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专业乐理教案8 音程(上)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4
《乐理音程课件教案》PPT课件第一章:音程的概念与分类1.1 音程的定义:音程是指两个音在音高上的距离和关系。
1.2 音程的分类:1.2.1 旋律音程:两个音在音高上依次出现。
1.2.2 和声音程:两个音出现。
1.2.3 纯音程:两个音的音高关系为整数倍关系。
1.2.4 音程的度数:音程的度数表示两个音在音高上的距离,以八度为基准。
第二章:音程的度数与音数2.1 音程的度数:音程的度数表示两个音在音高上的距离,以八度为基准。
2.2 音程的音数:音程的音数表示两个音在音长上的距离,以全音符为基准。
2.3 音程的扩大与缩小:音程的扩大与缩小是指音程的音数增加或减少。
第三章:纯音程与变化音程3.1 纯音程:两个音的音高关系为整数倍关系,如二度、三度、四度、五度、六度、七度。
3.2 变化音程:除了纯音程以外的音程,如增二度、减二度、增三度、减三度、增四度、减四度、增五度、减五度。
第四章:音程的转位4.1 音程的转位定义:音程的转位是指将音程的高音或低音移动一个八度,使两个音的音高关系发生变化。
4.2 音程的转位规则:4.2.1 纯音程转位后仍为纯音程。
4.2.2 大于纯四度的音程转位后音程度数减小四度,小于纯四度的音程转位后音程度数增加四度。
4.2.3 大于纯五度的音程转位后音程度数减小五度,小于纯五度的音程转位后音程度数增加五度。
第五章:音程的练习与应用5.1 音程的练习:5.1.1 识别和练习各种音程的度数和音数。
5.1.2 练习音程的转位,加深对音程转位规则的理解。
5.1.3 练习纯音程和变化音程的识别和应用。
5.2 音程的应用:5.2.1 在旋律创作中运用音程,丰富旋律的表现力。
5.2.2 在和声编配中运用音程,构建和谐的和声效果。
第六章:复音程的概念与分类6.1 复音程的定义:复音程是指两个音在音高上的距离超过纯八度。
6.2 复音程的分类:6.2.1 超过纯八度的音程:称为超音程。
6.2.2 超过纯十六度的音程:称为次超音程。
第二学期 ?乐理视唱练耳?教案第七周音程〔七〕教学内容:1、根本音程的含义2、根本音程的种类3、简易根底旋律视唱并听写3条练习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根本音程的概念与种类。
〔2〕能够准确唱出3条根底旋律并且能够听写2、能力目标:〔1〕根本音程是构成与识别各类音程的根底,对于掌握音程的全部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准确构成、识别各类音程的能力。
〔2〕提高视唱节奏训练水平,为儿歌的演唱奠定根底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对14种根本音程的识别能力,学习并掌握音程的全部内容。
〔2〕作为一名幼师,应当对14种根本音程类型有深刻的理解。
〔3〕能够准确分辨出每一种根本音程的名称。
〔4〕具备准听写旋律的能力课前准备:1、上课准备材料:学生:需要准备课本、五线谱笔记本、一支铅笔、一只签字笔、一块橡皮、不同颜色记号笔假设干。
2、老师:〔1〕课前点名,填写教学日志;明确上课纪律;〔2〕让学生把上课用的书籍、笔记本整理好。
〔3〕上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并且意识到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3、课程知识储藏:1需要熟练认识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音程和减音程2需要学生构建出不同度数的音程3需要有一定的构唱和听辨的学习能力,这两种能力要做到相互穿插,要听中有唱,唱中有听两者相结合。
4本节课对于掌握音程全部内容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好音程度数与音数知识点的复习。
教学重点:根本音程的含义教学难点:根本音程的种类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图片教学法教学时量: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程教学过程1、乐理教学课程什么是根本音程?根本音级之间构成的自然音程,通常称为根本音程,他们是最根本的、最常用的、即构成和识别其他音程的根底,共十四种五十六个。
自然音程可以是根本音级之间构成,也可以是根本音级与之间构成,还可以是变化音级之间构成,可以由任何音级开始,向上或向下构成。
对于纯音程〔一,四,五,八度〕、大小音程〔二,三,六,七度〕以及〔增四减五度〕,在音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音乐史方面来说,他们产生在其他音程之前,因而被称为根本音程。
乐理三级第八课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音乐中的调性和调式的概念,了解调性和调式的特点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调性和调式的分辨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音乐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调性和调式的概念,以及其在音乐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调性和调式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分辨不同的调性和调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不同调性和调式的音乐,让学生听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 讲解调性和调式的概念(15分钟)。
教师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调性和调式的概念,包括调性的定义、调性的种类、调式的定义、调式的种类等内容。
并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3. 学习不同调性和调式的特点(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调性和调式的特点,包括音阶的构成、音程的特点、和弦的构成等内容。
并通过实际的乐谱让学生感受不同调性和调式的音乐特色。
4. 听音乐分辨不同调性和调式(20分钟)。
教师播放几段具有不同调性和调式的音乐,让学生通过听音乐来分辨不同的调性和调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5. 练习与检测(2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乐谱,让学生根据乐谱的调性和调式来进行练习和检测,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与作业(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调性和调式的概念展开,通过举例、听音乐、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要注意巩固和复习,让学生在课后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乐理基础知识教案乐理基础知识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基础乐理知识:1. 音符和音阶的基本概念。
2. 音符的记谱法。
3. 音程的概念和分类。
4. 节拍和拍子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音符和音阶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节拍和拍子的基本概念。
教学准备:教学幻灯片、乐谱示范、练习乐谱。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新知识1.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如音符和音高。
2. 通过演奏一段简单的音乐示范,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有所体验。
Step 2:讲解音符和音阶的基本概念1. 使用幻灯片展示不同类型的音符和它们的音高对应关系。
2. 解释什么是音阶,以及常见的音阶类型,如自然音阶和和声音阶。
Step 3:演示音符的记谱法1. 使用幻灯片展示音符的不同记谱法。
2. 分类讲解各种音符的时值和演奏方式。
Step 4:讲解音程的概念和分类1. 使用幻灯片展示不同类型的音程,如纯一度、纯四度等。
2. 解释什么是音程,以及音程的分类和名称。
Step 5:讲解节拍和拍子的基本概念1. 使用幻灯片展示不同的节拍和拍子示例。
2. 解释什么是节拍和拍子,以及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
Step 6:练习1. 分发练习乐谱给学生。
2. 引导学生根据乐谱演奏出正确的音符和节拍。
Step 7: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 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乐理知识,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教学延伸:1. 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音乐兴趣选择乐器并学习演奏。
2. 引导学生通过参加学校音乐社团或合唱团等活动,进一步提高音乐素养和演奏技巧。
教学评价:1. 在练习环节中观察学生的演奏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2. 设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于乐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 结合课堂互动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幼儿园音乐乐理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音乐乐理知识,如音高、音长、节奏等。
2.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音准感知能力、节奏感以及音乐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音乐热情,提升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音高(1)教学音阶:以C大调为基础,教授音阶上下的关系。
(2)音高辨别:通过简单的小游戏,让幼儿区分音阶中的高八度、低八度音。
2. 第二课时:掌握音长(1)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介绍各种音符的时值,并通过歌曲让幼儿感知。
(2)音长练习:用拍手、敲击等动作,让幼儿感受不同音符的时值。
3. 第三课时:学习节奏(1)基本节奏:介绍常用的基本节奏型,如强弱拍、均匀拍等。
(2)节奏练习:通过拍手、踏步等动作,让幼儿体验不同节奏型的韵律。
4. 第四课时:音高与节奏的结合(1)音高+节奏练习:结合音高和节奏的练习,让幼儿在演唱或演奏中运用所学知识。
(5)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音高与节奏的配合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5. 第五课时:音乐创造力培养(1)即兴创作:给定一个主题,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旋律和节奏。
(2)展示环节:鼓励幼儿勇敢地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培养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游戏教学法:将音乐乐理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
3. 分组合作法:鼓励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师幼互动法: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展示等方式,评估幼儿对音乐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音乐乐理知识。
乐理知识教案一、教案背景:乐理是音乐学中的重要分支,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乐理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乐感和乐思,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乐理的基本概念,包括音符、音程、节奏等;2. 掌握乐谱的基本符号和记谱法,能够正确读谱;3. 理解调的概念,能够辨别不同调式;4. 能够运用乐理知识进行简单的和声分析;5.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音符和节奏:a. 介绍乐谱基本符号,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b. 教学音符的时值和符号的含义;c. 练习读谱,掌握基本节奏的演奏。
2. 音程和和声:a. 介绍音程的概念和分类,如纯音程、大、小、增、减音程等;b. 教学和声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如和弦的构成;c. 练习简单的和声分析和组合。
3. 调和调式:a. 介绍调的概念和构成,包括大调、小调等;b. 学习调式的音阶结构和调式的名称;c. 练习辨别不同调式。
4. 音乐欣赏和创作:a.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引导他们对不同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b. 提供创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运用乐理知识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 演讲法:通过讲解乐理的基本知识和概念,让学生对乐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示范法:通过演奏乐曲和读谱示范,帮助学生掌握乐谱的基本符号和记谱法。
3. 练习法:通过大量乐理练习,巩固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
4. 欣赏法: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5. 创作法:提供创作的机会和引导,让学生通过运用乐理知识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五、教学评估方法:1. 笔试:通过乐理知识的笔试,检测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演奏评估:通过学生的乐器演奏和读谱表演,评估学生对乐谱和乐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创作评估:评估学生通过运用乐理知识进行创作的能力和创意。
音乐乐理知识教案一、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我们可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
然而,要真正理解音乐,我们需要掌握乐理知识。
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基本的乐理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音乐、理解音乐。
二、音符和音程1. 音符的概念和种类音符是用来表示音高和音长的符号。
常见的音符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等。
2. 音程的定义和分类音程指的是两个音高之间的距离。
音程可以按照大小分为纯音程、大音程和小音程。
常见的音程有纯一度、纯四度、纯五度、大三度和小三度等。
三、调性和调式1. 调性的概念调性是指音乐作品所采用的调的集合。
2. 调的分类常见的调有大调和小调。
大调音乐给人以明亮、欢快的感觉,小调音乐则常常带有沉郁、悲伤的氛围。
3. 调式的概念和分类调式是指基于某个调,按照一定的音程规则进行音阶的排列。
常见的调式有自然大调、和声大调、旋律小调等。
四、节拍和节奏1. 节拍的概念和作用节拍是音乐中有规律的时间单位,用来组织音符和音乐的整体节奏。
2. 节奏的分类和表现形式节奏可以分为均匀节奏和不规则节奏。
均匀节奏是指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出现的音符,不规则节奏则是指时间间隔不相等的音符排列。
五、和弦和和声1. 和弦的定义和分类和弦是三个或三个以上音符的组合。
常见的和弦有三和弦、四和弦和七和弦。
2. 和声的概念和原则和声是指两个或多个声部之间的音程和谐关系。
六、音乐形式和结构1. 音乐形式的定义和类型音乐形式指的是音乐作品在结构上所采用的组织形式。
常见的音乐形式有奏鸣曲、交响曲和小步舞曲等。
2. 结构段落的划分和特点音乐结构通常由不同的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特点和作用。
七、乐器和声音的特点1. 乐器的分类和功能乐器可以根据声源的不同分为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和键盘乐器等。
每种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特点和音色。
2. 声音的基本特征声音的基本特征包括音调、音量、音色和音品。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初步了解音乐乐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更好地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背后的乐理规律。
《乐理音程课件教案》PPT课件第一章:音程的概念与分类1.1 音程的定义:音程是音乐中两个音符之间的距离和关系。
1.2 音程的分类:1.2.1 旋律音程:两个音符在音阶上依次排列。
1.2.2 和声音程:两个音符发音。
第二章:音程的度数与名称2.1 音程的度数:音程的音高差距,用半音、全音、增音、减音等表示。
2.2 音程的名称:根据音程的度数和性质进行命名,如大三度、小三度、纯五度等。
第三章:音程的转位3.1 音程的转位概念:音程的转位是指音程的低音和高音互换位置。
3.2 音程的转位规律:3.2.1 大于纯四度的音程转位后音程度数减小。
3.2.2 小于纯四度的音程转位后音程度数增大。
第四章:音程的协和与不协和4.1 协和音程:听起来悦耳、和谐的音程。
4.2 不协和音程:听起来不和谐、不稳定的音程。
4.3 协和与不协和的判断:4.3.1 自然音程(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四度和减五度)中,纯音程和大小三度、大小六度为协和音程。
4.3.2 变化音程(增音程、减音程、倍增音程、倍减音程)中,增四度和减五度为不协和音程。
第五章:音程的练习与应用5.1 音程练习的方法:5.1.1 音程辨识练习:听辨和弹奏不同音程,熟悉各种音程的音响效果。
5.1.2 音程转位练习:练习音程的转位,增强对音程转位的理解和应用。
5.1.3 音程和弦练习:分析和弹奏音程和弦,理解音程在和弦中的运用。
第六章:音程的构成与分析6.1 音程的构成:音程由音符之间的音高差距和音符的时值共同构成。
6.2 音程的分析方法:6.2.1 图形分析法:通过音程的图形表示来分析音程的构成和性质。
6.2.2 数字分析法:通过音程的度数和名称来分析音程的构成和性质。
第七章:音程的解决与进行7.1 音程的解决:音程在音乐进行中的解决是指音程的最终稳定形态。
7.2 音程的解决规则:7.2.1 稳定音程:自然音程和弦中的音程在解决时倾向于稳定。
7.2.2 不稳定音程:变化音程和弦外的音程在解决时倾向不稳定的。
《幼儿歌曲弹唱》教案运用八度音程编配《上学歌》教学内容:学习歌曲《上学歌》弹唱学习反复记号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反复记号的应用。
(2)掌握八度音程编配伴奏。
(3)熟练弹唱歌曲并能为教授幼儿组织活动。
2.技能目标(1)练习左右八度音程弹奏。
(2)练习八分音符的弹奏稳定性。
(3)巩固歌唱呼吸及基本发声技巧练习。
3.情感目标(1)通过对歌曲的演唱及表演,感受上学路上的美好场景及快乐的心情,让学生感受到上学校的光荣感和自豪感。
(2)通过歌词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等感受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教学过程:一、课程教学过程1、回课教师抽查学生弹唱,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教师回课时指出问题,学生及时改正2、音乐欣赏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T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祖籍荷兰(亦说波兰),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
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
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
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
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欣赏交响曲《命运》贝多芬c小调命运交响曲,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
课题:什么是音程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一,音程的定义
二,音程的度数和音数
三,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
四,音程的转位
五,识别音程的办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指导学生学会计算音程的度数和音数。
二,让学生掌握自然音程表。
三,识别音程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复习半音和全音关系的概念
2,重温相关的练习题型,让学生熟练掌握全音半音关系的知识点。
二,新课
(一)音程
1,音程的定义:在乐音体系中,两个音级在音高上的相互关系叫做音程。
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音的高低关系,或者说是音与音之间的距离。
2,根音与冠音:在音程中,上方的音叫做冠音,就如同大树的树冠一样;下方的音叫做根音。
在识别一个音程时,只要看根音与冠音之间的距离即可
判定这个音程。
(二)音程的度数和音数
1,音程的名称是由音程的“度数”和“音数”而决定的,这也是构成音程的两个“要
素”。
2、度数。
音程的根音与冠音之间包含音级的数目叫音程的“度数”。
包含几个音
级就是几度。
(即在五线谱上所包含的线间的个数)。
音程的度数是构成和识别音程时首先应明确的。
如E—G之间包含了三个音级
(E、F、G)就决定了它是三度。
即使是b E — G、E— # G 等。
两者发生任何
升降变化,只要级数位置不变,它就是三度,永远为三度。
(用键盘表示范)
3、音数。
音程中根音与冠音之间包含的全音和半音的数目叫“音数”。
用整数与
分数1/2来表示。
半音的音数为1/2、全音的音数为1,两个半音相加的音数为
1/2+1/2=1。
全音加半音用“1又1/2”标记。
4,由音数和度数共同来构成音程的名称。
如大二度、小七度、纯五度、减四度、增六度等,可简称为大二、小七、纯五、减四、增六等。
为了记忆方便,将各种音程前的文字编成口诀:“一、四、五、八没大小,二、三、六、七没有纯”(三)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
1,自然音程:自然音程也叫基本音程,它是由音级中的两个基本音级之间所构成的音程。
(注意:音程指的是两个音之间的高低关系,并不管构成音程中的音是否为基本音级或是变化音级。
也就是说无论是由基本音级或是变化音级所构成的音程,只要它的音程度数与单纯的基本音级所构成的音程度数相同即是自然音程。
)
2,.自然音程基本音程中任何两个音的结合,可以构成下列各种基本音程:即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四度和减五度音程。
也就是说只要音程的名称是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四度和减五度音程,那么它就是自然音程。
3,分析自然音程表
4,基本音程均属自然音列中可能形成的音程,共有下列14种:
度数音程名称音数
一度纯一度0
二度小二度1/2
大二度 1
三度小三度11/2
大三度 2
四度纯四度21/2
增四度 3
五度减五度 3
纯五度31/2
六度小六度 4
大六度41/2
七度小七度 5
大七度51/2
八度纯八度 6
5,变化音程:变化音程是由自然音程变化而来的音程。
它不可能由两个基本音级之间构成,只能出现在变化音级之间或是基本音级与变化音级之间。
也就是说变化音程的名称不包括中自然音程的名称之中。
它包括大音程、
小音程、纯音程、增四度和减五度音程之外的一切增、减音程和倍增、倍
减音程,都叫做变化音程。
6,音程的扩大与缩小音程的扩大与缩小有两种方法:一是升高或降低冠音,二是升高或降低根音。
具体的做法是:将冠音升高或将根音降低,可使音程音数增加;反之将冠
音降低或将根音升高,则可使音程音数减少。
7,变化音程图例分析
8,级数相同而音数不同的各种音程的相互关系列表
(四)音程的转换
1,定义:音程的根音和冠音相互颠倒,叫做音程转位。
音程的转位可以在一个
八度内进行,也可以超过八度。
音程转位时可以移动根音或冠音,也可以根音、
冠音一起移动。
2、音程转位后的变化规律。
A,度数的变化:
一度转位成八度;八度转位成一度,二度转位成七度;七度转位成二度
三度转位成六度;六度转位成三度,四度转位成五度;五度转位成四度
就是原位音程与转位音程相加等于九。
原+转=9
B,种类的变化:
大音程转位成小音程;小音程转位成大音程。
增音程转位成减音程;减音程转位成增音程倍增音程转位成倍减音程;倍减音程转位成倍增音程。
纯音程转位后仍为音程。
除纯音程外,都向相反种类变化。
C,自然音程转位后仍为自然音程;变化音程转位后仍为变化音程。
(五)识别音程的方法
要正确的识别和构成音程,必须熟练的掌握前面所有内容。
除了多写多练外,还要掌握学习方法,找学习规律,那么识别和构成音程的最好方法是采取转位的办法。
要掌握好音程,首先必须先熟练基本音级间形式的所有音程。
A、基本音级有七个,所以各种度数的自然音程各有七个。
B、不管几度音程,先记数量少的,然后被7减去就是相反的。
比如:二度音程,基本音级有两个小二度,就有5个大二度。
三度音程,有三个大三度,肯定就有四个小三度。
C、用转位的办法,只要记熟1——4度音程,就会知道5——8度。
从纯一度开始每一种音程记一个,其它一样名称的以它对照,如:纯四度,记一个1—4 ,让构成或识别纯四度时用1—4来比较。
D、识别和构成音程时利用狭音程识别和构成广音程。
如:给了的音程为广音程,先转位,后识别。
让向上构成一个广音程,先向下构成一个狭音程,在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