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分类-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6
761-2008标准简介:761-2008标准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于2008年联合发布的一项标准,主要适用于电子产品和设备的评估与认证。
本文将对761-2008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电子产品行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一部分:标准背景761-2008标准是在中国电子产品行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制定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电子产品需求的增加,电子产品市场日益竞争激烈,质量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保证电子产品质量,提升行业竞争力,761-2008标准应运而生。
第二部分:标准内容761-2008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术语和定义:该部分对标准中所使用的术语进行了明确定义,确保各方对标准内容的理解一致。
2. 产品分类:761-2008标准将电子产品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消费电子产品等,并对各类产品的测试方法和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
3. 技术要求:该部分规定了电子产品在性能、可靠性、电子辐射等方面的具体技术要求,以确保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并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测试方法:761-2008标准详细列出了各类电子产品的测试方法和步骤,为产品的检测和评估提供了操作指南。
5. 产品认证:本标准规定了电子产品的认证程序和要求,以保证产品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并能够通过认证机构的审核。
第三部分:标准应用761-2008标准在电子产品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产品质量:761-2008标准对各类电子产品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进行了全面规范,使得产品在设计、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更加注重质量控制,从而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2. 加强用户安全保障:标准规定了电子产品的安全性要求和测试方法,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对用户的安全不会造成威胁,并且能够防止电子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3. 促进行业竞争力:761-2008标准的推行,有助于减少低质量产品的流通,提升整个电子产品行业的竞争力。
学术研讨电子电器类消费品典型故障专家知识库的构建和应用研究■ 徐思红 田晶晶(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摘 要:本文通过对消费品产品分类和电子电器类消费品典型故障现象的分析,提出以现有的电子电器类消费品典型故障标签字典为基础建立专家知识库的思路,给出电子电器类消费品典型故障专家知识库的构建方法、体系设计、同义词扩展和故障严重度标注,以及后续专家知识库的维护和扩展。
构建的电子电器类消费品典型故障专家知识库将应用于电子电器类消费品多源缺陷线索信息的标准化与归一化处理,为综合分析判定疑似缺陷案例提供科学、准确的判定依据。
同时也为全品类消费品典型故障专家知识库的构建和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电子电器,典型故障,专家知识库,构建,应用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9.010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xpert Knowledge Base for Typical Faults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Consumer GoodsXU Si-hong TIAN Jing-jing(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lassifi cation of consumer goods and typical faults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consumer goods, and proposes the idea of establishing an expert knowledge base based on the existing typical fault label dictionary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consumer goods. It provide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system design, synonym extension, and fault severity annotation of the expert knowledge base for typical faults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consumer goods, as well as the maintenance and expansion of the subsequent expert knowledge base. The expert knowledge base for typical faults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consumer goods constructed will be applied to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normalization of multi-source defect clue information in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consumer goods, providing scientifi c and accurate judgment basis fo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judgment of suspected defect case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xpert knowledge base for typical faults of all categories of consumer goods. Keywords: electronic appliances, typical fault, expert knowledge base,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0 前 言我国已经是世界消费品生产和销售大国之一,全社会对消费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框架综述中国标准化研究院2007-09 北京主要内容一、背景和编制思路二、对国外EC标准化态势的认识三、对我国EC标准化状况的诊断四、对我国EC标准化需求的分析五、对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的定位六、对策和措施1、编制背景国办[2005]2号文的要求:建立并完善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
提高标准化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抓紧完善电子商务的国家标准体系;鼓励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研究制定电子商务关键技术标准和规范,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和修正,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标准化进程。
国家标准委的要求:围绕国办[2005]2号文的要求,尽快提出《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并会同国信办、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等,力争在3~5年的时间里,完成以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标准。
2、编制思路摸清国际态势把握我国现状、问题和产生问题的根源 分析我国发展对标准化的需求提出标准体系框架,编制明细表指出未来标准化工作重点1. 国际主要EC标准化组织ISO/TC154商业和行政中的业务过程、数据元和文档格式 UN/CEFACT联合国贸易便利与电子业务中心OASIS国际结构化数据标准组织RosettaNetISO/IEC/JTC1/SC32数据管理与交换W3C/IETF电子业务谅解备忘录ISO、IEC、ITU、UN/CEFACT、OASIS2、标准化思路参考模型(ISO/IEC 14662)业务交易业务交易的信息技术方面功能服务视图业务操作视图开放式edi 参考模型视作业务标准支撑技术标准符合被…涵盖业务交易的业务方面符合被…涵盖相互关联3、标准化重点业务交易数据和过程的通用叙述法环境,并依此制定一系列关键性标准旨在解决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两大问题业务信息交换所需的支撑性技术框架,并依此制定一系列关键标准旨在解决互联互通、安全保密两大问题4、主要成果从技术体制上看•基于EDI技术的•基于XML技术的•独立于技术并可向各种现行或潜在的技术映射的从侧重点上看•着重于以互联网为主要通信设施,以XML为信息描述语言,以业务交易数据语义、电子单证格式、业务交易流程等为核心内容,包括面向特定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的标准化一揽子解决方案的研制方面。
扫一扫阅读本栏目更多文章文/ 刘颖平见到刘霞时,她正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标准院”)的办公楼里忙得不可开交:刚从外地出差回来,手头多个标准立项、制修订的相关事宜需快马加鞭地推进,科研项目也得紧盯研究进度……《消费品质量分级通则》正在报批中,即将发布;GB/T 39498-2020《消费品中重点化学物质使用控制指南》发布实施后,企业反响很大,《消费品中重点化学物质检测方法》系列标准正在研制;随着智能产品的不断涌现,智能消费品风险识别和评估相关的标准也在紧急制定中。
如果说入行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消费品安全标准化科研是缘分使然,那从一名普通的从业者成为研究员、再被评为市场监管总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则成了刘霞与产品安全的一场双向奔赴。
【人物简介】刘霞,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质量管理分院研究员、全国消费品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8)秘书长,主要从事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消费品安全标准化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0余项,科研成果荣获市场监管总局科研成果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奖项10余项。
相关成果为政府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助推企业改善生产工艺、丰富消费品安全监管技术体系等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双向选择刘霞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博士学位。
2007年6月,刘霞临近毕业,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
恰好当时标准院在招聘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方面的科研人员,通过中英文面试后,刘霞顺利入职,与产品安全标准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入职后,就职于当时的工业与消费品标准化研究所。
”刘霞回忆道,之所以选择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标准化领域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所里正在研究一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其中一部分内容与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标准化内容相关,这恰好与刘霞的博士毕业论文内容接近。
刘霞介绍:“那时我国对于消费品的监管主要是通过监督抽查、专项整治、召回通报等手段,还没有用到防患于未然的‘风险评估’技术,通过之前的学习,我认为该领域的研究很有必要。
国家标准《空气净化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标准编制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用电量迅速攀升,各种家用电器消耗着越来越多的能源。
节能作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产业发展方针,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国家开始制定强制性能效标准,通过淘汰高能耗产品,提高产品的能效,以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能源。
发展至今,许多家用电器包括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等的能效标准已经制定实施。
空气净化器作为一种专业改善和解决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健康电器产品在我国的发展已逾15年,使用领域涵盖居室、办公场所、公共场所、工业厂房、医院等室内环境场所中。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作为颗粒物的去除能力尤为突出,且辅助增加了微生物、气态污染甲醛等去除功能的此类产品,已从原先的大众认知进入认可阶段并被广泛选购。
特别是2013年后雾霾、PM2.5问题的严峻之后,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对烟尘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提出的更高目标要求,空气净化器作为室内空气净化领域的一类主要的环保产品,在治理室内PM2.5、甲醛和VOC空气污染方面发挥着积极和有效的作用,也迅速作为特殊用途产品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家用电器之一。
2007年后,国内外大量生产销售企业进军空气净化器产业。
2010年至今,我国空气净化器的年销售量和年销售额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年产量保持25%以上的增长,产业发展速度相当可观,其增长速度以及随之而带来的能源消耗总量不容忽视;同时,市场和消费者对空气净化器产品的质量、安全、节能和环保综合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制定高效能环保空气净化器评价标准,引导空气净化器生产企业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进行绿色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可有效增加该行业的绿色产品供给,使消费者可以更加科学地选择和使用绿色产品,从而缓解资源能源压力、减少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危害。
为配合《节能法》、《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通过研究确定与国际水平相适应、适合我国国情的空气净化器能效指标,制定强制性标准《空气净化器能效限定值和能效等级》,可以为《节能法》有力实施提供标准化的技术支撑,提高空气净化器的能源利用效率,引导节能技术进步,促进空气净化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可以为将来节能认证、能效标识、环保装备和产品评价和财政补贴等节能环保政策的实施提供依据。
中国顾客满意度模型、测评及应用中国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及应用叶如意,汤万金,咸奎桐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顾客满意度测评中心北京 100088{yeruyi@}摘要:以非耐用消费品为例介绍了中国顾客满意度的测评模型以及模型的求解方法;介绍了中国顾客满意度的测评步骤;举例说明了中国顾客满意度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展望了中国顾客满意度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国顾客满意度;感知质量;感知价值;结构化方程模型I.引言随着消费者地位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政府和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顾客满意度作为一个综合指标,从用户角度测评产品的多维特征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产品创造忠诚顾客和利润的能力,在国内外都已经得到重视和发展。
II.中国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中国顾客满意度(CCSI)的测评方法很多,此处介绍结构化方程模型(SE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分析法。
结构化方程模型是一种由多种统计模型综合起来的因果分析型模型,因素分析法、路径分析法以及回归分析法都是它的一个特例。
中国顾客满意度的测评模型是建立在消费心理和消费者行为学理论基础之上,借助大量统计数据进行反复验证和改善而建立的,目前很多国家都有各不相同的测评模型,例如美国的ACSI 1和欧洲的ECSI 2。
中国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依据产品(或服务)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非耐用消费品顾客满意度模型、耐用消费品顾客满意度模型、服务业顾客满意度模型、政府公用事业顾客满意度模型等几大类,其中每一类还可以根据产品的不同加以细化。
下面以非耐用消费品顾客满意度模型为例简要说明中国顾客满意度的测评模型,图1是我国非耐用消费品顾客满意度结构化方程模型的示意图。
图1 非耐用消费品顾客满意度SEM 模型图1中,品牌形象、感知质量、感知价值、满意度、保留价格和忠诚度是结构变量(Construct Variables ),也称作潜变量(Latent Variables ),X n 是相应结构变量的观测变量(Manifest Variables ),其中n 的个数不限,但要满足SEM 的Identification 原则 3。
企业使用能源折算系数企业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包括:一次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电力、热力、石油制品、焦炭、煤气等)和生产使用的耗能工质(水、氧气、压缩空气等)所消耗的能源。
企业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是指用于生产活动的各种能源。
其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用能,不包括生活用能和批准的基建项目用能。
在企业实际消耗的能源中,用作原料的能源也必须包括在内。
1、热力:其计算方法是根据锅炉出口蒸汽和热水的温度压力在焓熵图(表)内查得每千克的热焓减去给水(或回水)热焓,乘上锅炉实际产出的蒸汽或热水数量(流量表读出)计算。
如果有些企业没有配齐蒸汽或热水的流量表,如没有焓熵图(表),则可参下列方法估算:(1)报告期内锅炉的给水量减排污等损失量,作为蒸汽或热水的产量。
(2)热水在闭路循环供应的情况下,每千克热焓按20千卡计算,如在开路供应时,则每千克热焓按70千卡计算(均系考虑出口温度90℃,回水温度20℃)。
(3)饱和蒸汽,压力1-2.5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27℃以上的热焓按620千卡,压力3-7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35℃-165℃的热焓按630千卡。
压力8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70℃以上每千克蒸汽按640千卡计算。
(4)过热蒸汽,压力150千克/平方厘米,每千克热焓:200℃以下按650千卡计算,220℃-260℃按680千卡计算,280℃-320℃按700千卡,350℃-500℃按700千卡计算。
按4.1868焦耳折算成焦耳。
2.热力单位“千卡”与标准煤“吨”的折算:能源折算系数中“蒸汽”和“热水”的计算单位为“千卡”,但“基本情况表”中(能源消耗量中)“蒸汽”计算单位为“蒸吨”,在其它能源消耗量(折标煤)其中的“热水”计算单位为“吨”,因此需要进一步折算,才能适合“基本情况表”的填报要求,按国家标准每吨7000千卡折1千克标准煤计算:3.电力的热值:一般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按理论热值计算,另一种是按等价煤耗计算。
《消费品化学危害风险评估指南》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目录一、任务来源 (1)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与意义 (1)1. 为制定具体消费品安全标准提供技术支撑 (1)2. 有助于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2)3. 有助于提高消费品质量 (2)三、国内外风险评估研究概况 (3)3.1 国外发展概况 (3)3.2 国内发展概况 (6)四、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6)4.1 编制依据 (6)4.2 编制原则 (7)五、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7)5.1 标准适用范围 (7)5.2 标准框架结构 (7)5.3 标准主要技术点的编制说明 (8)六、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11)七、参考文献 (12)一、任务来源本标准的制定任务已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8年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中,项目编号为20183054-T-469,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具体组织制定,由TC508(全国消费品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与意义1. 为制定具体消费品安全标准提供技术支撑消费品作为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产品,是人类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一个重要潜在途径。
准确评估消费品中化学物质的的危害,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防范和管理措施,是消费品化学安全管理的迫切需求。
消费品化学安全事关人命身心健康,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关系到企业声誉和国家形象,其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消费品化学危害风险评估指南,是提升消费品化学安全水平,保障消费品化学安全的关键;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实现产业结构跳帧、提高我国消费品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加强消费品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依据,在保障消费品化学安全中起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虽然我国消费品安全标准工作得到不断加强,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消费品安全标准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在很多方面没有标准或标准不配套,由此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出口消费品标准滞后于国际标准、标注缺失或标准不一致现象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