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320.50 KB
- 文档页数:27
初中概率计算公式
初中概率计算公式是指用于计算概率的数学公式。
概率是指某
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
在概率计算中,我们通常使用以下几
个常见的公式:
1. 事件的概率公式:
事件的概率是指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一个随机试验,事件A发生的概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P(A) = 事件A发生的次数 / 总的可能发生的次数
2. 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
互斥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情况。
对于两个互斥
事件A和B,其概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P(A或B) = P(A) + P(B)
3. 相关事件的概率公式:
相关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情况。
对于两个
相关事件A和B,其概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P(A和B) = P(A) × P(B|A)
其中,P(B|A)表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
4. 事件的补事件概率公式:
事件的补事件是指事件不发生的情况。
对于事件A的补事件
A',其概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P(A') = 1 - P(A)
5. 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
独立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的情况。
对于两个
独立事件A和B,其概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P(A和B) = P(A) × P(B)
以上是初中概率计算中常见的公式。
通过运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各种概率问题的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转换和计算。
概率事件计算公式一、频率法:频率法是通过观察实验数据的频率来计算概率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在重复进行相同或类似的随机试验中,将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次数,得到事件发生的频率即为事件的概率。
频率法公式如下:P(A)=n(A)/n其中,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n(A)表示事件A发生的次数;n表示试验总次数。
例如,如果进行一个抛硬币的实验,我们抛硬币100次,事件A表示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如果正面朝上的次数为60次,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可以计算为:P(A)=60/100=0.6二、古典概型法:古典概型法(也称为等可能概型法)适用于所有试验结果等可能出现的情况。
在古典概型法中,事件的概率等于事件包含的有利结果数除以总的可能结果数。
古典概型法公式如下:P(A)=n(A)/n(S)其中,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n(A)表示事件A包含的有利结果数;n(S)表示总的可能结果数。
例如,如果有一副有52张牌的扑克牌,现在从中抽取一张牌,事件A表示抽到一张黑桃牌的概率,由于一副扑克牌中有13张黑桃牌,总共有52张牌,所以事件A发生的概率可以计算为:P(A)=13/52=0.25三、几何概型法:几何概型法适用于连续性试验的概率计算,其中样本空间可以用几何形状表示。
几何概型法公式如下:P(A)=S(A)/S其中,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S(A)表示事件A对应的样本空间区域的面积或体积;S表示整个样本空间对应的面积或体积。
例如,如果在一个圆形领域中随机取一点,事件A表示这个点落在圆形的一半区域内的概率,由于圆形的一半区域的面积为圆形的面积的一半,整个圆形的面积为S,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可以计算为:P(A)=S(A)/S=1/2总结:概率事件计算公式有频率法、古典概型法和几何概型法。
频率法适用于观察实验数据的频率计算概率;古典概型法适用于所有试验结果等可能出现的情况;几何概型法适用于连续性试验的概率计算。
通过应用适当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事件发生的概率,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概率论。
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概率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它是统计学的基础,也是决策分析和风险评估的核心工具。
本文将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一、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是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统计学中,我们通常用P(A)来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
如果事件A一定会发生,那么P(A)等于1;如果事件A一定不会发生,那么P(A)等于0。
如果事件A可能发生,那么0 < P(A) < 1。
二、计算概率的方法1. 经典概率法经典概率法适用于所有可能结果等可能出现的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事件A的概率:P(A) = 事件A的可能结果数 / 所有可能结果数例如,一个标准的骰子有6个面,每个面上的数字从1到6不等。
如果事件A表示掷骰子的结果为偶数,那么事件A的可能结果数是3(2、4、6),所有可能结果数是6。
根据公式计算,P(A) = 3 / 6 = 0.5。
2. 频率概率法频率概率法基于长期观察,通过事件在重复试验中发生的频率来估计概率。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事件A的频率概率:P(A) = 事件A出现的次数 / 重复试验的次数例如,假设我们抛掷一枚硬币,重复抛掷100次,记录事件A(正面朝上)出现的次数为60次。
根据公式计算,P(A) = 60 / 100 = 0.6。
3. 主观概率法主观概率法是基于个人主观判断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这种方法常用于无法进行实验或观察的情况。
例如,假设某人认为明天下雨的概率为0.3,那么他可以用P(A) = 0.3来表示该事件发生的概率。
三、概率的运算规则1. 互斥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是指两个事件A和B不能同时发生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事件A和事件B的概率之和等于它们各自的概率之和。
P(A 或 B) = P(A) + P(B)例如,假设事件A表示掷骰子的结果为偶数,事件B表示掷骰子的结果为3,那么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运算规则,P(A 或 B) = P(A) + P(B) = 0.5 + 1/6 = 0.6667。
概率的计算方法总结概率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许多领域中,概率的计算方法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统计学、金融学、工程学等。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概率计算方法,包括经典概率、条件概率、贝叶斯定理和概率分布函数等。
一、经典概率经典概率又称为古典概率,用于描述在确定条件下,各个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相等的情况。
计算经典概率的方法是通过所求事件的对数除以样本空间的对数,即 P(A) = N(A)/N(S),其中 P(A) 表示事件 A 发生的概率,N(A) 表示事件 A 发生的次数,N(S) 表示样本空间的大小。
例如,一枚均匀的硬币抛掷,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相等。
则正面朝上的概率为 1/2,反面朝上的概率也为 1/2。
二、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指在给定某个条件下,事件发生的概率。
计算条件概率的方法是通过已知条件下所求事件的概率与已知条件的概率之比,即P(A|B) = P(A∩B)/P(B),其中 P(A|B) 表示在事件 B 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 A 发生的概率,P(A∩B) 表示事件 A 和事件 B 同时发生的概率,P(B) 表示事件 B 发生的概率。
例如,一个骰子,求在投掷的结果为奇数的条件下,投掷结果为3的概率。
已知条件为奇数,即样本空间为{1, 3, 5},而事件 A 为投掷结果为3。
则条件概率为P(A|B) = P(A∩B)/P(B) = 1/3。
三、贝叶斯定理贝叶斯定理是基于条件概率的一种概率计算方法。
它描述了在得到新的信息后,对之前的概率进行修正的过程。
贝叶斯定理的计算公式为 P(A|B) = P(B|A)P(A)/P(B),其中 P(A|B) 表示在事件 B 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 A 发生的概率,P(B|A) 表示在事件 A 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 B 发生的概率,P(A) 和 P(B) 分别表示事件 A 和事件 B 发生的概率。
贝叶斯定理在统计学、人工智能、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概率的计算方法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学工具,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概率来做出决策或者预测结果。
本文将介绍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基本概率、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定理等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基本概率的计算方法。
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它发生的概率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表示:P(A) = N(A) / N(S)。
其中,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N(A)表示事件A发生的次数,N(S)表示样本空间S中事件发生的总次数。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事件A的概率。
接下来,我们介绍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
条件概率是指在另一个事件B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它的计算公式为:P(A|B) = P(A∩B) / P(B)。
其中,P(A|B)表示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P(A∩B)表示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P(B)表示事件B发生的概率。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在事件B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最后,我们介绍贝叶斯定理的计算方法。
贝叶斯定理是一种通过已知信息来更新概率的方法。
它的计算公式为:P(A|B) = P(B|A) P(A) / P(B)。
其中,P(A|B)表示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P(B|A)表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P(B)表示事件B发生的概率。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已知信息来更新事件A的概率。
综上所述,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基本概率、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定理等内容。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出事件发生的概率,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做出合理的决策和预测。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概率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
三个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1. 三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 如果事件A、B、C两两互斥(即A∩ B=varnothing,A∩ C=varnothing,B∩ C=varnothing),那么P(A∪ B∪ C)=P(A)+P(B)+P(C)。
- 例如:掷骰子,事件A为掷出1点,事件B为掷出2点,事件C为掷出3点。
这三个事件两两互斥,P(A)=(1)/(6),P(B)=(1)/(6),P(C)=(1)/(6),P(A∪ B∪C)=P(A)+P(B)+P(C)=(1)/(6)+(1)/(6)+(1)/(6)=(1)/(2)。
2. 三个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
- 如果事件A、B、C相互独立(即P(A∩ B)=P(A)P(B),P(A∩ C)=P(A)P(C),P(B∩ C)=P(B)P(C),P(A∩ B∩ C)=P(A)P(B)P(C))。
- 例如:有三个口袋,第一个口袋中有2个红球3个白球,从第一个口袋中取到红球的概率P(A)=(2)/(5);第二个口袋中有3个红球2个白球,从第二个口袋中取到红球的概率P(B)=(3)/(5);第三个口袋中有4个红球1个白球,从第三个口袋中取到红球的概率P(C)=(4)/(5)。
因为从每个口袋取球的事件相互独立,所以从三个口袋中都取到红球的概率P(A∩ B∩ C)=P(A)P(B)P(C)=(2)/(5)×(3)/(5)×(4)/(5)=(24)/(125)。
3. 一般情况下(非互斥、非独立)三个事件的概率公式。
- P(A∪ B∪ C)=P(A)+P(B)+P(C)-P(A∩ B)-P(A∩ C)-P(B∩ C)+P(A∩ B∩ C)。
- 例如:在一个班级中,事件A表示学生喜欢数学,P(A) = 0.6;事件B表示学生喜欢语文,P(B)=0.5;事件C表示学生喜欢英语,P(C)=0.4。
同时喜欢数学和语文的概率P(A∩ B)=0.3,同时喜欢数学和英语的概率P(A∩ C)=0.2,同时喜欢语文和英语的概率P(B∩ C)=0.15,同时喜欢三门课的概率P(A∩ B∩ C)=0.1。
概率论计算公式概率论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涉及到了许多计算公式。
概率论中的公式包括概率公式、条件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等等。
本文将对这些公式进行详细的展开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一、概率公式概率公式是计算某个事件发生概率的公式,通常表示为P(A),其中A为某个事件。
概率公式包括基本概率公式和加法公式。
1. 基本概率公式基本概率公式是计算事件发生概率的最基本公式,其公式如下:P(A) = n(A) / n(S)其中,n(A)是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数量,n(S)是所有可能性数量。
例如,从一副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牌,事件A为抽到红桃牌,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数量是13(因为有13张红桃牌),所有可能性数量是52(因为有52张牌),因此P(A) = 13/52= 0.25。
2. 加法公式加法公式是计算两个事件任意一个事件发生概率的公式,其公式如下:P(A 或 B) = P(A) + P(B) - P(A 且 B)其中,A和B为两个事件,P(A 或 B)是事件A和事件B中至少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P(A 且 B)是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
例如,从一副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牌,事件A为抽到红桃牌,事件B为抽到黑桃牌,P(A) = 13/52 = 0.25,P(B) = 13/52 = 0.25,P(A 且 B) = 0(因为一张牌不可能同时是黑桃牌和红桃牌),因此P(A 或 B) = 0.25 + 0.25 - 0 = 0.5。
二、条件概率公式条件概率公式是用于计算在另一个事件发生的前提下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其公式如下:P(A|B) = P(A 且 B) / P(B)其中,A和B为两个事件,P(A|B)是在事件B发生的前提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P(A 且 B)是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P(B)是事件B发生的概率。
例如,从一副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两张牌,事件A为两张牌都是红桃牌,事件B为第一张牌是红桃牌,因此P(B) = 13/52 = 0.25。
计算概率的公式概率论是统计学的一个核心部分,它用于研究不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概率可以用公式来计算,以便我们能够比较不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其中最基本的概率计算公式是贝叶斯定理。
贝叶斯定理是一个用来计算不同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公式,可以被表达为:P(A|B) = P(B|A)×P(A) / P(B) 。
其中,P(A|B)表示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P(B|A)表示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P(A)表示事件A发生的独立概率;P(B)表示事件B发生的独立概率。
例如,假如我们想计算一个骰子投掷中出现1点的概率,我们可以运用贝叶斯定理。
在这里,A表示投掷出1点的事件,B表示小于等于6点的事件,因为投掷出的点数不会超过6。
所以,P(A|B)的计算公式为:P(A|B) = P(B|A)×P(A) / P(B) 。
其中,由于投掷出1点的可能性为1/6,所以P(A) = 1/6;而P(B)表示的是投掷出小于等于6点的概率,其计算公式为P(B) = 1 - P(B) = 1-1/6 = 5/6。
而P(B|A)表示的是在投掷出1点的条件下,投掷出小于等于6点的概率,即1。
最终,P(A|B) = P(B|A)×P(A)/P(B) = 1×1/6 / 5/6 = 1/5 。
因此,一个骰子投掷中出现1点的概率为1/5。
除了这种最基本的概率计算公式,还有几种不同的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概率,比如极限定理、期望值和方差、独立事件概率、条件概率等等。
极限定理是一种用来表示概率的公式,它可以用来确定一系列步骤执行的概率。
其公式可以表示为:P(A) = lim n→∞ (1/n)Σ(n) 。
其中,P(A)表示要计算的概率,n表示该概率计算过程中重复的次数,Σ(n)表示n次重复中各个子事件发生的次数。
因此,当n不断增大时,该公式可以接近于确切的概率。
期望值和方差也可以用来计算概率。
期望值和方差可以用来估算事件的综合概率。
概率计算公式加法法则
PA∪B=PA+PB-PAB
条件概率
当PA>0;PB|A=PAB/PA
乘法公式
PAB=PA×PB|A=PB×PA|B
计算方法
“排列组合”的方法计算
记法
PA=A
加法法则
定理:设A、B是互不相容事件AB=φ;PAB=0.则
PA∪B=PA+PB-PAB=pA+PB
推论1:设A1、 A2、…、 An互不相容;则:PA1+A2+...+ An= PA1 +PA2 +…+ PAn 推论2:设A1、 A2、…、 An构成完备事件组;则:PA1+A2+...+An=1
推论3: PA=1-PA'
推论4:若B包含A;则PB-A= PB-PA
推论5广义加法公式:
对任意两个事件A与B;有PA∪B=PA+PB-PAB
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已知事件B出现的条件下A出现的概率;称为条件概率;记作:PA|B
条件概率计算公式:
当PA>0;PB|A=PAB/PA
当PB>0;PA|B=PAB/PB
乘法公式
PAB=PA×PB|A=PB×PA|B
推广:PABC=PAPB|APC|AB
全概率公式
设:若事件A1;A2;…;An互不相容;且A1+A2+…+An=Ω;则称A1;A2;…;An构成一个完备事件组..
的形式如下:
以上公式就被称为全概率公式..。
概率计算常见方法概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用来描述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一种工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概率计算,以便更好地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概率计算方法。
一、频率概率频率概率是指根据大量实验或观察的结果,通过实际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对一批硬币进行多次抛掷来估计正反面出现的概率。
如果我们抛掷了1000次硬币,其中出现正面500次,那么我们可以估计正面出现的概率为500/1000=0.5。
二、古典概率古典概率是指根据事件发生的原理和假设,通过计算可能性来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
它通常用于研究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
例如,在一副标准扑克牌中,黑桃牌的数量是13张,总共有52张牌。
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在抽取一张牌时,抽到黑桃牌的概率为13/52=1/4=0.25。
三、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指在已知某些信息的条件下,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例如,某公司员工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分别为2:3,现在有一个员工升职的机会,如果这个员工是男性,那么升职的概率是60%;如果这个员工是女性,那么升职的概率是40%。
现在问题是,随机挑选一个员工,他/她升职的概率是多少?根据条件概率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个概率为(2/5)*(0.6)+(3/5)*(0.4)=0.52。
四、贝叶斯概率贝叶斯概率是指在已知某些先验信息的情况下,通过考虑新的证据来更新事件发生的概率。
它可以用于推断事件的结果。
例如,某城市发生了流感疫情,已知该城市人口的总体感染率为2%,现在有一个人发烧,那么他被感染流感的概率如何?假设发烧的概率为5%,根据贝叶斯概率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个概率为(0.02*0.05)/(0.02*0.05+0.98*0.95)=0.0094。
五、期望值期望值是指在多次重复试验中,每个结果发生的频率乘以对应结果的值,并将其相加得到的值。
例如,我们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每个面上的点数分别为1、2、3、4、5、6。
概率的计算方法概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统计学、经济学、生物学等领域中,概率计算是非常常见和关键的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概率计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概率概念。
一、基本概率计算法基本概率计算法是概率计算的基石,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事件的可能数和总的可能数。
事件的可能数指的是满足某一特定条件的结果个数,总的可能数指的是所有可能结果的个数。
通过计算事件的可能数与总的可能数的比值,即可得到概率的估计。
例如,求一副扑克牌中从中抽出一张牌的概率。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事件的可能数。
一副扑克牌中共有52张牌,因此抽取一张牌的可能数为52。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总的可能数,即一副扑克牌中所有抽取1张牌的可能数,也是52。
因此,这个事件的概率为1/52。
二、条件概率计算法条件概率计算法是指在已知某一条件下,事件发生的概率。
条件概率计算通常涉及到条件事件和事件的交集。
条件事件指的是事件A在事件B已经发生的条件下发生的概率。
它的计算方法是计算事件A与事件B的交集的大小除以事件B的大小。
例如,在一个班级中,有30%的学生是女生,而其中有20%的女生戴眼镜。
要求计算一个随机选到的戴眼镜的学生也是女生的概率。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戴眼镜的女生的个数,即将30%与20%的交集乘以总人数。
然后,我们计算所有戴眼镜的学生的个数,将其除以总人数。
最后,将两个数量相除,即可得到概率的估计。
三、贝叶斯定理贝叶斯定理是概率计算中的重要工具,用于计算一个事件在另一个已经发生的事件下的条件概率。
贝叶斯定理的公式为:P(A|B) = P(B|A) * P(A) / P(B)其中,P(A|B)表示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P(B|A)表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P(A)和P(B)分别表示事件A和事件B的概率。
贝叶斯定理在概率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医学诊断、搜索引擎优化等。
四、排列组合排列和组合是概率计算中常用的方法,用于计算各种可能性的数量。
概率的计算方法概率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在实际生活和各个领域的研究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事件的概率,以便做出决策或者进行预测。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概率计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概率理论。
一、基本概率计算方法1. 连续性概率计算方法连续性概率计算方法主要适用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情况,如身高、体重等。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简称PDF)进行计算。
PDF可以描述随机变量在某一取值范围内的概率密度分布情况,通过对概率密度进行积分,可以得到具体数值的概率。
2. 离散性概率计算方法离散性概率计算方法适用于离散型随机变量,如抛硬币的正反面、掷骰子的点数等。
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概率质量函数(Probability Mass Function,简称PMF)进行计算。
PMF可以描述随机变量在每个可能取值上的概率分布情况,通过对概率进行求和,可以计算出具体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条件概率计算方法条件概率计算方法是指在给定某一事件已经发生的条件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条件概率的计算通常使用联合概率和边际概率。
联合概率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边际概率是指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A|B) = P(A∩B) / P(B),其中P(A|B)表示在事件B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三、互斥事件和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互斥事件指的是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即它们的交集为空集。
独立事件指的是两个事件的发生与否互不影响。
互斥事件和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如下:1. 互斥事件的概率计算对于互斥事件A和B,它们的概率计算公式为:P(A∪B) = P(A) + P(B),即两个事件的概率之和。
2. 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对于独立事件A和B,它们的概率计算公式为:P(A∩B) = P(A) × P(B),即两个事件的概率之积。
概率计算公式
概率计算公式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情况。
概率计算公式可以看作一个表达式,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得到想要知道的结果。
概率计算公式有一个特点,即可以来表示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它可以把求和的思想映射为数学的形式。
概率计算公式的计算方式有以下几个:概率计算公式可以通过条件概率的定义来计算,即P(A|B)= P(A∩B)/P(B),首先要理解条件概率(P(A|B)),如A表示某件事情发生的条件,B表示其他条件;其次,可以利用全概率表达式计算概率,即P(A)= P(A|B1)+ P(A|B)- P(A∩B1∩B),其中P(A|Bi)表示在各种条件下A事件发生的概率;其次,还可以利用贝叶斯公式计算概率,即P (A|B)= P(A)× P(B|A)/ P(B),P(A)表示A事件发生的概率,P(B|A)表示在A的条件下B的概率,P(B)表示B的概率;此外,还可以利用Bayes 概率律定理推理概率,即P(A|B)= P(A)× P(B|A)/ P(B),其中P(A)表示A事件发生的概率,P(B|A)表示在A的条件下B的概率,P(B)表示B的概率,P(A|B)表示在B的条件下A的概率。
总的来说,概率计算公式是一个很有效的数学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某些事情发生的概率情况,比如条件概率,全概率,贝叶斯概率定理,甚至还可以通过表达式映射到实际生活中去,帮助我们做出更加明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