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14.05 KB
- 文档页数:4
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享|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5日点击数:4137 次字体:小大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宫腔被粘膜覆盖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简称内异症。
EMT以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为主要表现,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10%~15%,占痛经妇女的40%~60%。
在不孕患者中,30%~40%合并EMT,在EMT患者中不孕症的发病率约40%~60%。
该病一般仅见于生育年龄妇女,以25~45岁妇女多见。
绝经后或切除双侧卵巢后异位内膜组织可逐渐萎缩吸收,妊娠或使用性激素抑制卵巢功能可暂时阻止此病的发展,故EMT 是激素依赖性疾病。
EMT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远处转移、浸润和种植生长能力。
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最常见的种植部位是盆腔脏器和腹膜,以侵犯卵巢和宫底韧带最常见,其次为子宫、子宫直肠陷凹、腹膜脏层、阴道直肠膈等部位,故有盆腔EMT之称。
一、发病机制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关于异位子宫内膜的来源,目前有多种学说。
1.种植学说妇女在经期时子宫内膜碎片可随经血倒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于卵巢和盆腔其他部位,并在该处继续生长和蔓延,形成盆腔EMT。
但已证实90%以上的妇女可发生经血逆流,却只有10%~15%的妇女罹患EMT。
剖宫产手术后所形成的腹壁瘢痕EMT,占腹壁瘢痕EMT的90%左右,是种植学说的典型例证。
2.淋巴及静脉播散子宫内膜可通过淋巴或静脉播散,远离盆腔部位的器官如肺、手或大腿的皮肤和肌肉发生的EMT可能就是通过淋巴或静脉播散的结果。
3.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卵巢表面上皮、盆腔腹膜都是由胚胎期具有高度化生潜能的体腔上皮分化而来,在反复经血逆流、炎症、机械性刺激、异位妊娠或长期持续的卵巢甾体激素刺激下,易发生化生而成为异位症的子宫内膜。
4.免疫学说免疫异常对异位内膜细胞的种植、粘附、增生具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表现为免疫监视、免疫杀伤功能减弱,粘附分子作用增强,协同促进异位内膜的移植。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21.07.001--论著--双侧卵巢巨大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误诊及文献复习陈志琴,高玉玲,李文洲,董洁琼(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学院妇产科,福建福州350001)摘要:目的分析1例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前误诊的相关因素,HE4检测对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诊断的价值,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为制定手术计划、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8月收治的1例巨大双侧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CT等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术前诊断、术中所见、术后病理等,探讨总结误诊的原因。
结果术前腹部CT检查显示:腹腔、盆腔多发囊实混合性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
术前两次CA125分别为:2128U/mL、3637U/mL,HE4分别为>1500U/mL、316.4U/mL,体检:腹膨隆,脐上4横指触及一巨大囊实性肿物。
2019年8月15日在喉罩全麻下“经腹双侧附件切除+盆腔巨大肿物切除+全子宫切除+阴道顶悬吊术+大网膜切除+重度盆腔粘连松解术”。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子宫内膜样囊肿。
结论生育龄妇女患者盆腹腔巨大囊实性肿物,术前两次CA125检查呈上升趋势,但HE4明显下降,提示HE4检测可用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恶性肿瘤;CA125;HE4Misdiagnosis and literature review of giantendometriosis cyst of bilateral ovaryCHEN Zhiqin,GAO Yuling,LI Wenzhou,DONG Jieqiong(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Provincial College of Clinical Medicine,Fuzhou,Fujian,35000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misdiagnosis of bilateral ovarian endometriosis cyst before operation.To analyze the val-ue of HE4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To provide basis for making operation plan and judging prognosis.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 case of huge bilateral endometriosis cyst in August2019in our hospital,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atients,CT and other imaging examination,tumor marker examination,preoperative diagnosis, intraoperative findings,postoperative pathology,etc.Discuss and summarize the causes of misdiagnosis.Results Preoperative CT findings of abdo-men in our hospital:Multiple space occupying lesions of abdominal cavity and pelvic cavity,which were considered malignant lesions.CA125were 2128U/mL,3637U/mL,HE4were>1500U/mL,316.4U/mL respectively before operation.Physical examination:abdominal bulge,a huge cys-tic solid mass was touched by the4transverse fingers on the umbilicus.On August15,2019,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a laryngeal mask,the pa-tient underwent"Transabdominal excision of bilateral adnexa of uterus,excision of giant pelvic masses,total hysterectomy,vaginal ceiling suspen-sion,omentectomy,and lysis of severe pelvic adhesion."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endometrioid cyst.Conclusion Huge cystic solid mass in pelvic and abdominal cavity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CA125examinations twice showed upward trend before operation,howev-er,HE4decreased significantly,to summarize,HE4detection can be us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ovarian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Key words:Endometriosis cyst;Ovarian malignant tumor;Carbohydrate antigen125;Human epididymis protein4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妇科常见的良性疾病,恶变率约1%[1]。
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2020完整版)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被认为是慢性病,需要进行长期管理。
不同年龄阶段的内异症患者的需求和问题存在个体化差异,只有充分理解,真正做好分阶段处理,分层次治疗,才能在患者的各个年龄阶段给予最需要的帮助。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多次讨论制定了本共识,旨在以2015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为基础、在新的诊治观念的背景下强调、重视、推广和规范内异症的长期管理策略,以提高中国的内异症诊治水平。
一内异症为什么需要长期管理?1. 内异症的病因不明或病因难以去除,经血逆流的现象也很常见,保守性手术后容易复发、难以根治。
2. 内异症具有易侵袭的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常常累及肠管、泌尿系统等重要器官,手术难以彻底。
3. 内异症可以发生癌变,危及患者的生命。
4. 内异症应被视为“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
使用药物控制病情,避免重复手术操作。
二内异症长期管理的原则和目标1. 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分年龄阶段处理,综合治疗。
2. 长期管理的目标:重在减轻和消除疼痛、促进和保护生育能力、降低和减少复发、警惕和早期发现恶变,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3. 规范手术的时机、术式的选择,重视术后的综合治疗、长期管理,使患者的手术获益最大化、手术损伤最小化。
4.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分年龄阶段管理,解决不同年龄阶段最主要的临床问题。
三青春期内异症患者的长期管理青少年内异症主要的问题是疼痛和卵巢囊肿。
长期管理的目标主要是控制疼痛、保护生育、延缓进展、预防复发。
(1)疼痛:疼痛的控制以药物治疗为主。
口服避孕药是青少年内异症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对于年龄<16岁的内异症患者也是安全、有效的。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成年内异症最有效的药物,也用于青少年内异症的治疗。
(2)囊肿:青少年内异症患者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方式首选腹腔镜手术,但要注意掌握手术指征。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规范一、概述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简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肌层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可形成结节及包块,引起疼痛、不孕等,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
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但发病机制至今未明。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广泛、形态表现多样、极具浸润性,可形成广泛、严重的粘连,而症状、体征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成比例,且由于其激素依赖性,治疗后易于复发。
二、流行病学特点目前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为1∙4%〜10%,而在痛经、性交痛、经量多和不孕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增加5倍。
事实上,内异症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尚不清楚,除非找到一种可靠的、无创的、可应用于大样本非选择性人群的检查方法。
内异症的高发年龄为25〜34岁,而其严重程度则与年龄无关。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初潮年龄早(W1.1.岁)、月经周期短(≤27d)>经量大、生育少、哺乳时间短、BMI低等,均会增加内异症发生的风险,而口服避孕药是否会增加内异症的风险则是有争议的,宫内节育器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无关。
免疫系统异常增加罹患内异症的风险,研究表明,在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中,内异症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
同时有癌症家族史,特别是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内异症的风险也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内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生内异症的风险是正常人的4〜8倍,中隔子宫等苗勒管发育异常的患者,内异症的发生风险增加,这说明内异症的发生有其基因及分子基础。
环境和生活饮食习惯也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胎儿期暴露于高雌激素环境会导致成年后内异症发生风险增加,摄入酒精、咖啡、不饱和脂肪酸,会增加患内异症的风险,适当运动可以降低风险,而高强度运动则明显增加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
三、病因学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详。
"经血逆流”是发病机制之一,但90%的女性均有经血逆流,内异症的发病率却仅为10%,异位子宫内膜要能生存、生长并引起病变和症状,必须通过黏附、侵袭、血管生成三步曲才能完成,因此,盆腹腔环境的改变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最全版)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
国际上有关内异症的诊治指南有150余种之多。
2015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发布了中国《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多以该指南为临床诊疗的依据。
然而该指南没有对中医药治疗形成推荐意见。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在内异症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长补短、提高临床疗效。
然而目前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异症的方法众多,无统一规范,基层医生无所适从。
临床实践需要基于中国高质量证据、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指导。
虽然在1991年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但该标准距今已28年,内容已无法指导目前临床诊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内异症学组按照国内、外指南制订的方法与步骤,组建多学科团队,制订本《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为医务工作者提供科学、具体的指导,以促进临床规范地进行内异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指南制定的方法2.1指南制定的原则本指南的设计与制订步骤参考2013年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及2016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并参考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AGREE Ⅱ)和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条目,参考2018年法国妇产科医师协会/法国国家卫生管理局(College National des Gynecologues et Obstetriciens Francais/Haute Autorite de Sante,CNGOF/HAS)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CNGOF/HAS《子宫内膜异位症管理指南》解读、《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199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中医妇科学》制定。
2015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
一.指南主要结构 1.内异症概述:定义、发病机制、病理类型、临床表现 2.内异症的诊断: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 3.预后评估:临床分期及内异症生育指数4.治疗:治疗总则、治疗方法(手术、药物)、不同情况的处理(疼痛、不孕、DIE、复发和未控、恶变、绝经后内异症、青少年内异症、盆腔外内异症、子宫腺肌病等)二.所谓指南“新内容”是指相比2007年诊疗规范,新指南中增加或细化的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 发病机制《2015版诊治指南》以经血逆流种植为主导理论,相关因素包括:●经血逆流种植理论●基因表达和调控异常●免疫炎症反应●性激素受体表达异常●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患病的女性风险↑●在位内膜决定论●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血管及淋巴转移学说●干细胞理论【解读】与2007版指南相比,2015年内异症指南中发病机制这一大项全部为新增内容。
2. 临床表现《2007版诊治规范》中主要包括:(1).疼痛;(2).不孕;(3).月经异常;(4).盆腔包块;(5).特殊部位内异症临床表现;《2015版诊治指南》中主要包括:(1).疼痛;(2).侵犯特殊器官的内异症症状;(3).不孕;(4).盆腔结节及包块;(5).其他表现;【解读】与2007版指南相
比,2015年内异症指南提示内异症特殊临床表现累及肾脏和输尿管时可有高血压的症状。
●可疑膀胱或肠道EMS,术前应行膀胱镜或肠镜检查,除外器官本身病变,特别是恶性肿瘤!●内异症临床典型症状为疼痛,特殊症状可有消化道表现、泌尿道表现、呼吸道表现、瘢痕部位表现。
(侵犯特殊器官的EMS常伴有其他症状) 3. DIE诊断《2007年诊治规范》中的诊断描述主要包括:(1)症状:疼痛(痛经、CPP、性交痛等)、不孕;(2)妇科及辅助检查:影像学,血清CA125;(3)腹腔镜检查;《2015年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描述主要包括:(1)临床症状和体征;(2)影像学检查;(3)腹腔镜检查;(4)血清CA125;(5)膀胱镜或肠镜检查;【解读】2015年内异症指南增加DIE诊断内容与确诊依据,重点体现为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学确诊等。
●影像学检查:经阴道/直肠超声、CT 或MRI检查●血清CA125早期诊断意义不大,重度、明显炎症、囊肿破裂以及ADS时升高●确诊必要条件依靠病理诊断:病灶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伴炎症反应及纤维化。
4. 预后评估《2015年诊治指南》增加内异症评估与预后评分●内异症生育指数(EFI)评分:预测EMS不孕Lap术后自然妊娠情况。
EFI评分前提是男方精液正常、卵巢储备良好且不合并ADS。
内异症ASRM分期评分表(分)●ASRM(美国生殖医学学会)
分期(r-AFS评分):评估内异症严重程度无法准确预测妊娠结局、疼痛和复发。
内异症生育指数(EFI)的评分标准(分)【解读】与2007版指南相比,2015年内异症指南中增加了这两个权威性的评分表。
5. 手术治疗术式与适用人群《2007年诊治规范》:(1)保守治疗:去除肉眼可见病灶。
(2)半根治性手术:切除子宫和病灶。
(3)根治性手术:切除全子宫双附件以及所有肉眼课件的病灶。
(4)辅助性手术:子宫神经去除术以及骶前神经切除术。
2015年《指南》中的描述:【解读】与2007版诊治规范相比,2015年内异症指南对手术种类及选择原则做了更细致化的说明。
6. 药物治疗《2007年诊治规范》:(1)口服避孕药;(2)高效孕激素;(3)雄激素衍生物;(4)GnRH-a 《2015年诊治指南》:(1)NSAID;(2)口服避孕药;(3)高效孕激素;(4)雄激素衍生物;(5)GnRH-a 【解读】与2007版指南相比,2015年内异症指南中增添了非甾体类抗炎类药物,细化了药物的使用原则。
治疗目的为抑制卵巢功能、阻止EMS发展、减少EMS病灶活性、减少粘连形成。
●应用于基本确诊病例,不主张长期“试验性治疗”。
●尚无标准化方案。
●药物选择时要考虑其副作用、患者意愿即经济能力。
7. 内异症疼痛和不孕诊治内异症相关疼痛的诊治流程图合并不孕的
诊治流程图【解读】与2007版指南相比,2015年内异症指南中细化了内异症相关疼痛和不孕的诊治流程,对内异症不孕患者的评估新增了EFI评分。
本文转自中国生殖内分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