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搭船的鸟
- 格式:ppt
- 大小:6.90 MB
- 文档页数:23
三年级上册课文搭船的鸟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搭船的鸟》有关知识整理如下;一、《搭船的鸟》课文原文15 搭船的鸟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
我们坐在船舱里。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拉、沙拉”地响。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
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
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二、作者介绍:郭风原名郭嘉桂,祖籍福建莆田。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主要作品:童话诗集《木偶戏》《火柴盒的火车》;童话散文集《鲜花的早晨》《蒲公英和虹》等。
三、我会写:搭dā(搭船、搭车、勾三搭四)亲qīn(母亲、父亲、亲密无间)父fù(祖父、父亲、父老乡亲)沙shā(沙漠、豆沙、沙滩)啦lā(来啦、沙啦、哗啦)响xiǎng(响声、音响、不同凡响)羽yǔ(羽毛、羽绒、羽翼)翠cuì(翠绿、翠竹、翠色欲流)嘴zuǐ(张嘴、嘴巴、七嘴八舌)悄qiāo(静悄悄、悄悄、悄悄话)吞tūn(吞下、吞咽、吞吞吐吐)哦ò(好哦、来哦、走哦)捕bǔ(捕鱼、捕鸟、捕捉)四、我会认字:鹦yīng(鹦鹉)鹉wǔ(鹦鹉、鹦鹉舌、绿鹦鹉)五、多音字:长cháng(长度)zhǎng(长大)悄qiāo(静悄悄)qiǎo(悄然)啦lā(呼啦)la(来啦)难nán (困难)nàn (灾难)六、近义词:美丽一一漂亮用力一一费力衔一一叼一下子一一一眨眼七、反义词:美丽一一丑陋用力一一省力吞---吐静悄悄一一乱哄哄八、理解词语:船舱:船内载乘客、装货物的地方。
三年级语文第15课《搭船的鸟》一、学情分析。
《搭船的鸟》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5课,课文主要讲了“我”在坐船去外祖父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只美丽可爱的翠鸟,在对翠鸟详细观察的描述中,流露出了“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文以一个儿童的口气,写他眼中的翠鸟,语言真实、朴素、浅显易懂。
对于有着一定阅读积累的三年级孩子来说,理解课文内容不难。
“搭船的鸟”一个“搭”字,给人以童真、恬静之美,让读者感悟到人和动物相处的融洽与和谐。
选文的意图是在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的方法指导。
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搭船的鸟》,要关注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写,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三年级学生学习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相关课件、视频、插图,引发学生观察、发现、总结,习得写法后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当堂练笔、展示评价。
二、活动目标。
通过软件希沃白板、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实现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
课内教师根据本学科实际情况设计多样的互动环节,通过大情境教学、课件、视频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以致用、当堂练笔,多元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打造高效课堂。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活动: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
走进人与自然,领略动物风采,动物世界欢迎大家的到来。
我们今天认识的主人公是谁呢?课件展示:本文主要写了“我”和母亲()的路上碰见一只(),“我”观察它()和()的故事。
(2)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顾内容、汇报交流。
(3)环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复习引入新授。
2.自学共学、落实主题、写观察得法。
(1)教师活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任务一:作者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观察得最细致的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①汇报交流翠鸟“外形”,体会静态美。
第15课搭船的鸟课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令人惊奇的动物。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独特的鸟类——搭船的鸟。
搭船的鸟是一种身形修长、羽毛灰褐色的海鸟。
它们通常生活在海岸线的附近,善于捕食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
但与其他鸟类不同的是,搭船的鸟有着非常独特的捕食方式。
当搭船的鸟发现一群鱼群聚在一起时,它会飞到离鱼群一定距离的地方,然后把自己的腹部浸入水中。
这一动作看起来就像是鸟在搭船一样,因此得名搭船的鸟。
等待一会儿后,搭船的鸟会突然抬起身体,使得羽毛上的水分全部沉积在腹部。
这样一来,鸟的重量就会增加,让它能够更加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
接着,搭船的鸟会迅速向前进发,用独特的游泳方式接近鱼群。
当它们靠近鱼群时,它们会迅速将头和颈部伸长,然后用尖尖的喙夹住鱼群中的一条鱼。
这个瞬间的速度和准确度令人难以置信。
搭船的鸟并不是一种孤独的猎手,它们通常以小群的形式出现。
这样更有助于它们在搜寻食物时相互帮助和合作。
当一只搭船的鸟成功捕获一条鱼后,其他鸟也会靠近,希望能够分享这一美味的食物。
搭船的鸟的捕食方式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体特点来获取食物。
通过搭船的行为,它们可以更加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从而更好地接近鱼群。
这种独特的捕食方式展示了动物在适应环境中的智慧和创造力。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搭船的鸟是一种令人惊叹的生物。
它们的独特行为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我们应该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让它们能够在我们的世界中继续繁衍生息。
总之,搭船的鸟是一种独特的鸟类,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捕食方式展示了动物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们的存在提醒着我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奇妙和惊喜。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图文讲解+练习知识点课文简说: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
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便使读者拥有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
“我”也正是一个爱自然的孩子,“多么美丽的小鸟啊!”直抒胸臆的赞叹,勾画出了一个孩子爱自然的童心。
让“我”感到“美丽”的是鸟的色彩:“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
翅膀带一点“蓝色”。
文中用了四个问句充满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
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
”“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
“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叫“翠鸟”。
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途径之一,“我”正是在自然中认识了翠鸟。
“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扣住了课题,翠鸟的可爱,童心的可贵都跃然纸上。
课后习题答案:一、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文中的“我”观察很细致。
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响的声音。
翠鸟出现后,“我”看到了它美丽的外形: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我”仔细地观察了翠鸟的羽毛、翅膀和长嘴,通过写样子的这些部分,把一只美丽的翠鸟呈现在我们眼前。
)接着,“我”又看到了翠鸟捕鱼时“冲”“飞”“衔”“站”“吞”等一系列敏捷的动作。
(翠鸟捕鱼的动作都这么快了,作者都看得这么清楚,观察得可真是够细致啊。
正是因为有了细致的观察,“我”才有这么多的发现,看来细致观察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步。
)“我”在观察的时候,用眼近看,耳朵听,观察了翠鸟羽毛、翅膀和长嘴的颜色,写出了翠鸟美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