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子》课件(完整)
- 格式:ppt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3
语文教案《一粒种子》语文教案《一粒种子》1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泥土、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等词的意思。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教学准备:课前叫同学准备种子和发了牙的种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叫你们回家调查一下,看看种子是如何发芽,开花,结果的,现在谁能把自己查到的,问到的和大家分享呢?同学们各抒己见。
(需要在春天,暖和的天气,……)师:同学们说真好,那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有一粒种子是如何长大的。
(师板书:一粒种子)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放课文录音,请同学认真听,听到了什么。
学生起来汇报:挺一挺,口渴,蚯蚓,……2、请同学找一找这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并标上段号。
3、请生边读课文,并圈出生字。
4、结合课文,学习生字。
(同学自己拼,同学拼,小组一起拼)5、找出文中形象写出种子发芽动作的词?挺一挺,文中一共出现了几个挺一挺,而且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并用动作表示意思。
三、课文学习1、尝试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种子种下去时是怎么样的?(板画)运用学法学习“泥”字。
③尝试练习填空:种子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暖和)从暖和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温度)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先尝试练读,教师再点评批导,后齐读)⑤小结。
2、尝试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种子为什么又挺一挺身子,那是因为()(舒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水)有感情地读第二段。
3、尝试自学3-7自然段。
①尝试自学。
A.读后想想,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
B.用四步法尝度自学生字:蚯蚓、钻、招。
②检查。
A.你学会了哪些生字,重点教字“钻”。
理解: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蚯蚓在帮它松土。
懂得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B.分角色读。
4、种子最后怎样了?——发芽了。
四、小结1、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哪些生字?2、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啊?(春天,天气暖和,水分,蚯蚓帮忙松土,空气)五、作业。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四年级下册课文:1 种子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
同时结合文本特点,借助其语言形式,关注情感,重视感悟,注重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1.认识“槐、掺、涩、兜、俊”等5个生字,会写“略、涩、裤、惭、愧、掠、唯、恐”等8个字,掌握“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3.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从小女孩儿交树种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体会小女孩的心情。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小女孩交的树种少,“我”却很感动?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1. 生词卡片2.实物投影3.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一)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二)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交流体会。
(三)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
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
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激趣导入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一)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二)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生字卡片,在六人小组内互教互学,认准生字读音。
2.通过游戏巩固生字、词。
3.找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出来。
(1)学生读,老师相机把句子用实物投影打出来。
(2)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