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构件与中间件技术-安全服务
- 格式:ppt
- 大小:776.50 KB
- 文档页数:1
公安实战综合管理平台(治安监控)系统总体设计应用系统总体架构“双网双平台”架构:在区县公安局建设公安视频专网。
公安信息网和公安视频专网之间部署“边界安全接入系统”专门用于公安信息网与视频专网之间的数据交互。
在公安视频专网内构建视频信息共享平台。
在公安信息网内构建视频信息联网平台,为视频信息的深度应用提供服务。
公安视频专网:实现视频图像监控前端、卡口、电子警察等设备的安全接入。
视频专网的IP地址要按照公安要求进行统一规划。
政府视频专网:通过防火墙或安全接入系统与公安视频专网连接,实现公安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视频互联共享。
社会资源专网:通过视频安全隔离设备和防火墙等安全设备与公安视频专网连接,实现社会面视频的安全接入。
基于社会资源专网的社会资源平台以市、县或区为单位整合后通过相关安全设备接入公安视频专网;实战业务系统:根据业务需求,依托公安视频信息联网平台在公安信息网内建设视频图像信息实战系统。
视频信息联网平台:视频信息联网平台在公安信息网内为公安各警种提供视频的浏览、回放、云镜控制、录像检索与下载等视频服务。
视频信息联网平台应具有大容量的视频图像信息资源接入管理能力,具有电信级的运营稳定性。
视频信息联网平台通过提供可快速开发、运行稳定、应用灵活的视频中间件的标准服务接口,实现与公安信息系统(如警综平台、打防控系统、PGIS、110报警系统)的对接,并为公安信息系统提供视频图像资源的共享与调用。
视频信息共享平台:视频信息共享平台部署在公安视频专网内,应具有大容量的视频监控资源接入管理能力,具有电信级的运营稳定性。
视频信息共享平台应具备向视频专网客户端进行数据和视频流分发功能。
视频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向对应的视频信息联网平台推送视频图像资源。
政府部门视频监控平台:由政府其他部门建设,部署在政府部门专网上,通过防火墙连接公安视频信息共享平台,两个平台之间可以相互共享视频图像资源。
社会资源整合平台:社会资源整合平台部署在社会面视频专网,通过社会面视频专网接入社会面视频监控资源。
2022-2023年软件水平考试《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设计模式描述了一个出现在特定设计语境中的设计再现问题,并为它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经过充分验证的通用方案,不同的设计模式关注解决不同的问题。
例如,抽象工厂模式提供一个接口,可以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的对象,而无需指定它们具体的类,它是一种()模式;()模式将类的抽象部分和它的实现部分分离出来,使它们可以独立变化,它属于(请作答此空)模式;()模式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将请求排队或记录请求日志,支持可撤销的操作。
A.组合型B.结构型C.行为型D.创建型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设计模式包括:创建型、结构型、行为型三大类别。
抽象工厂模式属于创建型设计模式。
桥接模式属于结构型设计模式2.构件组装是指将库中的构件经适当修改后相互连接构成新的目标软件。
()不属于构件组装技术。
A.基于功能的构件组装技术B.基于数据的构件组装技术C.基于实现的构件组装技术D.面向对象的构件组装技术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构件相关知识。
构件组装是指将构件库中的构件经过适当修改后相互连接,或者将它们与当前开发项目中的构件元素相连接,最终构成新的目标软件。
构件组装技术大致可分为基于功能的组装技术、基于数据的组装技术和面向对象的组装技术。
本题C选项不属于构件组装技术。
3.OMG 接口定义语言 IDL 文件包含了六种不同的元素,(请作答此空)是一个 IDL 文件核心的内容,()将映射为 Java 语言中的包 (package) 或 c++语言中的命名空间(Namespace)。
A.模块定义B.消息结构C.接口描述D.值类型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IDL是Interface description language的缩写,指接口描述语言,是CORBA规范的一部分,是跨平台开发的基础。
软件工程大一至大四课程表
软件工程专业大一至大四的课程表可能因学校和教学计划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课程安排:
大一课程:
•计算机基础课程:如计算机概论、计算机导论等,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如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编程等,教授学生编程语言及基本编程技巧。
大二课程:
•数据结构与算法: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数据结构(如链表、栈、队列、树、图等)和算法(如排序、查找、动态规划等)的原理与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离散数学:为后续的课程打下数学基础。
大三课程:
•操作系统: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方面内容。
•计算机网络:教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和技术,以及网络编程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软件工程: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大四课程:
•软件项目管理:介绍软件项目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包括项目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软件构件与中间件技术:介绍软件构件和中间件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它们进行软件开发和维护。
•J2EE:介绍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 (J2EE)的概念和应用,包括Java EE应用程序体系结构、Servlet、JSP等技术。
此外,在大二、大三期间,学生可能还需要学习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软件测试技术等方面的课程。
此外,根据学校和教学计划的不同,还可能有其他相关的课程安排。
1.结构化开发方法中,数据流图是(15)阶段产生的成果。
A(15)A. 需求分析 B. 总体设计 C.详细设计 D.程序编码2.以下关于原型化开发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A. 原型化方法适应于需求不明确的软件开发B. 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废弃不用早期构造的软件原型C. 原型化方法可以直接开发出最终产品D. 原型化方法利于确认各项系统服务的可用性3.通常在软件的C活动中无需用户参与。
A.需求分析B.维护C.编码D.测试4.在面向对象的语言中,A 。
A. 类的实例化是指对类的实例分配存储空间B. 每个类都必须创建一个实例C. 每个类只能创建一个实例D. 类的实例化是指对类进行初始化5.在统一建模语言(UML)中,B用于描述系统与外部系统及用户之间的交互。
A.类图B.用例图C. 对象图D. 协作图6.统一过程(UP)是一种用例驱动的迭代式增量开发过程,每次迭代过程中主要的工作流包括捕获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等。
这种软件过程的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是通过 A 得到的。
A. 捕获需求B.分析C.设计D.实现7.在“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模式中,A 主要表现用户界面,B用来描述核心业务逻辑。
(39)A. 视图 B. 模型 C. 控制器 D. 视图和控制器(40)A. 视图 B. 模型 C. 控制器 D. 视图和控制器8.在采用标准UML 构建的用例模型(Use-Case Model)中,参与者(Actor)与用例(Use Case)是模型中的主要元素,其中参与者与用例之间可以具有C关系。
(45)A. 包含(include) B. 递归(Recursive)C. 关联(Association)D. 组合(Composite)9.当采用标准UML 构建系统类模型(Class Model)时,若类B 除具有类A 的全部特性外,类B 还可定义新的特性以及置换类 A 的部分特性,那么类 B 与类A 具有B关系;若类 A 的对象维持类 B 对象的引用或指针,并可与类 C 的对象共享相同的类 B 的对象,那么类 A 与类 B 具有A关系。
软件工程与实现现代化强国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民族富强、企业高速发展、民众生活富足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
科技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下,对各个行业领域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
软件工程技术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核心技术的不断完善下,软件工程逐渐成为一类独立的信息学科。
为增强软件工程的发展效率,应深度探寻出软件工程的热点技术,融合创新理念,紧跟新一轮科技的发展步伐,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
本文针对软件工程技术的理性发展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软件工程技术发展现状软件工程技术是搭载计算机设备,将各类操作程序通过软件下达的驱动指令,完成对计算机系统的智能化驱动。
软件工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计算机赋予强大的计算及整合功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计算机设备容纳的大体量软件可实现多节点、多线程的同步化数据传输,使得软件工程逐步向智能化方向所转变,拉近人们与电子信息之间的距离。
(一)软件构件技术自软件工程技术研发以来,其呈现出的价值优势,可全面驱动计算机设备运行,这也使得人们开始加大对软件工程技术的研发资源倾斜以及理念创新等,实现软件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从工程开展形式而言,软件构件技术是软件系统运行的核心所在,通过软件构件完成对各类繁琐代码以及系统驱动的联通,保证层次化结构的搭建是符合计算机设备运行诉求的,完成高品质、高速度的软件驱动。
(二)中间件技术软件工程中间件技术的应用针对不同架构起到一个支撑与连接的作用,例如软件在进行整理以及隔离等工序时,需通过中间件技术完成层次搭建,保证软件在执行指令驱动时,可通过不同功能及参数的确认,完成对数据访问或者是远程通讯等,增强软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从技术应用特征来讲,其是对数据信息进行表述处理,结合模型解决一系列的抽象化问题,此时在处理过程中,每一类业务的下达与执行,均通过系统既定的逻辑程序,完成对数据模型以及各类业务的交换及处理。
中间件技术开发过程中,作用到计算机系统分布式处理体系之内,保障不同应用类别以及程序执行之间的关联性,实现底层与顶层的精准对接。
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的重要技术分层技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行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在这样的背景下,计算机软件开发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以往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大多为二层结构,现在已经开始向多层结构发展,这对于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随着计算机使用环境不断趋于复杂化,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能够使软件系统的完整性与清晰性得以提高,为软件的灵活使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我们必须对此予以重视,积极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
一、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分层技术概述在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中,分层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对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展开对该项技术的研究,必须要先进行理论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分层技术研究。
在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分层技术不仅具有物理学意义,还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所谓的分层是指概念层,在计算机软件中具有多个概念层,每个概念层上采用的解决方案都是不同的,这些不同的概念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在该系统中,这些概念层是不存在级别上的差异性的。
对于软件开发架构而言,软件开发分层技术的应用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其中软件开发的架构最早产生的一种计算机软件的单层次结构,这是在上世纪80年代使用的单层结构。
单层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小型数据库中,随着小型数据库的发展,单层结构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由此可见,小型数据的发展推动了单层结构的发展。
后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服务器和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使用,单层结构不能满足使用需求,从而出现了双层结构。
目前,双层结构在计算机软件结构中仍占据主流地位。
然而,就软件开发而言,双层结构的使用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再加上用户需求以及计算机技术发展需求不断增加,这一结构显然已经难以适应。
因此,必须要进行分层技术的研究,以满足计算机软件开发发展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分层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学习中心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软件构件与中间件技术》全真试题(开卷90分钟)题号一二总分题分31 69得分一.多项选择题(共12小题,31分。
按照要求的选项个数选择)1. 在3层结构的分布式系统中,()包含了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
(选1,2分)(A)客户层(B)中间层(C)数据层(D)以上都不是2. 典型的集成中间件为开发人员提供的三种基本支撑为:(选3,3分)()(A)提供构件运行环境(B)提供互操作机制(C)提供公共服务(D)提供数据库管理3. 构件通过封装隐藏其实现细节,构件接口是构件对外公布的唯一信息,使用者只能通过接口了解并使用组件。
CORBA对象的接口是用()定义的,EJB构件的接口是用()定义的,Web Service的接口是用()定义的。
(各选1,3分)(A)WSDL (B)Java interface (C)自然语言(D)OMG IDL4. 在支持分布式对象访问的桩/框架(Stub/Skeleton)结构中,负责替客户端完成底层通信相关工作的是(),负责替服务端完成底层通信相关工作的是()。
(各选1,2分)(A)客户端桩(Stub)(B)构件的接口(C)服务端框架(Skeleton)(D)分布式对象自身5. 在下图所示的OMA参考模型中,哪些涵盖了我们开发一个基于CORBA的应用时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自己实现的功能:(选3,3分)()(A)对象服务(B)领域接口(C)公共设施(D)应用程序接口6. CORBA IDL文件中可以定义模块、类型、常量、异常、接口、值等6种规格说明,其中IDL文件的核心内容是:(选1,2分)()(A)类型(B)常量(C)接口(D)值7. CORBA规范可以实现的可互操作性包括:(选3,3分)()(B)不同平台(如不同操作系统)与语言之间的可互操作性(C)不同厂商ORB产品之间的可互操作性(D)不同体系结构中的组件的互操作性(部分支持)(E)不同CORBA规范版本之间的可互操作性8.下面关于EJB的会话构件(Session Bean)的描述正确的有:(选2,2分)()a)Session Bean存在于客户应用与应用服务器交互的时间段内,Session bean中的数据不保存在数据库中。
中间件软件开发工程师岗位职责
中间件软件开发工程师,是负责开发中间件软件的专业人员。
其主要职责是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中间件软件,为应用程序提供高效、可靠、安全的服务支持。
以下是中间件软件开发工程师的岗位职责:
1.设计中间件软件的系统架构和技术方案,定制化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2.负责中间件软件的开发工作,根据软件设计规范编写代码,并保证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对软件进行测试和评估,检查软件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和性能要求,确保软件在实际运行中无误。
4.进行软件的部署和维护,解决软件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进行软件性能优化,提高软件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
6.参与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和协调工作,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和协作。
7.掌握新技术和方法,并与其他团队成员分享经验和知识。
8.负责编写软件开发文档和用户手册,保证软件的易用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中间件软件开发工程师需要有深入的技术知识和丰富的开发经验,能够编写高质量的代码,并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此外,他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进行良好的合作,完成软件开发项目。
1.什么是架构?架构、框架、模式是一种从大到小的关系,也是一种组合关系。
架构一般针对一个行业或一类应用,是技术和应用完美的结合。
框架因为比较小,很多表现为中间件,框架一般是从技术角度解决同类问题,例如J 道数据增删改查框架就解决了所有数据库系统中大量数据增删改查的功能开发,框架是从技术的横切面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模式则更小了,越小越灵活,可重用的范围更广。
一个框架可能使用了多个模式,而一个架构有可能应用了多个框架,这样一个大型系统的设计基本从主骨干到骨架基本能够被设计者考虑设计到,也可以想见,一个系统被细化成了很多工作量,例如一个部分细化到工厂模式,那么就可以要求程序员实现工厂模式的代码即可。
由此,控制了大型软件质量,也提高开发效率,同时使得项目变得易于管理和协同,由此可见,一个大型项目的架构设计非常重要。
2.什么是框架?框架即framework,是某种应用的半成品,一组组件,供你选用完成你自己的系统。
简单说就是使用别人搭好的舞台,你来做表演。
而且,框架一般是成熟的,不断升级的软件。
3.什么是模式?模式即pattern,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
Alexander给出的经典定义是: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的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
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无需在重复相同的工作。
模式有不同的领域,建筑领域有建筑模式,软件设计领域也有设计模式。
当一个领域逐渐成熟的时候,自然会出现很多模式。
4.什么是构件?构件(component)是可复用的软件组成成份,可被用来构造其他软件。
它可以是被封装的对象类、类树、一些功能模块、软件框架(framwork)、软件构架(或体系结构Architectural)、文档、分析件、设计模式(Pattern)等。
构件分为构件类和构件实例,通过给出构件类的参数,生成实例,通过实例的组装和控制来构造相应的应用软件,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软件开发者的开发效率,也大大提高了软件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