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14
全国中小学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生2、学科: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3、课时:1课时4、课题:《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5、版本:人教版【教学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行省制度的建立等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和归纳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建立在全国统一、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经过半年的学习已掌握一定历史知识,但历史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还不具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践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去主动获取知识。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中的第12课,本课主要讲述蒙古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经济史、民族关系史和对外关系史内容。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朝代。
本课承上启下,结束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大统一的明清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探究法方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以及史料分析法。
基础知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探究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同时配合小组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百度音乐】/?__m=mboxCtrl.playSong&__a=17722784_1996712_2092855_827669_1516448 _397516_1516484_837639_902168_428130_637027_27050312_14599143_1996698_2092871_2092875_6 36408_1996728_27045930_1409931_427672_974363_14598109_636947_27081514_1516557_942719_14 87235_5442776_17752037_353532_1516442_427495_14598990_1479506_2092888_2092866_17724496_ 18829820_14597966_14599932_1487192_588217_5442772_427438_20676845_427202_27047094&__o=/ artist/1316_playhot&fr=ps||#loaded刚刚同学们听到的歌曲叫《蒙古人》,在我国古代,这个美丽的草原曾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家呢?(蒙古族)观看一组美丽的草原风情画,【百度图片】/i?ct=201326592&cl=2&nc=1&lm=-1&st=-1&tn=baiduimage&istype=2&fm=i ndex&pv=&z=0&ie=utf-8&word=%E8%92%99%E5%8F%A4%E8%8D%89%E5%8E%9F%E7%9A%84 %E5%9B%BE%E7%89%87&f=3&oq=%E8%92%99%E5%8F%A4%E8%8D%89%E5%8E%9F&rsp=1你们会想到什么民族?这个民族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辽阔的草原、雄健的骏马、成群的牛羊、雪白的帐篷,这就是蒙古族。
七年级下册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实践创新练习吉林省长春市西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崔凌志一、材料解析题1.比较下面两幅图,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试比较隋元运河的异同点。
(2)隋元两朝的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积极作用?(3)当今我国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的是哪朝的运河?你对它的走向和进展情况了解哪些?2.读下面诗文,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诗的意思是什么?(2)该诗句反映了什么?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3)为什么说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3.下图是成吉思汗画像,他头【本文由361学习网搜集整理,小学教案】戴外白内黑的貂皮暖帽,身穿浅米色圆领毛绒衫。
额前露出的头发向左右分开,连鬓胡须。
回答下列问题:(1)成吉思汗的主要业绩是什么?(2)他的后继者忽必烈又有哪些成就?二、自设创新4.学会命题,就是对知识的应用和创造。
题型、难易、数量不限,以留下创设的空间。
参考答案一、材料解析题1.(1)隋元两朝运河,其南北两端都是今杭州和北京。
其开通都有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的目的,但元朝还为了便利南粮北运。
而隋朝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河道较曲折;元朝运河河道较为通直,航程缩短。
(2)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交通便利,有利于国家统一。
(3)“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分为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路线,东线利用的是元朝开凿的大运河及其平行河道逐渐引长江水北上,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路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再分两路,一路至天津长1156公里;一路至烟台、威海,长701公里。
山东段济平干渠自2002年底动工,工程进展顺利,2003年底前南四湖至东平湖段输水全面开工。
东段开通,有助于缓解山东及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结构战略调整。
2.(1)诗的意思是蒙古人有的妇女懂得汉语,而汉族的妇女有的也懂得蒙古人的乐器。
(2)它反映了元朝时蒙、汉人民的融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