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专业乐理教案——8 音程(上)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4
《乐理音程课件教案》PPT课件第一章:音程的概念与分类1.1 音程的定义:音程是指两个音在音高上的距离和关系。
1.2 音程的分类:1.2.1 旋律音程:两个音在音高上依次出现。
1.2.2 和声音程:两个音出现。
1.2.3 纯音程:两个音的音高关系为整数倍关系。
1.2.4 音程的度数:音程的度数表示两个音在音高上的距离,以八度为基准。
第二章:音程的度数与音数2.1 音程的度数:音程的度数表示两个音在音高上的距离,以八度为基准。
2.2 音程的音数:音程的音数表示两个音在音长上的距离,以全音符为基准。
2.3 音程的扩大与缩小:音程的扩大与缩小是指音程的音数增加或减少。
第三章:纯音程与变化音程3.1 纯音程:两个音的音高关系为整数倍关系,如二度、三度、四度、五度、六度、七度。
3.2 变化音程:除了纯音程以外的音程,如增二度、减二度、增三度、减三度、增四度、减四度、增五度、减五度。
第四章:音程的转位4.1 音程的转位定义:音程的转位是指将音程的高音或低音移动一个八度,使两个音的音高关系发生变化。
4.2 音程的转位规则:4.2.1 纯音程转位后仍为纯音程。
4.2.2 大于纯四度的音程转位后音程度数减小四度,小于纯四度的音程转位后音程度数增加四度。
4.2.3 大于纯五度的音程转位后音程度数减小五度,小于纯五度的音程转位后音程度数增加五度。
第五章:音程的练习与应用5.1 音程的练习:5.1.1 识别和练习各种音程的度数和音数。
5.1.2 练习音程的转位,加深对音程转位规则的理解。
5.1.3 练习纯音程和变化音程的识别和应用。
5.2 音程的应用:5.2.1 在旋律创作中运用音程,丰富旋律的表现力。
5.2.2 在和声编配中运用音程,构建和谐的和声效果。
第六章:复音程的概念与分类6.1 复音程的定义:复音程是指两个音在音高上的距离超过纯八度。
6.2 复音程的分类:6.2.1 超过纯八度的音程:称为超音程。
6.2.2 超过纯十六度的音程:称为次超音程。
第二学期 ?乐理视唱练耳?教案第七周音程〔七〕教学内容:1、根本音程的含义2、根本音程的种类3、简易根底旋律视唱并听写3条练习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根本音程的概念与种类。
〔2〕能够准确唱出3条根底旋律并且能够听写2、能力目标:〔1〕根本音程是构成与识别各类音程的根底,对于掌握音程的全部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准确构成、识别各类音程的能力。
〔2〕提高视唱节奏训练水平,为儿歌的演唱奠定根底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对14种根本音程的识别能力,学习并掌握音程的全部内容。
〔2〕作为一名幼师,应当对14种根本音程类型有深刻的理解。
〔3〕能够准确分辨出每一种根本音程的名称。
〔4〕具备准听写旋律的能力课前准备:1、上课准备材料:学生:需要准备课本、五线谱笔记本、一支铅笔、一只签字笔、一块橡皮、不同颜色记号笔假设干。
2、老师:〔1〕课前点名,填写教学日志;明确上课纪律;〔2〕让学生把上课用的书籍、笔记本整理好。
〔3〕上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并且意识到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3、课程知识储藏:1需要熟练认识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音程和减音程2需要学生构建出不同度数的音程3需要有一定的构唱和听辨的学习能力,这两种能力要做到相互穿插,要听中有唱,唱中有听两者相结合。
4本节课对于掌握音程全部内容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好音程度数与音数知识点的复习。
教学重点:根本音程的含义教学难点:根本音程的种类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图片教学法教学时量: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程教学过程1、乐理教学课程什么是根本音程?根本音级之间构成的自然音程,通常称为根本音程,他们是最根本的、最常用的、即构成和识别其他音程的根底,共十四种五十六个。
自然音程可以是根本音级之间构成,也可以是根本音级与之间构成,还可以是变化音级之间构成,可以由任何音级开始,向上或向下构成。
对于纯音程〔一,四,五,八度〕、大小音程〔二,三,六,七度〕以及〔增四减五度〕,在音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音乐史方面来说,他们产生在其他音程之前,因而被称为根本音程。
教学对象:初学者教学目标:1. 了解乐理基础知识,包括音符、音长、音高、音色等。
2. 掌握五线谱和简谱的基本记谱方法。
3. 能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和欣赏。
教学重难点:1. 音符、音长、音高的概念和区分。
2. 五线谱和简谱的记谱方法。
3. 音乐欣赏的基本技巧。
教学时间:8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乐理基础知识一、导入1. 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激发学习兴趣。
2. 介绍乐理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教学内容1. 音符:讲解音符的概念、符号、时值,让学生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
2. 音长:讲解音长的概念,区分不同音长的音符。
3. 音高:讲解音高的概念,认识音阶、调式。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详细讲解乐理基础知识。
2.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第二课时:五线谱和简谱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乐理基础知识。
2. 引入五线谱和简谱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1. 五线谱:讲解五线谱的结构、谱号、音高、音符等。
2. 简谱:讲解简谱的结构、谱号、音高、音符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详细讲解五线谱和简谱的记谱方法。
2.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五线谱和简谱的记谱方法。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练习五线谱和简谱。
第三课时:音乐欣赏一、导入1. 回顾前两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乐理基础知识。
2. 引入音乐欣赏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的基本技巧:讲解如何欣赏音乐,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
2. 分析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音乐欣赏的基本技巧。
2. 分析法:分析一首歌曲,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欣赏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第四课时:音乐创作一、导入1. 回顾前三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乐理基础知识。
乐理《音程》教学设计尚志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高德宝章节名称中职乐理教材第五单元《音程》第一课时专业学前教育授课年级高一授课人数20人授课时间45分钟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授课类型专业理论教学内容《音程》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教材选自高等出版社出版的谢莉莉主编的中职幼师《音乐——基础版》的第五单元乐理音程。
学生已经学习了音高、记谱法,对半音与全音的区分已十分熟悉,这为本单元教学做好了铺垫,此单元又为之后的和弦单元做好了承接。
本单元一共八课时,此课题为第一课时:音程的概念与性质。
这一课时奠定了本单元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音程的概念与类别。
能力目标:学会音数与度数的计算,通过音程的音数与度数的计算识别音程性质中的纯、大、小音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听辨协和及不协和音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丰富听觉,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学习者特征能力分析一般特征:1.文化专业知识比较欠缺,但具备一点专业知识2.渴望学习,但没有正确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初始能力:1.掌握了记谱法,对半音与全音的区分已十分熟悉2.具有小组讨论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音数与度数的计算1、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的任务是数一数音程中出现几个半音和几个全音,半音用1/2表示,全音用1表示,相加是数字几?另一组学生的任务是点一点这个音程中依次出现了几个音。
2、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由半音与全音的个数组成的称之为音数,由几个音级数组成的称之为度数。
3、用游戏激趣法让学生巩固音数与度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识别音程性质中的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1、教师出示同度数不同音数的音程引出音程性质。
2、用讲解演示法让学生掌握一到八度性质的诀窍。
3、用游戏激趣法让学生巩固音程的性质。
关键点根据度数与音数的关系确定音程的性质让学生掌握度数与音数的计算后,再逐步递进分析音程的性质。
教法与学法采用探究学习法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将学生以往所学过的知识点穿插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运用讲解演示法、游戏激趣法、等教学方法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乐理三级第八课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音乐中的调性和调式的概念,了解调性和调式的特点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调性和调式的分辨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音乐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调性和调式的概念,以及其在音乐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调性和调式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分辨不同的调性和调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不同调性和调式的音乐,让学生听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 讲解调性和调式的概念(15分钟)。
教师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调性和调式的概念,包括调性的定义、调性的种类、调式的定义、调式的种类等内容。
并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3. 学习不同调性和调式的特点(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调性和调式的特点,包括音阶的构成、音程的特点、和弦的构成等内容。
并通过实际的乐谱让学生感受不同调性和调式的音乐特色。
4. 听音乐分辨不同调性和调式(20分钟)。
教师播放几段具有不同调性和调式的音乐,让学生通过听音乐来分辨不同的调性和调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5. 练习与检测(2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乐谱,让学生根据乐谱的调性和调式来进行练习和检测,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与作业(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调性和调式的概念展开,通过举例、听音乐、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要注意巩固和复习,让学生在课后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少儿声乐音程训练教案大全教案标题:少儿声乐音程训练教案大全教案一:音程介绍与分类目标:通过介绍音程的概念和分类,使学生了解不同音程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简单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音程的音高差异。
2. 概念讲解:解释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介绍半音和全音的概念。
3. 分类介绍:分别介绍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和增减音程的特点和应用。
教案二:纯音程训练目标:通过练习纯音程,提高学生的音准和音感。
教学步骤:1. 复习:回顾前一节课所学的音程分类知识。
2. 纯音程练习:使用钢琴或其他乐器,教导学生唱出纯音程,例如纯五度、纯四度等。
3. 练习曲目:选择一些简单的歌曲或练习曲目,让学生在指导下唱出其中的纯音程。
4. 小组合唱: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指导下合唱一段包含纯音程的歌曲。
教案三:大、小音程训练目标:通过练习大、小音程,培养学生的音程辨别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复习:回顾前一节课所学的纯音程知识。
2. 大、小音程训练:使用钢琴或其他乐器,教导学生唱出大、小音程,例如大三度、小三度等。
3. 练习曲目:选择一些简单的歌曲或练习曲目,让学生在指导下唱出其中的大、小音程。
4. 合唱表演:安排学生进行合唱表演,要求他们准确地唱出包含大、小音程的歌曲。
教案四:增减音程训练目标:通过练习增减音程,提高学生的音程掌握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教学步骤:1. 复习:回顾前一节课所学的大、小音程知识。
2. 增减音程训练:使用钢琴或其他乐器,教导学生唱出增减音程,例如增四度、减六度等。
3. 练习曲目: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歌曲或练习曲目,让学生在指导下唱出其中的增减音程。
4. 个人表演:鼓励学生进行个人表演,展示他们对增减音程的掌握和音乐表现力。
教案五:综合训练与评估目标:通过综合训练和评估,检验学生对音程训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步骤:1. 复习: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音程知识。
2. 综合训练:设计一系列综合性的音程训练练习,包括纯音程、大、小音程和增减音程。
基本乐理教案小学(9篇)乐理教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与任务基本乐理是本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授课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所有学生,授课年限为三年。
乐理课是音乐入门学习的基础理论课,无论是音乐中的哪一门专业,都必须从基本乐理开始学习,该课程系统讲授音乐最基本的知识和儿歌伴奏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掌握和理解音乐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为本专业其它音乐技能课——舞蹈、键盘、声乐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事学前教育所必需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认识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掌握设计组织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乐理教学要求学生在五线谱,简谱记谱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音名、唱名、音阶、调号、调式、音程、和弦等基础知识,并学会简单的儿歌伴奏。
2、视唱教学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听辩能力,五线谱的视唱与简谱的儿歌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识谱并歌唱。
通过乐理与视唱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歌唱能力。
四、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第一章音的高低1、基本要求:学习音的有关基本概念,掌握各种符号的书写要求。
2、教学内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音的产生与分类、音的物理属性、音名及其分组、唱名及唱名法、半音、全音、变化音、五线谱记谱法、简谱记谱法。
3、教学重难点:规范书写各种符号,常用记号的记忆。
4、教学小结:各种音的属性、唱法和记谱法。
第二章音的长短装饰音与常用符号。
第五章音程1、教学基本要求从不用角度理解两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2、教学内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音程的名称、自然音程。
变化音程、音程的扩大与缩小、音程的转位、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怎样识别音程。
3、教学重难点音程的识别与构成。
4、教学小结各种音程以及如何识别音程。
第六章调调式1、教学基本要求理解有关调、调式的表现特征与意义。
2、教学内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调式、音阶、大调音阶与大调式、小调音阶与小调式、调、调号。
基本乐理教案基本乐理音程完整教案基本乐理教案第一章乐音体系教学目标:研究和认识音的产生、性质和乐音体系,重点难点是音的分组、等音、自然音级和变化音级。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和练法等。
教学时数:2课时1、音的产生:物体震动产生音。
2、音的性质:高低(振动频率)、强弱(振幅大小)、长短(时值)和音色。
3、音列与音级1) 乐音体系:使用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称为“乐音体系”。
2) 音列:将___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称为“音列”。
3) 音级:音列中的每一个音均称为“音级”。
4) 键盘:52个基本音级(音名:CDEFGAB排列唱名:do re mi fa soi la si排列)和36个变化音级(无固定音名,名称按相邻白键通过使用变音记号表达)。
5) 八度:在一个八度内,白键和黑键上的乐音共有12个相邻两键的音高距离为半音,相隔两键上午音高距离为全音。
4、音的分组:A2---- c5.A2大字二组—大字一组—大字组—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共有七种完整的两组不完整的。
5、音的关系1) 变音(即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称为“变音”。
2) 常用变音记号(五种):①升记号(升号):“#”表示将原音升高半音,“x ”表示将原音升高一个全音。
②降记号(降号):“b”表示将原音降低半音,“bb” 表示将原音降低一个全音。
③还原记号:表示将被升高或被降低的音回归原位。
3) 等音:音高相同,名称和意义不同,也叫“同音异名”音。
4) 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①自然半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半音,如:E—F;C—bD等。
②自然全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全音,如:E—#F;bB--C等。
5) 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①变化半音:同一音级或隔开一个音级构成的半音,如:C—#C;#E--bG等。
②变化全音:同一音级或隔开一个音级构成的全音,如:bC—#C;E--bG等。
第二章五线谱教学目标:研究和认识五线谱的音符、休止符、省略记号、演奏法记号等,重点难点是音符时值的基本划分与特殊划分、省略记号。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音程的概念、种类及音程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对音程的辨识能力,提高音程分析能力。
3.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音程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音程的概念、种类及表示方法。
2. 音程的辨识与音程分析。
教学难点:1. 音程的辨识。
2. 音程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音程?2. 回答:音程是两个音级在音高上的距离。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音程的概念、种类及表示方法。
二、新课讲解1. 音程的概念:两个音级在音高上的距离。
2. 音程的种类:(1)单音程:由两个音级组成。
(2)复音程:由三个或三个以上音级组成。
3. 音程的表示方法:(1)级数:表示音程的音级数。
(2)度数:表示音程的音高距离。
(3)音程性质:表示音程的协和程度。
三、案例分析1. 分析一首歌曲,找出其中的音程,并说明其协和程度。
2. 分析一首交响乐,找出其中的音程,并说明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四、课堂练习1. 识记音程的种类及表示方法。
2. 分析一首歌曲,找出其中的音程,并说明其协和程度。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音程的概念、种类及表示方法。
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音程的辨识与音程分析。
二、新课讲解1. 音程的辨识:(1)通过听觉辨识:听辨两个音的协和程度。
(2)通过视觉辨识:观察音程的级数和度数。
2. 音程分析:(1)分析音程的协和程度。
(2)分析音程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1. 分析一首歌曲,找出其中的音程,并说明其协和程度及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2. 分析一首交响乐,找出其中的音程,并说明其协和程度及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四、课堂练习1. 识记音程的辨识方法。
2. 分析一首歌曲,找出其中的音程,并说明其协和程度及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程的概念、种类及表示方法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音程的辨识能力。
幼儿园音乐乐理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音乐乐理知识,如音高、音长、节奏等。
2.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音准感知能力、节奏感以及音乐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音乐热情,提升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音高(1)教学音阶:以C大调为基础,教授音阶上下的关系。
(2)音高辨别:通过简单的小游戏,让幼儿区分音阶中的高八度、低八度音。
2. 第二课时:掌握音长(1)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介绍各种音符的时值,并通过歌曲让幼儿感知。
(2)音长练习:用拍手、敲击等动作,让幼儿感受不同音符的时值。
3. 第三课时:学习节奏(1)基本节奏:介绍常用的基本节奏型,如强弱拍、均匀拍等。
(2)节奏练习:通过拍手、踏步等动作,让幼儿体验不同节奏型的韵律。
4. 第四课时:音高与节奏的结合(1)音高+节奏练习:结合音高和节奏的练习,让幼儿在演唱或演奏中运用所学知识。
(5)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音高与节奏的配合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5. 第五课时:音乐创造力培养(1)即兴创作:给定一个主题,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旋律和节奏。
(2)展示环节:鼓励幼儿勇敢地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培养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游戏教学法:将音乐乐理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
3. 分组合作法:鼓励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师幼互动法: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展示等方式,评估幼儿对音乐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音乐乐理知识。
乐理知识教案一、教案背景:乐理是音乐学中的重要分支,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乐理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乐感和乐思,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乐理的基本概念,包括音符、音程、节奏等;2. 掌握乐谱的基本符号和记谱法,能够正确读谱;3. 理解调的概念,能够辨别不同调式;4. 能够运用乐理知识进行简单的和声分析;5.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音符和节奏:a. 介绍乐谱基本符号,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b. 教学音符的时值和符号的含义;c. 练习读谱,掌握基本节奏的演奏。
2. 音程和和声:a. 介绍音程的概念和分类,如纯音程、大、小、增、减音程等;b. 教学和声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如和弦的构成;c. 练习简单的和声分析和组合。
3. 调和调式:a. 介绍调的概念和构成,包括大调、小调等;b. 学习调式的音阶结构和调式的名称;c. 练习辨别不同调式。
4. 音乐欣赏和创作:a.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引导他们对不同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b. 提供创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运用乐理知识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 演讲法:通过讲解乐理的基本知识和概念,让学生对乐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示范法:通过演奏乐曲和读谱示范,帮助学生掌握乐谱的基本符号和记谱法。
3. 练习法:通过大量乐理练习,巩固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
4. 欣赏法: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5. 创作法:提供创作的机会和引导,让学生通过运用乐理知识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五、教学评估方法:1. 笔试:通过乐理知识的笔试,检测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演奏评估:通过学生的乐器演奏和读谱表演,评估学生对乐谱和乐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创作评估:评估学生通过运用乐理知识进行创作的能力和创意。
乐理音程教案Title: Introduction to Music Theory: Interval Lesson Plan Objective:At the end of this lesson,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define and identify various intervals by name and quality.Materials:- Music staff or whiteboard/flipchart- Musical instruments or online keyboard/interval generator for demonstration- Handouts of music staff or interval identification exercises- Example songs or melodies for interval identification practice Procedure:1. Introduction (5 minutes):- Begin the class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intervals -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notes.- Explain that interval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and analyzing music.2. Definition of Intervals (10 minutes):- Display a music staff on the board and draw two notes on it. - Explain tha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se two notes is called an interval.- Differentiate between melodic intervals (notes played consecutively) and harmonic intervals (notes played simultaneously).3. Interval Names and Quality (15 minutes):- Teach students about interval names (unison, second, third, fourth, etc.) up to an octave.- Demonstrate each interval by playing it on an instrument or using an online keyboard/interval generator.- Discuss the concept of quality (perfect, major, minor, augmented, diminished) as it applies to intervals.- Clarify that the quality of an interval determines its specific sound and relationship within a musical context.4. Interval Identification (20 minutes):- Distribute handouts with exercises on interval identification.- Play example songs or melodies containing various intervals and ask students to identify each interval by name and quality.- Provide assistance and clarification as needed.5.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15 minutes):- Divide the class into pairs or small groups.- Assign each group a popular song or melody and ask them to identify and notate the intervals present in the music.- Have each group present their findings to the class, followed by an open discussion on their observations and any questions.6. Conclusion (5 minutes):- Recap the main concepts covered in the lesson,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interval knowledge in music theory.- Encourage students to continue practicing interval identification on their own.Extension Activities:- Create interval flashcards for further practice.- Explore different applications of intervals in different musical styles (jazz, classical, pop, etc.).- Introduce compound intervals for more advanced students. Note: The lesson plan can be adjusted based on the level of the students and the available time.。
《乐理音程课件教案》PPT课件第一章:音程的概念与分类1.1 音程的定义:音程是音乐中两个音符之间的距离和关系。
1.2 音程的分类:1.2.1 旋律音程:两个音符在音阶上依次排列。
1.2.2 和声音程:两个音符发音。
第二章:音程的度数与名称2.1 音程的度数:音程的音高差距,用半音、全音、增音、减音等表示。
2.2 音程的名称:根据音程的度数和性质进行命名,如大三度、小三度、纯五度等。
第三章:音程的转位3.1 音程的转位概念:音程的转位是指音程的低音和高音互换位置。
3.2 音程的转位规律:3.2.1 大于纯四度的音程转位后音程度数减小。
3.2.2 小于纯四度的音程转位后音程度数增大。
第四章:音程的协和与不协和4.1 协和音程:听起来悦耳、和谐的音程。
4.2 不协和音程:听起来不和谐、不稳定的音程。
4.3 协和与不协和的判断:4.3.1 自然音程(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四度和减五度)中,纯音程和大小三度、大小六度为协和音程。
4.3.2 变化音程(增音程、减音程、倍增音程、倍减音程)中,增四度和减五度为不协和音程。
第五章:音程的练习与应用5.1 音程练习的方法:5.1.1 音程辨识练习:听辨和弹奏不同音程,熟悉各种音程的音响效果。
5.1.2 音程转位练习:练习音程的转位,增强对音程转位的理解和应用。
5.1.3 音程和弦练习:分析和弹奏音程和弦,理解音程在和弦中的运用。
第六章:音程的构成与分析6.1 音程的构成:音程由音符之间的音高差距和音符的时值共同构成。
6.2 音程的分析方法:6.2.1 图形分析法:通过音程的图形表示来分析音程的构成和性质。
6.2.2 数字分析法:通过音程的度数和名称来分析音程的构成和性质。
第七章:音程的解决与进行7.1 音程的解决:音程在音乐进行中的解决是指音程的最终稳定形态。
7.2 音程的解决规则:7.2.1 稳定音程:自然音程和弦中的音程在解决时倾向于稳定。
7.2.2 不稳定音程:变化音程和弦外的音程在解决时倾向不稳定的。
《幼儿歌曲弹唱》教案运用八度音程编配《上学歌》教学内容:学习歌曲《上学歌》弹唱学习反复记号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反复记号的应用。
(2)掌握八度音程编配伴奏。
(3)熟练弹唱歌曲并能为教授幼儿组织活动。
2.技能目标(1)练习左右八度音程弹奏。
(2)练习八分音符的弹奏稳定性。
(3)巩固歌唱呼吸及基本发声技巧练习。
3.情感目标(1)通过对歌曲的演唱及表演,感受上学路上的美好场景及快乐的心情,让学生感受到上学校的光荣感和自豪感。
(2)通过歌词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等感受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教学过程:一、课程教学过程1、回课教师抽查学生弹唱,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教师回课时指出问题,学生及时改正2、音乐欣赏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T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祖籍荷兰(亦说波兰),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
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
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
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
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欣赏交响曲《命运》贝多芬c小调命运交响曲,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
学前基本乐理知识点总结音乐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和文化。
在学习音乐时,理解基本的乐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学前基本乐理知识点包括音符、音程、节奏、调性、和弦等等。
本篇文章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前音乐学习者更好地理解音乐乐理知识。
音符音符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
在音乐上,用不同形状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声音高低。
最常见的音符包括: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等。
音符的时值由它的形状和旁边的附加符号表示。
学习音符的时候,需要了解它们的时值和符号的含义,这样才能正确地演奏乐曲。
音程音程是两个音高之间的距离,用来表达音乐中音高的关系。
常见的音程包括:纯音程、大调音程、小调音程等等。
音程的大小决定了音符之间的关系,不同的音程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升音程、降音程、纯音程等等。
学习音程时,需要掌握它们的规律和特点,这样才能正确地演奏和理解音乐中的音高关系。
节奏节奏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音乐中一种规律的时间感,也是音乐中的重要基础。
学习节奏时,需要了解不同的拍子和节奏型,以及它们的规律和特点。
常见的拍子有:二拍子、四拍子、八拍子等等。
学习节奏还需要掌握不同的音符和休止符的时值,以及它们如何组合形成不同的节奏型。
调性调性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它是以一定的音高作为基准,组成音乐作品的调子和音阶。
常见的调性包括:大调、小调等等。
学习调性时,需要了解不同调性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它们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掌握不同调性的特点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演奏音乐。
和弦和弦是音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由多个音符组成的和谐的音响组合。
常见的和弦包括: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等。
学习和弦时,需要了解不同和弦的组成和演奏方法,以及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掌握和弦的知识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演奏音乐中的和谐关系。
总结学前基本乐理知识点包括音符、音程、节奏、调性、和弦等等。
课题:什么是音程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一,音程的定义
二,音程的度数和音数
三,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
四,音程的转位
五,识别音程的办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指导学生学会计算音程的度数和音数。
二,让学生掌握自然音程表。
三,识别音程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复习半音和全音关系的概念
2,重温相关的练习题型,让学生熟练掌握全音半音关系的知识点。
二,新课
(一)音程
1,音程的定义:在乐音体系中,两个音级在音高上的相互关系叫做音程。
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音的高低关系,或者说是音与音之间的距离。
2,根音与冠音:在音程中,上方的音叫做冠音,就如同大树的树冠一样;下方的音叫做根音。
在识别一个音程时,只要看根音与冠音之间的距离即可
判定这个音程。
(二)音程的度数和音数
1,音程的名称是由音程的“度数”和“音数”而决定的,这也是构成音程的两个“要
素”。
2、度数。
音程的根音与冠音之间包含音级的数目叫音程的“度数”。
包含几个音
级就是几度。
(即在五线谱上所包含的线间的个数)。
音程的度数是构成和识别音程时首先应明确的。
如E—G之间包含了三个音级
(E、F、G)就决定了它是三度。
即使是b E — G、E— # G 等。
两者发生任何
升降变化,只要级数位置不变,它就是三度,永远为三度。
(用键盘表示范)
3、音数。
音程中根音与冠音之间包含的全音和半音的数目叫“音数”。
用整数与
分数1/2来表示。
半音的音数为1/2、全音的音数为1,两个半音相加的音数为
1/2+1/2=1。
全音加半音用“1又1/2”标记。
4,由音数和度数共同来构成音程的名称。
如大二度、小七度、纯五度、减四度、增六度等,可简称为大二、小七、纯五、减四、增六等。
为了记忆方便,将各种音程前的文字编成口诀:“一、四、五、八没大小,二、三、六、七没有纯”(三)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
1,自然音程:自然音程也叫基本音程,它是由音级中的两个基本音级之间所构成的音程。
(注意:音程指的是两个音之间的高低关系,并不管构成音程中的音是否为基本音级或是变化音级。
也就是说无论是由基本音级或是变化音级所构成的音程,只要它的音程度数与单纯的基本音级所构成的音程度数相同即是自然音程。
)
2,.自然音程基本音程中任何两个音的结合,可以构成下列各种基本音程:即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四度和减五度音程。
也就是说只要音程的名称是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四度和减五度音程,那么它就是自然音程。
3,分析自然音程表
4,基本音程均属自然音列中可能形成的音程,共有下列14种:
度数音程名称音数
一度纯一度0
二度小二度1/2
大二度 1
三度小三度11/2
大三度 2
四度纯四度21/2
增四度 3
五度减五度 3
纯五度31/2
六度小六度 4
大六度41/2
七度小七度 5
大七度51/2
八度纯八度 6
5,变化音程:变化音程是由自然音程变化而来的音程。
它不可能由两个基本音级之间构成,只能出现在变化音级之间或是基本音级与变化音级之间。
也就是说变化音程的名称不包括中自然音程的名称之中。
它包括大音程、
小音程、纯音程、增四度和减五度音程之外的一切增、减音程和倍增、倍
减音程,都叫做变化音程。
6,音程的扩大与缩小音程的扩大与缩小有两种方法:一是升高或降低冠音,二是升高或降低根音。
具体的做法是:将冠音升高或将根音降低,可使音程音数增加;反之将冠
音降低或将根音升高,则可使音程音数减少。
7,变化音程图例分析
8,级数相同而音数不同的各种音程的相互关系列表
(四)音程的转换
1,定义:音程的根音和冠音相互颠倒,叫做音程转位。
音程的转位可以在一个
八度内进行,也可以超过八度。
音程转位时可以移动根音或冠音,也可以根音、
冠音一起移动。
2、音程转位后的变化规律。
A,度数的变化:
一度转位成八度;八度转位成一度,二度转位成七度;七度转位成二度
三度转位成六度;六度转位成三度,四度转位成五度;五度转位成四度
就是原位音程与转位音程相加等于九。
原+转=9
B,种类的变化:
大音程转位成小音程;小音程转位成大音程。
增音程转位成减音程;减音程转位成增音程倍增音程转位成倍减音程;倍减音程转位成倍增音程。
纯音程转位后仍为音程。
除纯音程外,都向相反种类变化。
C,自然音程转位后仍为自然音程;变化音程转位后仍为变化音程。
(五)识别音程的方法
要正确的识别和构成音程,必须熟练的掌握前面所有内容。
除了多写多练外,还要掌握学习方法,找学习规律,那么识别和构成音程的最好方法是采取转位的办法。
要掌握好音程,首先必须先熟练基本音级间形式的所有音程。
A、基本音级有七个,所以各种度数的自然音程各有七个。
B、不管几度音程,先记数量少的,然后被7减去就是相反的。
比如:二度音程,基本音级有两个小二度,就有5个大二度。
三度音程,有三个大三度,肯定就有四个小三度。
C、用转位的办法,只要记熟1——4度音程,就会知道5——8度。
从纯一度开始每一种音程记一个,其它一样名称的以它对照,如:纯四度,记一个1—4 ,让构成或识别纯四度时用1—4来比较。
D、识别和构成音程时利用狭音程识别和构成广音程。
如:给了的音程为广音程,先转位,后识别。
让向上构成一个广音程,先向下构成一个狭音程,在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