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必修4: 第四单元学习质量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已纠错)

人教版语文必修4: 第四单元学习质量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已纠错)

第四单元学习质量检测题

本考案共六大题,16个小题,满分为120分,用时12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丑与喜剧

喜剧与丑有着不解之缘。在喜剧发展史上,丑始终被作为喜剧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贯穿于喜剧进程中。这是基于人类对美丑辩证关系的科学理解。正像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说的:“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一般而言,丑总是与美相伴相随,相比较而存在,孤立的、纯粹的丑无疑并不具备审美价值,而当它以无害的感性形式进入喜剧世界,即被赋予积极的审美价值。这是因为喜剧是以笑的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丑,褒扬美的艺术,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喜剧的笑是通过丑获得的,其中包括恶的丑和善的丑。一张丑怪的面孔,一个笨拙的动作,一种狼狈的姿态,一个愚蠢的字眼……都会产生滑稽感,赢得笑声,激起喜剧愉悦。

喜剧的“主角”是丑,这在传统喜剧创作中是显而易见的,《秋江》中的老艄公,开的是“螃蟹脸”,笑纹如网;《十五贯》中娄阿鼠的鼻子上涂成白色小鼠,两片膏药皮挂在太阳穴上。丑而有趣,丑而滑稽。

喜剧主角的丑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内在外在都丑的作为旧制度、旧势力代表的丑类,例如贪官污吏、劣绅恶棍、腐儒蠹禄等等。喜剧并不表现他们如何作恶、如何残害百姓,而是将其置于可笑的历史“小丑”的位置上,展示其可笑的“自炫为美”,装模作样的滑稽,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不自量力。艺术家在勾勒其丑态时是嘲笑、鞭挞、讥刺他们。这些丑类不唯因了艺术刻划而成为审美的对象,而且其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愚蠢的妄想破灭,也从另一面证实了美对丑的摧毁、美对丑的胜利。人类得以“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一类是外在、表面丑,而内在美。丑的表象使其本质的美更加楚楚动人。《巴黎圣母院》中面目难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真诚地同情受难的姑娘。《七品芝麻官》中的唐知县八字眉、三角眼、胖乎乎呆墩墩,既丑又滑稽,但他刚正不阿,勇斗权贵。喜剧在勾勒善和美时,着重发掘其特殊的方式和常人常理的矛盾,以丑衬美,揭示他们可爱可笑的天真、自由、大智若愚的精神气质,从而写出令人喷饭的滑稽美。观众由此引发的笑带着亲切感、契合感。另一类丑准确地说,是“乖讹”——不相称、不协调。在此,人物和场景并无杂乱、破败或其他碍目的丑、难看,人物在道德上也无好坏评定,然而就是“不对劲”:角色和场景不相称,对话和心理相悖离,情节和观众期望相反,喜剧进程在奇特中完成,巨大的反差产生趣味,从而激起观赏者的笑声。

喜剧的丑是笑的魔方,由对丑的漫画式勾勒,完成对社会历史的规律的揭示,而观众获

得富有启示性的审美愉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在喜剧发展史上,丑之所以成为贯穿喜剧进程的重要因素,源于人类对美丑辩证关系的科学理解。

B.喜剧是笑的艺术,而喜剧的笑是通过丑获得,或是一张丑怪的面孔,一个笨拙的动作,或是一种狼狈的姿态,一个愚蠢的字眼。

C.一般而言,丑总是与美相伴相随,喜剧总是以丑衬美,揭示人物可爱可笑的天真、自由、大智若愚的精神气质,从而写出令人喷饭的滑稽美。

D.对于贪官污吏、劣绅恶棍、腐儒蠹禄这些丑角,喜剧只是展示其可笑的“自炫为美”,装模作样的滑稽,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不自量力,而不表现他们如何作恶、如何残害百姓。

【解析】C项,喜剧“揭示人物可爱可笑的天真、自由、大智若愚的精神气质”是在勾勒善和美时。

2.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表明他对美丑辩证关系的认识是科学的。

B.《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虽然长相丑陋,但心灵美好,在外在丑的映衬下,他的内在美更加突出感人。

C.所谓“乖讹”具体指的是角色和场景不相称,对话和心理相悖离,情节和观众期望相反等。

D.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对比的论证方法,通过《秋江》中的老艄公、《十五贯》中娄阿鼠、《七品芝麻官》中的唐知县等例子,通过“美与丑”的对比,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解析】D项,本文没有将美与丑进行对比。将美与丑进行对比的是喜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对于作为旧制度、旧势力代表的丑类,喜剧通过他们妄想的最终破灭,表明美对丑的摧毁、美对丑的胜利。

B.喜剧丑角滑稽可笑的行为,常常引人发笑,而观众的笑声中带着亲切感、契合感。

C.《七品芝麻官》中的唐知县八字眉、三角眼、胖乎乎呆墩墩,作品在刻画他的形象时,进行了漫画式的勾勒,进行了夸大、变形。

D.喜剧主角的丑虽然各具特点,但它们也有共同之处,就是丑而有趣,丑而滑稽,使观众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解析】B项,“观众的笑声中带着亲切感、契合感”是对外在、表面丑,而内在美的人物形象。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

..遁而怨匈奴,无与共

..破月氏王,月氏

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与堂邑氏奴甘父

......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

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

..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遣之旁国。

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B.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C.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D.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解析】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

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匈奴、月氏、大宛、康居、大夏、安息、乌孙等古代国家政权,都是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所到、所闻之处,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上。

B.堂邑氏奴甘父:堂邑为姓氏,甘父为名,奴,是其做家奴的身份。后文提到被封为“奉使君”的堂邑父,就是指他。

C.汉节:汉代朝廷派出使臣或传达皇帝命令时,凭节为信,中央设有专门掌管符工的官员,名叫“符节令”。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D.匈奴: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居于南夷,随畜牧而转移。

【解析】“居于南夷”错,应为“居于北蛮”。

6.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正因为匈奴与月氏之间出现仇怨,所以汉朝乘机招募使者取道匈奴前往月氏,与月氏共同对付匈奴,张骞便以郎的身份应召前往。

B.张骞在困境之中不忘朝廷使命。虽被匈奴扣留十余载,最终还是寻找机会与身边人逃往月氏,只是月氏王认为与汉朝距离甚远,所以不再准备向匈奴报仇。

C.张骞将出使后的见闻上报朝廷,汉朝天子认为值得与兵弱的大宛、大夏、安息和兵强的大月氏、康居这些国家政权交往,可以用道义使他们成为汉朝的臣属国。

D.张骞也是仕途坎坷。曾因熟悉匈奴地界帮助军队而被封为博望侯,可又因为李广所率军队被匈奴围杀而没能及时赶到救援,险些被杀,最后被削去侯位。

【解析】“只是月氏王认为与汉朝距离甚远,所以不再准备向匈奴报仇”,原因有误。

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4分)

译文:我们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封锁道路,如今逃亡出来,只希望大王派人引路送我们。(“使”“为……所”“使”各1分,句意1分)

(2)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4分)

译文:又过了一年,他(张骞)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都同有关国家(那些国家)的使者一起回来,于是(从此以后)汉朝西北方向的国家开始跟汉朝互通往来(互通使者)。

(注意:颇,不单独做翻译,与“皆”同。“其”“副使通大夏之属者”“于汉”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中当上了郎官。当时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月氏王逃亡并因此怨恨匈奴,但是没有人能帮助他一同攻击匈奴。汉朝正想准备消灭匈奴,

听说此事后,想要派出使者到月氏,路途必然要经过匈奴境内,于是招募能够出使月氏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召,出使月氏,与堂邑甘父一起从陇西出关。经过匈奴的时候,匈奴抓住了他们,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说:“月氏国在我们北方,汉朝为什么要前往出使月氏?我想要派人出使南越,汉朝会听凭我的人过去么?”于是扣留了张骞十多年,给他择娶了妻室,并且有了儿子,然而张骞始终保留着汉朝的符节,不肯投降。

张骞居住在匈奴西部,趁机与他的下属向月氏国逃去,向西走了几十天到了大宛。大宛国听说汉朝有丰富的财物,想通使而不能,看见了张骞,很是惊喜,问他想要到哪里。张骞说:“我们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封锁道路,如今逃亡出来,只希望大王派人引路送我们。如果真能够到达月氏,返回汉朝后,汉朝送给大王的财物是说不尽的。”大宛认为说的有道理,就护送张骞,抵达康居。康居再把他们转送到大月氏。大月氏王已经被匈奴杀掉,匈奴人拥立他的夫人为王。已经使大夏国称臣做了大夏国的君主,土地肥沃富饶,境内很少有盗寇,感到满足安乐,又认为距离汉朝遥远而不想亲近汉朝,根本就没有报复匈奴的心思了。张骞从月氏到了大夏,最终不能摸透月氏的真实意图。

留下一年多,想要返回,要从羌人聚居的地方回去,又被匈奴人俘获。留下有一年多,单于死去,国内动荡混乱。张骞与匈奴妻子和堂邑甘父一起逃亡回到汉朝。朝廷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甘父为奉使君。当初张骞出行时有一百多人,同去十三年,只有二人能够回还。

汉朝天子听说了大宛及大夏、安息之类的国家都是大国,有很多奇特的物品,世代不迁徙,很大程度上跟中原国家有相同的习俗,而军队力量较弱,看中汉朝的财物;它北面的是大月氏、康居这些国家,军队强盛,可以用赠送财物、给以利益的办法使他们朝拜汉朝。如果真的能够用恩义使他们归服,那么就能扩充万里之广的土地,讲不同语言有不同习俗的各国就会前来归附,这样汉朝的威望恩德就会遍及四海。汉朝天子于是命令经由蜀郡、犍为郡派出负有见机行事使命的使者,四条道路上一同出使,都各自出行一二千里。

张骞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攻击匈奴,知晓有水草之处,军队能够及时得到供给没有物资缺乏,于是被封为博望侯。这一年是元朔六年。过了两年,张骞当上了卫尉,跟随李广将军一起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匈奴把李将军包围,军队死掉逃跑的人很多,而张骞没能按时救援应当被斩首,用钱赎罪贬为平民。

天子多次问询张骞关于大夏之国的情况。张骞已经失掉了侯位,于是说:“联合了乌孙之后,它西面的大夏等国都可以招来而成为汉朝的外臣。”天子认为有道理,于是封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各派两匹马,赶着数以万计的牛羊,带着价值数千万的黄金绢帛,分派多名持节的副使,道路可以方便通行的话就派人去往旁边的国家。

张骞回来后,封为专管接待宾客的大行令。过了一年多,张骞去世了。又过了一年,他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都同有关国家的使者一起回来,于是(从此以后)汉朝西北方向的国家开始跟汉朝互通往来(互通使者)。

三、课文句子翻译(8分)

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3分)

译文: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5分)

译文:你做人家的臣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

四、文学知识填空(3分)

9.补写出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空缺部分。(3分)

(1)《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自我国第一部__纪传__体通史《史记》,它成功地塑造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个历史人物形象,作者是__汉__代的司马迁。

(2)《苏武传》选自《__汉书__》,作者为东汉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__班固__。

(3)《张衡传》选自《__后汉书__》,作者为南朝历史学家__范晔__。

五、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0.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倨傲弓驽肉袒负荆衣褐.(hè)逾侈.(chǐ)

B.穷厄瑕疵肝脑涂地陇.西(lǒng) 啮.雪(shì)

C.诡言驸马合契若神煴.火(yūn) 蟾蜍.(chú)

D.玉璧赦罪精思傅会游弋.(gē) 篆.文(zhuàn)

【解析】A.弓弩;B. 啮雪(niè);D.游弋(yì)。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C)

A.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洗礼,中国经济总量从占全球2%增长到10%,成为世界

第二大经济体,这令许多西方国家刮目相看,国人为此也沾沾自喜

....。

B. 在政府严禁大面积拆迁的情况下,某些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偷换概念,剥茧抽丝

....,“小片小片拆”,“小片小片建”,到最后再连成一个整体。

C.名人故居纳入文物保护序列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本身和名人影响等因素,当务之急

....是制定名人故居保护办法,合理确定名人故居标准。

D.面对“中华匠人”的称号,他多次表态说,自己并没有倚马可待

....的高超本领,只是把每一个工作的步骤做到最细致,以挑剔的眼光面对自己的工作而已。

【解析】 A. 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情感色彩不对。B.剥茧抽丝:指拨开茧子抽出丝来,比喻根据顺序寻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句中说的是将事物由原来的一个整体分割成若干个部分。可改为“零敲碎打”。C. 当务之急: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D. 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句意是指“工作细节”,不合语境。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C)

A.“任务驱动式阅读”,是一种集合了阅读、思考、收集、分类、归纳等综合学习能力,并从中诞生出相应的研究成果,值得向广大教师推荐。

B.根据数据显示,中国自主研发的涡扇-15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可达到171~181千牛,推重比能达到9.7~10.87,将成为世界顶级大推力发动机。

C.我们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强化政府责任,优化资源配置,努力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差距。

D.取消医疗药品加成,对广大医疗机构经营者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相关的辅助工作,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研究成果”后面加上宾语中心语“的阅读方式”。B项,句式杂糅,“根据……”和“……显示”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可删去“根据”或“显示”一词。D项,主客体颠倒,应改为“广大医疗机构经营者对取消医疗药品加成的制度不是一下子就能接受的”。

1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C)

A.您的舞蹈跳得真棒,本年度最佳舞蹈演员评选,您一定可以忝列其中!

B.我的鼎力相助使你获得比赛的成功,所以你送我的礼物我也就笑纳了!

C.尊敬的张老师,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光临寒舍,我深感荣幸!

D.请你留步吧,这件事很重要,我还要继续考虑一下,过段时间再赐教!

【解析】A项“忝列”为谦辞;B项“鼎力相助”、“笑纳”为敬辞;D项“赐教”为敬辞。

14.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朗读分为__①__。正确朗读主要解决读音、读法的正确;理解朗读主要解决__②__;表情朗读主要使自己在朗读中得到思想的教育、艺术的熏陶。这里的表情指音调表情、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__③__,面部喜怒哀乐,体态手舞足蹈。披情入文,情随声出,其声琅琅,其乐陶陶。

答:①正确朗读、理解朗读和表情朗读__②词语、句子的含义__③音调抑扬顿挫

15.仿照下面的示例,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基本一致。(6分) 秋天,我倚着门盼望,盼望天空有大雁飞来!

黄昏,我守着窗等待,等待远方有亲人归来!

答:①除夕,我点着灯默想,默想窗外有瑞雪飘来!(3分)

②雨中,我撑着伞遥望,遥望小巷有佳人到来!(3分)

五、写作(60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块冰在撒哈拉沙漠被太阳融化得只剩小小一块。

冰感叹道:“沙漠是冰的北极,北极才是冰的天堂。”

沙对冰块说:“冰在沙漠里才最珍贵,冰在北极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要求: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写作导航】这道材料作文,立意构思,要从冰与沙的对话中去寻找触发点。同一种事物,在不同境遇中,其价值往往有天壤之别。换一个角度看,地狱或许才是天堂,这样的道理,在人类社会现实生活中并不缺少例证。构思时应采用由此及彼的类比联想,由材料中的自然物的对话引申到人类社会的人与事,从而阐发具体感悟与思考。“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对事物、人的价值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甚至是决定性意义;但同时,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对于事物的价值发挥、环境的改变亦有反作用力。天堂还是地狱,珍贵还是无用,判定的尺度绝非不可改变。是以一成不变的静止的眼光看待,还是以发展变化的思维衡量,才是决定人、事、物价值高低与环境影响大小的关键。根据以上的思考,本则材料作文可立意如下:①笑对苦难,乐观人生;②换种眼光看世界,天高地广路无限;③改变自我与改造环境;④学会欣赏自我;⑤彰显自我的最大价值;⑥防控心灵的荒漠,养护关爱绿洲;⑦物尽其材,人尽其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