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建设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3.78 MB
- 文档页数:38
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186期2013年第4期Serial No.186No.4,2013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中国政府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是解决以上问题,建立两型社会的一种战略性选择,它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可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达到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共赢。
而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原理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兴工业组织形态,是循环经济运行的载体。
目前,生态工业园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园区改造与建设的方向,它也将成为中国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所以对循环经济范式下的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对中国工业园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介绍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及其经验,给出中国构建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议。
一、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及经验若要促进生态工业园区的形成,各个产业或企业产品、副产品或废弃物之间的循环网络要明确,即园区要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是从废弃物排放与利用的角度来分类,主要是从可分为两种类型:零排放型发展模式和静脉型发展模式。
1.零排放型发展模式;此类园区是指集中在同一区域的企业组成生产共同体,最终向自然生态系统排放的生产废弃物为零。
丹麦卡伦堡工业园是此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的所在地卡伦堡市是一座靠近峡湾的小城,位于哥本哈根市以西100公里。
此工业园区的循环模式是由于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不足,为了充分利用地表水以节约当地的资源而形成的,且企业之间的废弃物与副产品交换也只是为了降低成本,并非是为环保而发起。
但后来企业经营者与当地居民发现这种方式可以产生很好的环境效益,于是就将原来一对一的交换模式扩大成为多元副产品交换网络。
目前,卡伦堡工业园区作为一个集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于一体的“零排放”生态工业园区,被誉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圣地。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方案摘要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个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方案,以确保该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文档将包括规划目标、园区布局、生态保护措施、资源循环利用等内容。
1. 引言随着工业发展的加速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工业园区作为一种环保型工业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本规划方案旨在创建一个生态友好、资源高效利用的工业园区,以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2. 规划目标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目标如下: - 实现工业产业的绿色转型,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 打造循环经济的示范区,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 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 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升园区的生态功能。
3. 园区布局生态工业园区的布局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
主要布局分为:3.1 生产区生产区是园区核心,包括生产厂房、仓库和相关设施。
应根据产业需求和环境要求,合理规划厂房、道路和公共设施,确保生产效率和环境协调。
3.2 绿化区绿化区应作为生态工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合理规划绿地面积和种植植被,提高园区的景观和生态价值。
绿化区可以设置公园、休闲区和植物园,为工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3.3 办公区办公区是园区管理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场所,应建设现代化的办公楼,配备完善的设施和绿化设施,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4 居住区为满足园区工作人员的生活需求,可以建设居住区。
居住区应规划合理的住宅、商业和服务设施,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4. 生态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利用资源,应采取以下生态保护措施:4.1 污水处理与再利用生态工业园区应建设高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
通过先进的处理技术,将污水变废为宝,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4.2 废物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园区内应建立废物回收体系,通过分类收集和再加工,实现废物资源的再利用。
可以组织开展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项目,提高资源利用率。
4.3 生态修复与保护园区应保护生态环境,开展湿地恢复、植被保护和栖息地恢复等项目,提升园区的生态功能。
日本北九州生态园的简介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建于2001年,是再利用型生态园的代表。
日本政府给予园区内的企业50%的投资补偿,地方政府给予10%的投资补偿,园区内的土地由政府统一购买长期租给企业,以此鼓励园区内环保产业发展。
园区设立两个区域:一、实证研究区域由企业、行政部门、大学联合起来进行废物处理技术、再循环技术实证研究,目标是成为环境保护相关技术的研发基地。
区域内有福冈大学资源循环与环境控制系统研究所、九州医疗烧酒酒糟高度再循环实验研究设施、北九州食品再循环协同工会的豆腐渣及食品残渣再循环工厂等16家研究单位及企业。
二、循环工业园区:汇集了废旧工业产品再循环处理厂。
即:塑料饮料瓶再循环厂、办公机器再循环厂、建筑混合废物再循环厂、汽车再循环厂、家电再循环厂、荧光灯管再循环厂、医疗器具再循环厂、老虎机台再循环厂、打印机颜料墨盒再使用厂、饮料容器再循环厂、废木材与废塑料再循环厂等。
园区通过复合核心设施,对企业排出的以残渣、汽车的碎片为主的工业废料进行合理处理。
处理过程中将熔融物质再资源化(如制成混凝土再生砖建筑用平衡锤等),同时利用焚烧产生的热能进行发电。
2004年日本基本形成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完备的法律框架。
日本政府制定了《家电再循环法》、《容器包装循环法》、《特定家庭用机械再商品化法》、《食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促进法》、《建筑工程资材再资源化法》、《绿色采购法》、《废弃物处理法》、《化学物质排除管理促进法》、《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等相关的法规;这些法规基于《促进可循环资源利用法》,并在日本国《促进循环社会形成基本法》框架下分别制定。
日本家电资源循环利用率空调为78%,电视为73%,冰箱为59%,洗衣机为56%。
日本本九州生态产业园是日本2004年10月后批准建设的23个工业园区之一,其充分利用作为工业城市积累起来的技术和人才、工业设施,以及企业、研究机构、政府、市民建立的网络,将振兴产业与环境保护两大政策有机结合,实施独具特色的地区政策的工业园区。
日本北九州生态园的简介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建于2001年,是再利用型生态园的代表。
日本政府给予园区内的企业50%的投资补偿,地方政府给予10%的投资补偿,园区内的土地由政府统一购买长期租给企业,以此鼓励园区内环保产业发展。
园区设立两个区域:一、实证研究区域由企业、行政部门、大学联合起来进行废物处理技术、再循环技术实证研究,目标是成为环境保护相关技术的研发基地。
区域内有福冈大学资源循环与环境控制系统研究所、九州医疗烧酒酒糟高度再循环实验研究设施、北九州食品再循环协同工会的豆腐渣及食品残渣再循环工厂等16家研究单位及企业。
二、循环工业园区:汇集了废旧工业产品再循环处理厂。
即:塑料饮料瓶再循环厂、办公机器再循环厂、建筑混合废物再循环厂、汽车再循环厂、家电再循环厂、荧光灯管再循环厂、医疗器具再循环厂、老虎机台再循环厂、打印机颜料墨盒再使用厂、饮料容器再循环厂、废木材与废塑料再循环厂等。
园区通过复合核心设施,对企业排出的以残渣、汽车的碎片为主的工业废料进行合理处理。
处理过程中将熔融物质再资源化(如制成混凝土再生砖建筑用平衡锤等),同时利用焚烧产生的热能进行发电。
2004年日本基本形成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完备的法律框架。
日本政府制定了《家电再循环法》、《容器包装循环法》、《特定家庭用机械再商品化法》、《食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促进法》、《建筑工程资材再资源化法》、《绿色采购法》、《废弃物处理法》、《化学物质排除管理促进法》、《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等相关的法规;这些法规基于《促进可循环资源利用法》,并在日本国《促进循环社会形成基本法》框架下分别制定。
日本家电资源循环利用率空调为78%,电视为73%,冰箱为59%,洗衣机为56%。
日本本九州生态产业园是日本2004年10月后批准建设的23个工业园区之一,其充分利用作为工业城市积累起来的技术和人才、工业设施,以及企业、研究机构、政府、市民建立的网络,将振兴产业与环境保护两大政策有机结合,实施独具特色的地区政策的工业园区。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和管理模式2010年03月20日12:08日本生态工业园区是以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为目标,在发挥地区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引进环保产业,严格控制废物排放,强化循环再生。
日本从1997年就开始规划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并把它作为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截至2004年10月,先后批准建设23个生态工业园区。
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是其中做得较好的一个生态工业园区,其定义为:充分利用作为工业城市积累起来的技术和人才、工业基础设施,以及企业、研究机构、政府、市民建立的网络,将“产业振兴”和“环境保护”两大政策有机结合在一起,实施独具特色的地区政策的工业园区。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分布地区、批准时间及主体设施见附表。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主要特点:(1)以静脉产业为主体是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最大特点。
现有的23个生态工业园区都以废弃物再生利用为主要内容,相关设施有40多个,所回收、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多达几十种。
这些废弃物中包括了量大面广的一般废弃物和产业废弃物,如PET瓶、废木材、废塑料、废旧家电、办公设备、报废汽车、荧光灯管、废旧纸张、废轮胎和橡胶、建筑混合废物、泡沫聚苯乙烯等。
目前日本生态工业园区也在走动脉产业的循环之路,即类似于我国正在开展的生态工业园区,开展产业与产业、产业与居民之间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发展环境友好产品和环境服务产业。
(2)生态工业园区内利用的废弃物大部分属于个别再生法规定的范围。
正是由于有了相关法律的支持,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才能够有序、规范地发展。
例如,一般废弃物中的废弃家电、废旧汽车、废容器等,分别被家电再利用法、汽车再利用法和容器包装再利用法所覆盖。
建筑混合废物等产业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则是建筑再利用法等相关法律所规定的。
(3)在园区内开辟专门的实验研究区域,产、学、政府部门共同研究废弃物处理技术、再利用技术和环境污染物质合理控制技术,为企业开展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典型案例分析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环境1001班曹婉婷摘要: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计划好的物质能量交换的工业体系,它寻求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的最小化,废物产生的最小化,并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关系。
从生态工业园的萌芽阶段到创建阶段,到现在的示范推广阶段,通过分析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以及日照生态工业园区等国内外知名生态产业园在规划建设、组织发展等方面的合理做法和成功经验,探讨最新的关于生态工业园的研究成果,为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经验和借鉴资源。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典型案例1引言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背负了沉重的环境资源负担。
而生态工业园遵循的是“生产——消费——回收——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减少环境污染以及节约资源的特点使其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而生态工业园区(Epps)作为循环经济理念在区域层次上的实践,是国内国外都将推崇的发展趋势。
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影响到循环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对于生态工业园的理论及实践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本文旨在探讨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实践及其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走循环经济发展的我国城市提供借鉴资源。
2生态工业园2.1 生态工业园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闻名,在一些学术论文和会议报告中开始出现“生态工业园”的概念。
然而随着世界各国生态工业学界的研究者之间不断交流和使用中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总体上还处于从“隐喻性概念”到“科学概念”的过渡时期。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生态工业学的演化名词较多;二是由于区域实践特色的差异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点。
所以生态工业园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1)广义概念: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利用方式以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对自然生态和环境的各种特定的友好行为,例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绿色建筑、景观生态建设等。
国内外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典型案例研究(精)文章编号:1674-9146(201103-0054-05国外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典型案例生态产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原理而设计成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态。
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生态工业园项目在建设之中。
生态产业园区遵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其目标是尽量减少区域废物,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物“零排放”。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是目前国际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
该园区采取面向共生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即把不同的工厂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一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物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物料循环,减少废弃物排放。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以燃煤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4个厂为核心,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其他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工业横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见图1。
其中,燃煤电厂位于工业生态系统的核心,对热能进行多级使用,对副产品和废物进行综合利用。
电厂向炼油厂和制药厂供应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使炼油厂和制药厂分别获得生产所需热能的40%和100%;通过地下管道向卡伦堡全镇居民供热,由此关闭了镇上3500座家庭锅炉,减少了大量的烟尘排放;剩余热量还用于渔业养殖,鱼池淤泥又用来制作有机肥料出售,使电厂的热能效应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电厂还投资115万美元安装除尘脱硫设备,每年产出的8万t硫酸钙全部出售给石膏板厂,使该厂从西班牙进口原料减少50%;将粉煤灰出售,供铺路和生产水泥之用。
炼油厂则将产生的火焰气通过管道供石膏厂用于石膏板生产的干燥,减少火焰气的排空;进行酸气脱硫生产的稀硫酸供给附近的一家硫酸厂,脱硫气供给电厂燃烧;将废水经生物净化处理,通过管道向电厂输送,每年输送电厂70万m3的冷却水,占电厂淡水需求量的25%。
日本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模式与经验一、日本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模式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地方自治体为主体,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辅助和管理,企业、研究机构、行政部门积极参与,形成了“产学官民”一体化的园区管理和运作模式。
日本是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在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方面,日本环境省和经产省起着重要的作用,两省共同负责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实行双重管理制度。
首先,环境省主要负责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工作,经产省主要负责产业方面的调节管理,负责对可回收资源如铁、废塑料等的管理工作。
其次,日本环境省和经产省共同受理和审批生态工业园区。
因此,每一个地方自治体呈报的规划都必须事先得到两省认可后才能进入园区建设实施阶段。
再次,环境省和经产省负责执行由中央制定的生态工业园区补偿金制度。
国家和地方政府严格规范入园企业的资金援助标准。
除了环境省对生态工业园实行宏观监控之外,地方环保部门对生态工业园进行直接管理:一是对企业排污进行实地监控;二是为企业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信息和技术指导,并对入园企业进行审批,还帮助入园企业办理其他手续;三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资金补助;四是负责向社会和市民公开园区信息。
二、日本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经验日本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是以建立废物资源化和安全处置产业即“静脉”产业为重点,努力与生产领域物质利用过程产业即“动脉”产业连接,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府、企业、公众的责任共担机制,使循环型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日本从1997年就从“零排放”的构想出发,开始规划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并把它作为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是以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为目标,在发挥地区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引进环保产业,严格控制废物排放,强化循环再生。
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政府主导、学术支持、民众参与、企业化运作,产、学、官、民紧密协作,共同推进实施。
日本北九州“绿色之都”建设中的环保产业集群发展研究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luster in Kitakyushu Japan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CapitalShao Mianli1Teng Tangwei2(1 The Center for Modern Chinese City Studi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2The Center for Modern Chinese City Studies, Institute of China Innov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Abstract With the steering of glob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industry is developing into a worldwide sunrise industry. Environmental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s well as 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itakyushu, Japan, was once a typical environmental polluting city. After a series work of environment management, it becomes a beautiful city. Thus far, it has successfully transformed into the “Foundation of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possessing the most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experience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the word. This essay, we studied the nurturing and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Kitakyushu environmental industry. We discussed the government-industry-academia networks of the environmental industry of Kitakyushu, as well as the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effe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⑴As the lack of natural resource, environmental industry took the place of heavy chemical industry. Hence, Kitakyushu achieved win-win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⑵Without the division、integrated cooperation network of industry and global linkages of industrial clusters, Kitakyushu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uld not make great progress. Local buzz and global pipeline both supplement each other. Only in this way, ca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achieve qualitative leap of technology. This study will not only provid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the resource-based city in China, but also provide the rode how to become eco-civilized cities. It is important to enhance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create an international brand.Key words environmental industry; industry cluster; government-industry-academia network;Kitakyushu; Japan;摘要随着全球生态化转向,环保产业正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朝阳产业,对城市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北九州重现“高颜值”之道作者:谷里来源:《群众》2020年第20期优美的生态环境令人身心愉悦,也代表着一座城市的“颜值”。
然而,污染容易治理难,发达国家的城市工业化几乎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
北九州是日本明治维新工业革命的起点,也是日本最主要的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之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九州环境污染严重,公害事件频发,但经过几十年的治理,终于从当年的“灰头土脸”华丽变身为日本乃至全球城市的“颜值担当”。
“官企研民”各方力量联动发力,法律刚性约束和协议弹性调解并举,工业园区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开展环境治理国际合作,这都是北九州环境治理的宝贵经验。
“官企研民”联动开创“北九州模式”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北九州政府陆续出台实施了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治理等一系列政策,设立公害动态监视中心,对市内大气环境进行24小时自动监控,视情发布烟雾警报,向超标排放企业下达紧急减排指令;严格排水水质标准,疏浚洞海湾,清理污泥,完善公共污水管道;出台废弃物治理及循环利用代替处理等基本政策;整顿公害投诉处理体制,促进缔结公害防止协定,提供公害防止补助。
起初,企业面对政府压力和公众反公害运动,往往被动应付。
后来,治污首先从当地特定产业部门和大型企业开始,它们既是产经大鳄,又是污染大户,自身资金充裕,治污经费投入有保障。
企业坚持3R原则,即减排(Reduce)、再利用(Reuse)、循环利用(Recycle),在抓好污染末端治理的同时,引进源头和过程清洁生产技术,通过改造设备、改进工艺,大幅削减污染排放,终于尝到了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创新发展的甜头,可谓“一石多鸟”。
科研机构不断集聚北九州,专门成立了产业学术推进机构,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1994年,北九州開始构建学术研究城,吸引了松下、丰田等名企以及美、英、德等国科研力量与当地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环保技术研究,推进产学研合作,创造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