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l浊度仪中文版调试手册
- 格式:pdf
- 大小:11.09 MB
- 文档页数:20
M9003浊度仪技术手册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编写说明为了满足中国气象局沙尘暴站业务化运行的需求,同时,为观测人员了解测量原理、对仪器进行操作和维护提供指导,为研究人员开展科研工作提供参考,有关专家和有经验的业务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了本材料。
本材料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和北京市气象局共同组织编写。
目录1 概述 (1)2 系统结构及原理 (1)2.1 仪器工作原理 (1)2.1.1 散射系数 (1)2.1.2 积分测量原理 (2)2.1.3 光学测量 (3)2.1.4 校准工作曲线 (5)2.1.5 湿度对测量的影响 (7)2.2 仪器结构 (7)2.2.1 结构 (7)2.2.2 技术指标 (11)3 系统安装及操作方法 (12)3.1 仪器的安装 (12)3.1.1 室外采样进气管的周围环境 (12)3.1.2 仪器主机的安装 (14)3.1.3 样气管路 (14)3.1.4 标准气和零气管路 (15)3.1.5 电源和信号线连接 (15)3.2 开机和关机 (16)3.2.1 开机和自检 (16)3.2.2 关机 (16)3.3 仪器参数设定 (16)3.3.1 仪器参数的标准设置 (16)3.3.2 检查和修改仪器参数的操作 (16)3.4 菜单系统 (17)3.4.1 菜单系统结构 (17)3.4.2 菜单系统的按键操作 (17)3.4.3 菜单中的关键词 (20)3.4.4 系统状态 (21)3.4.5 主菜单 (22)3.4.6 读数子菜单 (22)3.4.7 5分钟平均子菜单 (22)3.4.8 报告格式子菜单 (23)3.4.9 校准子菜单 (24)3.4.10 控制子菜单 (24)3.4.11 模拟输出子菜单 (25)3.4.12 串口设置子菜单 (27)3.4.13 时钟调整菜单 (27)3.4.14 数据记录子菜单 (27)3.4.15 遥控子菜单 (28)3.4.16 西文词头子菜单 (28)3.5 每日巡视检查 (29)4 系统维护与校准 (30)4.1 系统维护 (30)4.1.1 日常维护内容和周期 (30)4.1.2 样气进气管检查 (30)4.1.3 检查、更换过滤器 (30)4.1.4 清洁光学测量腔室 (31)4.1.5 检漏 (32)4.1.6 更换电池 (33)4.2 仪器校准 (33)4.2.1 标准气体 (33)4.2.2 校准类型和启动方式 (33)4.2.3 日常校准程序和操作 (36)5 数据及格式 (39)5.1 数据获取方式 (39)5.2 原始RAW数据格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浊度仪使用方法范文浊度仪是用来测量水样浑浊程度的仪器,是水环境监测中常用的设备之一、下面将介绍浊度仪的使用方法,包括准备工作、仪器操作和数据分析。
一、准备工作1.选取适当的浊度仪:根据需要测量的样品种类和浊度范围,选择合适的浊度仪器。
2.校准浊度仪:使用标准浊度溶液(一般为硅胶溶液)对浊度仪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
3.准备样品:根据需要测量的水样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并将其清洗干净,使其不会影响浊度测量结果。
二、仪器操作1.打开浊度仪: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打开浊度仪电源并将其预热一段时间,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设置参数:根据被测样品的特性,设置浊度仪的相关参数,如样品测量范围、测量单位等。
3.装入样品:将准备好的水样倒入浊度仪的测量室(一般为一个透明的玻璃仓),并确保样品平整,不产生气泡和异物。
4.开始测量:根据仪器说明书的要求,点击开始或测量按钮,启动浊度仪进行测量。
仪器会发出光线束,透过样品并通过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的散射光信号来计算浊度值。
5.读取结果:待测量过程结束后,浊度仪会自动计算出样品的浊度值,并显示在仪器屏幕上。
记录或保存测量结果,以备后续分析。
三、数据分析与处理1.比较测量结果:将测得的浊度值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水质的清澈程度。
通常,浊度值越高,表示水样的浑浊程度越大。
3.理论分析:浊度仪测量的是样品中的散射光信号,可以根据散射光的理论来进一步分析浊度结果。
例如,使用光学方程和散射理论,了解浊度值与样品中颗粒物质的浓度和粒径分布之间的关系。
四、仪器维护与保养1.清洁仪器:定期清洁浊度仪的仪器表面和光学系统,以防止灰尘、指纹等杂质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2.保养仪器:根据仪器说明书的要求,定期更换仪器内部的滤光片、光源等易损件,以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
3.校准浊度仪:定期校准浊度仪的测量范围和准确性,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浊度仪是一种精密的仪器,其准确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温湿度、光源强度、样品的性质等。
浊度仪操作规程范文一、引言浊度仪是用于测量液体中悬浮颗粒物浓度的仪器。
为了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提高测试准确性和操作安全性,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2.禁止在测量时饮食、吸烟等不良习惯,以免误吸或误入食物。
3.严禁将浊度仪用于有毒、易燃、易爆等有害气体环境下。
4.严禁将浊度仪放置在高温、潮湿等有害环境中。
5.长时间不使用浊度仪时,应将电源关闭并断开电源线。
三、准备工作1.检查浊度仪和相关配件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2.检查电源线是否正常,插头是否接触良好。
3.检查浊度仪的标定是否有效,如无效应重新标定。
4.准备好清洁液和校正溶液。
四、浊度仪的启动1.将电源线连接到电源插座上,确保电源插头接触良好。
2.按下浊度仪上的开关按钮,待指示灯亮起后即可启动浊度仪。
3.预热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在此期间不可进行操作。
五、选择测量模式浊度仪一般有多种测量模式可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
常用的有透射测量模式和散射测量模式,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实际要求进行选择。
六、样品的制备1.样品应保持清洁,无悬浮物等杂质。
2.根据浊度仪的要求将样品放入测量池中,池内液面应保持在适当范围内。
3.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搅拌速度,保证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七、浊度测量1.将测量池置于浊度仪上方并轻轻按下测量按钮。
2.浊度仪开始测量后,显示屏上可看到测量结果。
3.测量完成后,移除测量池,并清洗干净以备下次测量使用。
4.如需进行校正或其他操作,按照浊度仪的操作说明进行。
八、浊度仪的关机1.停止浊度仪的测量操作。
2.按下浊度仪上的关机按钮,并断开电源线连接。
3.清洁浊度仪的外部表面,并将其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九、浊度仪的维护保养1.定期检查浊度仪的仪器和配件,如有损坏或老化应及时更换。
2.定期进行校正,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3.清洁浊度仪的外部表面,避免其受到污染和腐蚀。
浊度仪的使用操作规定概述本文档旨在规范浊度仪的使用操作,确保其正常工作、准确测量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因此,用户在使用浊度仪前须仔细阅读本文档并按照规定操作浊度仪。
浊度仪的使用前准备工作1.准备一份操作手册及标准溶液。
2.确保浊度仪已正确接通电源。
3.检查传感器电极是否完好无损及是否正确连接:–传感器电极应清洁,无沉积物,外观应完整无损,如果发现电极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仪器上的电极插头应连接在电极插座上,需要确保连接稳固。
4.检查浊度仪量程设置是否与样品匹配,并选择合适的测试模式,例如,自动或手动。
5.测量前进行仪器的白校准,以确保仪器测试的准确性。
浊度仪的使用操作操作步骤1.将测量电极插头与仪器插座连接。
2.打开电源开关,启动浊度仪。
3.选择需要的测量模式及范围,并进行电极校准。
4.取出测量样品,使用样品干净的棉布或纸巾轻轻擦拭样品表面,而后将样品注入到电极中心处,放置至少5秒钟使浊度仪稳定。
5.如果使用了带有小粒子的样品,需要使用样品处理过滤器将样品过滤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6.等待仪器稳定,读数后记录结果,应记录数据、日期、时间以及测试人员等信息。
7.如需进行下一个样品的测量,请清洗测量电极、并依照以上步骤进行测量。
测量前注意事项1.选择测量模式时应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自动或手动模式。
2.样品在加入电极中心处时,应尽量减少样品波动和气泡的生成。
3.在使用过程中,避免测量物体表面直射光线,以避免干扰测量结果。
4.测量时尽量避免仪器拿取位置移动,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5.待每次测量结束,应该恰当的关闭仪器电源。
测量后注意事项1.测量结束后,应及时清洗测量电极。
将测量电极擦干,并在电极表面涂上清洁液体以保证其长期保存,以减少电极损坏的可能性。
2.常规对浊度仪进行外部清洁。
3.对于仪器本身故障,请及时联系专业的仪器修理工程师进行检查、维修或更换。
浊度仪的注意事项1.使用前应先阅读使用手册,确保用法正确。
2.不能使用浓度过高的溶液或沉积物较多的样品进行测试,否则会损坏传感器电极。
浊度仪(HACHsc100™1720E)操作校验技术规程1.用途说明本技术规程适用于HACH公司sc100™1720E分析系统(浊度计为1720E,控制器为sc100)。
浊度仪可供水厂、电厂、工矿企业、实验室及野外实地对水样浑浊度的测试。
2.工作原理该1720E浊度计通过把来自传感器头部总成的平行光的一束强光引导向下进入浊度计本体中的试样。
光线被试样中的悬浮颗粒散射,与入射光线中心线成90度的方向散射的光线被浸没在水中的光电池检测出来。
散射光的量正比于试样的浊度。
如果试样的浊度可忽略不计,几乎没有多少光线被散射,光电池也检测不出多少散射光线,这样浊度读数将很低。
反之,高浊度会造成很高程度的散射光线并产生一个高读数值。
试样进入该浊度计本体并流过气泡捕集器的折流网。
试样流使气泡或者紧贴折流系统的各个表面或者上升到表面并放散到大气中去。
在通过气泡捕集器后,试样进入该浊度计本体的中心柱内,上升进入测量宝并从一个溢水器上溢出进入排放口。
每秒钟取一次读数。
3.性能参数4.仪表安装和接线注意事项4.1浊度计安装浊度计本身的设计适于墙壁上装配。
5.操作5.1使用小键盘5.2控制器显示屏特点5.3重要键操作5.4仪表设置6.维护6.1维护日程表6.2清洗6.2.1控制器清洗在外壳关闭严密的情况下,用一块湿布擦洗控制器的外部。
6.2.2光电池窗口的清洗偶尔清洗光电池窗口还是需要的。
频度取决于溶解于或悬浮于试样中的各种固体的性质和浓度。
在窗口上矿物质水垢沉积物中生物的活性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其数值随试样温度而有不同。
一般而论,在温暖温度下沉积物增长更多而在低温下则较少。
经常检查光电池窗口以确定是否需要清洗。
在进行标准校验或校正之前去除光电池窗口上的任何有机物生长物或薄膜。
使用一个棉布拖把和异丙醇或是一种柔和的清洁剂(例如Liqui-nox®)去除绝大多数的沉淀物和污物。
矿物质水垢沉积物可能需要用一个棉布拖把在其上施以一种弱酸,然后用一种清洁剂清洗。
Datalogic 固定式工业条码阅读器 Matrix N 系列 DL.CODE 调试说明2021 年 9 月 6 日Datalogic DL.CODE 调试说明目录一、软件下载 (1)二、连接设备 (1)一、控制盒接线 (1)二、读码器接线 (1)3、软件连接 (2)三、参数设置 (4)一、代码设置 (4)1.1肯定视野 (4)1.2选择条码类型 (4)1.3图像读码优化 (5)1.4代码过滤 (5)二、图像设置 (6)3、触发设置(相位设置) (6)3.1相位模式 (6)3.2“慢慢模式”的触发设置 (7)3.3其他触发方式设置···································8 4、阅读成功设置 (8)4.1代码过滤 (8)4.2多个条码输出.......................................9 五、数据格式设置.. (9)5.1输出字符格式设置 (9)5.2输出通道选择 (11)5.3图像保留设置 (11)5.4输出设置···········································12 六、保留配置 (13)四、组网设置 (13)一、接线方式 (13)二、软件设置 (15)2.1更改软件权限 (15)2.2组网设定 (15)2.3配置保留 (16)五、其他字符设定 (17)一、条码距离符添加 (17)二、添加条码坐标 (18)六、设备恢复出厂设置 (19)一、硬件恢复出厂 (19)二、软件恢复出厂 (20)一、软件下载Datalogic 固定式工业条码阅读器 Matrix 410N 系列所应用的调试软件为DL.CODE 。
第一章概述5801是我公司新一代全中文微机型高级仪表,具有全中文显示、中文菜单式操作、全智能、多功能、测量性能高、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
可普遍用于污水处置厂、自来水厂、电厂、河流检测等对各类水样的浊度值做精准测量。
大体功能及特点记事本功能:忠实记录仪表的操作利用情形和报警的发生时刻,便于治理。
历史曲线和数字记录仪功能:二次表每隔5分钟自动存储一次测量数据,可持续存储一个月的浊度。
在一屏上同时提供"历史曲线"显示和"按时定点"查询两种方式,"历史曲线"从整体上反映水质的转变趋势和进程,有利于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
"按时定点"功能将取得特定点、特按时刻的被测浊度。
数字时钟功能:显示当前的时刻,为数字记录仪功能提供时刻基准。
背光功能:可在光线昏暗或完全没光亮的环境下利用,依照温度转变,自动调剂对照度到最清楚,以符合个人的适应。
防程序飞死:看门狗程序确保仪表可不能死机,这是在线式仪表的大体要求。
输出电流设置与检查功能:手动电流源功能,可检查和任意设定输出电流值,方便检测记录仪和下位机。
全智能化:5801中文在线浊度计采纳高精度AD转换和单片机微处置技术,能完成浊度测量、量程自动转换、仪表自检等多种功能。
高靠得住性:元器件集成到一块线路板上, 没有了复杂的功能开关、调剂旋钮和电位器。
抗干扰能力强:电流输出采纳光电耦合隔离技术,抗干扰能力强,实现远传。
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
防水防尘设计:防护品级IP65,适宜户外利用。
RS485通信接口:可方便联入运算机进行监测和通信。
全中文显示,界面友好:采纳高分辨度的点阵图型液晶显示模块,所有的数据、状态和操作提示都是中文显示,完全没有厂家自己概念的符号或代码。
简单的菜单结构,文本式的人表对话:与传统的仪表相较,5801功能增加了很多,由于采纳了分门别类的菜单结构,类似微机的操作方式,利用起来更清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