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发展史 (2)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日本汽车的发展史【摘要】世界汽车工业诞生于德国,发展于美国,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最自由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而日本汽车竟然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击败美国汽车,在这个市场上站稳甚至曾创造了世界第一的奇迹,以至于美国年轻人以拥有一辆日本跑车而自豪,可见日本的汽车工业发展的快速和其强大的实力。
【关键词】汽车发展史现在作为日本第一大汽车生产厂家的丰田公司1933年底才成立,而且只是作为丰田自动纺织机械制造厂的一个部门。
1937年8月丰田汽车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了丰田汽车公司。
1950年,为了学习美国的经验,公司总裁丰田英二专程到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考察了福特公司的轿车厂。
当时这个厂每天能生产7000辆轿车,比日本丰田公司一年的产量还要多。
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形成完整体系。
1961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五位。
1965年超过法国居第四位。
1966年超过英国升为第三位。
1968年追上西德居世界第二位。
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104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30%以上,一举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1990年日本以1348 68万辆的汽车产量创出历史新高。
由此看出日本在近百年中就从一个汽车工业刚刚起步的国家发展到强大的汽车帝国。
下面我想简单谈一下日本第一大汽车集团丰田,借此来看看日本汽车的发展。
丰田汽车公司,简称“丰田”(toyota),创始人为丰田喜一郎,是一家总部设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和东京都文京区的汽车工业制造公司,前身为日本大井公司,隶属于日本三井产业财阀。
丰田是世界十大汽车工业公司之一,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创立于1933年。
其旗下品牌主要包括雷克萨斯、丰田等系列高中低端车型等。
1895年,丰田汽车创始人丰田喜一郎出生于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机械专业。
1929年底,丰田喜一郎亲自考察了欧美的汽车工业。
1933年,在“丰田自动织布机制造所”设立了汽车部。
丰田喜一郎的同学隈部一雄从德国给他买回一辆德国dkw牌前轮子驱动汽车,经过两年的拆装研究,终于1935年8月造出了一辆gi牌汽车。
汽车新能源发展史1.电动汽车的诞生(19世纪末):在1880年代末,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和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等科学家开始探索电动汽车的概念。
他们研发出了一些电动车型,并且在一些城市开始使用这些车辆作为公共交通工具。
2.内燃机汽车的流行(20世纪初):在20世纪初,汽车工业经历了内燃机汽车的黄金时代。
由于内燃机汽车的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长,加上油价低廉,内燃机汽车成为主流。
3.石油危机(20世纪70年代):1973年,由于中东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对西方国家的石油禁运,导致全球石油价格飙升,促使汽车制造商与研发者重新思考燃料问题。
4.混合动力汽车(1990年代):20世纪90年代,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推出了第一辆量产的混合动力汽车丰田普锐斯(Toyota Prius)。
混合动力汽车结合了内燃机和电动机的优点,既可靠又能节能减排。
5.电动汽车的复兴(2000年代):随着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能源的关注增加,各国政府开始采取措施鼓励电动汽车的发展。
2003年,特斯拉推出了第一款高性能电动跑车特斯拉Roadster,引起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关注。
6.政府支持与补贴(2024年代):在2024年代,众多国家开始实施政策以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电动汽车补贴、免费停车、优惠购买等。
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电动汽车的销售和全球市场的扩大。
7.锂离子电池的进步(2024年代):锂离子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它决定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性能。
在2024年代,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使电动汽车的性能逐渐接近内燃机汽车。
8.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推动(2024年代):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了新能源汽车政策,鼓励电动汽车的发展。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减少排放标准、提高电池技术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
总的来说,从电动汽车的诞生,到混合动力汽车的出现,再到电动汽车的复兴和政府支持,汽车新能源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汽车发展史汽车历史1.汽车的远祖2.汽车发明家时代3.汽车发展史——未来汽车4.法国汽车发展史5.德国汽车发展史6.美国汽车工业史7.韩国汽车发展史8.日本汽车发展史汽车企业的辉煌1.昨日奔驰2.今日奔驰3.奔驰“星光”灿烂4.菲亚特百年史5.丰田的发展史6.雪铁龙自传7.雷诺的发展历程8.大众汽车发展史9.奥迪的曲折发展史10.福特汽车发展史11.绅宝汽车之世纪梦回12.宝马历史13.劳斯莱斯天使的传奇14.通用--庞蒂亚克发展史15.捷豹传奇16.越小越精神——“mini”的迷人故事17.狂野不羁林宝坚尼18.克莱斯勒家族史19.法拉利之历史20.甲壳虫的传奇神话21.通用--奥兹莫比尔的历史22.通用--卡迪拉克的百年传奇23.保时捷的发展历史24.开启“车器”时代的日产25.东方车坛的菱钻―三菱汽车26.朝鲜半岛的黑马―现代汽车汽车发展历程拾零1.汽车:对20世纪人类影响最大的产业2.越野车的历史3.吉普车的诞生4.消防汽车的发展史5.楔形汽车6.船型汽车7.鱼型汽车8.箱型汽车9.子弹头型汽车10.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11.汽车灯的发展史12.汽车轮胎发展史13.汽车牌照趣史汽车百年历程历程回顾1886——1896 1897——1907 1908——1918 1919——1929 1930——1940 1941——1951 1952——1962 1963——1973 1974——1984 1985——1990汽车行业精英轶事1.卡尔·本茨2.亨利·福特3.威廉·C·杜兰特4.艾尔弗雷德·P·斯隆5.瓦尔特·克莱斯勒6.恩佐·法拉利7.安德烈·雪铁龙8.费迪南·保时捷9.丰田喜一郎10.本田宗一郎11.交通始祖伊诺12.一代宗师——费迪南德.波尔舍13.莲花跑车独行打天下14.世界汽车设计师的摇篮15.汽车技术六大里程碑中国汽车百年1.驾座千年沧桑2.新中国成立前的汽车业(1901一1949)3.新中国汽车工业创业史4.1992—2002:中国汽车发展最好的十年5.中国汽车业的光荣与梦想6.中国汽车(1949——1999)大事记7.中国汽车三大集团8.主要汽车企业乘用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神龙汽车广州本田、风神汽车、一汽轿车、南京菲亚特上汽奇瑞、华晨汽车、北汽控股、长安福特东风悦达起亚、长安汽车、哈飞汽车、昌河汽车、上汽五菱、西安秦川商用车生产企业一汽解放、东风载重、东风股份、中国重汽江淮汽车、陕汽集团、中兴汽车、长城汽车9.我国汽车分类标准汽车历史车的诞生,车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了点点滴滴。
东风本田发展史
东风本田是一家大型的汽车制造企业,成立于1998年,总部位
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
东风本田是由中国东风汽车集团公司和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共同投资成立的合资公司,主要生产销售本田品牌的乘用车及零部件。
东风本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1年,当时东风汽车集团公司和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签署了合资协议,共同成立了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本田品牌的轿车。
此后,东风本田逐步扩大了业务范围,生产了多款车型,如思域、雅阁、CR-V等,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东风本田的发展过程中,公司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不断推出新的车型和技术。
2013年,东风本田推出了第一款电动汽车——思铂睿EV,标志着公司进入了新能源汽车领域。
此后,东风
本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日益迅速,不断推出新的电动车型,如CR-V PHEV、杰德EV等。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东风本田始终坚持以质量为生命,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
公司在中国市场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络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深受消费者信赖和好评。
未来,东风本田将继续秉承“技术为先、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提升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在汽车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环保、舒适的出行体验。
- 1 -。
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概况日本汽车工业在五十年代形成完整体系,六十年代是其突飞猛进的时期。
1961 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意大利跃层世界第五位;1965年超过法国居第四位;1966年超过英国升为第三位;1968年追上西德居世界第二位。
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104万辆,一举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从六十年代到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之前,日本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汽车工业与钢铁、造船并成为日本三大经济支柱。
到七十年代末,在日本与汽车工业相关的就业人数达493万人,占全国总就业人口的10%。
产值达183,073亿日元,也占整个制造业的10%左右。
七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使日本认识到包括能源在内的资源短缺是日本的致命弱点,于是日本政府不断强化汽车法规。
1978年修改的排放及噪声法规都达到世界最严格的标准,迫使日本汽车工业放弃了向大功率、高车速、豪华大型车辆发展的意图。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对国外进口汽车进行严格限制,并鼓励各公司积极引进美国汽车技术,从而保护了日本的民族汽车工业。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从而创造出了符合日本国情的丰田生产方式。
此后日产汽车公司出现了活动板生产方式,五十铃公司采取了流通生产法等。
这些生产方式的目的都是为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日本的这种先进生产方式目前已为各国所效仿,美国人也不得不放下架子来参观和学习曾经是自己学生的日本人。
如果说美国人对汽车工业的最大贡献是发明了流水线作业的话,那么日本人对世界汽车工业的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精益生产方式。
这种精益生产方式就是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控制和管理汽车的设计开发、工程技术、采购、制造、贮运、销售和销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创造出最大的价值的目的。
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都是经过精心筹化和计算的。
日本人的这一创举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丰田生产方式发展历史在现代工业中,生产效率和质量是企业竞争的核心。
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的质量和服务,一直是企业家们思考的问题。
而丰田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崛起的。
丰田生产方式又称丰田生产系统,是一套以提高效率和质量为目的的生产方式。
在丰田技术公司创立之初,这套生产方式就为其公司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成本。
当时,丰田生产方式的详细功能和实现方法并未开放,所以人们对这套方式产生了无限好奇和美好的幻想。
“精益生产”是丰田生产方式的核心思想。
精益生产不是简单的“删减”成本,而是从生产流程的整体规划到每个细节的数据统计,任务划分,都要以尽可能高的效率为目标、降低浪费为理念,从而实现生产效率的极大提升。
一、丰田生产方式的起源丰田生产方式最早是由丰田公司创始人丰田富士郎发明的。
1920年代的日本是一个处于经济困境中的新兴工业国家。
丰田感受到了日本工业的赶超需要严格的生产管理。
因此,他致力于开发一个提高工业生产效率的方法。
他的努力带来了成效,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生产方式。
二、丰田生产方式的树立1980年代,日本的汽车工业获得了世界上最高的声誉,尤其是丰田汽车公司。
丰田汽车公司不仅享有“日本的大白鲸”的美誉,而且被认为是所有汽车公司中最精益的生产者。
丰田生产方式的生产效率出类拔萃,由此额外提高了销售额,迅速地发挥出与国际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也因此被世界范围内企业所学习和效仿。
三、丰田生产方式的特点1.自动化程度高——发明自动化生产工具,利用自动化工具协调各个生产单位,提高生产效率。
2.标准化生产——丰田还采用了标准化生产的方法,即生产车辆或产品之前,坚持优化规划和分级分类,统一生产流线、模具、模型等,严格标准化,从而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3.流程优化——丰田还雇用了多名工业工程师,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记录、分析及运用实际数据,通过“经验参考”学习,发现自己的缺点及改进办法,以此优化完善生产流程。
日产SUNNY阳光的发展史日产阳光是由日本日产公司制造的一款小型车。
1966年生产的此款车被命名为Datsun 1000,虽然2004年已经停产,但是今天在非洲和美洲市场依然再生产。
在美国,Nissan Sentra 很有名;在墨西哥,阳光以Nissan Tsuru而出名。
阳光进入日产车型的阵容当中。
它比迷你日产玛驰车型大,但是没有Bluebird or Stanza 车型大。
最新的阳光车型比早期的大,被视为紧凑型轿车。
B11系列车型以前可称为微型车。
1982年阳光全部车型使用日产Nissan A发动机。
1986年到1995年,一些向欧洲出口的Nissan Pulsar使用了阳光这个名称,向亚洲出口的同款车型也使用了此名称。
在某些国家中像新西兰,Sunny 和Pulsar合并为一个单一的模式范围。
在美国Nissan Sentra,从美国销售相同型号的名称中分离出来。
在南非,它以Nissan Sabre的名字被销售。
日产阳光的SUNNY从1995年开始大量进口到国内,现在由国内东风组装的阳光是第九代产品。
这里所说的第九代是除去了1967年2月日产公司生产的阳光B20型卡车和1971年2月生产的阳光B120型卡车。
日产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的重大历史事件:2002年9月日产公司与东风汽车公司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2003年4月日产和东风汽车公司(中国)合资成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2003年6月日产汽车与东风汽车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国最大的汽车合资企业――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旗下成立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专门负责乘用车业务。
2003年6月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推出NISSAN品牌SUNNY阳光轿车。
日产阳光可以说是日产第一台为家庭设计的车型。
以轻量、低油耗、耐用性为前提,使更多的家庭轻松就能购买汽车。
以下我将简要的介绍一下阳光的历史其中包括两款阳光卡车b20和b120。
B10系列第一代阳光B10(1966-1970),1966年,日本政府实行国民车计划,多数日本汽车生产厂家响应。
日本丰田历史2004年01月29日11:20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从第一辆汽车问世起就作为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创造”的历史是丰田人的骄傲。
从纺织机械到汽车丰田的起源应该追溯到丰田佐吉。
1867年(庆应3年),丰田佐吉出生于远江国敷知郡山口村(现静岗县湖西市)的一个木匠之家。
当时,不断有外国商船来日本,给日本带来了海外的新文化和思维方式。
许多的日本人开始接受这些外来文化的影响,少年时代的丰田佐吉就是当时众多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日本人之一。
潜心于发明的佐吉在他一生当中取得了84项专利并创造出35项最新实用方案,被人们誉为“日本的发明王”。
他的一生可以说就是日本近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佐吉一生中最重要的、堪称是划时代的发明,是他在1896年(明治29年)完成的“丰田式汽动织机”。
他发明的这台织机不仅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台不依靠人力的自动织机,而且与以往织机不同的,是可以由一名挡车工同时照看3~4台机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同时,在质量方面也得到了很大改进,这台织机织出的布料质量之好、以及织机本身的可靠性之高无不令世人瞩目,很快就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在这项发明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纬线断线自动停机装置”,装有这种装置的织机当纬线发生断头儿时能马上自动停车。
直到100年以后的今天,这种装置仍然被大型织机所延用,足以看出佐吉这项发明的影响的深远程度。
而正是这种“一旦发生次品,机器立即停止运转,以确保百分之百的品质”的思考方式,形成了今天丰田的生产思想的根基。
丰田佐吉不断地对织机进行开发和改进,1926年(大正15年)他创办了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后来成为了丰田集团的发祥地。
对于丰田自动织机的好评一度享誉海内外,甚至在号称是“世界的纺织工厂”的英国也引起轰动。
连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纺织机械厂家—英国普拉德公司也向丰田佐吉发出了转让专利权的请求,最终佐吉在1929年(昭和4年)以10万英镑(合当时的100万日元)的价格出让了这项专利的使用权。
日本汽车工业发展史日本汽车制造业始于吉田真太郎,1904年他成立日本第一家汽车厂东京汽车制造厂(现五十铃汽车公司),3年后制造出第一台日本国产汽油轿车"太古里1号"。
至今,日本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一百多个年头。
二战以前是日本汽车工业的萌芽期。
这一时期日本人开始制造汽车,政府也开始意识到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并出台政策进行扶持。
1936年,汽车制造行业法正式在日本国内开始实施,日本汽车真正国产化的序幕由此拉开。
二战后的20年(1945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日本现代汽车工业的基础阶段。
日本经济在经历了二战的毁灭和战后十年的复苏之后,在1955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汽车产业也在这一段时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务车比例稍有下降,出租车加快发展,私人用车开始起步。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高速发展。
1967年日本超过德国而成为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国内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百万辆。
1970年,日本国内汽车销量达到238万辆,千人平均保有量达到170辆。
比1950年增加了将近60倍。
在这段时间,普通劳动者成为汽车的主流买主,汽车不再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而成为了代步工具。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重创了欧美车商,但是却让推崇小排量车的日本车企从中受益,1976年,日本汽车出口达到250万辆之多,首次超过国内销量。
有资料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后,虽然日本经济走向成熟,经济增长率下降,但汽车产业继续保持近15%的高增长率。
而日本汽车产业的这一"黄金时期"基本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此后,日本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也开始减缓,但出口依然强势,推动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
日本汽车工业产能旺盛日本汽车工业的现状可以简单概括为:产能旺盛、国内汽车市场接近饱和、出口优势明显、国内市场寡头竞争。
德国车比日本车重,主要因为以下方面原因:1)为确保高速行驶的操控性、稳定性、安全性(车体刚性),德国车的底盘用料十足,特别结实(同排量德国车的最高速度大多比日本车要高,比如1.8升花冠的最高速度比1.8宝来/GOILF 要低20公里/时,只与1.6升的宝来/GOLF相当),因此,重量增加了。
看日本汽车发展史
2007-11-0200:25
??提起日本我是又恨又敬佩,恨是因为他们的侵略历史,永不能忘,敬是他们的民族精神值得每一个想富强的国家学习。
关于汽车工业日本与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想从日本汽车发展的成功历史找出我们发展应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使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少走弯路,快速发展。
让我们先来看看日系汽车的发展史。
现在作为日本第一大汽车生产厂家的丰田公司1933年底才成立,而且只是作为丰田自动纺织机械制造厂的一个部门。
1950
在
1961
30%以上,
以至
1、制
达30%后期日本汽车发展起来后被取消一直到现在日本对进口汽车是零关税。
3、严格限制外资流入汽车企业。
保证本国汽车的独立发展。
在这一点上我们正好走了相反的道路,到处是合资企业。
究竟哪种方法更好,现在国内也存在着很大争议。
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多的合资企业(全球最强汽车公司基本都来了)已经严重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必须依靠他们的低价格切入市场,而外国汽车通过合资建厂使他们的成本与民族企业没有太大的差别了,而技术上保持绝对优势。
这就不难看出民族企业面临多大的竞争压力了。
没有合理的利润他们的研发费用必定不足,这就进一步加大了与国外的技术差距。
虽然加入世贸我们的关税逐步降低,但进口汽车尤其是进口中级以下车对民族企业的压力并不大,合资车才是他们真正的竞争对手。
虽然彩电、手机的合资企业并没有扼制民族企业的发展,反而使他们在技术上很快追了上来,并进而冲击世界市场,但汽车这一相对较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是否也能达到这一效果,前景难测。
但可以肯定的是过多的合资对民族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希望国家能够有效控制这一问题。
此外,国家应
对民营企业的发展给予切实的优惠,不妨效法日本象对农产品一样给予补贴,税收上给予优惠。
公务用车强制性使用国产车也可降低消费财政收入呀!通过这些措施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毕竟汽车产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明显的。
二、关于质量。
我认为这是日本汽车强大竞争力的关键。
有人说日本车靠价格低,或是省油才发展起来的,我想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
质次价低永远不能持久,但物美价廉的东西一定会受到消费者的喜欢,而日本汽车的可靠性是它成功的利器。
其实日本产品在以前一直象中国产品一样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但通过他们的努力,日本产品现在已经成了品质优秀的代名词,这就是竞争方式的改变。
美国着名市场调查公司JDPower2003年对美国汽车市场质量调查:共有55万名美国车主参加了这项调查,受访者的汽车使用时间约为3年左右。
在受调查的37种汽车品牌中,平均每百辆车中有273个质量问题。
质量问题最少的10个汽车品牌中,有5个日本品牌、4个美国品牌、1个德
调查报告
但比日本
”。
从这要的,
争。
三、进
一个
这就是
那就四、车
质量不过关的产品宁愿不进入,也不要毁了自己也毁了整个中国产品的信誉。
二、对外国的市场一定在先调查清楚不要贸然进入,否则一定会付出代价。
一个新车型总要经过长时期的路试才能生产就是这个原因。
日本的发动机对中国的油品适应较好,而大众的经常出现问题,这也涉及到适应性的问题。
他们应该早想到这个问题并作出正确决策或改进才能避免信誉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