行驶速度作为运行速度。11、设计小时交通量是以小时为计算的交通量,是确定道数、车道宽度和评价服务水平 的依据。 12、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通过 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极限值,用辆/小时(Pcu/h)表示。道路通行能力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三类。 13、服务水平是车辆在道路上运行过程中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服务交通量 愈小,驾驶自由度就愈大舒适性就愈好,运行性和安全性就愈好,运行质量就愈高。 反之,服务交通量大,则服务不平低。 14、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形式有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四种。 15、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红线之间的宽度即 道路用地范围,称为道路建筑红线宽度或路幅宽度。 16、道路建筑限界:是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 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 1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可以采用一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或三阶段设计。P24 18、平面线形的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19、不同的公路等级的公路规定了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20、缓和曲线的作用有: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第六章文学作品 一、名词解释 1、文学语言: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和加工。 2、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具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的特征。 3、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具有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4、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特征和具有魅力的性格。主要是叙事性作品(再现型作品)的形象形态。 二、思考题 ~ 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 答:(1)表达目的不同 日常语言主要用于个体与外在世界的交往,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筑虚拟的艺术世界。 (2)服从的真实标准不同 日常语言一般要服从于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有真假正误之分。文学语言则服从于艺术世界虚拟性,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可

以根据内心真实感受和体验进行虚拟。 (3)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不同 日常语言的意义一般是遵循语义逻辑生成的,意义比较单一、直接。文学语言意义的生成方式多是间接的,文学语言往往并不直接产生于语言的词典意义和语法规则,而是生成于文学语言所构造的艺术形象世界。 2、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 答:(1)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富于表现力。 《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禄江南岸”,“禄”练字、修辞。一个“禄”字,顿觉满眼生气,春意葱茏,把春的质感、神韵、和魅力都表现出来了。 (2)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题西林壁》,一面描写庐山,一面议论庐山,写着写着便翻出一层哲理。描写、议论庐山→哲理→佛理,按照诗意逻辑层层蕴藉,充分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含蓄之美。 3、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意境结构的虚实相生。 答: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 (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 例:《游园不值》,具体描写的园外之景,就是实境,由满园春色、红杏出墙引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就是虚境。虚实相生,富于表现力。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答案

网络教育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题目:某公路施工图设计 学习中心: 专业:土木工程(道桥方向) 年级: 2013年秋季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乔娜

1 设计交通量的计算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为7%,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交通量如下: 桑塔纳2000:2300辆; 江淮a16600:200辆; 黄海dd680:420辆; 北京bj30:200辆; Ep140:580辆; 东风sp9250:310辆。 设计交通量:d N =0N ×()11n r -+ 式中:d N —远景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0N —起始年平均交通量(辆/日); r —年平均增长率; n —远景设计年限。 代入数字计算: 2 平面设计 路线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三大部分。道路是一个三维空间体系,它的中线是一条空间曲线。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路线的平面。沿着中线竖直的剖切,再展开就成为纵断面。中线各点的法向切面是横断面。道路的平面、纵断面和各个横断面是道路的几何组成。 道路的平面线形,受当地地形、地物等障碍的影响而发生转折时,在转折处需要设置曲线,为保证行车的舒顺与安全,在直线、圆曲线间或不同半径的两圆曲线之间要插入缓和曲线。因此,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因素。 直线是平面线形中的基本线形。在设计中过长和过短都不好,因此要加以限制。直线使用与地形平坦、视线目标无障碍处。直线有测设简单、前进方向明确、路线短截等特点,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但长直线容易使司机由于缺乏警觉产生疲劳而发生事故。

圆曲线也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各级公路不论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平曲线的技术标准主要有:圆曲线半径,平曲线最小长度以及回头曲线技术指标等。 平曲线的半径确定是根据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而定: ) (1272 i V R +=μ 式中:V-行车速度km/h ; μ-横向力系数; i -横向超高,我国公路对超高的规定。 缓和曲线通过曲率的逐渐变化,适应汽车转向操作的行驶轨迹及路线的顺畅,以构成美观及视觉协调的最佳线形;离心加速度的逐渐变化,不致产生侧向冲击;缓和超高最为超高变化的过渡段,以减小行车震荡。 平曲线要素: 切线增长值:q=2s L -23240R L s 内移值: p=R L s 242-34 2384R L s 缓和曲线角:0β=28.6479 R L s 切线长:()2T R p tg q α=++ 曲线长:0(2)2180s L R L π αβ=-+ 外距:()sec 2 E R p R α =+- 切曲差:2J T L =- 桩号的确定: ZH 点里程:T JD -01 HY 点里程:s L ZH + QZ 点里程:2 L ZH + YH 点里程:s L L ZH 2-+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资料

一、填空题(1*25=25分) 1.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___________ 的交通量。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__________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_____ 米,物高_____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___________阻力、___________阻力、___________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公路定线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15=15分) 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D 通行能力 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A 停车视距 B 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D 错车视距 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D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 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 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1:1:1 B 1:2:1 C 1:2:3 D 3:2:1 6.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A 汽车动力性能 B 公路等级 C 自然因素 D 排水要求 7.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的整数倍桩号处。A 5m B 10m C 20m D 5.0m 8.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设计成果。A 平面 B 纵断面 C 横断面 D 平、纵、横 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行驶。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10.人工运输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A 5m B 10m C 20m D 50m 11.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A 免费运距 B 平均运距 C 超运运距 D 经济运距 12.假设方向盘转动速度为常数,汽车由直线匀速驶入圆曲线的轨迹为()。A双纽曲线B回旋曲线C抛物线D圆曲线 13.展线的目的是为了()。A克服高差B绕避障碍物C放坡D跨河 14.纸上定线一般在()。A大比例地形图上进行B小比例地形图上进行C大比例的航片上进行D小比例的航片上进行15. 不采用任何措施的平面交叉口上,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车辆。 A 直行 B 左转弯 C 右转弯D直右混行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铁路、公路、水运小汽车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 10000 1.2、 0.1 空气、道路、惯性 绕内侧边缘旋转、绕路中线旋转、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全面布局、逐段安排、具体定线纸上定线、实地定线、航测定线 建立交通管制、采用渠化交通、修建立体交叉 二、单选题(每题1,共15分) 1. C 设计车速 2. A 停车视距 3. B 外边轴旋 4. D 横向力系数 5. A 1:1:16. D 排水要求7. B 10m 8. D 平、纵、横9. B. 等速 10. C 20m 11. D 经济运距 1 2. B回旋曲线 1 3. A克服高差 1 4. A大比例地形图上进行 1 5. B 左转弯 三、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10分) 答: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如下特点: ①机动灵活,能迅速集中和分散货物,做到直达运输。

道路勘测设计 复习资料

《道路勘测课程》练习套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某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要求竖曲线外距为E,则竖曲线半径R= 8E/ω2 。 2.竖曲线最小长度是以汽车按设计车速行驶 3 秒的时间来进行计算的。 3.关于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公式有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填方、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弃方=挖方、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4.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道路中线位臵的作业过程。 5.实地定线的方式有穿线交点法、直接定交点法、坐标法、拨角法。 6.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指标主要有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7.选线的三个步骤是路线方案选择、路线带选择和具体定线。 8.纵断面图上俩条主要的线是地面线、设计线。 9.越岭线的展线形式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式展线三种。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是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汽车行驶时需要克服的阻力为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 3.平面线性要素的六种组合类型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复合型,C型。 4.道路纵断面上的两条主要的线地面线,设计线。 5.行车视距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6.垭口的选择包括:垭口位臵的选择,垭口标高的选择,垭口展线条件的选择,垭口地质条件的选择。 1、道路平面现行三要素是指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2、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所需克服的阻力有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 3、路线平面设计的主要成果有图纸和表格。 4、路线纵断面设计主要是指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 5、路肩从构造上可分为硬路肩和土路肩。 6、分隔带上的路缘石主要起导向、连接和便于排水的作用。 7、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8、沿分水岭布设的路线称为山脊线。 1:高速公路应符合的条件:必须有四条或四条以上车道,必须设臵中间带,必须设臵禁入栅栏,必须设臵立体交叉。 2:横向力系数μ与行车速度V,平曲线半径R,横向超高坡度i h的关系:μ=V2/127R-i h。4:当设计速度大于60km/h的时候,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不小于设计速度的2倍; 5:整体式断面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等部分。6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三种,分别是绕内边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7:实地放线的方法有:穿线交点法、直接定交点法、坐标法、拨角法。 1、公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按照公路的------ 、------ 、和--------------综合确定,答案:使用任务,功能,远景交通量。 3、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计算曲线半径为(设臵超高时)答案:R=V2 127( +i h ) 4、规范》规定圆曲线的最大半在不宜超过----------;答案:10000m 5、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包括答案: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复合型;C型 7、路线纵断面图构成答案:地面线、设计线、变坡导线 5.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及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6.平面交叉的布臵类型:加铺转角式,分道转弯式,扩宽路口式,环形交叉

中国文学批评史考试重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批评史考试重点 一、先秦 美刺说:《诗大序》的概念,通过创作诗歌对政治情况和任务进行赞美和讽刺的观念。 诗言志:把诗歌看作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发露。【今文尚书·尧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 和。” 三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曰:“……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 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 谓不朽。”(P14) 兴观群怨(P16):出自孔子,意在论述《诗》的社会效用。【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 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以意逆志(P21):出自孟子的文学主张。说诗者不要拘泥于个别字句的表面意义,而应当根据全篇去分析作品的内容。【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 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知人论世(P21):出自孟子的文学主张。要求必须对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其所处时代有一定的认识。“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知言养气(P22):出自孟子。“知言”是指辨别言辞的能力。“养气”是指人的一种道德修养工夫。人们的道德修养、思想认识提高了,就自然会加强辨别 言辞实质的能力。 老、庄思想:1、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①主张自然的生活态度;②追求真淳人格、反对虚伪矫饰的精神;③表现对于人生忧患的悲哀之情;④主张寡欲、去欲, 把多欲视为带来忧患的原因。 2、崇尚自然无为。 3、意之所随不可言传,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 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 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4、虚静、心斋、坐忘。心思澄明,不被外物所乱,要虚静忘却一切,连自 己的存在也忘却的程度。 5、浪漫风格的表述。 二、汉代文学批评 《诗大序》:1、诗的产生和性质(P38,认为诗歌是人们内心的想法、情感)。“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 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2、诗于政治教化的关系。①诗歌是政治、社会的反映。“治世之音安以乐, 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认为社会 状况不同,所产生的诗歌的内容、情歌和风格也不同。“故变风发乎情,止 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表示出怀念旧日良好 风俗和感叹当今世道的思想感情。②诗歌对于政治、社会的功用。“诗教说”: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 美教化,易风俗。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3、诗的六义(P40)。“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 五曰雅,六曰颂。”对风雅颂的阐述:“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 一、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设计公路为某一级公路。本路段为山岭区,地势稍陡。路段主线长1339.512m(起讫桩号为K0+000.000—K1+339.512),路基宽24.5m,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小时。 2、技术标准 (1)平面设计技术标准:% 圆曲线半径: 一般值:400m, 极限值:250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70m 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 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480m)为宜, 反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2V(160m)为宜。 (2)纵断面设计指标 最大坡度:5% 最小坡长:200m 不同纵坡度最大坡长 注: (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行车道宽度:4×3.75=15m 硬路肩宽度:2×2.50=5m 土路肩宽度:2×0.75=1.5m 中间带宽度:中央分隔带2m+路缘带0.5m×2=3m 路基总宽度:24.5m 视距保证:停车视距:110m 会车视距:220m 超车视距:550m 不同圆曲线半径的超高值双车道加宽值

0m时, 700m处,不采用超高和加宽;R=360m处,采用 ,取2%, 3%。 、选线原则 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 ,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2、选线过程: 选择的路线如平面图所示,选择此路线的原因: 优点:(1)此路线过垭口,线形较好; (2)此路线经过了此路线经过地区地形较好,施工条件较好。 (3)此路线填挖工程量小,节省成本。 缺点:(1)此路线平曲线较多,对行车不利; (2)路程相对较长。 3、纸上定线: (1)定导向点,确定路线走向。 (2)定导向线,按规定的技术标准,结合导向点,试穿出一系列直线,延长直线交出交点,作为初定的路线导向线。 (3)初定平曲线,读取交点坐标计算或直接量测得到交点处路线转角和交点间距,定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及曲线里程桩号。 (4)定线,检查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要求,及平曲线位置是否合适,不满足时应调整交点位置或圆曲线半径或缓和曲线长度,直至满足为止。 三、路线平面设计 1、结合实际地形,已知起点QD(50,190)、(270,545)、(287,1268),终点ZD(399,1448)。 3、平曲线计算: (1)交点间距、坐标方位角及转角值的计算: 设起点坐标为,第个交点则: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考核试卷 试卷 A 考试方式 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20 分), 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中。 1.通常为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是 ( )。 A.一阶段测设 B.二阶段测设 C.三阶段测设 D.四阶段测设 2.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汽车质量 B.道路质量 C.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条件 D.汽车车速 3.根据设计规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 )。 A.极限最小半径 B.一般最小半径 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D.临界半径 4.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 ( )。 A.最大纵坡 B.平均纵坡 C.最短坡长 D.坡度角 5.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 ,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 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 )。 A.V=(A1+A2)L B.V=2(A1+A2)L C.V=(A1-A2)L D.V=(A1+A2)L/2 6.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 )。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 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 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7.现场定线时,放坡的仪具可采用 ( )。 A.水准仪 B.手水准 C.罗盘仪 D.求积仪 8.某断链桩 K2+100=K2+150,则路线 ( )。 A.长链50米 B.短链50米 C.长链25米 D.短链25米 9.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 =60m ,s l =35m ,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 =1.5m ,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 点10m 处加宽值为 ( )。 A.0.15m B.0.23m C.0.43m D.0.86m 10.测角组作分角桩的目的是 ( )。 A.便于中桩组敷设平曲线中点桩 B.便于测角组提高精度 C.便于施工单位放线 D.便于选择半径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10 分), 判断正误,如果正确,在题干后的括号划√;否则划×并改正错误。 1.公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有直线、圆曲线与二次抛物线。 ( ) 2.计算路基横断面挖方面积时,挖土方与挖石方的面积合在一起计算。 ( ) 3.公路行车视距标准有停车视距标准、错车视距标准、超车视距标准三种。 ( ) 4.汽车匀速运动,动力因数等于道路阻力系数。 ( ) 5.沿溪线布线时,一般应优先考虑高线位。 (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超高: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

1、路线平面: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2、路线纵断面; 沿道路中线的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在立面上的投影即是路线的纵断面 3、路线横断面; 道路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横断面。 1、路线设计:指确定路线空间位臵和各部分几何尺寸的工作 2、路线平面设计:在路线平面图上研究道路的基本走向及线形的过程。 3、路线纵断面设计:在路线纵断面图上研究道路纵坡及坡长的过程。 4、路线横断面设计:在路线横断面图上研究路基断面形状的过程 1)极限最小半径.各级公路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安全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 2)一般最小半径.各级公路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安全、舒适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 4)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圆曲线半径较大时,离心力就小,可以不设臵超高,而设臵与直线段相同的双向横坡的路拱形式 1、平曲线:在平面线形中路线转向处曲线的总称,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2、圆曲线:道路平面走向改变方向或竖向改变坡度时所设臵的连接两相邻直线段的圆弧形曲线 3、缓和曲线:平面线形中,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臵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1.行车视距定义: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能随时看到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需的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1)停车视距: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2)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3)错车视距: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道路上,两队向行驶的车辆相遇,发现后即采取减速避让措施安全错车所需的最短距离。 (4)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4)动力因素.在海平面上,满载的情况下,汽车行驶中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能力。表明了爬坡及加、减速的能力,反映了汽车的重要行驶性能 1道路横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沿法向的垂直剖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组成的 地面线:是表征地面起伏变化的线 设计线:是根据技术标准确定的不同构成部分及其宽度和横坡度的规则线 1路拱:为了利于路面排水,将路面做成由中央向两侧倾斜的拱形 1、超高:为抵消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 1、选线定义:根据路线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通过全面比较,选择路线的全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