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 格式:doc
  • 大小:31.83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基本知识,学会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 通过阅读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示意图和地球大小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

3 了解地球仪的结构及作用,知道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纬度与经度,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4 帮助学生建立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成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念。学会表达和交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2、通过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掌握纬度与经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解决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学法指导】

1利用生活经验,跨学科知识,上网查找资料等途径来学习地理。

2.运用地理资料数据描述地理事物,学会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认识地理事物的特征。

3.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地理事物,学会合作学习,增强互动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导入新课】

白天的太阳,十五夜晚的月亮让我们能清楚看到太阳、月亮的形状——圆形。但是,我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自己却看不见。站在地球表面,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那么古人又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的呢?今天的我们,是否能在自然界中找到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讲授新课]

1.地球的形状

首先请学生描述地球的形状,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寻找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活动1、探究实验:参照图1.3做一个小实验,体验在球面上看船的情景,把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请到过海边的同学交流一下亲身体验。再做一个对比小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情况又是怎样?请学生记录观察体验。

活动2,观察图1.4,根据月食照中推测一下地球的形状。

第1页共7页

活动3,小组讨论:如果只根据上面两个实证,能不能得出地球是球形的结论?你还能举出一些其他例子吗?

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一些能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例,发展创新能力,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予总结:仅凭上面这两个证据是不能得出地球是球形的结论的。试想一下,如果地球是圆的或是圆柱形,观察的结果可能相同。生活中的事例很多,如夜晚看北极星,人们越往北走,就会看到北极星越来越高,人们越往南走,就会看到北极星越来越低等等。人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大地不是平的,而是弧形的,即球形的一部分。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阅读教材图1.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漫长过程,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历经“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到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教师评价总结,使学生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有充分的了解,并从中得到科学观的教育。

承转:人们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了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大小

读图1.2 用哪些资料数据可以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总结]请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谈收获。

第二课时“地球仪和经纬网”

{导入新课}

人类之所以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就是因为地球太大了。人们为了能清楚、方便的观察,研究地球,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讲授新课】

1.地球仪

请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讨论: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什么办法表示地球表面复杂的地理事物的?地球仪上有哪些重要的点和线?学生观察讨论后,请学生小组代表演示地球仪说明并指出重要的点和线。(北极,南极,地轴,经线,纬线,赤道)

2.纬线和经线

请学生结合书图1.7分组观察经纬仪,分别总结纬线,经线;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纬度的划分、经度的划分。各小组选代表利用经纬仪讲解说明,成员可以适时补充,师生共同明确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板图示意纬度、经度的划分,并结合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区分南、北纬;东、西经。并在图中指出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及低中高纬的划分。

3.半球的划分

请学生看书图1.12、1.13,观察后说明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不是0°及180°组成的经线圈,而是以20°W,160°E 组成的经线圈呢?

4.经纬网

首先教师利用学生所在的排和列,确定任意一名学生的位置。进而启发学生在地球表面如何确定任意一点的地理位置?然后把班级学生所在排、列确定为不同的纬度和经度,进而开展游戏活动:

1)教师说出纬度、经度,请在相应位置上的同学站起来。

2)请位于东半球/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的同学站起来

3)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同学站起来;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同学站起来

游戏后,请学生帮助小明找到杰克约他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地点,看看是否有什么差错。

最后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到2001年3月23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入的位置;台风“桑莫”的中心位置。

第2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