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分层与端到端回归平台建设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9
关于支付宝的产品研究与分析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移动支付的普及,支付宝作为中国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支付工具之一。
支付宝不仅支持线上支付、转账,还提供了个人理财、信用评估、保险服务等一系列金融产品。
在过去几年里,支付宝在互联网支付领域的发展非常迅猛,其市场份额和用户数量也不断增长。
因此,对支付宝产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支付宝的商业模式、技术创新以及用户体验,进而探索其未来发展方向。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支付宝产品的研究与分析,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支付宝的商业模式是如何构建的,以及其核心竞争力是什么?2.支付宝在用户体验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和创新?3.支付宝在技术创新方面有哪些突破和应用?4.支付宝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支付宝的商业运作模式,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3. 研究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研究目的,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了解支付宝产品的背景、市场现状以及发展历程。
2.用户调查研究:通过在线调查问卷,收集支付宝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意见反馈,探索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3.数据分析研究:通过对支付宝的用户数据、交易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为支付宝的未来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4.专家访谈研究:通过面对面的专家访谈,了解相关专家对支付宝产品的评价和看法,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综合运用以上研究方法,我们将能够得出较为全面和准确的支付宝产品研究和分析结果。
4.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支付宝产品的商业模式分析本章将对支付宝的商业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其主要收入来源、盈利模式以及与其他竞争者的差异化优势。
4.2 支付宝产品的用户体验研究本章将重点研究支付宝产品在用户体验方面的创新和突破,包括界面设计、功能体验以及用户反馈等。
《端到端流程:为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阅读札记目录一、内容简述 (3)1.1 背景介绍 (4)1.2 研究意义 (5)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6)二、端到端流程概述 (7)2.1 端到端流程的定义 (9)2.2 端到端流程的特点 (9)2.3 端到端流程的优势与挑战 (11)三、端到端流程的构建与优化 (12)3.1 构建端到端流程的关键步骤 (14)3.1.1 定义客户需求 (15)3.1.2 设计流程 (16)3.1.3 实施与监控 (17)3.1.4 持续改进 (19)3.2 流程优化的方法和工具 (20)3.2.1 识别瓶颈和浪费 (21)3.2.2 采用精益管理和六西格玛方法 (23)3.2.3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流程自动化 (24)四、客户体验与端到端流程 (26)4.1 客户体验的重要性 (27)4.2 端到端流程对客户体验的影响 (29)4.3 提升客户体验的策略和方法 (30)五、案例分析 (31)5.1 成功案例介绍 (32)5.2 案例分析 (33)5.3 案例启示 (34)六、端到端流程的组织和文化保障 (35)6.1 组织结构与端到端流程的匹配 (36)6.2 文化因素对端到端流程的影响 (37)6.3 建立支持端到端流程的企业文化 (39)七、未来趋势与展望 (40)7.1 技术发展对端到端流程的影响 (41)7.2 全球化背景下的端到端流程 (43)7.3 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44)八、结论 (45)8.1 主要研究发现 (47)8.2 对实践的启示 (48)8.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50)一、内容简述端到端流程的概念及重要性:作者首先介绍了端到端流程的基本概念,即连接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全流程,包括需求收集、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推广、客户服务等环节。
随后阐述了优化端到端流程的重要性,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具有关键作用。
客户需求分析与洞察:书中强调了了解客户需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等手段深入挖掘客户的真实需求。
支付宝调研报告(共3篇)第1篇:支付宝支付的调研报告支付宝支付的调研报告一、支付宝的介绍:支付宝(alipay),即浙江支付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由阿里巴巴公司于2021年创办。
支付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其致力于为中国电子商务提供“简单、安全、快速”的在线支付解决方案。
支付宝最初作为淘宝网公司为了解决网络交易安全所设的一个功能,该功能为首先使用的“第三方担保交易模式”,由买家将货款打到支付宝账户,由支付宝向卖家通知发货,买家收到商品确认后指令支付宝将货款放于卖家,至此完成一笔网络交易。
后来,为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支付宝于2021年12月独立为浙江支付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支付宝公司从2021年建立开始,始终以“信任”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核心。
不仅从产品上确保用户在线支付的安全,同时让用户通过支付宝在网络间建立起相互的信任,为建立纯净的互联网环境迈出了非常有意义的一大步。
目前除淘宝和阿里巴巴外,支持使用支付宝交易服务的商家已经超过46万家;涵盖了虚拟游戏、数码通讯、商业服务、机票等行业。
二、支付宝的申请过程一、登录支付宝网站1、进入支付宝网站(s://)点击”注册”按钮,如果图片有不显示的,请刷新一下。
2、输入注册信息,请按照页面中的要求如实填写,否则会导致您的支付宝账户无法正常使用。
注意:支付宝账户分为个人和公司两种类型,请根据自己的需要慎重选择账户类型。
公司类型的支付宝账户一定要有公司银行账户与之匹配。
3、正确填写了注册信息后,点击”确认注册”,支付宝会自动发送一封激活邮件到您注册时填写的邮箱中。
4、登录邮箱,点击邮件中的激活链接,激活您注册的支付宝账户。
5、激活成功,支付宝注册成功,即可体验网上安全交易的乐趣。
二、登录淘宝网站1、进入淘宝网()主页后,点击淘宝首页右上角蓝色字体的”免费注册” ,页面显示新会员注册页面,根据提示填写基本信息,包括:会员名、密码、邮箱等信息,其中*号为必填项目。
支付宝调查汇报支付宝调查汇报支付宝品牌以平安、诚信迎得了用户和业界的一致好评。
支付宝被评为202X年网上支付最正确人气奖、202X年中国最具制造力产品、202X年用户平安使用奖;同时支付宝也在202X年中国互联网产业调查中获得“电子支付〞第一名,名列中国互联网产业品牌50强以及202X 年中国最具制造力企业称号。
202X年9月,在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及计世资讯主办的“202X年中国IT用户中意度调查〞中,支付宝被评为“用户最信赖互联网支付平台〞。
2〕功能结构图支付宝在网上交易中充当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作用,为电子商务提供平安、简单、便利的在线支付解决方案。
〔2〕商业模式1〕目标客户群支付宝刚创立时的目标客户是陶宝网用户,为他们提供一种平安、便利的支付方法。
随着支付宝的影响力不断增加,支付宝开始为阿里巴X 国网站用户以及其他非阿里巴巴旗下网站提供支付平台。
截止202X年底,支付宝已有3300万用户,是我国最大的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
2〕盈利模式截止202X年底,支付宝对全部用户均是使用,没有盈利模式。
但从202X年2月开始,支付宝将向非淘宝网卖家收取肯定比例的技术效劳费用,收费标准约为交易总额1.5%。
淘宝网用户可以继续使用支付宝。
3〕核心能力与国内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相比,支付宝的核心能力主要表达为两点:一是强大的后盾为其提供的庞大客户群,陶宝网、阿里巴X国站都支持支付宝,这为支付宝获得了其他任何第三方支付平台无法比较的客户数量;二是平安保证,支付宝对外推出“全额赔付〞的政策,使用户有了平安保证。
〔3〕经营模式支付宝前期为淘宝网定制,后扩展到阿里巴X国站和非阿里巴巴旗下网站。
202X年10月阿里巴巴公司推出支付宝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旗下C2C网站——淘宝网支付困难的问题,从而推动淘宝网的开展。
后来随着产品的成熟,开始在阿里巴X国站和非阿里巴巴旗下网站推广,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与各大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圈地电子支付市场。
蚂蚁金服的技术架构蚂蚁金服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蚂蚁金服的技术架构是其成功的重要支撑。
蚂蚁金服的技术架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基础设施层、中间件层、业务应用层和前端展示层。
基础设施层是蚂蚁金服技术架构的基础,包括硬件、网络和操作系统等。
为了应对海量的用户和交易请求,蚂蚁金服采用了分布式集群的方式构建基础设施。
通过横向扩展,蚂蚁金服能够提供高性能和高可用性的服务。
中间件层是连接基础设施层和业务应用层的桥梁,包括消息队列、缓存、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等。
消息队列可以实现异步通信,提高系统的并发能力和响应速度。
缓存可以减轻数据库的压力,提高数据读取的效率。
数据库是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核心组件,蚂蚁金服使用了分布式数据库来支持高并发的交易处理。
搜索引擎则可以提供高效的搜索和检索功能。
业务应用层是蚂蚁金服的核心,包括支付、贷款、保险、理财、信用评估等业务模块。
蚂蚁金服的支付系统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如支付宝、花呗等。
贷款和保险模块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风控和个性化服务。
理财模块提供了多种投资理财产品,帮助用户实现财富增值。
信用评估模块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数据和信用记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用评分和信用服务。
前端展示层是用户和系统交互的接口,包括网页、移动应用和小程序等。
蚂蚁金服的前端展示层致力于提供简洁、直观和友好的用户体验。
通过不断优化用户界面和交互设计,蚂蚁金服努力提升用户满意度和使用便捷性。
除了以上四个层次,蚂蚁金服还注重安全和隐私保护。
在技术架构中,蚂蚁金服采用了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风险控制等。
蚂蚁金服致力于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确保用户的资金和交易安全可靠。
蚂蚁金服的技术架构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通过构建稳定高效的基础设施、灵活可靠的中间件、创新多样的业务应用和友好便捷的前端展示,蚂蚁金服能够提供全面优质的金融科技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金融创新实践:支付宝背后的技术和商业逻辑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代表企业之一,支付宝的成功不仅靠着其先进的技术、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强大的品牌效应,更离不开其深刻的商业逻辑和完善的生态系统。
本文将从技术和商业两个维度来探讨支付宝背后的秘密,剖析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并对行业发展和未来趋势进行展望。
一、技术创新:让支付变得更简单、更安全在支付宝创建之初,其最主要的技术创新就是构建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将传统的银行卡支付转化为一种更加简单、便捷的在线支付方式。
而在这之后,支付宝又陆续推出了诸如扫码支付、支付宝钱包、芝麻信用等产品,不仅提高了支付体验的便捷性,更在用户安全和资金安全上进行了全面升级。
例如,支付宝的“指纹支付”技术,通过手机指纹识别技术,实现了“一键支付”,不仅让用户的支付体验更加便捷,同时也加强了用户支付帐号的安全性。
支付宝还相对完善地实现了自动进行风险评估和反欺诈机制,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支付体系,保证了用户交易的安全性。
二、商业逻辑:真正实现信用和消费的升级支付宝通过先进的风控和反欺诈机制,构建了行业的信用评估和用户信用积分体系。
通过这个评估和积分体系,支付宝可以帮助用户在金融更多领域实现信用和消费的升级。
例如,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就是通过将用户在支付宝上的交易记录与淘宝、饿了么等其他网站的信用记录进行融合,构建出了一套更为完整的用户信用评估体系。
在评估到达一定阈值之后,用户可以获得更多的支付、借贷和投资等金融产品服务,从而实现财富的增值和消费的升级。
这样的商业逻辑不仅强化了用户和支付宝之间的信任和互动,更是进一步打通了全行业的金融资讯和服务,助力于行业创新和发展。
三、未来趋势:带动消费和金融新业态的发展在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中,支付宝一直是行业中的领导者。
未来,随着行业不断的创新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支付宝还将发生哪些重大的变化?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支付宝将继续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
1 前言1.1 选题背景2013年8月15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示,下一步要将有效拉动国内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和民生改善,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工作重点。
意见中提出促进公用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提升民生领域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三方面来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做出了引导,从国家政策层面到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层面的具体部署对智慧城市、智能社区、智能安防和智能家居类企业的发展是极大的利好。
新城镇的意义在于进的来,留得下。
进的来是要求城市有容纳的空间,留得下是进来后能够有生活有就业,而且是就近生活、就业,我们要为这样的新城镇建设提供信息化消费就业服务。
总而言之,智慧社区云平台的建立符合国家战略、符合国家政策方向、符合未来国家新城镇建设的趋势,是实现未来智慧城市的一个分支。
本文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通过建设完善智慧社区平台体系来实现智慧社区的各个功能,最终达到信息服务家庭的目的。
1.2 国内外发展趋势国外早在上世纪末网络营销发展初期,就已经有学者对这项活动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后期更是开始对网络营销这项活动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因此在网络营销方面的研究经验也相对深厚,尤其是零售企业的网上营销活动这一研究方面,都已趋于成熟和完善。
网络营销在智慧社区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智慧社区平台能持续运营的主要盈利手段。
在我国,智慧城市的理念同样获得中央和很多地方政府的认同,关于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视为重中之重。
智慧城市的建设正在逐步扩散不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东部还是中西部,无一例外都在发散扩展,以上海为例,上海市为进一步延伸世博的后续效应,在“十二五”期间率先提出构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
当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城市建设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设备尚不健全,还不具备能够大规模建设的条件和要求,这也是圈内权威人士心照不宣的。
支付宝的运营模式学生姓名:杨晓燕专业班级:市场营销班学号:摘要在全球信息化的影响下,电子商务已成为21世纪先进生产力的标志之一,作为一种信息时代通行的商务模式,电子商务观念正不断深入人心。
而在我国,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崛起,网上交易发展也步入了一个新台阶,用户认为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较大问题是商品的品质、卖家的诚信和支付的安全性问题,支付宝正是满足了网上交易的商家和消费者对信誉和安全的要求应运而生的。
【关键词】:3~5个,支付宝,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支付平台AbstractUnder information-based influence in the world,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has become in 21th century one of the sign of advanced productivity.The business mode that is a kind of information ages to go through,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idea just and continuously goes deep into public.And in the our country, calculator and network technical univers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electronic commerce quickly rising, traded development to also follow a new step on the net, the customer thinks that the net top trades the trustworthiness and paying safety problem of quality, seller that existent greater problem is a merchandise currently, paying the treasure is exactly store and the request of the consumer to the prestige and the safety that satisfied on-line bargain to emerge with the tide of the times.【Keyword 】:Is 3~5, pay a treasure, electronic commerce, trade on the net, pay platforz目录1 支付宝的概述 (1)1.1 支付宝的基本概念 (1)1.2 支付宝的产生与发展 (1)1.2.1 产生的背景 (1)1.2.2 发展的简史 (1)2 支付宝的交易流程与特点 (2)2.1 支付宝的交易流程 (2)2.2 支付宝的特点 (2)2.2.1 安全 (2)2.2.2 简单 (3)2.2.3 快捷 (3)3 支付宝的运营模式 (3)3.1 支付宝的商业模式 (3)3.1.1 支付宝的战略目标 (3)3.1.2 目标客户 (3)3.1.3 盈利模式 (3)3.1.4 核心能力 (4)3.1.5 竞争优势 (4)3.2 支付宝技术模式 (5)3.2.1 技术支持 (5)3.2.2 合作技巧 (5)3.3 支付宝的经营模式 (5)3.3.1 营销策略 (5)3.3.2 用户价值体现 (5)3.3.3 沟通价值体现 (6)3.3.4 信誉体系 (6)3.3.5 经营状况 (6)3.4 支付宝的管理模式 (7)3.4.1 企业文化 (7)3.4.2 员工奖惩制度 (7)3.4.3 员工培训 (7)3.5 支付宝资本模式 (8)4 支付宝发展的现状和方向 (8)4.1 发展的现状 (8)4.2 支付宝的发展方向 (8)4.2.1 社交化 (9)4.2.2 移动化 (9)4.3 微支付 (9)5 支付宝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10)5.1 面临的问题 (10)5.1.1 法律定位问题 (10)5.1.2 交易安全问题 (10)5.1.3 非法交易的问题 (10)5.1.4 风险控制问题 (10)5.2 对策 (11)5.2.1 明确法律的定位 (11)5.2.2 加强监督管理 (11)5.2.3 加大监控范围 (11)5.2.4 提高网络安全技术 (11)6 发展建议 (11)参考文献 (13)谢辞 (14)附录 (14)支付宝的运营模式1 支付宝的概述支付宝网站是国内先进的网上支付平台,由全球最佳 B2B 公司阿里巴巴公司创办,致力于为网络交易用户提供优质的安全支付服务。
一、实训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支付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支付宝作为中国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其独特的盈利模式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次实训旨在深入分析支付宝的盈利模式,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及其在移动支付领域的竞争力。
二、实训目标1. 了解支付宝的盈利模式及其构成要素。
2. 分析支付宝盈利模式的优势和挑战。
3. 探讨支付宝盈利模式对移动支付行业的影响。
三、支付宝盈利模式分析(一)手续费收入支付宝作为支付平台,向商家和个人用户提供支付服务时,会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
这是支付宝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手续费包括但不限于:- 交易手续费:用户在支付宝平台进行交易时,支付宝会按照交易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手续费。
- 提现手续费:用户将支付宝账户中的资金提现至银行卡时,支付宝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二)增值服务费用支付宝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如转账、充值、理财、保险等,并向用户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
这些增值服务不仅丰富了支付宝的业务范围,也为公司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三)投资收益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集团在金融领域拥有丰富的投资和运营经验。
支付宝通过投资金融市场,如购买债券、基金等,获得投资收益。
此外,支付宝还参与一些大型金融项目的投资,如蚂蚁金服的融资等。
(四)营销服务支付宝为商家提供一系列营销服务,如广告投放、推广服务、数据分析等。
商家通过这些服务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提高销售额。
支付宝从中获得收益。
(五)金融业务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集团在金融领域拥有丰富的业务,如花呗、借呗、保险等。
这些金融业务为支付宝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四、支付宝盈利模式的优势与挑战(一)优势1. 强大的用户基础:支付宝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这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丰富的业务场景:支付宝覆盖了购物、转账、理财等多个领域,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3. 先进的金融科技:支付宝在金融科技领域拥有领先地位,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支付宝和蚂蚁花呗的技术架构及实践每年“双11”都是一场电商盛会,消费者狂欢日。
今年双11的意义尤为重大,它已经发展成为全世界电商和消费者都参与进来的盛宴。
而对技术人员来说,双十一无疑已经成为一场大考,考量的角度是整体架构、基础中间件、运维工具、人员等。
一次成功的大促准备不光是针对活动本身对系统和架构做的优化措施,比如:流量控制,缓存策略,依赖管控,性能优化……更是与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打磨分不开。
下面我将简单介绍支付宝的整体架构,让大家有个初步认识,然后会以本次在大促中大放异彩的“蚂蚁花呗”为例,大致介绍一个新业务是如何从头开始准备大促的。
因为涉及的内容要深入下去是足够写一个系列介绍,本文只能提纲挈领的让大家有个初步认识,后续可能会对大家感兴趣的专项内容进行深入分享。
架构支付宝的架构设计上应该考虑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特殊性,比如要求更高的业务连续性,更好的高扩展性,更快速的支持新业务发展等特点。
目前其架构如下:整个平台被分成了三个层:1. 运维平台(IAAS):主要提供基础资源的可伸缩性,比如网络、存储、数据库、虚拟化、IDC等,保证底层系统平台的稳定性;2. 技术平台(PAAS):主要提供可伸缩、高可用的分布式事务处理和服务计算能力,能够做到弹性资源的分配和访问控制,提供一套基础的中间件运行环境,屏蔽底层资源的复杂性;3. 业务平台(SAAS):提供随时随地高可用的支付服务,并且提供一个安全易用的开放支付应用开发平台。
架构特性逻辑数据中心架构在双十一大促当天业务量年年翻番的情况下,支付宝面临的考验也越来越大:系统的容量越来越大,服务器、网络、数据库、机房都随之扩展,这带来了一些比较大的问题,比如系统规模越来越大,系统的复杂度越来越高,以前按照点的伸缩性架构无法满足要求,需要我们有一套整体性的可伸缩方案,可以按照一个单元的维度进行扩展。
能够提供支持异地伸缩的能力,提供N+1的灾备方案,提供整体性的故障恢复体系。
支付宝整体架构范文支付宝是中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之一,它的整体架构复杂而庞大。
以下是对支付宝整体架构的概述,以及主要组成部分的介绍。
支付宝的整体架构可以分为前端、中间件和后端三层结构。
前端层主要负责用户界面的展示和交互。
支付宝的前端层包括网页端、移动端(Android和iOS)以及小程序等不同形态的终端。
网页端通过浏览器提供用户登录、注册、支付、转账等功能;移动端提供类似的功能,并增加了更多便捷的特性,例如扫码支付和指纹支付等;小程序是一种轻量级的应用,可以在支付宝的生态系统中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中间件层负责处理前端发起的请求,并完成相应的数据处理和业务逻辑。
支付宝的中间件层包括负载均衡、缓存、消息队列等组件。
负载均衡组件用于将前端的请求分发给后端的多个服务器,并平衡服务器的负载;缓存组件用于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减少对后端数据库的访问;消息队列组件用于实现异步处理,在高峰期缓解系统的压力。
后端层是支付宝整体架构的核心。
后端层负责处理中间件传递过来的请求,并完成具体的业务逻辑。
支付宝的后端层包括账户系统、支付系统、结算系统、风控系统、安全系统等子系统。
账户系统负责用户的注册、登录、余额查询等功能;支付系统处理用户的支付请求,包括扫码支付、手机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结算系统负责用户的资金结算和对账;风控系统用于检测和防范支付风险;安全系统保障支付过程的安全性。
支付宝的整体架构非常复杂,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需要高效的通信和协作。
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性,支付宝采用了分布式架构和微服务架构。
分布式架构通过将系统拆分成多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降低了单个系统的复杂性,并提高了系统的可伸缩性和容错性。
微服务架构进一步细分了子系统,将每个子系统拆分成多个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独立部署和运行,并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协作,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总结而言,支付宝的整体架构由前端、中间件和后端三层结构组成。
支付宝技术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支付宝作为中国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其技术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支付宝技术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支付宝的技术架构、安全性、用户体验等方面。
二、技术架构。
支付宝的技术架构主要包括前端架构、后端架构和安全架构三大部分。
前端架构采用了现代化的前端技术,如React、Vue等,保证了用户界面的流畅性和交互体验。
后端架构采用了微服务架构,通过服务拆分和治理,实现了系统的高可用和高性能。
安全架构方面,支付宝采用了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风险控制等,保障了用户资金和信息的安全。
三、安全性。
支付宝作为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安全性是其技术实施方案中最重要的一环。
支付宝通过多种手段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包括风险识别技术、实时监控系统、账户安全体系等。
此外,支付宝还不断优化安全策略,及时更新安全补丁,加强系统的抗攻击能力,确保用户资金和信息的安全。
四、用户体验。
支付宝致力于提供便捷、安全、智能的用户体验。
在技术实施方案中,支付宝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智能化的服务。
同时,支付宝还不断优化用户界面和交互设计,提升用户的操作便捷性和体验感。
通过技术手段,支付宝实现了快速的交易处理、智能的推荐服务和个性化的用户体验,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和喜爱。
五、总结。
支付宝作为中国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其技术实施方案涵盖了技术架构、安全性和用户体验等多个方面。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优化,支付宝为用户提供了安全、便捷、智能的支付服务,成为了移动支付领域的佼佼者。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支付宝的技术实施方案将会更加完善,为用户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
六、参考资料。
1. 《支付宝技术架构演进与创新实践》。
2. 《支付宝安全体系与风控技术》。
3. 《用户体验设计在支付宝的应用与实践》。
以上为支付宝技术实施方案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160•本文针对物联网实验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构建专业融合平台的意义。
通过对虚拟化技术研究,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完成物联网专业融合平台的自主开发,并将所开发的实验平台应用在课内实践教学、技能竞赛中,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引言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虚拟仿真技术也逐步地融入到教学领域中,能够有效地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陈秋菊,物联网虚拟实验室的构建研究:福建电脑,2018),其方便灵活、资源共享等特点对于实践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业界物联网体系架构被公认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这三层分别有对应的开源虚拟仿真软件可以使用。
在感知层使用Cooja工具可以完整地仿真传感器网,Cooja仿真器是contiki操作系统下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工具(郭显,方君丽,张恩展,基于cooja仿真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研究:计算机教育,2017)。
在网络层使用思科模拟器或者华为eNSP可以为计算机网络课程提供辅助教学,而在应用层使用VMware虚拟机或者VirtualBox虚拟机对网络服务器进行仿真。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能够高效整合多媒体实验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也降低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安装维护工作量(唐海涛,张立明,张仲明,物联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建设: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各学高等院校的欢迎(谭方勇,刘昭斌,物联网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物联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计算机教育,2019)。
2.专业融合平台的意义各个仿真平台都有各自的侧重点,例如eNSP偏重于网络层,而VMware是一款桌面虚拟计算机软件,可以在一台实体计算机上运行不同操作系统以及各种网络服务,其侧重于应用层。
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仅仅采用某一种虚拟仿真软件开展教学,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单一的虚拟机软件无法展现物联网三层架构全貌。
《中国金融电脑》2021年总目录新年寄语凝时代匠心 携使命前行 毛卫东/1特稿凤凰涅槃,再造北农商科技新引擎——北京农商银行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建设实践 李保旭/10风劲潮涌历三载 乘风破浪正扬帆——庆祝工商银行业务研发中心组建三周年 毛卫东/12专题基于区块链的区域股权市场创新试点 姚前/1深化“三位一体”金融服务创新 打造“双轮驱动”开放金融生态吕仲涛/1共建共享 共生共荣 金磐石/1邮储银行数字金融的“加减乘除” 曲家文/1做好“十四五”科技规划谋篇布局 助力打造中国领先科技型投行毛宇星/1守正创新,构建数字金融新生态 杨兵兵/2金融科技多维赋能 驱动区域银行数字化转型 邹帮山/2深化科技赋能,构筑供应链金融数字生态 胡德斌/2数字生态,知难而上 李兴双/2新网银行构建数字金融安全发展屏障的实践 李秀生/2深化科技赋能,构建现金管理新模式 李保旭/2科技赋能国泰君安数字化转型,引领金融生态建设 俞枫/2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打造银行数字化转型新引擎 孟茜/3数字赋能经营转型 高效服务实体民生 徐彤/3打造“数据新基建”,助力产业数字化 万磊/3推进产业数字连接 构筑数字金融生态——广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黄文宇/3疫情加速数字化转型,坚守初心普惠金融 李海涛/3积极发展金融级云服务 赋能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 涂晓军/3金融科技双循环,开启数字化转型下半场 蔡钊/4民生科技暖服务,数字金融开新局 毛斌/4务实数字化底座 起航转型新征程——北京银行首席信息官龚伟华访谈 焦卢玲/4深交所数字化建设及未来发展战略 喻华丽/4 推动科技创新,助力安全发展——2021年证券信息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王泊/4客户体验与数字科技双轮驱动,“全景银行”破题数字化转型张国栋 吴佳迅/4加速金融科技创新 助力全行数字化转型 杨龙如/5竞逐金融科技新赛道,下好数字转型“先手棋” 王怡/5业技融合 创新赋能 做好银行数字化转型排头兵 王铿/5深耕科技创新 助力银行数字化转型 刘雷/5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以邮储银行为例 胡军锋/5农业银行深化科技赋能 惠农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赵焕芳/6务实推进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尚阳/6新网银行的变与不变——深化科技创新 构筑普惠生态 毛航/6深化渠道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浙江稠州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之路陈向红 郭光炉/6“2021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金融科技研讨会”顺利召开 伍曼/6打造智能服务新引擎,推动远程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 吕艾国/7业技融合,赋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刘瑜晓 郑明辉/7苏州银行场景金融实践方案 李微羽/7 长沙银行远程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 陶燕 等/7基于旅程管理的客户体验体系构建 王海涛/7 众邦银行:数字化生态银行的三维透视 程峰/8苏宁银行的科技发展之路 黄进/8三湘银行数据中心设计创新与突破 宋志明/8基于SOC平台的基础设施安全运营实践 李树峰 袁卫库/8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质效,践行O2O特色银行发展之路 田涵勇/8 梅州客商银行“特、专、精、美”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实践陈景荣 何良玉/8拥抱数字金融,稳健砥砺前行——江西裕民银行的金融数字化之路 丁伟/8立足服务“三创”,打造具有中关村银行特色的ECOBank金融科技体系杨乾 商晓媛/8北京银行:着力构建企业级业务架构 助推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 龚伟华/9 锦州银行:数字化转型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郭文峰 陈志祥/9 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赋能地方发展 邹帮山/9 践行数字化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 曹广智/9 广州银行:“加减乘除”法推进数字化转型,助力湾区发展 赵志东/9金融科技推动中小城商行创新发展 董金光/9助力五位一体“科技强行”建设和社会数字化转型 李六旬/10金融科技赋新能 数字化转型奏新章 刘国建/10技术融合视角下的金融科技发展与实践 胡浩青/10金融科技共享平台助推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 朱锋/10科技创新深化智慧零售新基建 稳步推进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 吴绵顺/11农业银行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势道术” 刘光仿/11科技赋能交易银行数字化转型 康钧伟/11数字化转型时代银行对公信贷业务中的AI大数据应用探索 王彦博 等/11转型发展、重在预防,全面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能力 刘鸿乾/12安全发展共进双赢,创新赋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 杨晓勤/12筑牢安全底线 践行绿色发展 激活数字价值——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实践 洪伟/12全力打造一流安全银行 成就网络安全高水平履职企业——兴业银行信息安全建设与实践 吴上荣/12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筑牢金融网络安全之基 彭晓 等/12浅析招商银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钟祝君 王大晓/12贯彻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能力肖国彬/12浅析中小城商行如何做好关键信息基础建设与安全保护 陈峰/12视角工商银行发挥金融科技优势 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张旻/1科技赋能,工行厦门分行发力GBC场景建设——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分行副行长黄立波访谈 康超/1中小银行数据治理的挑战与实践 沈栋/1探索金融科技创新赋能 驱动区域经济高效发展——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赵桂德访谈 焦卢玲/2联邦学习在商业银行反欺诈领域的应用 苏建明 等/2打造应用运维新架构 支撑价值创造新发展 王旭光/2溯本求源,从标准化的目的看金融标准化 李宽/2科技引领,人才兴业,创新赋能——访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副行长宋宁 郑清源/3 RPA对中小城商行的机遇与挑战 王成名 彭小娟/3坚持数据生产要素作引擎 构建欺诈风险防控新格局 施维/4敏捷化开发之旅——北京中关村银行支持小微及场景金融的技术之路 熊振云/4中国工商银行分布式消息服务平台探索与实践 罗毅 等/5新技术赋能数字化转型——中国工商银行量化交易体系建设 杨一军/5民营银行信息安全建设的一般框架及经验分享 杨乾/5积极应用RPA技术,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 龚光庆/6打造ABC ONE智能网络模型 助力数字银行转型发展 许青邦/6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应用——中国银行软件中心创新实践分享 朱军/9打造软件质量保证体系,护航新一代智慧银行系统建设 杨一军/9隐私计算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探索 龚光庆/10用户体验和TMMi五级测试管理体系融合探索与实践 王晓静 等/11加强分布式数据库建设 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 罗毅 林承军/11确定性的消失——新形势下的银行科技管理漫谈 夏雷/11区块链技术助力互联网可信基础设施建设 苏恒/12重构与延伸:人工智能在银行业的应用与发展 王继武/12热点加快AI创新应用 驱动银行智慧转型——2020年金融AI云课堂线上+线下活动成功举办 焦卢玲/1金融科技赋能贸易金融创新发展——“‘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金融科技论坛”成功在线举办郑清源/10新架构、新引擎、新服务——“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论坛”在线举行 吴争齐/10《关于规范金融业开源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意见》对金融业创新发展和开源治理的启示 栗蔚/12庆祝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成立25周年砥砺奋进二十五载,科技驱动再谱新篇 杨龙如/7 深化数字化转型,为工商银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罗毅 /7深入推进研发管理改革 赋能工商银行业务创新发展 龚光庆/7智慧网点浅议智能AI机器人在银行网点的应用场景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金融科技部课题组中国工商银行上饶市分行金融科技服务支持团队/1深耕网点转型发展需求 打造人力资源自适应调配新模式 杜姗 马文彬/1人脸识别技术在银行网点的应用探索 于焘 邹凯/2基于金融科技视角的全生态智慧网点建设——以潍坊银行智慧网点为例 李子刚 等/3关于商业银行便携式智能终端发展的思考中国工商银行业务研发中心金融机具研究室中国工商银行上饶市分行金融科技服务支持团队/4关于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智慧化转型的思考 张立伟 等/5移动金融服务舱软硬一体化框架的标准化探 陈剑 等/6浅议AR技术与银行厅堂服务场景对接的可行性方案中国工商银行业务研发中心金融机具研究室中国工商银行上饶市分行金融科技服务支持团队/7构建高质量的新型银行智能渠道体系 高鸿升/8浅议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乡村金融服务 于涛/9用“5G+AI”技术构建银行智慧网点 李小庆/10对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客户旅程服务方案的思考 娄潇 伊治军/11 RPA应用基于RPA技术的端到端运维服务平台建设实践 李娜 等/12融合发展广东华兴银行完成同城灾备真实接管演练 林卫华 等/1分布式一体化监控在中国工商银行的探索与实践 虞珊 刘慕雨/1智能支付网关的研究与应用 韦东俊 刘圣杰/1非接触、多渠道、强互动——聚焦银行音视频场景创新 施好健/3政采贷“双网并行”模式应用实践 袁磊 宋立志/4风险数据集市整合之路 陈路 郑敏/4大数据驱动的信贷智能决策实践与展望 蒋秀才 等/5大数据助推银行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研究与实践 蒋扣莲 等/5语音合成技术及其在金融场景下的应用 杨辰雨 庄磊/6零售信贷客户知识图谱反欺诈应用研究 沈旻旭 等/6拥抱星辰大海:北斗融合金融科技构建金融新业态 魏薇郦 高伟/8直销银行客户数据分析探索与实践 郭阳秦 陈兵/8浅谈如何构建稳定性高、弹性强的RPA机器人 蔡嘉 张泰毓/9基于用户体验指标的直销银行产品迭代管理建议 陈哲 等/9 供应链金融平台为区域性银行发展赋能 闫广亮/9坚持科技自强 深化业务融合 打造高性能收单支付系统——记工商银行业务研发中心助力北京环球影城商户收单体系建设王子寒 等/10银行移动端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展望 赵海强 施佳子/10资金交易统一信用风险管理方案研究与实践 汪宏斌/10苏州银行在科技抗疫中的数字化转型成效 朱鸣 李瑾/10工商银行人工智能视觉能力建设和应用实践 姜璐/11机器学习模型在商业银行防控电信网络诈骗中的应用与实践 陈俊清/11实时业务监控赋能业务创新发展 吴勇 李友朋/11数据要素市场及技术发展研究 强锋 魏博言/12基于“AVOA”原则的银行国债期货交易系统建设方案 王永峰/12架构转型从软件发展历程辨析企业架构的价值 原普雨/1数据之巅 制胜未来——金融行业数据中台五大关键成功要素 王保育 等/1基于业务架构的质量保证方法研究 周燕/2商业银行业务架构综合评价指数构建及实证研究 周添翼/2敏捷开发模式下商业银行架构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卫东 等/2论业务架构师团队的建设 霍嘉/3面向业务研发的业务架构资产治理方法与实践 李京京 达之玢/3分层分布,随需应变——场景生态和技术平台助力金融企业转型 范斌 等/3基于业务架构的商业银行合作方分类方法研究 马文怡 达之玢/4基于架构思维的业务架构培训课程体系的研究 贾娜/4“十四五”开局之年再谈企业架构驱动的数字化转型 范斌 付晓岩/5银行大数据治理研究和实践 李小庆/6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 王华军 于金叶/8模型驱动的低代码平台及其在金融业务系统迁移中的应用 曹严明 曹蕤/8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力框架构建和成熟度评价方法研究 周添翼/11信息安全开展信息安全建设 打造银行信息安全四维体系 鲍莹/1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银行信息系统风险预警平台 宋瓷婷/2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实践 金雯婷 石英/3商业银行零信任安全架构研究 崔兆栋 等/3大型商业银行生产系统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 徐建斌 张相广/4对系统安全漏洞修复的认识及思考 邹秋波 刘凌志/4物联网环境下金融安全风险及防护建议 闫海林 等/5数据服务合规研究及展望 夏知渊 汪星辰/6金融业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与风险分析 蒋伟雯 等/7健全应急响应机制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刘伟 梁山/7加强终端管控 保障信息安全——交通银行青岛分行全网终端统一准入研究与实践 王兵 史广轶/8金融行业远程办公安全风险分析及解决方案 李燕 等/8数字化转型下金融信息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 谭翔宇 等/9华夏银行移动金融客户端风险监测系统建设探索 王志刚 刘晓凤/9加快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安全技术能力和运维效率——华夏银行绍兴分行桌面云部署及安全能力创新实践 崔周宏/9基于机器学习的隐蔽隧道恶意加密流量检测识别研究 张诚 等/10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量化模型研究 商菲 金雯婷/10商业银行数据安全治理方法探究 张洪鹏/11科技管理技术浪潮下转接清算技术标准发展的思考 徐静雯/3建设银行总分行一体化研发体系建设与实践 范艳锋 等/4商业银行科技项目经理胜任力评估体系探讨 章小路 等/5数据中心金融科技人才能力成熟度模型及培养模式研究 付谦 等/7光大银行交易中间件自研创新实践 李彬 等/9期货行业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王永峰/9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的金融科技风险管理探究 左民玮/10对中小银行开展敏捷测试的思考与探索 韩文科/10关于银行业软件研发模式转型的思考——从技术中台建设看软件研发转型 冯欢/11商业银行数据中心制度体系建设研究 初娜 熊浩/12关于科技如何更好赋能银行基层业务的思考 吴斌/12 IT实践需求管理在敏捷开发中应用方式的思考 彭昊/1商业银行全链路性能测试实践 刘达伟/1数据中心机房智能巡检机器人应用研究 俞晓静/2无监督机器学习异常检测技术在智能监控领域的应用展望 陈婧 等/2中小银行科技项目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 周金蓉/2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商业银行测试工作转型发展之路 王春刚/3云平台架构下的银行系统数据分片策略分析 张国柱/3浅谈银行科技转型之需求条目化变革 林伟 等/3实时数据处理技术助力银行数字化转型研究与实践 孙卫/3“智能运维平台-操作中心”赋能金融科技运维新方式 王佳 胡英豪/4移动金融平台建设方向的思考与实践 袁珏 刘杰/4以配置管理为中心的运维工具体系建设研究 陈根/4海通证券数据中台统一数据服务研究实践 许红涛 等/4 AIOps智能运维在中国工商银行的探索与实践 程鹏/5数据中心机房IT硬件管理知识图谱模型的应用路径探索 芦伟 等/5云原生HTAP分布式数据库在银行核心系统的构建研究 李树峰 等/5 Hadoop无感滚动升级,支持业务连续性 翁晓俊 等/6大数据分析助力银行网络运维转型发展 孔浩 刘彬/6基于主数据管理的数据治理探索及实践 朱颖 宋文顶/6中小城商行数据中心存储规划实践 范永清/6探索异构金融云平台,实现资源集约化管理 雷智/6分布式事务在工商银行的探索实践 张丹枫/7工商银行IT研发自动化升级探索——核心批量架构转型与测试提升 丁洁/7基于服务网格的单体应用平滑上云实践 谢伟 程功勋/7工商银行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智能化运维实践 陈庆/8基于NLP技术在运维自动化领域构建智能问答模型的探索与实践李心玥 等/8基于Kappa架构的实时日志分析平台研究与实践 肖睿 等/8基于“运维大数据+AI体系”的清算业务数据智能分析和故障发现定位实践冯烨/9面向业务的IT基础运维能力建设实践 耿辉 等/9敏捷 SAN 网络在金融数据中心的应用探索与实践 陈冠廷 等/9软硬协同:裸金属服务器新加速 魏亮/10基于业务场景的统计测试研究 黄翔 徐伟/10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银行作业执行用时预测的应用研究 侯永铭 等/11工商银行分布式缓存服务平台探索与实践 武文斌 李晓萌/11基于电力数据分析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无线电力监控研究 陆轶祺 等/11 SRv6 技术在广域网的应用研究 汪闻杰/12江阴农商银行数字金融时代转型新举措 王峰 等/12缓解离心冷机轻微喘振的解决方案浅析 孙晓钢/12业界观察加速架构转型 应对互联网运维挑战——民生银行网络智能流量编排探索 兰庆白 项楠/1紫金智能现金配送系统在商业银行的应用 姜卫岗/1云原生网络监控的建设思路与实现方法 魏星/1中国银行业核心系统变迁历程与轨迹浅析 小亮/2重塑应用创新底座,让世界多一个选择——访统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闻欢 郑清源/3探索渠道创新 智创数字未来——赞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宇晖访谈 焦卢玲/3极“智”金融解决方案,让金融数字化转型更稳更优 林建/3商业银行SD-WAN智能网络创新实践 许雄飞/4解析索信达抢滩金融数字化“蓝海”的核心竞争力 伍曼/4宏杉高端存储——业务永续发动机 徐松/4中兴通讯:数字经济的“筑路者”,金融ICT架构的变革者 康超/5数字未来 治理为先——金融数据治理解决方案 赵宏亮/5基于AI视觉的安防物联平台探索与研究 陈跃/5巧用知识图谱,反洗钱告别“单线突破” 杨景香/5勇者无畏,与世争锋 徐松/6华为NoF+方案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彭惠新/7降本增效保安全,共创智慧芯未来——访AMD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企业与商用事业部总经理刘宏兵 郑清源/7构建“新生态”,探索金融行业分布式数据库发展之路 戴功旺/7集中式还是分布式——“账务类”数据库架构的选型 李元佳/7银行移动展业跨平台解决方案浅析 吴亮/7 SAS:以持续创新助力金融机构反洗钱 郑清源/8科技赋能智慧运管 AI助力金库风控 丁慧姝/8创新永恒,云测试助推证券业高质量转型 郑清源/8建设分布式统一调度平台,提升银行数字化运营能力 胡源/8普元信息:致力于成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使能者 彭惠新/9 南天信息:以科技助推金融行业持续发展 徐宏灿/9与时代共命运,以金融科技创新共建美好数字中国 李鸿春/9提升金融IT质效,护卫数字经济远航——访先进数通信息技术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金麟 郑清源/10紫金技术助力信创 自主可控重新起航 童鑫/10安全办公全场景方案助力银行机构开启办公模式新纪元 唐启鹏 夏怡纯/10山东城商联盟大规模作业运行管理实践 方明永/10自主创新正当时,百度智能云AI赋能智慧金融 于洪涛/11中兴通讯:加快科技创新 发力金融市场 康超/11宏杉科技超融合,赋能金融科技创新 徐松/11华为金融核心高端全闪存双活解决方案及应用实践 李毕生/12趋势洞察华为:携手业界打造银行业数据仓库创新平台 曹帆/2资讯《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正式发布 等 /1人民银行工作会议部署2021年工作重点 等 /2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等 /3人民银行召开2021年金融法治工作电视会议 等 /4银保监会:银行不得强迫老年人使用银行卡 等 /5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 等 /6以科技金融之光照亮未来——嘉兴银行举行品牌焕新暨数字化战略转型发布会 郝京/7“华为智慧金融峰会2021”在沪召开 彭惠新/7《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将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等 /7国务院金融委:发展绿色金融与数字金融,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良性循环 等/8《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自9月1日起正式施行 等 /9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 等 /10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业开源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意见》 等/11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 等/12总目录《中国金融电脑》2021年总目录 /12栏目编辑:本刊编辑部 ************.cn。
一、方案特色
1.一体化:统一技术体系、统一管控模式、统一调度模式、统一用户体验,有效地提升了平
台本身的可维护性,极大地提升了平台的用户体验,降低了使用成本;
2.分层回归:支持分层自动化(单元测试、接口测试、WebUI自动化、前端测试)和端到端
(全链路WebUI自动化)持续回归;
3.集成性:提供丰富的API,便于与其他平台(如研发协作平台等)的集成;
4.原子性:方案的运作具备独立的使用周期,不依赖于其他平台或系统;
5.扩展性:自主研发,可快速进行方案扩展,如代码质量度量体系、覆盖率、持续集成等;
6.业务解耦:自动化管控模块AQC-Auto与手动用例管控模块AQC-Case解耦,自动化用
例和手动用例将进行有机结合,为用例管控带来了新的模式;
7.平台规划:为开发自测、开发对产品质量负责、持续集成奠定基石;
8.质量2.0:沿袭小微产品质量团队质量2.0,着力探索和落地技术助力效率提升理念。
二、方案解读
整个平台主要涵盖四大功能模块,Web管控、调度中心、心跳中心、资源管控,具体请参见图1。
方案架构图请参见图2,在后面将逐一进行解读。
图1
图2
1.工程管理
1)测试工程:众所周知,支付宝自动化测试用例(单元测试、接口测试、Web UI自动化测试)都是在标准的Java工程中;
2)自动化用例:对于Java工程,测试class中的method,我们定义为平台的自动化用例;
3)用例同步:通过parse器对SVN的Java工程解析,确保实时的同步或增量同步到我们的自动化用例库中,见图3。
图3
2.实验室管理
1)测试实验室:用户可以基于测试工程,选择待测用例集,新建测试实验室,并配置相关的运行时候所必备的参数;
2)调度模式:实验室支持3种运行方式(OnEvent:提供API供其他平台调用执行,有效提升平台的集成性;OnManual:通过人工触发,便于随时执行;OnTime:无人值守定时触发模式。
),调度设置见图4。
图4
3)执行粒度:为了提升用例执行的便捷性,本平台还支持通过Web页面,人工手动运行单个用例或多个用例的方式;
4)通知机制:支持邮件、邮件组、旺旺等通知机制;
5)调度记录:可以查看不同实验室的不同运行记录以及运行明细,图5与图6。
图5
图6
3.回归管理
1)回归实验室:一个回归实验室,对应多个测试实验室,见图7;
图7
2)调度模式:可以批量执行多个同类型实验室,以适应sit回归、端到端回归、资损用例回归等业务需求,见图8。
图8
4.报告管理
1)报告粒度:提供测试实验室和回归实验室的执行报告,用户可以快速的定位到特定实验室在特定的轮次中的特定用例的运行情况,见图9。
图9
2)透明化:透明化了用例的整个执行过程,可以动态查看到测试工程编译失败日志等,见图10。
图10
3)趋势分析:透明化各个测试实验室运行趋势信息,为用例维护推动提供便捷,见图11。
5.调度中心
1)服务注册:不同类型的实验室调度模式是不一样的,需要将不同的调度模式的接口注册到调度中心,实现业务的解耦和调度中心的通用性;
2)任务管控:不同的测试运行,都会形成任务队列中的一个任务,任务的执行与触发,是通过执行调度中心的任务模块去完成的。
6.心跳中心
1)适配中心:本平台是一体化平台,但是针对不同测试类型的实验室,需要不同的runner 去适配;
2)环境治理:不同类型的用例对环境的要求不一样,可以通过一些通用脚本的执行,完成环境的初始化和清理工作;
3)回调管理:主要是将运行的结果、日志、运行情况写入平台。
7.设备管控
1)设备管理:平台提供分门别类的设备管理和开放的OpenApi,承载着回归体系所需要的硬件资源,进行统筹和调配;
2)透明化:为了透明化测试资源的使用情况,这里会提供相应的报警机制,让用户可以实时查看到机器设备的使用状况,便于即可对硬件资源做相应的处理;提供OpenApi,因为本平台不单单承载在PC自动化回归体系所需要的设备,目前工具研发团队所研发的安全产品测试平台的硬件资源也来源于此;
3)资源池:提出资源池的概念,源于特定测试回归实验室对硬件资源的配置性要求的不同,确保回归实验室的原子性和隔离性,在平台资源管控中,我们也设定了相应的公共资源池,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
4)快捷操作:提供一些便捷的操作,如重启tomcat、安装jdk、安装maven等;
5)统一资源池:本设备管理模块即将成为小微回归体系平台的资源池,为业务的扩展做好充分的准备,见图12。
图12
三、案例启示
笔者认为,工具平台不是目的,只是助力效率提升的手段,不论是工具平台建设的本身,还是工具平台的服务化能力,高质高量研发出高效的效率工具,助力业务成长,提升研发效率,才是根本,在自动化回归体系建设中,工具平台构建起三套回归体系(无线、全站、CRO),走出去,引进来,打造互联网金融测试之回归体系标杆,和业界同仁一起共促自动化回归体系建设。
附录一:笔者主导研发的支付宝自动化回归体系盘点:
1.无线-自动化回归体系:针对快捷支付、钱包、商户APP特点,无缝支持自主研发框架
(TRobot)和开源框架(如Robotium);支持性能监测、安装卸载启动测试的无缝接入;
2.全站-PC端分层与端到端回归体系:无缝支持从分层(单元测试、接口测试、WebUI自
动化、前端测试)回归和端到端(全链路WebUI自动化)回归;
3.安全部-安全产品回归体系:支持无线客户端产品的回归,支持Python、Ruby等语言用
例。
附录二:笔者自动化建设和工具平台建设感悟:
1.自动化不是万能的,但自动化必将越来越受重视,将作为手动测试的必要补充;
2.自动化回归体系也许将成为开发自测、开发对产品质量负责的必备武器;
3.提升自动化回归体系服务化能力,将成为自动化建设的核心之一;
4.自动化价值最大化,才能提升全员对自动化的信心;
5.工具平台建设,不同于传统的研发,我们每个同学都需要具备PD+DEV+TESTER能力;
6.作为工具研发团队,我们不仅仅要输出我们的工具平台,还要提升工具服务化能力;
7.作为工具研发团队,我们更要输出我们的技术,提升技术服务化能力,促进构建线下工具
平台建设生态体系,让工具去驱动未来,让工具去为研发保驾护航。
作者简介
王超,花名于龙,现任支付宝高级技术专家。
2007年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硕士毕业,先后在微软、SAP、淘宝网从事自动化测试用例开发、自动化框架研发、测试平台建设、信息系统研发、测试工具研发团队管理等工作,主导研发淘宝网PC自动化测试框架AutomanX、支付宝质量风险防控平台AQC、支付宝无线测试平台、资损防控T+1核对平台等产品,目前负责支付宝产品质量部工具研发团队,专注于支付宝线下工具平台建设,业务涉及持续集成、自动化回归体系、数据平台、资损防控、技术风险防控、性能评测中心、测试管控等平台或工具建设。
作者邮箱:chaowang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