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检验基础知识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8.18 MB
- 文档页数:25
食品理化检测基础知识汇总器皿玻璃器皿的分类(1)容器类:用以贮存或运输液体或气体,以及在其中进行化学反应的各种玻璃器皿。
如:试剂瓶、烧杯、烧瓶(锥形、球形)、试管、比色管等。
容器类玻璃器皿的原料有软质玻璃(不可加热)和硬质玻璃(可加热),在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2)量器类:用以计量液体体积的玻璃器皿。
量器的制作原料是白玻璃(软质玻璃),不宜加热。
量器分为量入式和量出式。
量入式:只有量瓶和具塞量筒两种,主要用于定容。
量出式:如滴定管、吸管、量筒、量杯等。
a.量筒和量杯:用于量取要求并不精确的液体体积,例如配制百分浓度,体积比的浓度等的溶液。
量筒的容量允许误差大致相当它的最小分度值。
b.量瓶:全称单标线容量瓶,用于配制标准溶液和定容实验,是精确的量入用量具。
量瓶是细长颈薄壁的平底容器,瓶颈上刻有一条环型标线,瓶壁标有容积及其检定时的温度。
c.吸管:又称移液管,是做精确量出用的量具,有分度吸管和单标线吸管两种。
d.滴定管:容量分析中的基本测量仪器,有常量和微量两个等级。
在使用上分为酸式(具塞)和碱式(不具塞)两大类。
(3)其他常用玻璃器皿a.冷凝管作用:在蒸储和回流中把蒸汽冷凝成液体。
分类:蛇形、球形、直形、空气冷凝管。
注意:使用时冷却水管接下口,出水管接上口,不得接反。
b.干燥器作用:存放烘干的样品、试剂、称量瓶等,保存需要防潮的小型仪器。
注意:盖口磨砂玻璃平面涂以凡士林,打开盖子时只能推开,不能揭开。
长期不用打不开时,可用热毛巾捂热开之。
c.漏斗分类:普通玻璃漏斗、砂芯漏斗、分液漏斗。
玻璃器皿的洗涤玻璃仪器清洁与否能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因此,应十分重视玻璃仪器的洗涤。
实验室中常用肥皂、洗涤剂、洗衣粉、去污粉、洗液、和有机溶剂等清洗玻璃仪器。
肥皂、洗涤剂等用于清洗形状简单、能用刷子直接刷洗的玻璃仪器,如烧杯、试剂瓶、锥型瓶等;洗液主要用于清洗不易或不应直接刷洗的玻璃仪器,如吸管、容量瓶、比色管等。
《食品理化检验》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1.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包括:食品的感官检查、食品营养成分的检验、保健食品的检验、食品添加剂的检验、食物中有毒有害成分的检验、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检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快速鉴定、转基因食品的检验。
2.食品理化检验常用的方法:感官检查、物理检测、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酶分析法和免疫分析法。
3.感官检查:①感官检查是指利用人体的感觉器官(眼、耳、鼻、口、手等)的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对食品的色、香、味、形和质等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检验方法。
②如果食品的感官检查不合格,或者已经发生明显的腐败变质,则不必再进行营养成分和有害成分的检测,直接判断为不合格食品。
③一般嗅觉的敏感度远高于味觉。
④触觉检查:用手接触食品,检查食品的轻重、软硬、弹性、粘稠、滑腻等性质。
对于鱼、肉制品、海产品等应检查食品的组织状态、新鲜程度、保存效果等现象。
4.相对密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纯水的质量之比,以d表示。
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反映液态食品的浓度和纯度。
测定液体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初步判断该食品质量是否正常。
脱脂乳的相对密度比全牛乳高;掺水牛乳相对密度降低。
5.化学分析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部分。
容量法包括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络合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化学分析法是食品理化检验的基础。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无机化处理溶剂提取法干法灰化湿法消化「浸提法溶剂萃取法.常压蒸馏法蒸馏法色层分离法减压蒸馏水蒸汽蒸馏第二章食品样品的米集、保存和处理1.食品理化检验的一般程序为:1.食品样品的米集、制备;2.样品的预处理;3.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进行测定;4.检测结果的计算,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或统计分析;5.按检验目的,报告检测结果。
2.正确的采样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所采集的样品对总体应该有充分的代表性;二是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食品的理化性质,防止待测成分的损失或污染。
名词解释:1.恒量: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定的质量差异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2.空白试验:指除不加样品外,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滴定法中标准滴定液的用量除外),进行平行操作所得的结果。
用于扣除样品中试剂本底和计算检验方法的检出限。
3.准确称取:指用精密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为±0.0001g。
4.农药残留: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食品(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具有毒理学意义。
残存的数量称为残留量。
5.兽药残留:是指动物性产品中含有某种兽药的原形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6.粗蛋白:蛋白质的测定通常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和自动定氮分析法,这两种方法测得的均为食品中的总氮量(蛋白氮+非蛋白氮),故称为粗蛋白。
7.粗脂肪: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抽提后,蒸去溶剂所得的物质,在食品分析上称为脂肪或粗脂肪。
8采样:从一批食品中选出某一特定部分、一定数量的包装产品或单位产品,所取部分(样品)对被取样的整批食品最具代表性,供分析检验用。
第一章1、食品理化检验常用方法可分四大类:感官检查、物理检测、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2、感官检查是指利用人体的感觉器官(眼、耳、鼻、口、手等)的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对食品的色、香、味、形和质等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检验方法。
如果食品的感官检查不合格,或者已经发生明显的腐败变质,则不必再进行营养成分和有害成分的检测,直接判断为不合格食品。
一般嗅觉的敏感度远高于味觉。
触觉检查:用手接触食品,检查食品的轻重、软硬、弹性、粘稠、滑腻等性质。
对于鱼、肉制品、海产品等应检查食品的组织状态、新鲜程度、保存效果等现象。
2、相对密度:测液体浓度与纯度相对密度的测定: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反映液态食品的浓度和纯度。
测定液体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初步判断该食品质量是否正常。
脱脂乳的相对密度比全牛乳高;掺水牛乳相对密度降低。
食品理化检验知识点食品理化检验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其中有许多名词需要解释。
水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可溶于水的部分,水不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不溶于水的部分,酸不溶性灰分是指总灰份中不可溶于酸的部分。
食品的总酸度是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可用碱滴定来测定。
有效酸度是指被测液中H+的活度,可用酸度计(即pH计)来测定。
挥发酸是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可用蒸馏法分离,再借标准碱滴定来测定。
牛乳总酸度是指外表酸度和真实酸度之和,可用标准碱滴定来测定。
粗脂肪是经前处理而分散且干燥的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回流提取,使样品中的脂肪进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即为脂肪(或粗脂肪)。
还原糖是所有的单糖和部分的双糖由于分子中含有未缩合羰基具有还原性故称为还原糖。
总糖是食品中还原糖分与蔗糖分的总量,俗称总糖量。
蛋白质系数是一般蛋白质含氮量为16%,即一份氮素相当于6.25份蛋白质,此数值(6.25)称为蛋白质系数。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相对密度(比重)是指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的比值。
食品污染是指食物中原来含有或者加工时人为添加的生物性或化学性物质,其共同特点是对人体健康有急性或慢性危害。
在进行食品理化检验时,需要采集样品,即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分析材料。
在分析测试中,可能会出现可疑值、极值和异常值。
可疑值是指一组测定值中某一两个测定值与其余的相比,明显的偏大或偏小。
极值虽然明显偏离其余测定值,但仍然是处于统计上所允许的合理误差范围之内,与其余的测定值属于同一总体。
异常值则超出了统计学上的误差范围,不属于同一总体,应该淘汰。
答:食品样品采集原则包括:(1)采集样品应当代表性;(1分)(2)采集样品应当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1分)(3)采集样品应当避免污染和损失;(1分)(4)采集样品应当记录详细的信息,包括采集时间、地点、方法等。
(1分)食品样品保存原则包括:(1)保存条件应当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1分)(2)保存期限应当根据样品的性质和用途确定;(1分)(3)保存过程中应当避免污染和损失;(1分)(4)保存过程中应当记录详细的信息,包括保存时间、条件等。
食品检验知识培训内容
1. 介绍
本培训旨在提供食品检验知识,帮助参与者了解食品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并研究相关的技能和方法。
2. 食品检验的重要性
- 介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食品检验在保障公众健康方面的作用。
- 强调食品检验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和行业监管的重要性。
3. 食品检验的基本原理
- 介绍食品检验的基本原理,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和实验检测。
- 解释食品检验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例如光谱法、色谱法和酶联免疫测定法等。
4. 食品检验流程
- 详细介绍食品检验的流程,包括样品登记、标本采集、样品送检和实验室检测。
- 强调样品登记和送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
5. 常见的食品检验项目
- 列举常见的食品检验项目,例如微生物检验、有害物质检验和营养成分检验等。
- 解释每个检验项目的重要性和相关的检测方法。
6. 食品检验的质量控制
- 介绍食品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实验室设备的校准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 强调质量控制在食品检验中的重要性,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食品检验报告的解读
- 培训参与者如何正确阅读和解读食品检验报告,理解其中的结果和数据。
- 强调食品检验报告对食品安全评估和控制的重要性。
8. 食品检验的法律法规
- 介绍与食品检验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食品安全法和食品药品监管法等。
- 强调食品检验的合规性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检验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要求。
以上为《食品检验知识培训内容》的简要介绍。
通过此培训,参与者将获得基本的食品检验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质量控制能力。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习题集(部分无答案)习题一绪论一、填空题1、食品分析的内容包括食品营养成份的分析,食品添加剂的分析,食品有害物质的分析,微生物检验,食品的感官鉴定,其中的属于理化检验的内容。
2、食品分析必须懂得正确采样,而要做到正确采样则必须做到,否则检测结果不仅毫无价值,还会导致错误结论。
3、采样一般分为三步,依次获得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
检样是指,原始样品是指,平均样品是指。
采样的方式有,通常采用方式。
样品采集完后,应该在盛装样品的器具上贴好标签,标签上应注明的项目有,,,,。
4、样品的制备是指,其目的是。
5、样品的预处理的目的是,预处理的方法有。
6.干法灰化是把样品放入中高温灼烧至。
湿法消化是在样品中加入并加热消煮,使样品中物质分解,氧化,而使物质转化为无机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
7.溶剂浸提法是指,又称为。
溶剂萃取法是在样品液中加入一种溶剂,这种溶剂称为,使待测成分从中转移到中而得到分离。
8、蒸馏法的蒸馏方式有等。
9 .色谱分离根据分离原理的不同,有等分离方法。
10.化学分离法主要有。
11.样品经处理后的处理液体积较大,待测试成份浓度太低,此时应进行浓缩,以提高被测组分的浓度,常用的浓缩方法有。
12.称量样品时,使用的容器越大,称量出的样品误差越(大或小)。
二.问答题:1、食品检验的一般程序分为几个步骤?2、如何评价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如何评价分析结果的可靠性?3、某同学对面粉的灰分进行次测定,其数值为:0.62%, 0.63% , 0.65%, 0.42%, 0.68%,请问他报告的测定结果应为多少?(要写出数据处理过程)三.选择题:1.对样品进行理化检验时,采集样品必须有()(1)代表性(2)典型性(3)随意性(4)适时性2.使空白测定值较低的样品处理方法是()(1)湿法消化(2)干法灰化(3)萃取(4)蒸馏3.常压干法灰化的温度一般是()(1)100~150℃(2)500~600℃(3)200~300℃4.可用“四分法”制备平均样品的是()(1)稻谷(2)蜂蜜(3)鲜乳(4)苹果5.湿法消化方法通常采用的消化剂是()(1)强还原剂(2)强萃取剂(3)强氧化剂(4)强吸附剂6.选择萃取的深剂时,萃取剂与原溶剂()。
食品理化检验培训计划一、培训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食品理化检验是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提高食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开展食品理化检验培训,提高食品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对于促进食品安全生产、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训目标1. 了解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常见食品理化检验的操作方法和技术要求;3. 提高食品理化检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4. 加强对于食品安全生产的理解和认识;5. 为食品企业提供高素质的食品理化检验人员。
三、培训内容及计划1. 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概念- 食品理化检验的意义和作用- 食品理化检验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 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原理- 常见的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食品理化检验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流程3. 食品理化检验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 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食品质量标准与检验规范-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认证要求4.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操作与案例分析- 常见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操作- 食品理化检验案例分析与讨论- 食品理化检验的假冒伪劣风险与预防5. 食品理化检验的品质管理与提升- 食品理化检验的品质管理要求- 食品理化检验的提升与改进方法- 食品安全生产中的食品理化检验问题6. 实践操作与模拟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实践操作- 食品理化检验模拟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实践操作与技术要求四、培训方式与周期1. 培训方式:采取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模拟检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2. 培训周期:一般为7天,包括5天的理论学习和2天的实践操作。
五、培训教材和材料1. 主要教材:《食品理化检验手册》、《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指南》等相关教材;2. 辅助教材:食品理化检验相关案例分析、模拟检验操作等;3. 其他材料:实验仪器设备、实验试剂和相关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