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的护理
- 格式:pptx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1
各种成分血液的输注和护理要素血液输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过程,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或损伤。
在进行血液输注时,需要注意多个要素,包括输注前的准备、血液成分的选择、输注速度和注意事项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要素。
1.输注前的准备:在进行血液输注之前,需要先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医生或护士需要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确保能够找到合适的静脉进行输注。
同时还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和输血单,确保用血的准确性。
2.血液成分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对于治疗的成功非常重要。
常见的血液成分包括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和新鲜冷冻血浆等。
选择特定的血液成分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需要进行,例如,红细胞悬液适用于治疗贫血、血小板悬液用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等。
3.输注速度:输注速度是一个需要谨慎控制的因素。
过快的输注速度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负荷过大,造成肺水肿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通常情况下,输注速度应控制在每分钟100-120毫升,特殊情况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注意事项:在进行血液输注时,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事项。
例如,输血设备应事先清洗和消毒,以确保输注过程中没有细菌感染的风险。
输血过程中,护士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和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
输血过程中,患者应保持体位稳定,以防止血液反流和局部静脉压力过高。
5.不良反应处理:血液输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在发生不良反应时,护士应立即停止输注,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给予抗过敏药物、改变输注速度或调整输注成分等。
6.输后护理:血液输注后,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经常性的观察和护理。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如血压、脉搏、呼吸、皮肤状况等。
同时,护士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和血常规等检查结果,以评估输血效果。
若患者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记录并通知医生。
总之,血液输注是一项常见的医疗过程,但需要注意多个要素。
成分输血的临床护理成分输血可以一血多用,合理而有效地提高血液使用率,节约大量血液。
又因其能针对性输用患者需要的血液成分,显著地减少了输全血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成分血既经济且疗效好,故临庆应用比较广泛。
护士必须学习了解成分血的有关知识,掌握成分输血的技术操作和输用中的护理。
1 浓缩血小板输注的护理1.1 严格核对医嘱。
1.2 目前临床一般采用与红细胞血型相同的机采血小板单一成分输注,所以输血小板前需核对患者血型和献血者血型。
如果是手工分离的血小板成分制剂,因混有大量红细胞,输前一定要有交叉配血单并核对。
1.3 选择静脉与针头的要求与输注红细胞者相同。
但血小板输注应用特制血小板输血器或用装有常规滤器的标准输血器。
但输注新鲜浓缩血小板时禁用微孔滤器,因为有相当多的血小板将被这种滤器清除而损失。
1.4 输注速度要快,(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准)根据用量一般每分钟80~100滴。
1.5 因输注速度快,故在输注过程中护士不得离开患者,随时进行观察及护理。
1.6 如同时输几种成分血,应先输用血小板。
1.7 任何时候都不要剧烈振荡浓缩血小板,因为这样强引起血小板不可逆的聚集损失。
1.8 传递及输用过程中均应注意保暖。
1.9 浓缩血小板价格较贵,血袋中的血小板要尽量输净。
2 浓缩白细胞输注的护理2.1 严格核对医嘱。
2.2 核对患者血型和供血者血型。
2.3 因浓缩白细胞内含有相当多的红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故输用前护士要进行一次配血报告单的核对。
2.4 选用带滤网的输血器输注。
2.5 因浓缩白细胞储存于室温,有效期仅为1d,故临床取到后应立即输用。
2.6 控制输液速度,因限制输注浓缩白细胞的速度是减少此种成分血引发不良反应有尽有措施之一,对有HLA同种免疫输血反应的患者,输注速度应尤为缓慢,并应严密观察输注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症状出现。
3 血浆输注的护理3.1 严格核对医嘱及受、供血者血型(尽量同型输用)。
3.2 因冰冻血浆于加温解冻时部分纤维蛋白原已转变为纤维蛋白而出现不能融化的沉淀物,故在输用时必须带滤网的输血器,否则絮状沉淀物就易阻塞通道,甚至会被冲入血管成为栓子,引起严重后果。
临床成分输血的护理常规一、概述成分输血是将血液中的有效成份分离出来,精制成高纯度和高浓度的制品,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有针对性的输注有关血液成份,以达到治疗目的。
优点有:①疗效显著,副作用小:②开发血液资源,有效合理使用;③减少血源性疾病的传播;④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⑤便于保存和运输。
二、常用成分血1、红细胞悬液具有和全血一样携氧功能,但容量少几乎只有全血的一半,故循环负荷危险少。
抗凝剂、乳酸、钾、氨等较全血少,用于心、肝肾功能不全病人及老年病人更为安全。
2、洗涤红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5 次,加入50ml生理盐水悬浮红细胞而成。
主要用于输血后发生荨麻疹反应或过敏反应病人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的输血。
3、浓缩血小板适用于血小板数<50x10°/L,有微血管出血表现者。
25ml/单位,成人酌情输注,1 次输5~10 单位,儿童按2单位/10kg体重。
4、少白细胞的红细胞过滤法去除 95%以上的白细胞,用于反复输血而屡有发热反应者,准备施行器官移植者,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如白血病、再障等。
5、新鲜冰冻血浆制品中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血浆蛋白含量大于50g/L,主要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症病人的补充治疗。
三、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1、洗涤红细胞和红细胞悬液的红细胞比重较大,在输注一段时间后红细胞会沉淀于血袋底部,导致血粘稠度增大,因此输血前将血袋轻轻反复颠倒数次,必要时在输血过程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混匀。
2、输注血小板前要轻轻摇动使血小板悬起,摇匀时出现云雾状为佳,以病人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
未输的血小板置于 22℃室温为宜,不能放入冰箱,每隔10min要轻轻摇动,防止血小板聚集。
3、融化后的冰冻血浆应尽快输入,不能及时输注应保存4℃冰箱,不能超过 24h.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包括查血、血袋量、交叉反应结果及血袋有无破损,并签字。
不能选择正在输液的肢体采血,更不应从输液针头直接采血,也不能从创伤口或手术野中采血。
成分输血护理常规成分输血是指将血浆、红细胞、血小板等单独分离出来进行输注的一种输血方式。
在临床中,成分输血常常用于血液疾病、手术、创伤和严重贫血等患者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成分输血的常规护理措施,包括鉴定血样、准备输血、输血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等。
一、鉴定血样1.鉴定输血适应症:在确定需要输血的患者后,需要进行血型、配型和交叉试验,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血型鉴定:将患者的全血样本和供血者的全血样本混合,通过抗体与抗原的反应,确定患者和供血者的血型。
3.配型和交叉试验:将患者的血清和供血者的红细胞混合,通过观察凝集反应,判断患者对供血者的红细胞是否存在抗体。
4. 制备血样:确定输血前需制备1-2ml血样,用于以后的参照。
二、准备输血1.确认医嘱:在准备输血时,必须确认医生已经下达了正确的输血医嘱,包括输血种类、剂量、速率等。
2.安排好输血时间:输血之前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告知输血的时间和过程,以免患者感到害怕和紧张。
3.设备准备:包括输血装置、输液器、输血管等器械的准备,确保器械的清洁和完整。
三、输血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1.仔细观察血样:在开始输血前,需要观察血样的质量,包括血液的颜色、悬浮物和透明度等,以便发现异常情况。
2.实施输血前观察:在开始输血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血压、体温、呼吸、心率、皮肤黏膜的颜色等。
3.注射预防药物:输血前常规预防药物包括抗组织胺药、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等,在输血前15分钟注射。
4.开始输血:将精确计量的成分血制品注入到输血管中,根据医嘱的要求控制输血的速度和时间。
5.观察输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如发热、寒战、呼吸急促、过敏反应等。
6.输血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包括输血的时间、输血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输血速度、输血量、患者的反应等,以便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7.输血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包括保持通畅的输血管、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体征变化、定期测量血压和脉搏、确保输血器械的完整和清洁等。
成份输血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面色等,了解贫血的程度。
2、评估患者有无发热,如体温>38.5℃,应行降温处理后
方可输血。
3、评估患者对成份输血的认识,了解心理状态。
4、评估血管充盈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
【护理措施】
1、输血前,向患者简要说明成份输血目的的注意事项,安慰患者,取得患者的配合。
2、选择合适的静脉,建立输血通道。
3、按输血常规操作,严格查对和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成份血须经2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轮注。
从血库取回成份血应尽快输入患者体内。
4、使用带过滤器装置的输血器输成份血时,输入过程应连续,以免污染。
5、输入2人或2人以上成份血时,在每袋之间用足量生
理盐水冲洗管道;如需要同时入多种血液时,应先输血小板。
6、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瘙痒、寒战、发热、荨麻疹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及时处理。
【健康指导】指导患者输成份血后观察有无迟发性过敏反应等。
成分输血护理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针对性强,制品浓度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具有一人献血、多人受益等优点。
在输注过程中,临床护士应掌握各种成分血的特点,保证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临床上常用成分血种类】1、悬浮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最适用于血容量正常的贫血病人、老年、幼儿及手术后需要输血的病人。
2、洗涤红细胞:主要适用于有输血过敏史、自身免疫性贫血及IgA缺乏等,对已产生白细胞抗体而又需要输血的病人,可输洗涤红细胞,以降低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率。
3、浓缩血小板:主要用机器单采血小板,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人。
4、血浆:适用于休克、止血、解毒、免疫功能低下和肝病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等。
5、冷沉淀:主要用于儿童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患者。
【护理】(一)心理护理输成分血和输全血一样,也有发生输血传染病的危险,病人担心害怕在所难免。
护士在输血前应做好解释工作,并做好输血前病人各种传染性指标检测工作,让病人放心。
(二)严格的查对在抽血做交叉配血及输注过程中,认真严格查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床号、住院号、血型及输注成分的种类,确保输血安全。
(三)输注过程中的护理1、红细胞输注及护理(1)输注前,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匀。
必要时在输注过程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悬起,以避免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
(2)洗涤红细胞是开放性制备的,故应尽快输注,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只能在4℃条件下保存24小时。
(3)用输血器输注,不应与其它药物混合输入。
2、血小板输注的护理(1)输注前要轻轻摇动血袋,如有细小的凝块可用手指隔袋轻轻捏散,切忌粗鲁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
(2)血小板功能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从血库取来的血小板应尽快输入。
(3)用输血器输入。
(4)若因故(如病人正在高热)未能及时输用,则应在常温下放置,每隔10分钟左右轻轻摇动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不能放在4℃冰箱暂存。
XXXX医院成分输血护理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为规范临床输血护理操作,保证为患者正确安全地输注成分血,及时发现、处理输血不良反应,依据相关要求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护士对患者进行成分血输注及监护。
三、职责护士负责血液成分的输注及对患者的监护。
四、所需材料材料; 静脉输液物品,符合标准的输血器, 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
五、步骤与方法1、输血前护理⑴护士根据输血医嘱,持《输血申请单》采集患者交叉配血标本后送输血科等待取血。
⑵护士执行输血医嘱时,由专人持取血单到输血科取血,取血人员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共同核对取血单上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正常等,符合要求双方签字方可取血。
⑶输血前,由2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临床输血申请记录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准确无误,血袋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正常,方可输血。
2、输血中护理⑴、输血时,由2名医护人员共同查看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以及血制品的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带《临床输血申请记录单》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的种类、血量。
确认所有信息相符,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⑵、输血操作时,输注的速度要根据血液成分、患者的病情以及患者的年龄区别对待。
在输血开始的最初15min内,以大约2ml/分钟的速度缓慢开始输血,并一直在患者身边监测;如果没有不良反应的体征,则增加输血的速度,并保证在4小时内完成一个单位的输血。
(参考《2016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62、输血治疗 S113)①健康情况良好的年轻人能耐受快速输血,体质虚弱合并呼吸、心血管疾病或有重度情况时,输血宜谨慎,输注速度应适当减慢。
②当失血量超过循环血量20%时应快速输血。
特别是快速大量失血,输血速度必须超过失血速度才能维持血压。
③浓缩红细胞:单位浓缩红细胞最长不大于4h。
血红蛋白小于40g/L 严重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时输入量控制在1ml/(kg·h)。
各种成分血液的输注和护理要点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悬浊液、血小板悬浊液、新鲜冷冻血浆、全血、血浆等。
这些血液成分的输注和护理要点如下:红细胞悬浊液主要用于治疗贫血。
输注前,应先核对输血医嘱,确认患者身份。
进行输血前,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仔细沟通,告知输血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进行输血前,还需进行预输血检查,包括血型鉴定、交互试验等。
输注时,应用输血过滤器对红细胞悬浊液进行过滤,并避免与其他液体一起输注,以防混合。
输注速度一般为1~2ml/min,开始输注后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输注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定期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等症状。
血小板悬浊液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功能障碍等。
在输注前,应先核对输血医嘱,确认患者身份。
进行输血前,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详细沟通,告知输血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进行输血前,还需进行预输血检查,包括血型鉴定、交互试验等。
输注时,应用过滤器对血小板悬浊液进行过滤。
输注速度一般为20~30滴/分钟,开始输注后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输注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同时,还要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等症状。
新鲜冷冻血浆主要用于治疗凝血因子缺乏、创伤出血等。
进行输血前,应先核对输血医嘱,确认患者身份。
进行输血前,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仔细沟通,告知输血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进行输血前,还需进行预输血检查,包括血型鉴定、交互试验等。
输注时,应该使用过滤器对新鲜冷冻血浆进行过滤,并避免与其他液体一起输注。
输注速度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开始输注后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输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等症状。
全血输注一般用于急需大量血液的患者,如严重失血、创伤等。
成分输血技术与输血安全的护理【关键词】成分输血;技术;安全性;护理成分输血就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1],然后再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很容易达到一个有效的治疗剂量,使输血更加有针对性。
成分输血是安全输血的重要措施[2]。
护理人员在输血过程中,若能正确,安全,有效的顺利实施,可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就会给患者增添新的痛苦,乃至危及生命,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加强输血的护理。
1.1新鲜冰冻血浆(ffp)。
临床上新鲜血浆立即放进-50℃的具备风冷装置的速冻箱,在最短的时间内冷藏血浆,将顺利完成速冻的血浆再放进-20℃以下冰箱内储藏,采用前在37℃的恒温水浴箱内融化后,等同于新鲜血浆,新鲜冰冻血浆维持期在1年,1年后为普通冰冻血浆,保质期为5年。
1.2悬浮红细胞。
新鲜全血或保存不久的库血经离心或静置,使红细胞下沉后,将上层血浆分离出来,剩下的红细胞和少量血浆即为悬浮红细胞。
在4±2℃冰箱内保存,以acd抗凝剂的红细胞有效期为21d,5d之内称为新鲜红细胞,用cpd-a抗凝剂的红细胞有效期为35d,10d之内为新鲜红细胞。
1.3铀血小板。
在22±2℃盘整条件下可以留存24h,在4℃储存时。
活性很快上升,6h后大约仅有40%存活,12h后仅有20%左右存活,故储存血即使就是崭新鲜血,其中的血小板也容易达至止痛促进作用。
特制的血小板留存袋在22±2℃盘整条件下可以留存5d,应用领域二甲基亚砜并作保护剂,低温(-80℃)留存血小板近几年也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使血小板的保存期达至半年[3]。
1.4浓缩白细胞。
在4℃条件下可保存24h,室温下保存不应超过8h。
2造血安全的护理2.1输血前的护理输血前患者的心理护理。
护士在输血前应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输血的目的,重要性,方法和输血中及输血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取得患者的合作,为输血治疗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