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辅导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179.59 KB
- 文档页数:8
结构动力特性的测试方法及应用(讲稿)一. 概述每个结构都有自己的动力特性,惯称自振特性。
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是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和结构损伤检测的重要步骤。
目前,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广泛采用振型叠加原理的反应谱分析方法,但需要以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为前提。
n 个自由度的结构体系的振动方程如下:[][][]{}{})()()()(...t p t y K t y C t y M =+⎭⎬⎫⎩⎨⎧+⎭⎬⎫⎩⎨⎧ 式中[]M 、[]C 、[]K 分别为结构的总体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均为n 维矩阵;{})(t p 为外部作用力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为位移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为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为加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
表征结构动力特性的主要参数是结构的自振频率f (其倒数即自振周期T )、振型Y(i)和阻尼比ξ,这些数值在结构动力计算中经常用到。
任何结构都可看作是由刚度、质量、阻尼矩阵(统称结构参数)构成的动力学系统,结构一旦出现破损,结构参数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系统频响函数和模态参数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视为结构破损发生的标志。
这样,可利用结构破损前后的测试动态数据来诊断结构的破损,进而提出修复方案,现代发展起来的“结构破损诊断”技术就是这样一种方法。
其最大优点是将导致结构振动的外界因素作为激励源,诊断过程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能方便地完成结构破损的在线监测与诊断。
从传感器测试设备到相应的信号处理软件,振动模态测量方法已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振动模态测量在桥梁损伤检测领域的发展也很快。
随着动态测试、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试验技术的提高,结构的振动信息可以在桥梁运营过程中利用环境激振来监测,并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构动态特性(如频响函数、模态参数等)。
目前,许多国家在一些已建和在建桥梁上进行该方面有益的尝试。
测量结构物自振特性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稳态正弦激振法、传递函数法、脉动测试法和自由振动法。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使用结构动力分析软件进行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3.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加深对结构动力响应的理解。
4. 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结构动力分析是研究结构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和动力特性的一种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自振频率、阻尼比、动力放大系数等。
实验中,通过施加周期性动荷载,观察结构的振动响应,从而获得结构动力特性参数。
三、实验设备1. 结构动力分析实验台2. 动荷载发生器3. 数据采集器4. 结构动力分析软件(如ANSYS、ABAQUS等)5. 计算机及绘图软件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熟悉实验台的结构和功能。
- 熟悉动荷载发生器、数据采集器和结构动力分析软件的操作方法。
2. 实验操作- 安装实验台,确保结构稳定。
- 设置动荷载发生器的参数,如频率、幅值等。
- 启动数据采集器,记录实验数据。
- 施加动荷载,观察结构的振动响应。
3. 数据处理- 将实验数据导入结构动力分析软件。
- 对数据进行处理,如滤波、平滑等。
- 分析结构动力特性参数,如自振频率、阻尼比、动力放大系数等。
4. 结果分析-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比较。
- 分析实验误差,探讨原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自振频率- 实验测得的自振频率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
- 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台的结构设计合理,满足动力特性要求。
2. 阻尼比- 实验测得的阻尼比略大于理论计算值。
- 分析原因可能为实验设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3. 动力放大系数- 实验测得的动力放大系数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
- 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台在动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响应稳定。
六、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了结构动力分析软件的使用,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3. 加深了对结构动力响应的理解,为今后的结构设计和分析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辅导资料主题: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的辅导资料学习时间:201年36月24日-7月21日内容:这周我们将学习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的相关内容。
一、学习要求学习要求及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1、掌握实验的目的;2、掌握实验主要的仪器和设备;3、掌握实验的整个实验步骤;4、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主要内容结构动力特性是反映结构本身所固有的动力性能,主要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系数和振型等,这些参数与外荷载无关。
测量结构动力特性参数是结构动力试验的基本内容,在研究建筑结构或其他工程结构的抗震、抗风或抵御其它动荷载的性能和能力时,都必须要进行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通过结构动力特性的测量,能够得到结构的自振频率,可以避免和防止动荷载所产生的干扰与结构共同作用产生的共振现象。
此外,受损开裂结构的刚度减小,导致结构自振周期变长,阻尼变大,因此结构动力特性试验可以为检测、诊断结构的损伤积累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数据。
本次实验的题目为《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
(一)本次试验的目的1、了解动力参数的测量原理;2、掌握传感器、仪器及使用方法;3、通过振动衰减波形求出简支梁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二)本次试验使用的仪器、设备及试验构件本次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和设备主要包括三个:1振动传感器,也叫拾振器,主要是用来将振动信号转换成电荷信号输出;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对被测物体影响小,频率范围宽、动态范围大,主要参数如表所示,我们在振动传感器的选择上最关心的指标是灵敏度、频率范围和量程。
2、与之配套的电荷适配器,主要作用是将压电传感器的电荷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3东华动态信号测试分析仪,主要用来采集振动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数字量传递给计算机。
除了上述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试验中还用到了用于数据记录的笔记本电脑、锤子和木制简支梁,其参数如下表所示:截面高度(mm)截面宽度(mm)长度(mm)跨度(mm弹性模量(GPa)重量(kg)自振频率理论值(Hz)61185203518501012.734.35(三)试验原理1、阻尼比和固有频率的计算方法究竟如何来确定体系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呢?同学们看下面公式:f=f1-C2d这里0为阻尼比,和分别为有阻尼和无阻尼振动频率。
第五节结构动力试验一、结构动力特性试验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是反映结构本身所固有的动力性能。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系数和振型等一些基本参数,也称动力特性参数或振动模态参数。
结构动力特性试验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激振法和环境随机振动法。
人工激振法又可分为自由振动法和强迫振动法。
(一)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1.结构自振频率测量(1)自由振动法在试验中采用初位移或初速度的突卸或突加荷载的方法,使结构受一冲击荷载作用而产生有阻尼的自由振动。
通过测量仪器的记录,可以得到结构的有阻尼自由振动曲线(图18—5—1)。
根据记录纸带速度或时间坐标,量取振动波形的周期,由此求得结构的自振频率f=1/T。
为精确起见,可多取几个波形,以求得其平均值。
(2)强迫振动法强迫振动法也称共振法。
采用偏心激振器对结构施加周期性的简谐振动,在模型试验时可采用电磁激振器激振,使结构和模型产生强迫振动。
,利用激振器可以连续改变激振频率的特点,当干扰力的频率与结构自振频率相等时,结构产生共振,振幅出现极大值,这时激振器的频率即是结构的自振频率。
对于多自由度体系结构具有连续分布的质量系统,当激振器连续改变激振频率,由共振曲线(图18—5—2)的振幅最大值(峰点)对应的频率,即可相应得到结构的第一频率(基频)和其他高阶频率。
2.结构阻尼的测量(1)自由振动法利用自由振动法实测的振动曲线图形(图18—5—3)所得的振幅变化确定阻尼比。
在上式中1lnnnxx又称为对数衰减率。
令上式中n为衰减系数。
所以,结构的阻尼系数在整个衰减过程中,不同的波段可以求得不同的n值。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取振动图中K个整周期进行计算(图18—5—1),以求得平均衰减系数。
式中K——计算所取的振动波数;x n,x n+K—K个整周期波的最初波和最终波的振幅值。
由于试验实测得到的有阻尼自由振动记录波形图一般没有零线,如图18—5—4所示。
所以在测量结构阻尼时可采用波形的峰到峰的幅值,则对数衰减率λ为,阻尼比式中x n—第n个波的峰峰值;x n+K—为第n十K个波的峰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