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论文
- 格式:ppt
- 大小:435.00 KB
- 文档页数:75
论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首先,生态自然观是可持续发展的指导观念和哲学基础,可持续发展是生态自然观的必然要求和实践形式,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活动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其次,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而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从提出到逐步推行实施,也正在从实践的角度丰富和完善着生态自然观的思想内容。
然后,生态自然观孕育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又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了生态自然观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总之,两者相互依存,互为促进,不可分割。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是系统的辩证的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而现代生态自然观的实践行为缓解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危机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这种关注从某个角度上讲已远远超过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民族种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共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家园--地球。
对生态危机的关注迫使人类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原有的思维方式、生产及消费方式、发展模式、意识形态、伦理观、发展观,以及世界各国经济、文化、政治发展前途和命运。
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使得任何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又一次重新走到一起。
自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20世纪后50年全球环境遭到空前严重破坏和污染,并被一些生态学家、政治家称为20世纪人类犯下的三大愚蠢行为之一和“第三次世界大战”。
“地球日”发起人盖洛德·纳尔逊曾精辟说道:来自自然的威胁(生态危机)是比战争更为危险的挑战,从德国和日本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可以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起来,但没有一个国家能从被毁坏的自然环境中迅速崛起。
50年代以后,世界环境相继出现”温室效应”、大气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日趋严重、有毒化学物质扩散、人口爆炸、土壤侵蚀、森林锐减、陆地沙漠化扩大、水资源污染和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十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生态学课程论文浅谈污水灌溉何正花(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06级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 200671010107)摘要:我国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不丰富,且时空分布极为不均,相当一部分地区水资源十分缺乏。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用水量持续增长,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用水短缺已成为我国当前的突出问题之一。
同时,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日益增多,废污水排入水体后,不仅给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而且对群众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污水回用进行灌溉对减轻环境污染负荷及充分利用水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污水灌溉淡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前言:通过对污水灌溉的利与弊的浅谈提出了合理利用污水灌溉,防治土壤和作物污染的措施。
污水灌溉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的雅典以及古代的中国就曾用污水灌溉农田。
后来污水灌溉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污水处理与利用相结合的措施。
由于城市污水中一般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含氮15~60mg/L,钾10~30mg/L,磷9~18mg/L,还有多种微量元素,因此用污水灌溉农田,既可充分利用水资源,节约农业用水,又可吸取其中的营养物质,促进农作物生长,同时它还是一种经济而又节省能源的污水处理方法。
污水灌溉是利用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灌溉农田、草地、树林或观赏植物园地。
城市污水一般含有植物营养物质以及多种为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因此,污水灌溉既可充分利用水资源,节约农业用水,一些污水灌溉地区农作物增产达60%以上。
城市污水,不仅是郊区稻田的重要水源,而且也是重要的肥源。
据测定,污水中含有较多氮,磷、钾、锌、镁等多种养分,有丰富的有机质悬浮物,所以污水灌溉的稻田,节省肥料,降低成本,而且土壤肥力不断提高。
利用经过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及工农业废水灌溉农田和草场,为农作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
进行污水灌溉可以减少排入江、河、湖、海的污水量,从而减轻天然水体的污染负荷。
中国污水灌溉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期,为给农业发展提供水肥,并为城市污水寻找出路而发展起来的。
加勒特·哈丁-环境生态论文————————————————————————————————作者:————————————————————————————————日期:加勒特·哈丁-环境生态论文加勒特·哈丁加勒特·哈丁(1915.4.21—2003.9.14),美国著名的生态经济学家。
他曾经预言并警告过人口过剩的危险,于1968年在《科学》期刊发表了一篇探讨“公地悲剧”的著名文章,呼吁关注“由个人无辜的动作而造成对环境的损害”,是20世纪学术界引用率最高的论文之一。
公地悲剧理论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直到现在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另外,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哈丁人口理论。
哈丁于1936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了学士学位,主修专业为动物学。
1941年获得了斯坦福大学微生物学的博士学位,1946年前往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任教,担任人类生态学教授直到退休。
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commons)是一种涉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对资源分配有所冲突的社会陷阱。
这个概念起源于威廉?佛司特·洛伊在1833年讨论人口的著作中所使用的比喻。
1968年加勒特·哈丁在期刊science上将这个概念加以发表、延伸,称为“公地悲剧”。
他设置了一个情景:有这样一个牧场,所有牧民都能在牧场上自由放牧。
由于没有限制,每一个牧民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都会考虑增加放牧数量,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收益。
但是,这个收益分为正效用与负效用。
正效用是牧民增加放牧数量带来的好处,即牧民通过出售他放牧的牲畜获得的经济利益,对该牧民来说这种正效用几乎是全部的。
但是由该牧民增加放牧数量所产生的过度放牧的后果即负效用,则要由依赖该牧场放牧的全体牧民来分担,但每个人承担的负效用只是牧民总量的一小部分,牧民越多,单个牧民所承担的负效用就越小。
综合对正负效用的考量,该牧场上每一个牧民都会不断增加自己的放牧数量来给自身带来利益。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措施研究进展学生姓名:王继宇学号: 201172136班级:作物(zyxw)S111学院:农学院课程:环境生态学指导教师:周建利二○一二年六月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措施研究进展摘要: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揭示了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然后论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内涵、污染物的来源,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和危害,最后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措施。
关键字:土壤污染重金属来源特点修复措施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不断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普遍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据统计,1980年我国工业三污染耕地面积266.7万公顷,1988年增加到666.7万公顷,1992年增加到1000万公顷。
目前,全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耕地面积已接近2000万公顷,约耕地面积的1/5。
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粮食减产超过1000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1]。
据农业部环监测系统近年的调查,我国24个省(市)城郊、污水灌溉区、工矿等经济发展快地区的320个重点污染区中,污染超标的大田农作物种植面积为60.6万公顷,占调查总面积的20%。
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产品产量与面积约占污染物超标农产品总量与总面积的80%以上,尤其是Pb、Cd、Hg、Cu及其复合污染最为突出。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污染较普遍,污染面积近1000万公顷,其次是Pb、Zn、Cu、Hg等。
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Cd、Cr、As、Pb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
据粗略统计,过去50年中,排放到全球环境中的Cd达到2.2万吨、Cu 93.9万吨、Pb78.3万吨、Zn13.5 万吨。
其中有相当部分进入了土壤,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2]。
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内涵重金属系指密度4.0以上约60种元素或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元素。
环境生态学的进展与展望摘要:通过简述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而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制约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解决生态问题,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对它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关注。
本文对现阶段环境生态学研究领域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论述,总结了现在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环境生态学研究方向。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生物监测生物净化保护生态学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1]。
人类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又是环境的改造者。
人口的增加使得人类的生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的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继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依赖环境到利用环境,再到改造环境,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和突出。
环境问题分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人类向自然环境过度排放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有毒物质污染等,另一类是因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索取而引起的生态破坏,如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资源缺乏等。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人类社会处于农业文明阶段时,人类采取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并没有影响到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和正常功能,因此造成的环境问题不严重,没有危害到人类和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社会处于工业文明阶段时,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大大增强。
例如18世纪后半叶开始,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向环境排放污水、废气、废渣,这个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是环境污染,但当时的环境污染还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高度注意和重视。
19世纪30年代以后,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这个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是生态破坏,原因是大规模的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其自净能力和恢复能力。
生态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工业、农业、城市建设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
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水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逐渐严重,以致威胁到人类以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人们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生态建设“这一词眼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以及生态城市建设如今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
一、生态工业生态工业(ecological industry)是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以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多层次循环利用等为特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经营和管理的一种综合工业发展模式。
世界生态工业园典范全球产业生态学者最常引用的生态工业园区原型典范,是位于丹麦卡伦堡(Kalundborg)的发展案例。
它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已经稳定运行了30多年。
它位于哥本哈根市以西100公里处,全市人口仅一万九千人。
在那里一群公司使用彼此废弃物作为对于本身制造所需原辅材料。
该地区的产业共生关系演变过程,是一种自发、缓慢演化而成的。
而这些企业之间以及与社区间的物质与能源交换网络,已沿着距哥本哈根西边75英哩处海岸地区发展成为一小型产业共生网络。
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
它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厂为核心工业。
电厂给制药厂供应高温蒸汽,给居民供热,给大棚供应中低温循环热水生产绿色蔬菜,余热流到水池中用于养鱼,实现了热能的多级使用。
同样,粉煤灰用于生产水泥和筑路,脱硫石膏用来造石膏板等。
通过企业间的工业共生和代谢生态群落关系,建立了”纸浆—造纸”、”肥料—水泥”和“炼钢—肥料—水泥”等工业联合体,既降低了治理污染的费用,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环境生态学》教学中的特点与教学改革探索(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550001)作者简介:李秋华,男,(1977-),博士,副教授,从事环境生态学教学和科研.【摘要】通过对全校公选课《环境生态学》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旨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提高公选课《环境生态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特点;实践能力characteristics and reform practical on the imcompulsory course”environmental ecology”li qiuhua(key laboratory for information system of mountainous area and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guizhou provinc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abstract】curriculum and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compulsory course”environmental ecology”are analyzed.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nd so on are explored according to curriculum and studentscharacteristics. aim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stimulate to innovate the ability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 effect and quality of teaching of the imcompulsory course.【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cology; characteristic; practical ability【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54-02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诸如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蓝藻水华与赤潮、重金属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相继出现,并呈恶化趋势,全球环境生态问题倍受关注,加强环境生态教育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重视。
环境工程本科生论文环境工程不仅研究防治环境污染和公害的措施,而且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改革生产工艺、发展少害或无害的闭路生产系统,以及按区域环境进行运筹学管理,以获得较大的环境效果和经济效益,这些都成为环境工程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工程本科生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工程本科生论文篇1浅谈新时期我国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问题一、城市环境工程建设概念简析环境工程是一项科学技术,主要是对防治环境的污染的研究以及环境质量的提高。
环境工程与生态学以及环境卫生学、环境医学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环境工程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学科领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它主要的核心就是治理环境污染源。
一八五四年,周密调查了在英国发生的霍乱疫情,发现成疫的主要原因是一个水井被患者的粪便所污染。
因此,对饮用水进行了相应的过滤与消毒,有效的控制了水媒病的发生。
所以,卫生工程与公共卫生工程逐步发展成了一门新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卫生、垃圾处理以及水分析等。
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自然环境受到污染以后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的数量只要不超过一定的数量,环境还是可以保持正常的状态,自然生态系统也能维持住平衡,我们把这个污染物量称之为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对于环境的质量与环境的本身的条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巨增,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的冲击与破坏,人体的健康与生活深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且已超过了卫生一词,卫生工程也被改称之环境工程。
努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保护环境的最好途径,目前,最主要的污染就是工业造成的污染,其中一些废气、废水以及废渣中的原材料或副产品都是不能利用的。
有效防止环境污染的途径就是在工业的生产管理方面不断的加强,政府方面把相应的经济措施运用起来,使工业革命新技术得到促进。
但是,生产与生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所以,环境工程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对环境的污染进行有效控制。
环境生态学论文引言环境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对于我们了解自然界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包括气候变化、陆地利用变化、物种灭绝等。
如何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成为当前环境生态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讨论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它融合了生物学、地理学、气象学、地质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它研究的对象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物种的适应性、种群的动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
环境生态学通过对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种群和生态过程的研究,揭示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它关注物种的分布与丰度、种群的增长与消亡、能量与物质的流动等生态过程,以及环境因素对这些过程的影响。
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环境生态学研究了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策略。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是其中物种的数量、分布和空间格局,而生态系统的功能则体现了其对环境的利用和响应能力。
环境生态学研究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如何影响其功能,并探讨了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
这些研究对于预测和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生态过程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和物质的流动等基本生态现象。
环境生态学研究了这些生态过程的机制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生态系统服务指的是生态系统向人类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利益,如水源保护、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了解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生态系统。
环境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用自然资源管理环境生态学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环境保护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环境保护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环境保护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环境保护论文参考文献1[1] 夏凤连.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2] 银丁山.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3] 应吉.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策略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4] 王钰. 大型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5] 谭玲玲. 意象符号转化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产品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6] 彭元. 中国书画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7] 王兢. 南京城乡统筹工作的思考和优化[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8] 倪太婷. 城市老商业街地域性色彩景观设计[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9] 钱忱. 产权式休闲养老社区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10] 李婷婷. 大型综合超级市场环境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11] 应维佳. 高层住宅景观单方造价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 2014[12] 宋锡祥. 欧盟REACH规则对我国化学产品出口企业的影响与法律对策[J]. 政治与法律. 2009(05)[13] 乔生. 国外绿色贸易措施动向及我国的对策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07(10)[14] 黄桂琴,李慧英. 反思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应对“绿色壁垒”[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4(04)[15] 陈学敏. 绿色壁垒的重新定位[J]. 世界环境.2004(01)[16] 李艳芳. 论国际环境保护措施与世贸规则的协调[J]. 法学杂志. 2004(01)[17] 王丰年,陈强. 我国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生态学研究[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11)[18] 刘波. 论中国环境标志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法学论坛. 2005(04)[19] 陈军,张颖. 我国防止国外污染转移的.现状与对策[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20] 沈木珠. WTO环境规则与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完善及创新思考[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3(04)[21] 庞玉娴. 我国现行环境资源法律制度的诊断与创新[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2(04)[22] 杨勇. 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候车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环境保护论文参考文献2[1] 马玲.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J].消费导刊. 2008(11)[2] 孙洪波. 中国与拉美油气合作的机遇、障碍和对策[J]. 国际石油经济. 2009(03)[3] 孙贤胜,裴国平. 海外石油作业公司建立国际化管理机制初探[J]. 国际石油经济. 2008(09)[4] 冯保华. 中国石油企业的发展环境和策略分析[J].消费导刊. 2008(15)[5] 余立. 应对世界石油石化工业新格局提高中国石化国际化经营水平[J]. 当代石油石化. 2008(07)[6] 付晓东,文余源编着.投资环境优化与管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7] 张汉亚,张长春主编.投资环境研究[M].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5[8] 卢进勇,杜奇华编着.国际投资理论与实务[M].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4[9] 赵振智,胡婧潇. 我国石油公司跨国经营中的战略控制力研究[J]. 化工管理. 2009(04)[10] 郭鹏,韩文杰,陈振贵. 海外项目投资管理探索[J]. 中国石油企业. 2008(10)[11] 赵鹏大等编着.非传统矿产资源概论[M]. 地质出版社, 2003[12] 何晓群编着.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13] 张敦富主编.中国投资环境[M].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14] Katsuaki Koike,Setsuro Matsuda,ToruSuzuki,Michito Ohmi. Neural Network-Based Estimationof Principal Metal Contents in the Hokuroku District, Northern Japan, for Exploring Kuroko-Type Deposits[J].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 2002 (2)[15] 刘鸿斌. 中国石油公司国际化经营浅议[J]. 消费导刊. 2008(18)[16] Margaretha Scott,Roussos Dimitrakopoulo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ineral Resources forStrategic Planning: Implications for Australian Geological Surveys[J].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 2001 (3)[17] 唐金鸽,邵万钦. 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探讨[J]. 国际经济合作. 2008(05)环境保护论文参考文献3[1] 林闯,苏文博,孟坤,刘渠,刘卫东. 云计算安全:架构、机制与模型评价[J]. 计算机学报. 2013(09)[2] 陈康,郑纬民. 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软件学报. 2009(05)[3] 王鹏翩,冯登国,张立武. 一种支持完全细粒度属性撤销的CP-ABE方案[J]. 软件学报. 2012(10)[4] 杜春来. 无线移动自组网密钥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5] 王锦晓,张F,陈勤. 一种高效属性可撤销的属性基加密方案[J]. 计算机应用. 2012(S1)[6] 罗军舟,金嘉晖,宋爱波,东方. 云计算: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J]. 通信学报. 2011(07)[7] 刘志宏. 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8] 袁E.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密钥管理和虚假数据过滤机制的研究[D]. 复旦大学 2009[9] 麻浩,王晓明. 外包数据库的安全访问控制机制[J]. 计算机工程. 2011(09)[10] 冯登国,张敏,张妍,徐震. 云计算安全研究[J]. 软件学报. 2011(01)[11] 田胜利. 基于l-多样性的隐私保护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4[12] 付戈. 数据库动态恢复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2011[13] 汪志鹏. 私有信息检索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2013[14] 时杰. 关系数据库细粒度访问控制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5] 彭清泉. 无线网络中密钥管理与认证方法及技术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16] 郑健,刘广亮,李兆国. 基于椭圆曲线的等级密钥管理方案[J]. 福建电脑. 2010(03)[17] 黄志宏,巫莉莉,张波. 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安全威胁及防范[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2(08)[18] DENG Robert. CCA-secure unidirectional proxy re-encryption in the adaptive corruption model without random oracles[J]. 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 2010(03)[19] JunbeomHur,ChanilPark,Seong OunHwang. Fine。
生态哲学视角下的环境保护探讨摘要:本论文以生态哲学视角为框架,探讨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挑战。
论文分析了环境保护与生态哲学的关系,强调了生态学、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通过研究生态系统的互联依存性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促进环境保护的政策和实践。
关键词:生态哲学、环境保护、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引言:环境保护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快速发展,全球生态环境正面临巨大挑战。
传统的环境保护观念过于人类中心,忽视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我们需要借助生态哲学这一综合性的视角,重新思考和评估环境保护的价值和方法。
本论文旨在探讨如何从生态哲学的视角出发,构建全面的环境保护理念,并提供可行的政策和实践方案。
一、生态哲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态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行为方式。
环境保护作为生态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与之密切相关。
生态哲学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可以从哲学、伦理和道德的角度审视环境保护的价值和意义。
生态哲学关注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性和相互作用性。
它强调了人类作为地球共同居民的身份,并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保持和谐共生的关系。
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生态哲学试图解决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探索人类应当如何对待和保护环境。
生态哲学倡导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它认为,人类不应把自然世界仅仅视为资源的利用对象,而应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生物和自然物质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权利。
生态哲学主张人类应当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追求可持续发展,平衡人类的需求与自然的生态系统。
使用生态哲学的视角来理解环境保护能够使我们更加综合地考虑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超越短期利益和单一的经济考量。
它提供了在道德和伦理层面上评估环境行动的工具,引导人们在环境保护实践中权衡各种利益和价值观。
二、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环境材料与可持续发展姓名:班级:学号:日期:内容提要:目前的社会是个讲求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关于资源节约的话题,首当其冲会想到的是材料的发展应用,本文从当前热门的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规律及它的发展对当前的社会经济的影响角度强有力论述了生态环境材料不可动摇的发展地位。
关键词:生态环境材料,可持续发展,3R 原则,环境协调性设计。
材料在我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我们需要材料。
然而,一些传统材料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负荷问题。
保护环境、可持续续发展的观念是近些年来世界各国所致力推动的。
这种观念不会是短暂的,而是随着时间日趋重要,因为它关系着你我的未来。
因此,无论是产品制造商还是城市建设者,唯有在一开始使用“对”的材料,才会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最终效果关于生态环境材料: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客观现实要求人类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重新认识和评价人类过去在材料研究、材料开发、材料使用和材料回收等方面的行为。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生态环境材料的概念应运而生。
“生态环境材料”是由日本学者山本良一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代表了21世纪材料科学的一种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
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是指资源、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再生循环利用率高,甚至能够改善环境。
目前生态环境材料主要包括:环境相容材料,环境降解材料,环境工程材料.生态环境材料与量大面广的传统材料是不可分离的,通过对现有传统工艺流程的改进和创新,以实现材料生产、使用和回收的环境协调性,是生态环境材料发展的重要内容。
换而言之,生态环境材料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它是由材料工作者在环境意识指导下,或开发新型材料,或改进、改造传统材料所获得的。
我们之所以强调它并非仅特指新开发的新型材料,也并不是排它性的新材料体系,主要是因为实际上任何一种材料只要经过改造达到节约资源并与环境协调共存的要求,它就可以被视为生态环境材料。
环境工程本科论文六篇环境工程本科论文范文1【关键词】毕业设计;农业院校;环境工程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进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
经过20多年的进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环境工程学科不仅讨论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讨论自然资源的爱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
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进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育方案注意于对同学工程思维和设计力量的培育。
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预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育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高校,肯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支配在第七学期末开头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育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同学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终一道防线。
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同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学问,培育提高同学综合应用所学学问、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讨论的力量;2.培育同学树立正确的设计和讨论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同学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试验讨论、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育的特别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支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盼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供应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环境科学论文(5篇)环境科学论文(5篇)环境科学论文范文第1篇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相对较新的专业,各个方面都还没有完善到位。
自1988年国家教委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简称环艺专业)以来,各种类型的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他们大都集中在艺术院校、综合类院校及其他专业高校、职业院校、师范院校。
各种不同的院校在开设这一专业中,其课程设置也不同。
综合类院校中的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以建筑类课程为主,结合艺术类课程的基础训练来支配相关的课程,形成了独特的课程体系;艺术类院校中的环境设计课程以室内设计为主,相应增加景观设计和建筑城市规划设计的课程,也形成了独特的课程体系;高职类院校的课程体系更注意社会的有用性,因此,各类学校中的环境设计学科专业的课程是把建筑学、园林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平面设计、造型基础设计交融在一起,涵盖了自然学科、社会学科、艺术学科、建筑学科等多学科内容。
2021年改革之后,各个学校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1、课程设置现在许多本科环境设计专业往往还是沿用2021以前的环境设计课程设置,做出的改动也只是简洁的拆分课程,增加授课时间。
详细体现在追求大而全的课程设置,没有更多的完善课程体系,使同学不能够用心于重点的关键课程,以至于贪多嚼不烂,不利于学问的消化汲取。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上照旧是多传授设计理论等基本学问和设计方法,不注意详细实施当中消失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突况的应对等实际问题,没有把所学学问系统的联系应用于实践中。
另外,有些学校还停留在装饰、工艺美术的层面,在大一阶段没有把培育同学的创新和专业设计思路放在首位。
有的学校在培育同学的综合素养方面还处于原始的等待自我觉悟状态,也没有仔细的下功夫启发。
因此授课范围的广度、教学的实践性和同学的自由度等等方面得不到保证,于是同学设计出来作品的创意性也大打折扣。
3、同学和社会的联系由于各种各样的缘由,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许多学校没有准时有效的和社会需求相结合,造成毕业出来的同学动手力量较差,自主学习动机不强等一些问题,在毕业之后给他们自己和所在单位造成麻烦,也影响了同学自己将来在环境设计行业中的进展。
生活环境与生态学摘要:生活在上海,一个工商业高度发达的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对于全国其他城市应该来说是相当高的。
但是在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所居住的生态环境也在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
就我所居住的奉贤算是上海的郊区了,比起市区或许发展的不那么快,但是就在我的记忆中,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
以下,我将对我所居住的奉贤地区的几个生态环境问题做一个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生态、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1.农业耕地明显减少,水泥厂房取而代之。
很清楚的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大概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吧。
那个时候,每次回乡下,到处在田野里可以看到有很明显的时令特色的田园风光,粉红色的桃花林,一片嫩黄色的油菜田,亦或是绿油油的稻田……可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上初中的时候,就碰上了什么拆迁的,把老房子拆了,农田铲平了,盖起了大马路和各色厂房,种上了一年四季常绿的植物。
表面上看是郊区总算得到了发展,其次发展后给当的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经济收入。
然而,貌似这些发展的决策者只注意到了眼前的利益,只明白了“发展是硬道理”,却忽略了“可持续发展”,在上海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里,为什么就不能留下一片自然地生态区域呢?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地理、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有不同的自然带之划分;而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环境,又与一定是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带。
因此,作为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结合的农业生产,其开发经营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也明显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
也就说,农业经营方式与这一地区的自然条件是否相适应、和谐,这是最终是否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或生态问题之大小的关键。
于此同时,我想到了崇明县,本来是一个小岛,要出去一次完全靠轮渡,去年10月31日,长江隧桥通车后,旅游的人数明显增加,据说那里一个月旅游人数的总数达到了以往一年的人数,经济可能一下子上去了,可是,很多后续的问题也同时爆发了出来,游客的吃饭成了问题,上厕所也成了问题,据说,那里一下子多出了许多的垃圾,有游客本来是去看崇明东滩自然生态保护区里的候鸟的,结果跑到那里哪有是么候鸟啊,只有人啦……2.燕子不再南飞,许多物种正在急剧锐减或者消失小的时候,我记得我家阳台上是有燕子窝的,春天天趣开始暖和的时候,经常看到样子在筑巢,偶尔在空中低旋。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大纲Graduation practice and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of the major of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一、实践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通过实习,使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达到实践锻炼的目的,为毕业论文(设计)获取素材。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认识、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检索与阅读中外文献资料的能力;拟定调查、实验、设计、研究方案的能力;对方案进行论证、分析与比较的能力;组织实施的能力;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综合分析与比较的能力;数据图表化及数理统计的能力;运用网络和计算机的能力;撰写、表述研究结果及答辩的能力。
— 1 —(三)素质目标:总结升华理论知识的目的,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具备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团结协作的能力,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三、基本要求(一)实习之前要认真复习专业知识,巩固实验、实践技能,选题确定后,依据任务书要求,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在规定时间内向指导教师提交开题报告;(二)实习期间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认真求实的精神,虚心向指导教师、技术人员、工人学习请教,向实践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三)热爱劳动,定期打扫卫生,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认真接受安全教育并严格遵守,注意保守企业商业机密;(四)尊敬教师、团结互助,不怕吃苦,不怕累,实习期间认真操作,严格遵守实习纪律,独立完成实习或设计任务;主动接受指导教师的检查和指导,定期向教师汇报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进度,听取教师对工作的意见和指导;真实填写《教师指导记录表》;实习或设计期间一般不准请假,确因特殊情况需离岗的,必须请假。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思考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诸如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相继出现,并呈恶化趋势,加强环境教育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重视。
《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为适应形势,强化环境教育,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很多高校开设了环境保护及其相关课程,《环境生态学》即是其中课程之一。
文章就是对《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进行思考。
一、适当采用学生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为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动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不仅活跃了整个课堂气氛,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学生布置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题目,然后学生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做出幻灯片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在课堂上随机轮讲、学生互相提问展开讨论、老师给予针对性的点评。
通过互动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到主动的“我要学”,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任务。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工具教学在现代教学工具的选择方面,注重多种教学工具的合理应用和搭配,包括照片、影音、视频、三维动画课件、记录片、p p t 等多种方式,进行现代教学工具的合理选择利用。
例如在讲解到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这一内容,由于涉及到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这章的主要部分概念抽象、原理复杂、内容不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