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 格式:ppt
- 大小:792.50 KB
- 文档页数:24
钢框架模型动力特性试验报告前言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是反映结构本身所固有的动力性能。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阻尼系数等一些基本参数。
这些特性是由结构形式、质量分布、结构刚度、材料性质、构造连接等因素决定,但与外荷载无关,它反应了体系的固有特性。
建筑结构动力特性试验量测结构动力特性参数是结构动力试验的基本内容,在研究建筑结构的抗震、抗风或抵御其他动力荷载的性能时,都必须要进行结构动力特性试验,了解结构的自振特性。
由于它可在小振幅试验下求得,不会使结构出现过大的振动和损坏,因此经常在现场进行结构的实物试验,主要分为人工激振法和环境随机振动法。
建筑物周围大地环境引起结构物振动的地脉动和风称为环境激振。
自然地脉动是由海浪、风、交通、机械等自然和人为活动所引起,其位移幅值从千分之几微米到几微米,频带从0.1Hz 到100Hz。
通过拾振器测得建筑物脉动反应后,对随机的脉动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可得到结构的基频率或较低几阶的频率。
可推导出脉动的功率谱峰值,这些峰值对应的频率即为结构的自振频率,而根据计算软件的精度不同,能得出较为精确的前几阶频率的数目也不同。
一.试验目的1. 了解脉动测试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用脉动法测试结构的固有频率、阻尼及振型的方法;2. 熟悉常用结构动力特性测试系统的组成和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3. 熟悉建(构)筑物动力特性现场实测的基本方法和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二.工程概况1. 结构如图1所示:试验结构为一个7层多自由度钢框架,平面内框架尺寸为400mm×105mm,模型板超出框架柱范围,尺寸为500mm×300mm×15mm,每层层高为300mm,每层各有八块95mm×90mm×10mm的铁质的配重。
结构材料为Q235钢,节点处通过连接板和螺栓进行连接,4个框架柱为 8的Q235钢。
图1 模型简图三.测试仪器2. 仪器(1)加速度传感器本次试验使用丹麦产4381V型加速度传感器。
建筑结构试验一、名词解释1、结构动力特性试验:指结构受动力荷载鼓励时,在结构自由振动或强迫振动情况下量测结构自身所固有的动力性能的试验。
一八 10 082、结构动力反响试验:指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量测结构或特定部位动力性能参数和动态反响的试验。
3、结构劳累试验:指结构构件在等幅稳定、屡次重复荷载的作用下,为测试结构劳累性能而进行的动力试验。
二七八4、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指在地震模拟振动台上进行的结构抗震动力试验。
5、短期荷载试验:指结构试验时限与试验条件、试验时间或其它各种因素和基于及时解决问题的需要,经常对实际承受长期荷载作用的结构构件,在试验时将荷载从零开始到最后结构破坏或某个阶段进行卸载,整个试验的过程和时间总和仅在一个较短时间段内完成的结构试验。
一八6、长期荷载试验:指结构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研究结构变形随时间变化规律的试验。
七7、现场试验:指在生产或施工现场进行的实际结构的试验。
8、相似模型试验:按照相似理论进行模型设计、制作与试验。
十9、缩尺模型:原型结构缩小几何比例尺寸的试验代表物。
07 09原型相似:对象是实际结构〔实物〕或者是实际的结构构件模型相似:是仿照〔真实结构〕并按肯定比例关系复制而成的试验代表物,它具有实际结构的全部或局部特征,但大局部结构模型是尺寸比原型小得多的缩尺结构。
结构抗震试验:是在地震或模拟地震荷载作用下研究结构构件抗震性能和抗震能力的特意试验。
拟动力试验:是利用计算机和电液伺服加载器联机系统进行结构抗震试验的一种试验方法。
地震模拟震动台试验:是指在地震模拟振动台上进行的结构抗震动力试验。
低周反复加载静力试验:是一种以操纵结构变形或操纵施加荷载,由小到大对结构构件进行屡次低周期反复作用的结构抗震尽力试验。
短期荷载试验:是指结构试验时限与试验条件、试验时间或其他各种因素和基于及时解决问题的需要,经常对实际承受长期何在作用的结构构件,在试验时将荷载从零开始到最后机构破坏或某个阶段进行卸载,整个试验的过程和时间总和仅在一个较短时间段内〔如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完成的结构试验长期荷载试验:是指结构在长期何在作用下研究结构变形随时间变化规律的试验。
结构动力实验报告结构动力实验报告一、引言结构动力学是研究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和响应规律的学科。
通过实验研究结构的动力响应,可以了解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阻尼特性等重要参数,为结构设计和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测试,探索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
二、实验目的1. 测定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2. 分析结构在不同外力激励下的动力响应特性。
3. 探究结构的阻尼特性。
三、实验装置与方法1. 实验装置:使用一台振动台和一根悬臂梁作为实验结构。
2. 实验方法:a. 测定固有频率和振型:在不同频率下,通过改变振动台的频率控制结构的激励频率,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测定结构的振动响应,并记录下振动台的频率。
b. 测定动力响应特性:通过改变振动台的振幅,分析结构在不同外力激励下的振动响应,并记录下响应的幅值和相位。
c. 测定阻尼特性:在结构上添加不同阻尼装置,测定结构在不同阻尼条件下的振动响应,并记录下响应的幅值和相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测定固有频率和振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结构的频率-振型曲线,确定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分析不同频率下的振动响应,可以推测结构的模态分布情况。
2. 分析动力响应特性:对于不同外力激励下的振动响应,绘制振动幅值和相位的频率响应曲线,分析结构的频率响应特性,如共振频率、共振幅值等。
通过对比不同外力激励下的响应曲线,可以研究结构的非线性特性和耦合效应。
3. 探究阻尼特性:通过添加不同阻尼装置,测定结构在不同阻尼条件下的振动响应。
分析阻尼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可以评估结构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
五、实验结论1. 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是结构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测定可以了解结构的模态分布情况。
2. 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与外力激励频率和振幅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响应曲线可以评估结构的共振情况和非线性特性。
3. 阻尼对结构的动力响应有重要影响,适当的阻尼装置可以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
砌体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分析摘要:砌体建筑结构,分析传统砖结构的动态特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砖结构的完整性缺失,导致动态特性分析,精度低,所以建筑结构的动态属性是确定结构监测,地震检测和可靠性的重要参数。
然而,简化结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导致理论计算值与结构动态特性的实际值之间存在一定误差。
高效模块化和测量方法数字化的好处是更好地确定建筑结构的实际状态,测量和分析两个石材结构的频率和模态形状为结构,并且使安全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砌体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分析近年来,建筑结构的健康监测和地震识别受到更多关注。
此外,在中国建立可靠性测试和验证通常基于大规模研究,使各个组件的材料属性记录在现场,根据相关规格和设计图评估参数。
该测试是一个局部组件,不能反映结构的整体质量,或者只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很容易忽视建筑结构中的一些质量缺陷,而动力特性将非常有效地测量模块的数字结构的动态特性可以避免上述错误,并更好地理解建筑物结构的实际行为。
目前,中国现有建筑中的砖块占很大比例,但动态特性的研究低于其他类型的建筑。
1 地震作用下砌体建筑砌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1.1 获取砌体结构自振频率将建筑物与其他小信号的描述进行比较,对下层建筑物的实验信号振动的环境振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解释,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难以确定输入功率。
砌体建筑物中的真石结构非常大,难以对输入施加足够的可控性的振动,因此当环境被激发时,表面的功率和风脉动可以同时被视为输入,因此确定输入信号很困难。
根据上述性质,结构的固有频率由建筑物的砌体结构的反应的磁能谱确定,结构响应的固有功率谱受测量噪声和激发光谱的影响,峰值是不安全的模态频率。
基于以下原则:(1)结构描述不同的测量点位于与功率谱的峰值相同的频率。
(2)固有振动频率下不同测量点之间的相关函数不能过大,通常为1;(3)其他测量点在独特的频率位置具有相同的相位或反相特性。
结构振动模式可以用随机振动理论来判断,我们在这里以n个自由度应用n自由度系统和固定自由度。
一.概述每个结构都有自己的动力特性,惯称自振特性。
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是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和结构损伤检测的重要步骤。
目前,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广泛采用振型叠加原理的反应谱分析方法,但需要以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为前提。
n个自由度的结构体系的振动方程如下:M y(t) C y(t) K y(t) p(t)式中M、C、K分别为结构的总体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均为n维矩阵;p(t)为外部作用力的n维随机过程列阵;y(t) 为位移响应的n维随机过程列阵;y(t)为速度响应的n维随机过程列阵;y(t)为加速度响应的n维随机过程列阵。
表征结构动力特性的主要参数是结构的自振频率 f (其倒数即自振周期T)、振型Y(i)和阻尼比_:这些数值在结构动力计算中经常用到。
任何结构都可看作是由刚度、质量、阻尼矩阵(统称结构参数)构成的动力学系统,结构一旦出现破损,结构参数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系统频响函数和模态参数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视为结构破损发生的标志。
这样,可利用结构破损前后的测试动态数据来诊断结构的破损,进而提岀修复方案,现代发展起来的“结构破损诊断” 技术就是这样一种方法。
其最大优点是将导致结构振动的外界因素作为激励源,诊断过程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能方便地完成结构破损的在线监测与诊断。
从传感器测试设备到相应的信号处理软件,振动模态测量方法已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振动模态测量在桥梁损伤检测领域的发展也很快。
随着动态测试、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试验技术的提高,结构的振动信息可以在桥梁运营过程中利用环境激振来监测,并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构动态特性(如频响函数、模态参数等)。
目前,许多国家在一些已建和在建桥梁上进行该方面有益的尝试。
测量结构物自振特性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稳态正弦激振法、传递函数法、脉动测试法和自由振动法。
稳态正弦激振法是给结构以一定的稳态正弦激励力,通过频率扫描的办法确定各共振频率下结构的振型和对应的阻尼比。
混凝土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结构的动力特性测试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用于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及预测其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表现。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结构动力特性测试的技术规程,包括测试前的准备工作、测试方法、测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方面。
二、测试前的准备工作1. 设备选择动力特性测试需要使用振动台和加速度计等设备,因此需要确保设备的选择和购买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振动台应能够提供足够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模拟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振动条件。
加速度计的选择应考虑其灵敏度、频率响应等因素。
2. 测试样品的准备测试样品应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尺寸、钢筋配筋等方面。
在测试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加固和加强,以确保其在振动台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测试环境的准备测试环境应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包括振动台的安装和固定、测试样品的安装和固定、周围环境的噪声等方面。
测试环境应保持稳定和安全,以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测试方法1. 测试方案的制定测试方案应根据测试样品的特点和测试要求,制定合理的测试方案。
测试方案应包括测试频率、振幅、测试时间等方面的参数设置。
2. 测试过程的实施测试过程应按照测试方案的要求进行实施。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振动台的运行状态和测试样品的变形情况,以及测试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记录相关数据,包括振动台的运行参数、加速度计的测量数据等。
3. 测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测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测试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等方面。
测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应能够反映出测试样品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
四、测试结果的评估和报告撰写1. 测试结果的评估测试结果的评估应根据测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进行。
评估结果应能够反映出测试样品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并与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比较和评价。
2. 报告撰写测试报告应包括测试方法、测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测试结果的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辅导资料主题: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的辅导资料学习时间:201年36月24日-7月21日内容:这周我们将学习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的相关内容。
一、学习要求学习要求及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1、掌握实验的目的;2、掌握实验主要的仪器和设备;3、掌握实验的整个实验步骤;4、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主要内容结构动力特性是反映结构本身所固有的动力性能,主要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系数和振型等,这些参数与外荷载无关。
测量结构动力特性参数是结构动力试验的基本内容,在研究建筑结构或其他工程结构的抗震、抗风或抵御其它动荷载的性能和能力时,都必须要进行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通过结构动力特性的测量,能够得到结构的自振频率,可以避免和防止动荷载所产生的干扰与结构共同作用产生的共振现象。
此外,受损开裂结构的刚度减小,导致结构自振周期变长,阻尼变大,因此结构动力特性试验可以为检测、诊断结构的损伤积累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数据。
本次实验的题目为《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
(一)本次试验的目的1、了解动力参数的测量原理;2、掌握传感器、仪器及使用方法;3、通过振动衰减波形求出简支梁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二)本次试验使用的仪器、设备及试验构件本次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和设备主要包括三个:1振动传感器,也叫拾振器,主要是用来将振动信号转换成电荷信号输出;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对被测物体影响小,频率范围宽、动态范围大,主要参数如表所示,我们在振动传感器的选择上最关心的指标是灵敏度、频率范围和量程。
2、与之配套的电荷适配器,主要作用是将压电传感器的电荷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3东华动态信号测试分析仪,主要用来采集振动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数字量传递给计算机。
除了上述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试验中还用到了用于数据记录的笔记本电脑、锤子和木制简支梁,其参数如下表所示:截面高度(mm)截面宽度(mm)长度(mm)跨度(mm弹性模量(GPa)重量(kg)自振频率理论值(Hz)61185203518501012.734.35(三)试验原理1、阻尼比和固有频率的计算方法究竟如何来确定体系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呢?同学们看下面公式:f=f1-C2d这里0为阻尼比,和分别为有阻尼和无阻尼振动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