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
- 格式:pptx
- 大小:26.12 MB
- 文档页数:44
第11篇小石潭记一、[2021亳州市利辛县三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琅琊溪①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
琅琊溪位于滁州琅琊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2)佁然..不动佁然:(3)悄怆幽邃.邃:(4)但.见流出山中花但: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小石潭记》(节选)写景动静结合,其中写动景的句子是“, ”;《琅琊溪》写景虚实结合,其中(虚/实)写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 (虚/实)写山中的春意。
(4分)4. 《小石潭记》(节选)和《琅琊溪》都是作者被贬期间所作,表达的主旨有什么不同?(4分)二、[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Ⅱ真题研练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总体要求能阅读理解、分析鉴赏浅易的古代诗文。
简释:所谓“浅易”是指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所能读懂的。
分项考点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简释:①“理解”一词体现文言文“阅读”方面的要求,意谓不考对词义的死记硬背,不在名词术语上做文章,而是着眼全篇,根据文意去感悟。
②“常见”意谓所考内容为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或中学教材中经常涉及的实词,而不考那些生僻难懂的。
③“文中”说明这些实词的含义是通过上下文体现出来的,不单纯是字典的解释,须结合语境作判别。
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简释:“常见虚词”主要指上面列出的十八个,这是考查的范围。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意义”指的是该词在文中的具体解释,“用法”指的是该词在语境中的词性及语法功能。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简释:“与现代汉语不同”,这是考查的重点。
而且重点放在运用中,即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能够理解与辨别,且能在翻译中译出。
4.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简释:所谓“文中句子的理解”,是指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分析。
所谓“文中句子的翻译”,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
这一考点实际上把上面的四个考点全都包容进去了。
5.文中信息的筛选。
简释:它要求在基本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语言、行为举止、性格特点、思想感情、道理启示等相关信息。
6.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
简释:它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准确归纳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
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题组一传记类一、(2014课标全国Ⅰ,4—7,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十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原卷)【2022春·广西梧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即更.刮目相待B.卿言多务.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见往事..耳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了解D.及鲁肃过.寻阳过:拜访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022春·河南周口·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孙权劝学》,完成下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孰若.孤未若.柳絮因风起门庭若.市B.及.鲁肃过寻阳将复何及.由表及.里C.与.蒙论议意与.日去与.人为善5.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6.选文中孙权是怎样说服吕蒙学习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概括。
7.联系选文中吕蒙的变化及链接材料,谈谈怎样才能让学习进步?【链接材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日:“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一、(2019·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汉元年①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②。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③,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④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
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⑤,偶语者弃市⑥。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⑦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⑧。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释】①汉元年: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后的第一年,即公元前206年。
②沛公:即汉高祖刘邦。
霸上:古地名。
③组:绳索。
④轵道:亭名,后以“轵道”借指亡国投降。
⑤族: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
⑥偶语:相对私语。
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
⑦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
⑧吏:指当时的大、小官员。
案堵:同“安堵”,形容百姓安居乐业。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标2处)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沛公又让.不受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诸将或.言诛秦王一食或.尽粟一石B.乃以秦王属.吏属.予作文以记之C.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乃.不知有汉D.系颈以.组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4.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秦王子婴投降后,将领们主张杀死他,沛公反对,认为子婴已经投降,再杀他就太不吉祥了。
(2021·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贺铸,字方回,卫州人。
喜谈当世事,博学强记,工语言。
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括①,皆为新奇。
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
”初,监太原工作,有贵人子同事,骄倨不相下。
铸廉②得盗工作物,摒待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贵意人子惶骇,谢:“有之。
”铸曰:“能从吾治,免白发③。
”即起自袒其肤,杖.之数下,贵人子叩头祈哀,即大笑释.去。
自是诸挟气力颉颃④.者,皆侧目不敢仰视。
家贫,贷子钱自给,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
(节选自《宋史·文苑列传》,有删减)[注释]①隐括:润色修改。
②廉:查访,侦查。
③白发:告发。
④颉颃(xié háng);倔强,自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少.加隐括( )(2)奔命不暇.( )(3)杖.之数下( )(4)大笑释.去( )【答案】1.稍微空闲用杖打释放【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1)句意为:稍加润色修改。
少:稍微。
(2)句意为:使他们不停地奔命。
暇:空闲。
(3)句意为:用杖打了几下。
杖:用杖打(4)句意为:大笑着释放了贵族子弟。
释:释放。
【点睛】参考译文贺铸,字方回,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喜欢议论当朝大事,学识广博,记忆力特强,善于言辞。
贺铸尤其擅长作曲,常常把别人丢掉的曲子搜集起来,稍加润色修改,便成了新奇的曲子。
他曾经说:“我在笔下驱使着李商隐、温庭筠,常常使他们不停地奔命。
”起初,监太原工作。
有一个贵族子弟和贺铸是同事,这个人骄纵傲慢,目中无人,贺铸经过察访,了解他偷盗公物,于是把仆役和公差们屏退后,把这个贵族子弟关在密室里,贺铸手里拿着刑杖数落说:“过来,你在某时盗窃某物去作某用,又某时盗窃某物拿回自己家中,是这样吗?”贵族子弟十分惊恐,认错说:“有这些事。
”贺铸说:“如果让我处罚你,就不告发你了。
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3一、(2015·德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①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②。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③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节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释】①曩(nǎng):从前。
②雊(gòu):雉鸡叫。
③天机:天性。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冈”中“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上使外.将兵B.其一犬.坐于前C.腰.白玉之环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实是.欲界之仙都然是.中有深趣矣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月上下C.复与疏钟相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倘能从.我游乎请从.吏夜归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4.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5.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一)(2022春·河北沧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权谓.吕蒙曰谓:_______(2)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3)蒙辞.以军中多务辞:______(4)见往事..耳往事:_______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阅读选文,摘选或总结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文中孙权的一番话充分体现了劝说的艺术。
他先一语道出吕蒙“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指出“学”的必要性,面对对方“军中多务”的借口,他继而表明自己并不期待吕蒙(1)“_______”,只要吕蒙用(2)“_______”的读书方法了解历史即可,最后他还(3)_______指出读书的收获,终于使吕蒙“乃始就学”。
4.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二)(2021春·安徽马鞍山·七年级统考期末)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权谓.吕蒙曰(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及.鲁肃过寻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一、(2018·淄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细柳(节选)细柳娘,中都之士人女也。
或以其飘枭可爱,戏呼之“细柳”云。
柳少慧,解文字。
而生平简默,未尝言人臧否..。
但有问名①者,必求一亲窥其人。
阅人甚多,俱言未可,而年十九矣。
父母怒之曰:“天下迄无良匹,汝将以丫角老②耶?”女曰:“我实欲以人胜天,顾久而不就,亦吾命也。
今而后,请惟父母之命是听。
”时有高生者,世家名士,闻细柳之名,委禽③焉。
既醮④,夫妇甚得。
生前室遗孤,小字长福,时五岁,女抚养周至。
福年十岁,始学为文。
父既殁,娇惰不肯读,辄亡.去从牧儿遨。
谯诃⑤不改,而顽冥如故。
母无奈之,因呼而谕之曰:“既不愿读,亦复何能相强?但贫家无冗人,便更若衣,使与僮仆共操作。
不然,鞭挞勿悔!”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
数日,苦.之,泣跪庭下,愿仍读。
母返身面壁,置不闻。
不得已,执鞭啜泣而出。
残秋向尽,体无衣,足无履,冷雨沾濡,缩头如丐。
里人见而怜之,纳继室者,皆引细娘为戒,啧有烦言。
女亦稍稍闻之,而漠不为意。
福不堪其苦,弃豕逃去;女亦任之,殊不追问。
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不敢遽入,哀求邻媪往白.母。
女曰:“若能受百杖,可来见;不然,早复去。
”福闻之,骤入,痛哭愿受杖。
母问:“今知改悔乎?”曰:“悔矣。
”曰:“既知悔,无须挞楚,可安分牧豖,再犯不宥⑥!”福大哭曰:“愿受百杖,请复读。
”女不听。
邻妪怂恿之,始纳焉。
濯发授衣,令与弟同师。
勤身锐虑,大异往昔,三年游泮⑦。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问名:古代婚姻礼仪之一,指男方去女方家提亲。
②以丫角老:终身做姑娘。
③委禽:送聘礼,表示定婚。
④醮(jiào):嫁。
⑤谯诃:责备呵斥。
⑥宥(yòu):宽恕。
⑦游泮:进县学,成为秀才。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标3处)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1)习题2一、(2018·某某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②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③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④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⑤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⑥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⑦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⑧楚王问其故。
⑨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⑩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1.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今有人于.此。
于:介词,在。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之:结构助词,的。
C.以.牒为械。
以:介词,用。
D.乃.可攻也。
乃:副词,就2.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译文:(这个人)抛掉自己华丽的车子,(看到)邻人有破车子便想去偷。
B.“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译文:楚国的地方有五千里,宋国的地方有五百里。
C.“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译文:公输盘因为我制造了云梯,那(我)就一定要攻打宋国。
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译文:(我的弟子)(已)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的敌人了。
3.下列对人物语言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墨子类推出打算攻宋的楚王与“有窃疾”者无异,目的是规劝楚王放弃攻宋。
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一、(2018·山东聊城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
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
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荀罃(yīnɡ):春秋时晋国大将。
②拔:攻克,攻取。
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
④遽:迅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公将驰.之驰:________________(2)彼竭我盈.:盈:________________(3)皆.初气过锐皆:________________(4)渐就衰竭之故.故:_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善于用气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
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