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健康》课程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环境污染与健康》课题研究新疆拜城县老虎台乡小学艾买尔环境污染威胁人类的健康烟尘、汽车尾气等是空气污染的重要一部分,它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氮、一氧化碳、氧化钙和未经燃烧的炭微粒等。
长久地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会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
还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到达人体各部位。
造纸厂污水排放水质恶化使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被污染的水体中含有农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酚、汞、铬、铅、镉、砷、氰、放射性元素、致病细菌等有害物质,它们具有很强的毒性,有的是致癌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通过饮用水和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积累,造成危害。
环境污染还包括噪音、室内装潢等。
因此,居住环境将直接影响健康问题。
实践足迹你关注过分水江、富春江或家乡小溪的水质安全问题吗?请你选择一处进行调查研究,把调查结果向大家公布。
请你调查一下我们周围的空气污染情况(如:水泥厂、石灰厂),经自己思考、同学探究后,给有关部分写一份治理空气污染的建议书,并提出可行性治理措施。
小资料灰烟主要来源于水泥厂和石灰厂。
水泥粉尘污染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就是呼吸系统,长期处于水泥粉尘污染的环境中,人体的鼻、咽、气管、肺就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另外,水泥粉尘污染还有可能给人体的皮肤、黏膜等带来危害。
水泥粉尘污染也会直接影响到周围庄稼的产量。
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表明,80%的疾病和50%的儿童死亡率都与饮用水水质不良有关。
识别有害食品镜头:在广东揭西县风江镇的一家工厂,池子里用盐和防腐剂腌渍的都是李子。
漂白后,这些李子被堆放在一块儿,用塑料布严严实实地盖了起来。
接着,老板又取出一些硫酸(一种化学用品)进行消毒。
老板说,这些李子被这样消毒后,可以防止腐烂。
被硫酸熏过四五个小时后,这些李子被再次倒入池水里用糖水腌渍。
在这个糖水池可以清楚的看到池水里漂浮着一层死虫子。
据介绍,经过一个半月的糖水腌渍,;李子里面的含糖量不断增加,原本皱巴巴的李子胚,由于吃进去大量的糖份,变得圆鼓鼓的,这样加工出来的情人梅,每500克中,糖的含量就超过350克。
环境专业课程
环境专业课程是一门涉及环境保护、生态学、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学科,它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环境科学基础、环境管理、环境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在环境专业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他们将了解到环境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以及环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
通过学习环境管理和环境法规,学生将了解到如何评估和监测环境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和措施。
环境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感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环境专业课程,学生将了解到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环境专业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将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等。
他们将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环境专业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感。
通过学习环境专业课程,学生将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环境与养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环境对健康养生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养生知识。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环境下的养生方法和技巧,如季节变化、地理差异等。
3. 学生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环境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空气质量、水质、噪音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养生知识,针对不同环境制定适合自己的养生计划。
2. 学生能够运用养生方法改善自身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品质。
3. 学生能够运用环境养生知识,为家人和朋友提供合理的养生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环境对养生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树立健康养生观念,关注自身和他人健康,关爱生命。
3. 学生能够尊重传统文化,学会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养生智慧。
课程性质:本课程结合环境科学和养生保健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和健康素养为目标。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对健康养生有一定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养生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健康环境的营造方法2. 季节养生知识- 春季养生要点- 夏季养生要点- 秋季养生要点- 冬季养生要点3. 地理环境与养生- 高原、平原、沿海等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养生方法- 城市与农村环境对养生的影响4. 常见环境因素与健康- 空气质量与健康- 水质与健康- 噪音与健康5. 养生方法与实践-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 精神养生- 起居养生6. 个性化养生方案制定- 根据个人体质、年龄、生活习惯等制定养生方案- 养生方案的调整与优化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春季养生要点第二周:夏季养生要点、常见环境因素与健康第三周:秋季养生要点、饮食养生第四周:冬季养生要点、运动养生第五周:地理环境与养生、精神养生第六周:个性化养生方案制定与调整教材章节关联:《环境科学》第五章:环境与健康《保健养生》第一章:养生基础知识《保健养生》第二章:四季养生《保健养生》第四章:环境与养生《保健养生》第七章:个性化养生方案制定与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环境与健康关系、季节养生要点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主编:李小寒、尚少梅适用范围:护理学本科专业目的:提供电子简版,以备教师备课、撰写教案使用章节:共十八个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五章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第六章患者的清洁卫生第七章休息与活动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第九章冷热疗法第十章饮食与营养第十一章排泄第十二章给药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第十四章标本采集第十五章疼痛患者的护理第十六章病情观察与危重患者的管理第十七章临终护理第十八章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五章(5号宋体,22磅行距)第一章绪论一、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一)课程的地位1.是护理学科的基础2.是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3.是护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4.为临床各专科护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课程的基本任务1.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使护生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2.使护生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以履行护理人员的角色和功能二、课程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1.获得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认识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三、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1.实践学习法:实验室学习、临床学习2.反思学习法第二章环境第一节环境与健康一、环境概述1.定义: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环境的分类内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气候影响、地形地质影响、环境污染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文化因素、卫生服务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护士需要了解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才能完成护理的基本任务:减轻痛苦、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环境与健康》学习心得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健康与环境密不可分。
《环境与健康》课程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本课程让我了解到了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健康危害。
环境污染是当前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它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直接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处理和防止污染。
其次,本课程还介绍了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
环境监测是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及早发现环境问题,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
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如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GIS技术等。
这些
技术大大提高了我们对环境的监测和管理能力。
最后,本课程也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和措施。
环境保护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责任,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环境。
要实现环境保护,我们需要在政策上加强管理、提升环保技术水平、加强公众监督等多方面着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本课程让我对环境与健康问题做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更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从自身做起,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单元整理教案)【引言】本文为小学科学教案,《环境与我们》是小学科学课程第三单元。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意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环境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并培养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
【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2.认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3.掌握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重点】1.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2.环境中的各种资源;3.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2.激发学生的环保行动。
【教学准备】教案、课件、图片、PPT、生活实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课题:通过展示一幅城市和自然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
2.提问:你认为环境对我们有哪些影响?为什么保护环境很重要?二、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a.讲解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b.讲解环境与我们的健康、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关系。
2.介绍环境中的各种资源:a.自然资源:水、土地、森林、矿产等。
b.生态资源:动植物、空气、水等。
c.人文资源:人口、文化、建筑等。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图片展示:展示不同环境中的生态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环境问题,并汇报讨论结果。
四、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意义(25分钟)1.讲解保护环境的方法:a.节约用水、用电;b.保护植被、减少垃圾等。
2.讲解保护环境的意义:a.维护生态平衡;b.促进可持续发展;c.保护地球家园。
五、案例学习与实践(30分钟)1.案例学习:a.介绍环保活动或环保倡议,如“无塑周”、“绿色出行”等。
b.通过学习案例,让学生了解具体的环保行动。
2.实践活动:a.分组活动:根据所学的环保知识,设计并展示小组的环保行动计划。
b.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开展环保行动,并记录行动过程。
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负责人:岳喜同开课单位:环境卫生学教研室课程编码:0510037课程中文名称:环境卫生学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Health《环境卫生学》课程是预防医学专业高等教育的专业必修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我国环境卫生学发展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环境卫生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具备在防止环境污染、预防疾病等环境卫生实践工作的技能,从而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以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开展环境卫生工作。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掌握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环境因素在时间、空间上的数量变化和人体的负荷,而且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开展环境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将来从事环境卫生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教学大纲供成人教育预防医学专业使用。
本课程计划24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实验4学时。
选用教材:《环境卫生学》,主编杨克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5月第一次印刷,第六版。
教学手段: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等。
考核方法:采用闭卷考试,总成绩为100分。
教学进程安排表: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环境卫生学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了解我国环境卫生学的发展简史及主要成就,明确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
绪论计划1学时。
二、课程内容介绍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我国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今后的工作任务。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重点: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全球性环境问题。
(二)难点:人与环境辩证统一的关系(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思考与练习1、环境的组成、环境因素的分类。
2、何谓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哪些?3、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方面?4、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包括哪几方面?第二章环境与健康一、学习目的(一)掌握:1、人类环境的基本构成,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2、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的作用、健康效应谱和敏感人群;3、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急、慢性危害,三致作用);4、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
《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348课程名称:环境与健康英文名称:En vir onment and Health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学时:18学分:1.0适用对象:全院各专业各年级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环境与健康是一门跨环境科学、医学、生物学多学科的交叉学科。
应用环境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系统地研究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影响。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属于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如何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因素促进健康,从而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了解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3.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4.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原理。
5.熟悉环境健康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1•主要内容: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人与环境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健康效应;环境与健康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的构成和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在了解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熟悉环境污染的概念及其对健康的危害;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第二节1 •主要内容: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原理;环境健康科学基本研究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敏感人群、环境因因素的联合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健康影响的类型(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敏性、三致作用);流行病学方法和毒理学方法。
植物油加工业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前言《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简称《EHS指南》)是技术参考文件,其中包括优质国际工业实践(GIIP)所采用的一般及具体行业的范例。
1。
如果世界银行集团的一个或多个成员参与项目,则应根据这些成员各自政策和标准的要求执行本《EHS指南》。
本《EHS指南》是针对具体行业,应与《通用EHS指南》共同使用,后者提供的指南针对所有行业都可能存在的EHS问题。
如果遇到复杂的项目,可能需要使用针对多个行业的指南。
在以下网站可以找到针对各行业的指南:/ifcext/sustainability.nsf/Content/EnvironmentalGuidelines 《EHS指南》所规定的指标和措施是通常认为在新设施中采用成本合理的现有技术就能实现的指标和措施。
在对现有设施应用《EHS指南》时,可能需要制定具体针对该场所的指标,并需规定适当的达标时间表。
在应用《EHS指南》时,应根据每个项目确定的危险和风险灵活处理,其依据应当是环境评估的结果,并应考虑到该场所的具体变量(例如东道国具体情况、环境的吸收能力)以及项目的其他因素。
具体技术建议是否适用应根据有资格和经验的人员提出的专业意见来决定。
如果东道国的规则不同于《EHS指南》所规定的指标和措施,我们要求项目要达到两者中要求较高的指标和措施。
如果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认为适于采用与本《EHS指南》所含规定相比要求较低的指标和措施,则在针对该场所进行的环境评估中需要对提出的替代方案作出详尽的论证。
该论证应表明修改后的指标能够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适用性《植物油加工业EHS指南》适用于提取并加工植物源油脂的设施。
该指南涵盖了毛油生产及其精炼过程,从原材料的制备到以人或动物消费等为用途的最终产品的装瓶和包装。
附录A 提供了对该部门完整的行业描述。
种植园中油籽、豆类和棕榈油鲜果穗的生产收录于《一年生农产品EHS指南》和《种植园作物生产领域EHS指南》。
<<环境与健康>>课程简介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但人类在发展经济,追求进步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
当今两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使人们付出了健康的代价。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生活中环境污染的来源及环境污染的类型、预防及减轻环境污染的防护措施,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
健康的概念统的概念:机体处于正常运作状态,没有传疾病(医院体检的健康。
)《辞海》中健康的概念:“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
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
“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大气环境与健康内容大纲第一节大气的特征和环境健康学意义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第三节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四节大气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第五节大气卫生标准第六节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调查和监测第七节大气卫生防护措施第八节大气污染的卫生监督和管理第一节大气的特征和环境健康学意义一、大气圈和大气垂直结构三、大气的物理性状及其环境健康意义一、大气圈和大气垂直结构按大气结构划分对流层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划分1.对流层2.平流层3.中间层4.热层5.外大气层按大气的电离状态划分1.电离层2.非电离层二、大气组成及环境健康学意义自然状态的空气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混合气体。
氮、氧、氦占大气总量的99.96%当空气氧含量降至12%时,人体可发生呼吸困难,降至10%,可发生智力活动减退,降至7~8%以下可危及生命。
三、大气物理性状及环境健康学意义太阳辐射1.紫外线紫外线C波长200-275 nm具有极强的杀菌作用;紫外线B( 波长275-320nm) 对机体有抗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疾病,紫外线使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D3,维生素D3进入血液后调整钙、磷代谢)作用和红斑作用;紫外线A( 波长320-400nm)主要是产生色素沉着作用。
可视线波长400~760nm的电磁波提高视觉功能和代谢功能平衡兴奋与镇静作用红外线波长760~1mm的电磁波, 生物学效应:使机体产生热效应。
气象因素它包括气温、气湿、气流、气压等空气离子化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或原子在宇宙线、紫外线的作用下,或在雷电、瀑布、海浪冲击请况下,其外层电子可跳出轨道而形成阳(正)离子,游离的电子与另一气体分子结合而形成阴(负)离子,这一过程称为空气离子化第二节大气的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一、大气污染来源工业企业 1.燃料的燃烧 2.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 1 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交通运输由其它环境介质转入其他热力环流指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境二、大气污染物种类及其存在形式气态污染物包括气体和蒸气颗粒物与健康关系密切的两类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TSP粒径为0.1-100µm 是气溶胶中各种颗粒物的总称,是评价大气质量的常用指标可吸入颗粒物 ,1P 粒径为<10µm 可以被人体吸入呼吸道,与人体健康关系更为密切,更能反映大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
三、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因素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1.排出量 2.排出高度3.与污染源的距离气象因素 1.风和湍流 2.气温 3.气湿地形 1.山地和谷地 2.海滨与陆地3.城市热岛第三节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一、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经呼吸道进入经消化道进入经粘膜、皮肤进入机体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引起急性中毒烟雾事件煤烟型烟雾事件①污染物来自煤炭的燃烧产物及工业生产过程②气象条件气温低、气压高、风速低、湿度大、有雾、逆温产生③多发生在寒冷季节;④河谷盆地易发生;⑤受害者以呼吸道刺激症状最早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并有头疼、呕吐、发烧。
死亡原因多为气管炎、支气管炎,心脏病三、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气候改变主要是影响小气候和辐射产生温室效应主要是CO2增多所引起臭氧层出现空洞主要是氟利昂 (CFCs)增多造成的,最常用的是三氯氟甲烷(CFC-11)和二氯二氟甲烷形成酸雨酸雨的形成主要是SO2、NOx等酸性污染物溶于水汽中经过氧化、凝结而成。
第四节一、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来源工业企业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交通运输其他来源理化特点粒径大小与进入呼吸道的关系 IP的理化特性因其来源不同而异 IP的“载体”作用 IP的金属成分能起催化作用关于PM2.5 生成直径≺2.5µm的颗粒物称为微粒子particle matters, PM2.5,在低空湿度大时容易生成PM2.5 影响能严重降低能见度;对健康的危害较其他粒径的可吸入颗粒物更大。
二、二氧化硫 sulfer dioxide,SO2 污染来源工业企业小型取暖锅三、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NOX污染来源 1 自然界的NOX2工业企业 3 交通运输理化特点 : a 氮氧化物的种类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主要是NO2、NO b感官性状 NO2是红褐色气体,有刺激性。
NO为无色气体。
光化学烟雾的起始物防治对策控制污染:加强环境监测,预防光化学烟雾的发生治疗COPD及合并症,保护高危人群。
四、光化学烟雾ph污染来源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
理化特点主要成分 : 臭氧03、醛类、丙烯醛和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PANs光化学氧化剂形成过程起始阶段—引发反应;自由基生成阶段—连锁反应;自由基传递阶段;自由基减少阶段—终止反应。
光化学氧化剂:臭氧、二氧化氮(NO2)、过氧乙酰硝酸酯 (PAN)及其他能使碘化钾氧化为碘的氧化剂的总称 . 一,健康影响 1对眼睛的刺激 2对呼吸道的影响 3对全身影响 4致敏作用 5致突变作用第五节大气卫生标准内容大纲一、大气卫生标准的概念二、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三、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方法四、我国的大气卫生标准一、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1、科学性2、可行性第六节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内容大纲一、调查和监测的目的二、调查和监测的内容和方法A、调查和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大气污染源调查 1点源污染 2面源污染 3线源污染B大气污染状况和监测 1采样点的选择; 2采样时间; 3监测指标; 4采样记录; 5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C人群健康调查 1确定调查现场 2确定调查对象 3确定观察指标 4资料统计第七节大气卫生防护措施。
一,规划措施。
1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
2加强绿化。
3加强对居住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
二,工艺措施。
1控制燃煤污染,2加强工艺措施。
一,预防性卫生监督。
1参与规划2审查图纸。
家用化学品种类:根据家用化学品的功能和使用目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a 化妆品b洗涤剂c粘合剂d涂料e家用杀虫剂f 消毒剂g其他(口腔卫生用品、橡胶和塑料制品、衣……)家用化学品特点:1家用化学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面;2家用化学品具有品种繁多、使用数量 3 大、接触人群广和接触时间长的特点, 4 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家用化学品可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5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家用化妆品与健康化妆品的特点A使用方式(涂抹,喷洒,其他类似方法。
但口服,注射用的不是化妆品)B使用部位(人体任何部位,不包括内部)C功能(清洁,护肤,美容修饰消除不良气味,特殊功能9类)化妆品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化妆品皮肤病1化妆品毛发损害2化妆品指甲损害3化妆品眼损害一.光毒性皮炎:光毒性皮炎产生的机理是光毒性化合物在光的作用下产生单线态氧,后者进而氧化细胞的成分,如使DNA出现氧化损伤或造成细胞膜的损伤。
接触适宜的波长和足够剂量的光辐射对光毒性反应也是很重要的。
光毒性反应的作用波长包括UVB、UV A和可见光。
光毒性反应与免疫无关,人人都可发病。
有毒金属;有毒金属污染化妆品,是化妆品有毒物质污染最重要的卫生学问题。
污染的金属常见有铅、汞、砷、镉、镍等,尤以铅和汞为突出。
二、洗涤剂洗涤剂的组分:1表面活性剂 2 添加剂三、其它家用化学品:对健康的影响添加剂,粘合剂,天然粘合剂含有蛋白质而可能有轻微致敏作用。
补充:a.气态污染包括气体和蒸气b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的向环境排放超过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质量从而使环境的能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现象。
13.氧化染发的过程一般是燃料的中间体对苯二胺在氧化剂过氧化氢的作用下产生一系列氧化和缩合反应生成亚胺,亚胺再和成色剂间苯二酚反应生成茚达燃料。
14.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污染物溶于水汽中,经过氧化凝结而成。
第四章地质环境与健康应用空采样一般置于距地面1.5 米处,离门窗人流处1米以上一,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使土壤和水中元素失调,通过食物和水使人体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疾病。
)二,类型:元素缺乏和元素过多(如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除上海,其余都有)第二节碘缺乏病(从胚胎发育至成年由于碘摄入不足引起。
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碘代谢来源(80%~90%来自食物,10%~20%来自饮水,5%来自空气)(由胃和小肠吸收离子碘)碘发病机理(碘缺乏—甲状腺素合成—垂体促甲状腺素反馈—甲状腺增生—肿大)(地方性克汀病由胚胎期《关键》以及出生后两年内严重缺碘,使甲状腺素缺乏引起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表现:呆.小.聋.哑.瘫)碘缺乏表现(摸得到和超过本人拇指末端大小到三分之一拳头大小时为1度)八公共场所与健康涉及的领域a空气卫生b饮水卫生c室内卫生d噪声、采暖、公共用品等A医院内感染微生物的特点:①多为条件致病菌或正常菌群;②、病源体抵抗力较强;③常具耐药性消毒灭菌效果监测:①、压力蒸气灭菌效果监测;②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③消毒剂使过程中效果监测. 散逸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补充: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a气候改变b产生温室效应四、医院一)医院环境特征1.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场所医院的误诊、漏诊、混合收容以及人群中传染源、带菌者的大量存在,在诊治过程中级易造成院内交叉感染。
病人的密集程度和相互接触机会决定了医院这个特殊环境对医院内感染所起作用的程度。
2.医院病人多为易感人群住院前,病人的健康就已受到一定损耗,在医院中由于手术治疗和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病人的抵抗力,致使一些正常菌群从和条件致病菌也会引起严重感染 3.特殊的诊治手段部分医疗器械需要经人的皮肤、黏膜、血管和腔道进行检查和治疗,不同程度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