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纤颤的诊治
- 格式:ppt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24
医院进行《心房纤颤的诊断及处置》
相关知识培训
为提高医护人员对心房纤颤的诊治水平,我院医务科根据《XX年XX继续教育项目》要求,XX年XX月XX日,在XX对XX 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了《心房纤颤的诊断及处置》相关知识培训,此次培训由XX主讲,共计约XX人参加。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非瓣膜病房颤占房颤患者的绝大多数。
在瓣膜病中,二尖瓣狭窄患者房颤的患病率最高,约占 40%。
其次为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病变和主动脉瓣病变。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卒中是最为常见的表现类型。
心房颤动(房颤)导致的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常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预防房颤相关卒中的新发与复发应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
针对以上情况,XX围绕房颤的概述、诊断、评估、危险分层及治疗相关内容,详细讲解了导致该疾病的危险因素、疾病的发展过程、发病后临床表现,重点讲解了房颤发生后应该怎样控制心室率、复律、抗凝、导管消融等治疗原则。
掌握心房纤颤的诊断及处理流程,提高本院医护人员对房颤患者病情的评估、诊治、及时有效的处理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培训,使本院医护人员对房颤的病因、发病机制、分型等有了进一步认识,提高了对患者病情评估、用药选择以及电复律的判断
能力,对提升我院整体诊疗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外科手术治疗心房纤颤心房纤颤是房性心律失常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变。
发生心房纤颤之后心房丧失收缩功能,心房以一种不协调的>200次/每分钟的节律颤动,使心房的机械功能恶化,并出现快速不规则的心室反应。
使发生心房纤颤的患者常常感觉心悸、烦躁、心律不齐、心跳加快、出汗、焦虑等临床症状,是影响中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常见病之一。
心房纤颤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血栓栓塞,最常见的栓塞部位是大脑,结果造成偏瘫和半身不遂,根据临床医学的统计,每100名有心房纤颤的患者中每年就有5名发生脑中风,10年将达到50%,而在因脑栓塞住院的患者中同时有心房纤颤的患者达20%。
也就是说这种疾病的致残率很高,一旦发生脑血栓,不但使自己丧失工作的能力,个人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也给家庭带来许多负担。
心房纤颤的另一个危害是使心脏的收缩功能下降,心房纤颤使患者左心室的射血功能下降15%~20%,这样就使原本已有心脏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脏射血功能进一步降低,出现活动后气短、憋气,甚至不能平卧,不能较长距离行走等心脏功能不全的症状。
早些年就有人探索采用心脏导管的方法治疗心房纤颤,并且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由于采用心脏导管在心房内操作治疗不同于经导管治疗心脏血管病变,因为心房比较大,在心房内操作不像冠状动脉血管那样精确,可以想像采用一个导管经过X线透视观察导管在心房的位置,需要一点接着一点在心房壁上做成连线,这样的操作需要较长时间,6~8小时甚至更长,患者需要长时间暴露在X射线下,这样无论对患者,对操作的医生都是不利的。
并且这种方法是否达到透壁的效果尚没有办法知道,不达到透壁,或者不能完全连成线,就不能隔绝房颤的电信号,效果就不理想,超过心房壁就会发生心房穿孔,发生致死的并发症。
心房纤颤在临床上分为阵发性心房纤颤、持续性心房纤颤和永久性心房纤颤。
心房纤颤的主要危害在于发生血栓栓塞和使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如果出现心房纤颤,并且发作比较频繁或者已经成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是需要治疗的。
心房纤颤诊断详述
*导读:心房纤颤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病史
⑴有症状:心悸可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
⑵无症状
⑶症状不典型,或仅有胸闷、疲劳感
体征
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和脉搏短绌。
心电图
⑴P波消失代之以振幅形态节律不一的f波;频率350~600次/min,f波可以相当明显类似不纯房扑;也可以纤细而难以辨认。
⑵R-R间距绝对不规则。
在老年人,一般有病理和生理传导性异常,有时可与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并存如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各种房室传导阻滞等,而使心电图表现不典型。
暂无相关内容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心房纤颤的诊断,心房纤颤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心房纤颤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的护理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治疗心房纤颤的有效方法之一。
为了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护士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工作。
术前护理:1、评估患者病情:包括病史、既往病史、家族史等,了解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并发症情况。
2、准备必要检查、采集相关血液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CT、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3、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解释手术过程、手术风险、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注意事项和术后康复等,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消除紧张和恐惧感。
4、保持患者禁食指导。
1、采取无菌操作、验明手术地标,辅助医生在显微镜下引导导管。
2、注意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给予高纯氧气吸入,维持通畅气道,避免缺氧。
4、配合医生进行心电监测,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电控制试验、电显影诱发、心脏节律扰动等处理。
5、及时记录消融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问题,如导管位置、温度等。
1、患者安静卧床休息,24小时尿量监测,及时观察伤口情况。
2、维持导管畅通,避免出血,定时更换敷料,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感染、瘀血、肿胀、偏疼等。
4、提供必要的安抚、鼓励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尽快缓解紧张情绪。
5、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如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潜水、远离高频电磁场等。
同时告知患者如何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头痛、头晕等。
总之,关键时刻,护士的全程护理和细致贴心的关怀,不仅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最大程度上保护患者的安全,同时还可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促进患者康复。
心血管外科心房纤颤外科治疗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2.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房颤,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时,建议同期进行迷宫手术。
【术前准备】1.合并其他需要外科手术的心脏疾病,如冠心病、瓣膜病,术前准备见相关章节。
3.监测24h动态心电图,判断房室传导及有无窦性心律。
4.停用抗凝药物3~5d.5.麻醉后进行食管超声检查,明确左心房形态、大小以及有无血栓形成。
【操作方法及程序】迷宫手术经过二次改良,1993年起迷宫I1.1.型手术应用于临床,但迷宫手术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存在出血等并发症,迄今并未广泛应用。
近年来,以射频、微波、冷冻等为消融房颤的能量源进行的改良迷宫消融手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不论使用何种能量方式,均利用其对心房组织产生透壁性损伤,形成瘢痕组织,以阻滞电活动传导,达到外科迷宫手术切开-缝合的效果。
正中开胸,上、下腔静脉插管。
上腔静脉插管不通过右心房,直接插入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尽可能靠近膈肌插管.切除右心耳。
从切除的右心耳基底部中点做一侧方的切口,并向下延长3~4cm0从右上肺静脉向上朝房室沟方向在右心房前壁做一切口。
将冲洗式射频探头运用于心内膜,产生:①沿右心房外侧壁从上腔静脉人口到下腔静脉入口之间的透壁病损。
②从右心耳基底部内侧向下至三尖瓣环的透壁病损。
③从右心房切口的前部和三尖瓣环的透壁病损。
完成上述操作后,心脏灌注冷停跳液。
切除左心耳,切开房间隔。
④分别于左、右肺静脉产生透壁病损。
⑤在此2个透壁病损的上方用直线形透壁病损连接。
⑥从左心耳至环绕左肺静脉的病损做一透壁病损。
⑦从环绕左肺静脉的病损至二尖瓣后瓣环做一透壁病损。
⑧从连接肺静脉至二尖瓣后瓣环的病损中点做一透壁病损返回房间隔。
⑨在冠状静脉窦后方的房间隔上做一透壁病损。
⑩从冠状静脉窦向下进入下腔静脉做一透壁病损、©从冠状静脉窦至三尖瓣后瓣环做最后一透壁病损。
缝合心脏各切门。
【注意事项】1.术后常规安置心表临时起搏导线和临时起搏器,防止术后心动过缓。
心房纤颤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 询问有无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及甲亢病史。
2. 询问有无饮酒、晕厥、偏瘫史及心绞痛。
【检查】
1. 呼吸、血压、心界大小、心律、心音、心率、心脏杂音、脉搏;
2. 心电图检查。
【诊断】
1. 心悸、乏力、焦虑;
2. 或有心绞痛、晕厥、体循环障碍;
3. 体征: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规则,脉搏短绌,低血压;
4. 心电图:
(1)P波消失;
(2)出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间隔不均的f波,频率350~600次/分;
(3)R-R间期绝对不等。
【治疗】
1. 院前急救措施:吸氧;
2. 院内治疗原则:
(1)寻找病因,对因治疗;
(2)减慢心室率:洋地黄,钙离子拮抗剂,Ic类(心律平),β-受体阻滞剂;
(3)复律:
1)电复律:临床症状严重者电复律,能量为200J;预激合并房颤、心室率快者首选电复律;
2)药物:奎尼丁、乙胺碘呋酮;
3)射频消融术。
1)除去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诱因;
2)试用异丙肾上腺素;
3)临时心室起搏抑制室速。
4.由窦缓、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率缓慢所致室性快速心律失常:(1)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2)心室起搏纠正。
心房纤颤(房颤)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根据房颤发生的原因来划分,房颤可以分为原发性房颤和继发性房颤(也叫做孤立性房颤),原发性房颤指的是目前没有找到具体原因所发生的房颤,继发性房颤就是由某种原因引发所导致的房颤,房颤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下面介绍房颤的药物治疗。
1 房颤的药物治疗包括对引发房颤的原发病的药物治疗继发性房颤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由于有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以及心肌、心包疾病等心脏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房颤,还有心脏以外的原因,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所导致的房颤,不论是何种继发原因,都需要治疗引起房颤的原发病,治疗手段当然包括药物治疗在内,但由于各种引发房颤的疾病各不相同,药物治疗的方法也应该不一样。
2 针对心房纤颤的药物治疗2.1 房颤药物转律治疗如果房颤的发生的为阵发性房颤,或者是已经发展为持续性房颤,但房颤的时间在2年以内,特别是左心房内径在5厘米以内,或者是已经去除了病因的房颤(例如由于风湿性心瓣膜病导致的房颤者已经进行换瓣治疗,或者是房间隔缺损引起的房颤者房间隔缺损已经修补或封堵),可以考虑用药物尽力将房颤转为正常窦性心律,临床上最常用而效果最好的药物是可达龙,其次是普罗帕酮(心律平)、慢心律和美西律,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和比索洛尔(博苏、康忻)有时也有效。
当心房纤颤是由于心脏的血容量负担过重引起来的时候,使用利尿剂也有效,这种情况一般都是阵发性房颤,并且是由于容量负荷暂时性过多所导致。
2.2 房颤不能转为正常采用维持心室率治疗和抗聚抗凝血治疗(1)维持心室率药物治疗当心房纤颤时间比较长和引发心房纤颤的原发病因不能根除的时候,往往用维持心室率治疗的方法,因为心房纤颤的心室率一般都比较快,一般使用减慢心室率的药物使心跳控制在休息状态下心室率每分钟70次左右,活动状态下心室率每分钟90次左右。
减慢心室率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有减慢心室率作用的钙拮抗剂(异搏定和地尔硫卓)和洋地黄类药物(地高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