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系统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分析

物流系统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分析

物流系统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分析
物流系统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分析

物流系统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分析

物流系统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分析

物流系统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分析

2019-09-04

物流论文

物流系统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分析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也叫做环境友好物流,其最初的定义是在物流管理研究中增加了环境因素,同时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物流管理思想,它充分考虑了物流中各个环节涉及到的环保问题,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同时促使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20 世纪70 年代最早提出了在物流管理中增加环境因素的思想,但当时这种思想仅仅作为物流管理研究的一个次要方面提出来的。随后绿色物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上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大量的、有意识地研究绿色物流。但是,目前国内外关于绿色物流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绿色物流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1996 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开展了“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首次提出了绿色物流的概念,其目的是将资源优化利用和环境影响结合来考虑制造业供应链发展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物流管理的环境评价、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的设计与结构化、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的战略实施、全面质量环境管理等方面。与此同时,英国的工程与物理研究会与汽油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资助了“ESRC 全

球环境变化计划”研究,将绿色物流作为其主要研究方向之一。Min H &Galle W P(1997 )探讨了选择供应商的决策之时应该如何考虑环境保护因素,并分析了绿色采购在减少废物中的作用[1]。Handfield等(1997)研究了在供应链条件下的环境管理环节,认为对物流的考虑应包括采购、产品设计、物流与销售、制造与装配等多个环节,并提出了今后将绿色方法融入物流管理的方向和领域,如环境法规、战略动力、环境责任、顾客期望、产品设计等[2]。Carter C R & Ellram L M(1998)提出了应该讲资源放在环境管理的战略的首要位置,因为它能为环境的改善带来的最大的潜在收益,然后依次是再利用、再循环、废物处理与处置[3]。Beamon B.M.(1999)的研究中将一些环境因素引入了供应链模型,并提出了一般化的物流设计方式,并调查了导致环境供应链发展的因素,对绿色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物流绿色化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绿色物流的一些具体的绩效指标[4]。Paul R. & Richard F.(2000)指出物流对环境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环境问题会对价值链中的物流决策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该重视环境问题,并制定出正式的环保政策,这样企业会在环保审计和公共环境中获得好的成效 [5] 。Paul R.等(2003)指出由于环境问题会影响物流多个方面的功能,因此今后环境问题将成为物流及物流管理要面对的主要挑战之一 [6] 。Froseh (2004) 对采购和供应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如何通过改进生产过程减少废物的产生的方法 [7]。Abdelkader和Richard (2007)在《组合优化和绿色物流》,中提出绿色物流关心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如受经济影响的物流政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等,指出绿色物流活动包括测量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分布策略,减少能源使用的物流活动,减少浪费和管理它的费用 [8]。Chieh-Yu Lin an和 Yi-Hui Ho(2011)在《绿色实践采用的决定因素为物流企业在中国》中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绿色实践采用的中国物流公司进行的322个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优势和兼容性的绿色实践、组织支持、质量的人力资源,监管压力和政府支持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通过绿色实践为中国物流公司[9]。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相比较国外而言,我国的物流业起步较晚,尤其绿色物流才刚刚开始兴起,在绿色物流的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上发达和先进技术国家在绿色物流的技术上、政策上和观念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曾国平和谢庆红(2001)在《绿色物流:未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主流》一文中提出物流作为“第三利润的源泉”,近年来在我国广泛开发和运用,但同时在环境方面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因素,认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并存,且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因此绿色物流将成为未来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主流[10]。

高劼(2004)在《欧洲,绿色物流》中写道:欧洲许多国家倡导绿色物流的对策主要包括了在交通量、交通流、污染发生源三个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如:在进行物流活动和物流系统的规划与决策中,应该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和策略;采用小排量的货车车型;夜间运货以减少交通阻塞等[11]。

李文静(2005)在《国外绿色物流的发展与实践》中认为绿色物流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美、欧、日等许多发达国家在物流业的发展方面起步较早,比较重视环境问题。因此,很多年前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就开始探索和研究绿色物流,并在物流活动绿色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12]。

陈建波(2006)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对策分析》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恶化。因此必须加强资源环境危机意识,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发展清洁生产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成本,发展绿色消费以降低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发展绿色物流以降低商品流动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的消耗。当前,绿色生产及消费受到全球的高度关注,而作为绿色供应链之重要环节的绿色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其理论与实践均处于摸索阶段[13]。

吕诗芸(2007)在《绿色物流——现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中指出绿色物流是一

种全新的物流形式,它依据生态学相关原理,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实现对环境的全方位的关注,以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绿色运输实现社会、环境、经济一体化的综合物流体系。他认为绿色物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未来物流发展的新趋势[14]。

沈利民(2008)在《绿色物流与国外物流发展之比较》中指出绿色物流就是是在物流活动中融入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他认为绿色物流通过改革包装、储存、运输、装卸以及流通加工等物流环节,可以实现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5]。

杜丽娜(2008)在《发展绿色运输,促进绿色物流》中从发展绿色运输出发,开展了对绿色物流的研究,分析了目前我国的运输现状,提出了目前我国绿色物流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了发展我国绿色运输的方法和途径,如实施共同配送、多式联运、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等 [16]。

许红莲(2012)在《国外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问题讨论综述》中总结国外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经验,如早期注重农产品物流质量安全、如何降低提高运输效率以及绿色物流与绿色供应链、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等方面。提出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应该积极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大政府财政税收的支持力度,加快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农产品绿色物流信息网络体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制度 [17]。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绿色物流理论

绿色物流是指利用现代化物流技术进行包装、存贮、运输、装卸以及流通加工等一系列活动,以减少对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消耗,也叫做环保物流。广义而言,绿色物流就是指所有不破坏生态、不损害环境的物流 [18]。

绿色物流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包括了绿色生产物流、绿色销售物流以及绿色供应物流等多个方面。从绿色物流的活动范围来看,它包括了单项绿色物流作业和从供应链整体的绿色物流协调性两个方面,是对整个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化。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许多恶化环境重大事件。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尔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科学地描述了人类对地球上现有的自然资源未加规划、任意支配的行为给自然环境所照成的负面影响,卡尔逊对地球环境的敏锐与不安引起了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关注[24]。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三) 物流绿色度

1.物流绿色度含义

按照绿色物流的定义,绿色物流的范畴包含了所有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为目的,进行物流系统控制、规划、管理和实施的过程。所有正向物流过程中

的资源缩减以及各个环节的绿色化、实现废物回收再利用的逆向物流系统都属于绿色物流。物流系统有不同的表现层次,例如企业物流系统、城市物流系统、区域物流系统等,不同的物流系统有相异的资源及环境表现,经济性能和技术性能也不尽相同。本文认为指物流系统与环境的友好程度即所谓物流系统绿色度。绿色度越高的物流系统环境友好程度也越高,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越小。

理论界一般将绿色理解为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绿色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为5R,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环境、和谐共存等方面。绿色度可认为是对资源的影响程度或者环境友好程度,但从物流的发展目标以及绿色物流系统的最终目的进行分析,如果一个物流系统没有经济效益,对社会发展没有起到促进作用,这样的物流系统也就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物流系统的绿色性应该是一种综合体现,必须考虑物流系统的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另外绿色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进化。技术的发展、环保意识的增强会促进环保标准不断提高。因此绿色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特定时间段内的环境标准、环境氛围或标准规范而言的,是时效性概念。

2.企业物流绿色度特征

本文所研究绿色度的概念,主要是从企业特别是生产企业的角度进行考量,而生产企业的绿色度除一般绿色度的共同特性之外,还具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如下:

(1)企业绿色度难以计量

由于环境问题较为复杂,范围涉及广泛,因此很难直接用统一便捷的财务方式来计量。由此导致了绿色度的可比性大大降低,并且含有相当比重的非财务计量。现有的计量报告一般是以定量数量化表述和定性文字描述相结合,其中定量化的形式又包括了货币量化和通过实务及技术指标间接转化的非货币量化。这一特征显然使得绿色度的评价极为不便。

(2)企业绿色度与经济绩效密切相关

目前关于企业的绿色度与经济绩效的关系有两种观点,波特认为企业竞争力的改进可以来源于对企业进行严格的环境法规管理,因此绿色度与经济绩效正相关。而Walle 和 Whitehead 提出,市场主体会自发实现有经济效益的环境改进项目活动,意味着企业是在政府强制下才被动地改善其绿色度的。而强制性地改善绿色度可能增加企业成本,其竞争优势从而被损害了,所以绿色度和经济绩效应该是负相关关系。本文认为从实际角度来看企业绿色度的提高是可以改善企业经济绩效的。

3.绿色度评价的意义

由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经营的感受与认知程度不尽相同,建构一套客观并为各群体广泛接受的绿色度评价系统,以此作为供应链内部对不同企业、不同部门协调的依据,同时使外部利益相关者据此了解供应链企业的经营绩效,将是十分重要的。

绿色评价指标体系

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 一、学生学业水平指数 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包含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度、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指数以及学生学业成绩均衡度。其中学生学业成绩均衡度包括总体均衡、区县间均衡和学校间均衡三个方面。 (一)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度学生学业水平标准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学生在某一学科、某一阶段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与核心能力的标准等级。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度指的是学生在各学科达到合格水平以上的人数比例。标准划定时采用了国际上广泛应用于学业能力测试和水平考试等领域的安哥夫(Angoff)法和书签(Bookmark)法的方法。 (二)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指数在关注学生标准达成度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高层次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知识迁移能力,预测、观察和解释能力,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三)学生学业成绩均衡度学生学业成绩均衡度包括总体均衡度、区县间均衡度和学校间均衡度三个方面。 1.学生学业成绩总体均衡度学业成绩总体均衡度指的是上海所有参测学生学业成绩总体差异的大小。各学科的学业成绩采用多种现代统计测量方法(如罗序(Rasch)模型和多维分步计分模型)进行分析的结果。 2.学生学业成绩区县间均衡度学业成绩区县均衡度是指上海各区县之间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大小,是通过多层线性模型统计分析得到的。 3.学生学业成绩学校均衡度学生学业成绩学校均衡度指的是各学校之间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大小,是通过多层线性模型统计分析得到的。 二、学生学习动力指数 学生学习动力指数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为学生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学习压力和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 (一)学习自信心历年大规模测试数据分析显示,学生学习自信心与学生学业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学习自信心主要通过调查学生对个人学习能力的评

国外海岸带综合管理经验借鉴

国外海岸带综合管理经验借鉴 海岸带地区一直都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发展最快速的地区。随着近年人口的激增和城市的扩张,对滨海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都产生了巨大压力。基于海岸带和岸线资源在生态方面的脆弱性和在经济方面的战略价值,自 1970年代以来,国际上逐渐发展和成熟了海岸带综合管理( Inter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ICZM )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一般说来,相比岸线地区,海岸带的概念要更为宽泛而且广博, 但是海岸带与岸线地区在资源特性方面是共同的,只不过在空间尺度上有所差异。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岸线管理与利用也都是在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工作框架下进行的。因此,分析解读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理念与要求,对探讨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管理目标 行动计划 机会+高层次决策+准备+行动 海岸带管理问题:1、资源耗费2、生态退化3、使用者间矛盾冲突4、供需不平衡管理投入: 1、资源禀赋 2、生态环境 3、生产活动 4、社会需求法规条例规则教育 监测/评价/反馈 图6:海岸带综合管理的过程与模式 海岸带综合管理是通过多种学科手段对海岸带自然、人文、经济资源制定计划、进行统筹开发保护的管理模式,同时也是为实现可持续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滨海地区及其资源所进行的持续的、交互式的、多方参与的、动态的决策管理过 程,其基本目标是追求开发滨海资源产生的最大利益, 减少人类活动与滨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保持各种开发活动与造成的环境影响之间的平衡。其具体管理模式见图。

面对海岸带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综合”是海岸带综合管理的主要精髓 所在,其“综合”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不同经济部门的综合、不同级别部门的综合、不同管理内容的综合、不同管理手段的综合等等。结合到具体的空间管理上,主要表现为岸线资源开发管理在横向上的协调,以及其与陆域、海域空间要素在纵向上的关联与统一。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原则,见表5。 表5:海岸带综合管理的主要原则 内容原则要点 (1)经济水产养殖业具有发展潜力且有利于环境; 不依赖水运方式或生产流程中不需要大量用水的制造业应该选址于内 陆; 旅游业的增长应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土地利用必须选址于滨海地区的功能对其土地具有优先使用权; 改善公众到达滨海地区的可达性。 (3)环境妥善保护海域及陆地的环境敏感地区,使生态价值最大化; 降低自然灾害诱发灾害性破坏和损失的机率; 在可以采用非结构性防护措施的地方避免建造滨海防护工程,如防浪 堤; 保护滨海地区的自然景色以及周围社区的特色; 治理排入海域的城市污水,并且排污口的位置必须远离旅游区和居住 区; 完善并巩固燃油、液化气的输送及储存设施,以减少因为燃油溢出或泄 露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4)科研教育定期监测土地利用和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 对公众进行滨海地区环境价值的教育; 滨海及海洋科学的研究机构应该沿海岸线选址,以利于加强对滨海资源 的认识。 1.1划定专门的岸线管理区域 划定专门的岸线控制区域,明确管理对象,是对岸线地区进行综合管理的首要前提。国内外诸多地区和城市,在划定岸线控制区时,都考虑了沿岸线向海、 向陆拓展一定的区域,并尽量纳入重要的海陆资源、生态敏感区和战略性海岸发展地带,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综合性资源加以管理。在具体划定方式上,又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评价指标体系特点

评价指标体系特点

评价指标体系 目录 展开 为了适应新形势对国家高新区的新要求,建立新的发展导向,引导国家高新区 肩负起新的责任和使命,体现国家目标要求和政策导向的目标需要,日前,科技部在已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 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环境测度指标两大部分组成。 与以往不同,本次制定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是:国家高新区作为国家的政策工具,评价指标体系应定位于“政策评价”,从“四位

一体”和“五个转变”出发建立指标体系;从支撑性、投入性、和产出性等不同角度选取指标,尽可能使同一层次各指标具有独立性;用效率等比值型指标,不用总量等规模型指标,消除总量或规模等政策覆盖面的差异性影响;尽可能用可统计的量化指标,适当选择定性指标;按少、简、易操作的原则选择指标。 新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突出重点,引导方向 通过人才、专利、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下科技企业等以及资本、技术、土地、资源等各种效率指标,重点强调“自主创新、创业环境、内生增长、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引导高新区的发展方向。 考虑差异,分类指导 充分考虑各高新区的土地面积、发展基础、支撑环境等差异,用“人均”、“地均”等指标,并引入“区域测度指标”,体现分类指导的思想,消除客观条件不平衡的影响,使评价结果和排序科学、公平、合理。 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在44个评价指标中,定量指标共39个,定性指标只有5个。 动态监测,国际接轨 评价指标尽量能与国际通用指标对照,便于与国际接轨,并借鉴《OECD 科学技术和工业记分牌》,建立高新区评价记分牌,通过长期观察和分析大样本的统计指标,既能不断筛选出更科学的评价指标,完善高新区统计和评价指标,也能实现对每个高新区发展状况的动态监测。 自国家高新区建立以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先后于1993年、1999年和2004年三次制定和修改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时期高新区的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以往的国家高

美国洛杉矶港的发展经验及借鉴

美国洛杉矶港的发展经验及借鉴 【摘要】:洛杉矶港是美国通过国际贸易货物价值最大的港口,也是美国第二大的集装箱港口。美国洛杉矶从一个远离美国经济中心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太平洋经济圈中重要的世界级城市,洛杉矶港成为美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其迅速发展的经验值得我们进行分析和借鉴。下面将从五个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洛杉矶、经济、经验、航线及吞吐量 (一)、洛杉矶港口地理位置分析 从地理位置上看,洛杉矶港(Los Angeles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南部, 濒临太平洋的圣佩德罗湾,在洛杉矶城市南部大约20 英里处,是美国第二大集装箱港口。它是北美大陆桥的桥头堡之一,是横贯美国东西向的主要干线圣菲铁路的西部桥头堡,东部大西洋岸的桥头堡为费城,另一条铁路干线是南太平洋铁路,从洛杉矾开始经过新奥尔良港向来延伸直至大西洋岸的杰克逊维尔港。迄今为止,洛杉矶港区土地总面积大约7,500 英亩( 1 英亩= 4,046.87 平方米),码头线总长43 英里( 1 英里= 1,609 公尺) 。 从水文方面来看,洛杉矶港口入口处水深平均低潮时十二米。外区由两条分别为三千三百五十三米和三千六百五十七米的防波堤保护,主要航道宽三百零五米。港岸线长四十五公里,全港有深水码头一百二十二个,水深八米至十四米,一般在十一米左右,可停靠载重量十五万吨的海轮。 从气候上看,该港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盛行西风。月平均气温为13.7℃,月平均气湿为21℃。全年平均降雨量约800mm,全年气候适宜,降水量丰富。 此外,从洛杉矶这个城市发展的情况来看,洛杉矾是美国西海岸的最大工业城市,著名的工业为飞机制造业和石油工业。美国两大飞机制造公司之一的洛克希德公司是美国飞机和导弹制造业的垄断组织,就位于市区北部。加利福尼亚油田就在洛杉肌附近,此外,还有汽车制造业、电子仪器、化学、钢铁、及印刷等都占主要地位。西北部的好莱坞是美国电影业的中心,东部的迪斯尼游乐中心都是举世闻名的。港口距机场约30km,有定期航班飞往世界各地。 (二)、洛杉矶港口的航线、靠港船舶及吞吐量 1、洛杉矶港口的航线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洛杉矶港开通了至日本、韩国、台湾、中国、泰国、马来西亚以及拉

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评价指标体系(2017))

附件1 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评价指标体系(2017) 为科学评价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单位创建情况,依据《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工作方案》(工信部联节〔2015〕82号)相关要求,制定本评价指标体系。 一、适用对象 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单位。 二、主要指标 指标主要包括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使用、运维管理体系建设、能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有害物质控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等方面内容。具体如下表。 指标名称要求分值备注 电能使用效率η(PUE 或EEUE数 值)η ≤ 1.2 50分 50分1.2 < η ≤ 1.692-35*η1.6 < η ≤ 1.8124-55*η 1.8 < η ≤ 2115-50*η 2 < η ≤ 2.285-35*η2.2 < η0分 供电系统 改造 具备能效提升管理制度5分

参照国标GB/T 32910.3安装 电能分项计量系统 5分 水资源利用供水系统具备分项计量系 统,可出具监测点设置示意 图 5分 参照监测手册,进行水资源 使用自查,并具备阶段性报 告 5分 具有水资源使用管理制度及 节水管理办法 5分 碳排放监测参照监测手册,进行碳排放 自查,并具备阶段性报告 3分具有碳排放监测制度,将碳 排放纳入考核指标,并制定 奖罚机制 2分 有害物质控制建立“绿色采购”制度,优先 采购满足国家有关绿色设计 产品评价要求或满足相关节 能、节水、有害物质限制标 准要求的设备和产品 4分 建立有毒有害物质清单及管 理制度 4分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与具有资质的回收处理企业 签署回收处理协议或将废弃 电器电子产品交由具有资质 的回收处理企业处理并具备 交付记录 2分 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 处理制度及记录 2分

第三章 国外绿色港口发展概况及借鉴

第三章国外绿色港口发展概况及借鉴 随着当今世界对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各国政府以及港口当局也日益意识到港口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不可分离性,把港口规划、生产经营与周围自然环境的保护、美化放在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一些发达国家的港口率先行动起来,在推行港口环保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1国外绿色港口实践 (1)美国长滩港、纽约新泽西港 在港口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法》、《资源利用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各个港口大力建设绿色港口。纽约新泽西港制定港口环境管理体系及日常营运的监控措施[1],实施码头装卸设备电气化、船舶减速靠港减泊位费以及航道疏浚淤泥分析处理等措施,并且拓建铁路集疏运系统以及港口物流系统,以降低由于集疏运拥堵带来的空气污染,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作为“绿色港口”的倡导者之一的长滩港,还提出了“绿色港口方针”以改善空气和水体质量,恢复港区栖息的野生生物,净化土壤和海底沉淀物,提出船舶靠泊时接入电缆供电,更换使用液化天然气的卡车的措施,并且大力培养新型环保卡车操作及维修人员[2]。 (2)澳大利亚港口 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联邦政府下设的环境保护管理局,负责制定各种环境保护条例和法令,防止在建设港口和港口生产运作中发生破坏、污染水域、陆域环境、空气以及威胁水生物生存的情况,在港口开发建设中,政府重视港口规划与港口所在城市规划的协调一致,并且注重港口环境的规划。澳大利亚海上安全局注重与周边国家合作,共同指定环保措施;积极进行宣传,防止海洋污染;参加签署防止海洋污染法,承诺处理本区域内的船舶废水,防止船舶油的泄漏,保护经济区的海洋环境;与船公司协商在区域内的环境保护问题。 (3)英国港口 在交通环境部下属的海洋污染控制中心的监督下,英国各港口对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成立自己的环保队伍和船舶,采用先进的环保防治技术,如“干湿”除尘法防止港口作业粉尘,以及码头废弃物接收处理设施和废水处理系统,并成立环境污染监测控制中心,负责港口环境监测、管理及海上应急计划。并且各码头每年要向港务管理局提供环保及应急计划,提出具体目标、措施和实施办法,各级有明确的责任和监督措施。此外,港口还十分重视环境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 (4)日本港口 日本十分重视港口和海域的环境保护,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有关海洋环境保护法,如《预防海洋船舶油污染法》、《海上灾害法》,并修订《港口法》有关港口环保设施的规定加大环保力度。在大力发展环保工程过程中,提出建立港口开发与沿海环境和谐、高质量、环境宜人的生态港口。日本港口在保护港区生态平衡、建设绿色港口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3.2国外绿色港口实践的经验分析 (1)港口规划中融入环境保护理念,重视环境规划 任何一个港口建设都是从规划开始的,在港口规划的制定过程中考虑环境因素,可以保持港口建设与环境的协调性,更合理地使用水域、岸线、土地等资源,使港口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适应环境保护两方面的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如日本在围海造陆进行港口建设的同时对海域环境进行建设,包括规划时对海上公园、野鸟栖息地、公众通道、等空间进行统一规划,以保护港口原有生态环境。 (2)港口运营中注重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 港口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产生环境污染,造成资源浪费,国外很多港口运营中注重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如纽约新泽西港从港区运营、船舶监控、环境监测等三方面为建设绿

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由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情况、绿色设计及绿色采购、能源资源使用管理、设备绿色管理和加分项等5个方面、17个指标项组成,具体详见下表。 二、指标说明及评分规则 绿色数据中心各评价指标的具体指标说明及评分规则如下。

(一)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情况 1.电能利用效率(PUE) 1.1指标说明 依据《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能耗测评方法》(YD/T2543-2013)规定测得的连续一年内数据中心总耗电与数据中心IT设备耗电的比值。 1.2评分规则 总分60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实际得分按照公式“80-20×PUE”进行计算。 2.设计指标达标情况 2.1指标说明 连续一年内数据中心实际能源资源利用水平与设计水平的比较。 2.2评分规则 总分3分。 连续一年内所申报数据中心实际能源资源利用水平不低于相关政府部门批复的设计指标水平得3分,否则不得分。 3.IT设备负荷使用率 3.1指标说明 连续一年内数据中心机柜实际平均用电负荷功率与数据中心机柜标称平均功率的比值。 连续一年内数据中心机柜实际平均用电负荷功率=依据《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能耗测评方法》(YD/T2543-2013)规定测得的测量周期为1年的IT设备耗电量÷总安装机柜数÷8760 数据中心机柜标称平均功率=数据中心机柜标称功率总和

÷总安装机柜数 3.2评分规则 总分3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IT设备负荷使用率不低于70%,得3分;低于70%但不低于50%,得2分;低于50%但不低于30%,得1分;低于30%不得分。 4.可再生能源使用比率 4.1指标说明 连续一年内数据中心通过直接购买并应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在中国绿色电力证书认购平台上认购绿色电力证书代表电量、应用自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站所发电力等方式使用的具有直接所有权的可再生能源电量与依据《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能耗测评方法》(YD/T2543-2013)规定测得的同时期内数据中心总耗电量的比值。 4.2评分规则 总分2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使用比率比值不低于5%得2分,低于5%但不低于2.5%,得1分。否则不得分。 5.水资源使用率 5.1指标说明 连续一年数据中心水资源消耗量与依据《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能耗测评方法》(YD/T2543-2013)规定测得的同时期内IT设备耗电量的比值。 5.2评分规则 总分2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水资源使用效率不高于0.6L/kW·h得2分,否则不得分。

绿色港口要点

绿色港口 绿色港口以绿色观念为指导,建设环境健康、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港口。将港口资源科学布局、合理利用,把港口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走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增长方式优、规模效应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最终做到港口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绿色港口”,一方面,港口行业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保持了近20年的快速发展,自然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应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绿色价值;另一方面,也只有坚持“绿色港口”的发展观念,才能保持整个行业健康向上、可持续性的发展。打造“绿色港口”已经成为港口行业的普遍共识,但企业的任何一个战略目标都是通过管理来实现的,否则,“绿色港口”就会成为一句苍白的口号。今天就简单介绍一下战略绩效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它是让“绿色港口”这一战略目标由描述到衡量,再到实现的一个不错的管理工具。 1)进行试点和典型示范。目前,国内尚无现成的绿色港口建设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可以选择某一个或某几个港口进行试点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摸索总结经验,形成一套适合我国港口实际的绿色港口建设经验,随即向全国推广。(2)制定绿色港口标准。进行绿色港口建设过程中,如若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来指导,往往会使港方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可参照国外的绿色港口相关标准,例如悉尼港的“绿色港口指南”(Green Port Guidelines)[8],并结合我国实际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港口标准,使用绿色港口建设有章可循。(3)建立绿色信息系统。建立适合本港的绿色信息系统,根据以往统计数据,结合目前港口形式,综合码头操作、船舶营运、港口周边环境等因素对港口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相关预测分析,同时将分析数据和结论抄送相关部门和企业。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新形势下,绿色港口是港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港口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关键。较之国外,中国绿色港口建设起步晚、进展慢、成效小。因此,积极稳健地推行我国绿色港口建设非常必要,而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是我国进行绿色港口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港口考核指标体系

绿色循环低碳港口考核指标体系

绿色循环低碳港口考核指标体系操作说明 一、主要指标定义 1、主要耗能单位:是指港口集团内直接从事港口装卸生产的企业中,港口生产综合能源消耗量位于前列,且占集团所有从事港口装卸生产的企业总能源消耗量的比例超过70%的港口集团下属单位。 2、主要用能设备:是指各类型装卸运输设备中能耗量位于前列,且 能耗量占所有装卸运输设备的能耗量比例超过70%的设备类型中的 各设备。 3、港口生产综合能源单耗:指港口完成每万吨吞吐量(万TEU)所消耗的生产综合能源量,体现了港口装卸生产和辅助生产的能耗水平,包括港口全部工艺流程能耗,外包单位能耗也应计入。 装卸生产能源消耗量,指港口企业直接用于装卸生产的能源消耗量,

包括装卸船设备、水平运输设备、库场作业设备、现场照明灯具等能源消耗量。 辅助生产能源消耗量,指港口企业为装卸生产服务的其它的生产能源消耗量。包括集装箱冷藏箱制冷、油码头罐区及管道伴热、空调通风、供热采暖、机修、给排水、污水处理、办公用能、室内照明等能源消耗量。由于目前大多数港口不统计港作船舶、港作车辆能耗量,因此本考核体系中港口生产综合能耗不包括港作车船能耗。 4、港口生产碳排放强度:指港口完成每万吨(万TEU)吞吐量消耗的能源(不含电力)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体现了港口吞吐量和 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是整个港口低碳模式的直接反映。 5、绿色照明灯具:指同时满足高效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的灯具,如LED灯、风光互补灯具、高效反光灯具以及相关标准规定的1级能效等级的高压钠灯等。 6、能源计量器具:测量对象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的计量器具。 7、能源管理体系:指用于建立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 8、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内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还包括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等管理方面的内容。 9、清洁能源:指能源在使用中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如太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为了使指标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各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它们不但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态,而且还要反映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个子系统由一组指标构成,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层次性,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评价体系。 (2)典型性原则。务必确保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尽可能准确反映出特定区域——高西沟的环境、经济、社会变化的综合特征,即使在减少指标数量的情况下,也要便于数据计算和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另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权重在各指标问的分配及评价标准的划分都应该与高西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 (3)动态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效益的互动发展需要通过一定时间尺度的指标才能反映出来。因此,指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动态的变西北典型区生态脱贫途径研究化特点,应该收集若干年度的变化数值。 (4)简明科学性原则。各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高西沟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状况,能客观全面反映出各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各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典型代表性,不能过多过细,使指标过于繁琐,相互重叠,指标又不能过少过简,避免指标信息遗漏,出现错误、不真实现象,并且数据易获且计算方法简明易懂。 (5)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指标选择上,特别注意在总体范围内的一致性,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区域政策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的,指标选取的计算量度和计算方法必须一致统一,各指标尽量简单明了、微观性强、便于收集,各指标应该要具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而且,选择指标时也要考虑能否进行定量处理,以便于进行数学计算和分析。 (6)综合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的互动“双赢”是生态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综合评价的重点。在相应的评价层次上,全面考虑影响环境、经济、社会系统的诸多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评价指标层次分析 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评价标准以及文献研究,参照我国的《绿色施工导则》、《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内容框架做了参考和借鉴。通过实地调查问卷,并听取了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和专家意见。增加了“施工管理”、“创新与提高”两个一级评价指标,这样就将绿色施工评价的总体目标拆解为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能与能源利用、创新与提高等7个一级评价指标。在一级评价指标基础上进行具体化,形成安全文明施工、施工人员健康状况、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职业健康与安全培训、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噪音控制、大气污染及扬尘治理、污水排放等20个二级评价指标,这样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39],其体系结构见图3-2。 12 评价要素分析 (1)施工管理要素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施工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文明施工管理,合同管理等等,其中涉及到绿色施工管理的内容包括:项目组织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管理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等,国家对建筑工程文明施工有明确的规定,涉及的有《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等相关规范,在规范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如围挡搭设应规范、

封闭,施工场地及道路应硬化;施工现场应采取防尘物料堆放符合规范要求,临时设施布置应合理,现场防火、用火措施。职业健康与管理方面的规定,如在施工过程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必须得到可靠保证。施工现场应有急救、防疫等措施,确保受伤人员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定期组织现场工人的健康体检。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实施。编制绿色施工专项施工方案中减轻环境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等节能环保措施作出重要评价。以及建立企业内部的绿色施工管理相关制度,并依据绿色施工相关管理制度对施工项目进行组织管理。在绿色施工管理的实施上,分析原因查漏补缺,实现对施工作业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并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评分。因此将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中施工管理因素分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施工人员健康状况、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职业健康与培训4个二级指标。

评价指标体系

(二) 河南省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公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以系统目的为依据。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在对系统进行选择或设计的时候,不但要考虑技术——经济这一技术方面的准则,而且要同时考虑环境——社会这一非技术方面的准则,要综合考虑经济、技术、社会、环境、资源等各方面的因素对系统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使系统有较好的整体性,更好的适应环境,更好的实现系统的目的。 基于以上目的,特提出了设计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发展原则,在指标体系中,必须将交通运输能力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放在首位。 (2)综合性原则,指标体系应能反映公路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相协调的关系。 (3)现实性原则,每项指标应该含义明确,简便易算,并建立在已有的统计指标、调查资料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能有现成的或能收集到的适当的代表值。 (4)可比性原则,从时空观点上看,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应具有统一的计算口径、计算方法和统一的量纲。 (5)指导性原则,建立指标体系时,要考虑到指标与实际的“对接”,以指导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和改进。 (6)可行性原则,指标不宜过多、过细,否则非常复杂,给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带来很大困难,使评价难于进行。 综上所述,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对现有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容性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从而为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今后的发展和调整做出指导。 1、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内涵分析 公路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系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有科技水平、交通资源投入、经营管理状况等;外部因素主要有国家及地方的政策和投资、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城市建设以及人口分布等。为此,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应该是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的相互结合。定性分析主要考虑评价指标的完备性、针对性、稳定性、独立性等因素,主观确

技术技能型人才绿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a4688038.html, 技术技能型人才绿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作者:张晶晶于晓东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第20期 摘要在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关注如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绿色素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绿色素养主要包括:对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环境保护的价值取向,对环境问题的社会态度,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度,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绿色素养可从绿色知识、绿色价值、绿色态度、绿色行为和绿色技能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关键词技术技能型人才;绿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0-0058-03 为解决新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1989年英国学者Pearce等在《绿色经济蓝皮书》中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绿色工作:在可持续、低碳的世界中获得体面工作》报告中首次阐述了绿色经济对世界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此绿色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2015年,我国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 意见》中,首次将“绿色化”与“新四化”放在并列的地位,绿色经济发展成为我国的重要国策。绿色经济发展是以实现人与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旨在污染控制、资源消耗、废物管理等环境保护方面达到一定的目标或标准。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产业的绿色升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产业绿色升级的人力资源保障,其本身具备的绿色素养则是产业绿色升级过程中各类环境友好举措能否成功落实的关键。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关注如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绿色素养。 一、技术技能型人才绿色素养概念的界定 国内外有关绿色素养的研究较多,但在研究角度、研究领域及应用方向与效果等各方面都有所差异。国外有关绿色素养的研究多以实证方法研究为主,如在资源回收、能源消耗等环境保护领域探讨了环境政策的制定[1]、劳动者的环境教育[2]、绿色意识的形成和改变[3]、环境素养模型[4]等。国内则主要以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环境教育研究以及环境素养的测评等[5][6]。综合国内外研究,由于不同学者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的差异,有关绿色素养的命名和内涵界定不清楚,缺乏准确有效的绿色素养评价指标及测评手段,构建模型的学科角度和研究结论差异较大。 不同领域的学者对绿色素养的命名和界定有所差异,相关的称谓主要有环境意识[7]、环 境素养[8]、环境素质[9]、环境行为[10][11]、生态文明素养[12]等,概念的界定主要在环境与生态知识的认知、环境文明行为的价值判断、环境危机的忧患意识、环境保护的自身与社会行为和环保有力措施与相关技能等方面的侧重有所差异,但其内涵基本一致,都是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参与环境问题的主动性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动性等。在众多研究中,Hines等提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精品文档]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区域性原则 衡量一个研究对象的运行情况,要从特定的区域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评价指标要具有针对性。 (2)动态性原则 研究对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标的选取不仅要能够静态的反映考核对象的发展现状,还要动态的考察其发展潜力。选取的指标要能够具有动态性,可以衡量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段的变动情况,并且要求所选指标在较长的时间具有实际意义。 (3)可量化原则 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进行监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持。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可量化的特点,在保证指标有较高反映考核对象的前提下,能够直接查到或者通过计算间接得到指标数据,以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数据来源要具有权威性,这样能保证正确评估研究对象。(4)层次性原则 一级指标同时分别设立多个具体的子指标。在众多指标中,把联系密切的指标归为一类,构成指标群,形成不同的指标层,有利于全面清晰的反映研究对象。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用于定量评价多指标问题的多指标

综合评价法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SAS 、SPSS 等统计软件的使用更加提高综合评价法的实用性。目前用于分析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因子分析法以等多种方法,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都是依据指数或分值对参评对象的综合状况进行排序评价。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十分重要。对指标赋值主要有主观赋值和客观赋值,也有将主观、客观赋值法结合起来的。对于指标数量比较大时,采用传统的主观赋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则难以全面把握众多指标,依赖主观判断会增大或降低一些指标的重要程度,导致实证的结果难以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客观赋值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熵值法等,权重的确定是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或者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需要根据所构建指标体系的特点以及实证的目的来确定。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要依据研究对象的特点而定,采用客观赋权法的主成分分析能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提取主成分也能减少工作量。以下对常用的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做简单介绍。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记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 等人提出的一种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广泛应用于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以及科学管理领域的问题。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构造层次分析结构,排列组合得出优劣次序来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反映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构造判断矩阵,将各层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对于各 1.0<= RI CI CR

从实践中再谈我国绿色港口建设

第11卷第10期中国水运V ol.11 N o.10 2011年10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O ct ober 2011 收稿日期:2011-07-16 作者简介:陈家悦(),女,河南平顶山人,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章 旭(),男,安徽蚌埠人,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从实践中再谈我国绿色港口建设 陈家悦,章 旭 (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0098) 摘 要:人们已经把“绿色”作为对人类和环境均有益而无害的代名词,所谓绿色港口,就是既能满足环境要求又 能获得良好的经济利益的可持续发展港口。国外港口绿色发展已进入实质性阶段,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型港口也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文中主要结合天津港的发展实践,谈谈近年来我国绿色港口建设的进展,并提出自己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绿色港口;实践;经验;发展中图分类号:X 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1)10-0027-03 国际上对于“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实质上指的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等。如今,人们已经把“绿色”作为对人类和环境均有益而无害的代名词,经济发展的“绿色化”要求已经逐渐渗 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绿色港口”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所谓绿色港口,就是既能满足环境要求又能获得良好的经济利益的可持续发展港口。它的核心目标是建设高度生态文明的港口,促进港区以“自然—经济—社会”模式持续发展。绿色港口囊括了自然和人文的内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是高消耗,低产出,重污染的港口发展模式造成的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解决出路。它在某一个社会发展阶段,是可实现的,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深入调研国内外绿色港口建设发展实践,尤其是我国已取得近期环境经济效益的港口绿色发展之路,对于验证补充理论研究,将绿色港口建设向更深层次推进,指导其它开始寻求绿色发展出路的港口,有很深远的研究意义。 一、国外绿色港口实践情况 美国加州长滩港为了解决港口经济增长及规模扩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制定洁净空气行动计划,和洛杉矶港联手,共同为减少废气排放努力,改善圣佩德罗湾的空气品质。实施对象主要为重型车辆、远洋船、装卸设备、港作船和铁路机车五类,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污染值标准。在港区水质改善,野生动植物保护,被污染土壤沉积物的清除等方面也都采取了有效措施。长滩港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到码头设计、发展和运营的各个阶段,鼓励研究和测试新的绿色技术,采用本地现有的绿色材料和用品,鼓励使用绿色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替代能源,还教育和促进社区参与港口发展计划与环境计划中,自愿接受社会的监督。经过几年的努力,长滩港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占区域污染物总量的比例大幅度下降,水质已经达到10年来的最佳水平,已经清除或处理了一大半被污染的土壤。通过湿地修复等工程的实施,港口生物多样性也有所增加。 放眼世界,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有些国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总体上看国外绿色港口建设开始较早,发展较国内成熟。很多国家已将可持续发展理论运用到码头的设计建设以及日常运作中,环保设施齐备,并建立了完善的港口政策和管理 条例。国外港口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比较、借鉴和研究,政 府应利用后发优势,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制定标本兼治的绿色管理政策和扶持措施,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首先从企业技术、管理能力方面进行绿色生态建设,然后逐渐扩大,最终实现港口企业按绿色生态港口建设的要求计划、组织生产营运。 二、探究天津港实践之路,肯定已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国内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国务院在2005年发布《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切实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3年,天津港在全国港口企业中率先提出“建设生态港口,共享碧海蓝天”的环保目标。通过全面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兼顾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优化产业布局,如今已初步显现出效果,天津港的绿色发展之路对国内的其它港口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值得深入探讨。 1.天津港的绿色建设探索 (1)科学制定建设规划,确立建设指标体系 天津港作为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战略资源,是塘沽生态区建设、滨海新区生态区建设和天津生态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南开大学等单位开始了《天津港绿色港口建设规划》的研究工作,专家们就天津港绿色港口建设的规划定位、指标体系、基础和制约、规划的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政策及技术体系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探讨,并于2009年4月最终通过。这一规划在以后的天津港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纲领性的作用,它明确了目标,立足现实基础,着眼未来,保障绿色港口建 1989-1989-

港口发展指标体系

附件 港口发展指标体系 类别序 号 指标名称指标内涵评价说明 安全便捷1 风险分级管控 与隐患排查治 理双重预防体 系建设水平 反映港口安全生产 管理水平。 对港口风险分级管控和隐 患排查治理的相关管理制 度、人员配置等情况进行 综合评价。 2 百万吨吞吐量 死亡率及经济 损失 反映港口安全生产 的最终结果。 由港口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经济损失)与港口货物 吞吐量的比值确定。 3 运输便利化程 度 反映港口运输服务 水平、口岸监管环 节简化程度和流程 优化程度。 对作业单证电子化率、服 务项目在线化率,以及单 证合规和边境合规时间等 情况综合评价。 智慧绿色4 码头新技术应 用及自主可控 水平 反映码头自动化程 度和5G、北斗、区 块链等新技术在港 口设计、建设、运 营中的应用水平及 相关核心技术自主 可控程度。 对码头设计、建设、运营 领域新技术应用程度、自 动化设备设施数量和比 例、设施设备在线实时监 控数量和比例,以及相关 技术自主可控程度等情况 综合评价。 5 港口物流智能 化程度 反映港口仓储、集 疏运系统自动化、 数字化、智能化水 平。 对港口仓储控制、管理系 统的智能化程度,以及智 能闸口、无人驾驶集疏运 车辆应用、智能化集疏运 调度等情况综合评价。

别号 指标名称指标内涵评价说明 6 港口铁路、水 路、管道集疏 运比重 反映港口集疏运体 系通过结构化减排 实现绿色发展的水 平。 由铁路、水路、管道集疏 运量占港口集疏运总量的 比重确定。 7 港口污染防治 水平 反映港口大气、水 等污染防治水平和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成效。 由港口单位货物吞吐量所 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和新能源、清洁能源消耗 量占港口综合能源消耗总 量的比重确定。 经济高效8 口岸综合成本 反映单证合规成 本、边境合规成本、 其他口岸收费等口 岸综合成本。 对口岸收费项目透明化程 度、收费标准、单证合规 和边境合规成本等情况综 合评价。 9 港口作业效率 反映码头装卸效率 和船舶在港平均停 留时间。 对码头单机效率、单船效 率、旅客上下船效率,以 及船舶进出港平均停时等 情况综合评价。 10 泊位专业化率 反映煤、油、矿、 集装箱四大货类专 业化泊位比重。 按照煤、油、矿、集装箱 四大货类分别计算,由各 货类专业化泊位数与用于 各货类装卸的泊位总数的 比值确定。 支 撑有力11 港口能力与功 能适应性 反映码头、航道、 锚地等设施能力对 腹地货物运输需求 的保障程度,以及 对客货运码头能力、航道 等级、锚泊时间,以及各 类港口服务、危险货物作 业功能完备性等情况综合

国内外绿色港口发展现状

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形势下,绿色港口已成为国内外各港口的重要发展战略。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例如,美国洛杉矶-长滩两港联合实施的“圣佩罗湾洁净空气行动计划”(San Pedro Bay Clean Air Action Plan)、纽约-新泽西两港联合实施的“洁净空气措施和港口空气管理计划”(Clean Air Initiatives and Harbor Air Management Plan)、荷兰鹿特丹港实施的“里吉蒙地区空气质量行动项目”(Rijnmond R egional Air Quality Action Program)、澳大利亚悉尼港实施的“绿色港口指南”(Green Port Guidelines)等,这些行动都很大地改进了港口环境质量,提高了港口的绿色度。本文以悉尼港为例系统介绍其近年来绿色港口建设实践及经验。 悉尼港概况 悉尼港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New South Wales)东部,是澳大利亚第二大集装箱港口,每年吞吐量约占全澳总量的1/3,对澳大利亚的经济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每年吞吐价值约500亿美元的货物;每年为NSW创收25亿美元,创造17 000个就业岗位;对临港产业的贡献是100万美元/艘次。 悉尼港建设绿色港口的实践 近年来,悉尼港将绿色港口理念融入其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受到行业的瞩目。本文从7个方面介绍悉尼港建设绿色港口的实践。 1 水体质量 多种港口活动都可能造成港口水体污染,例如船舶生产/生活废水的排放、陆地雨水/废水的排放、船/岸溢油事故等,悉尼港充分认识到这些活动对港口水体环境带来的威胁,为此采取了应对措施。 针对船舶生产/生活废水,悉尼港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强船舶管理。例如:在船舶加油过程中采用防漏技术;派专业人员对危险品(油、气和化学品等)作业进行现场监督。 针对陆地雨水/废水,悉尼港安装雨水收集处理装置,雨水经处理后能够达到澳大利亚饮用水标准然后再用于花园浇灌和卫浴冲洗,节水可达45%。2003年悉尼港在其波特尼港区安装了3套此种装置,后来又在全港范围内推广。 针对船/岸溢油等突发事故,悉尼港划定了4 n mile应急海域(见图1和图2),并组建了一支装备先进(拥有全澳最长的10 km“海上柔性浮式拦油栅栏”,每小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