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及偏义复词精品
- 格式:docx
- 大小:19.96 KB
- 文档页数:3
古今异义
1.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始营业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
2.义:古义:适宜、恰当。
;今义:意义、含义。
例句:引喻失义
3.异同:古义:差异。
偏义复词,只有“异”起表义作用,“同”只起陪衬作用。
;今义:不同与相同。
例句:不宜异同。
4.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5.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
6.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感谢
例句:由是感激
7.奖:古义:劝勉、鼓励;今义:奖励、嘉奖;例句:当奖率三军8.所以:古义:用来;……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例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9.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例句:临表涕零。
常见古今同形异构异义词语例释1.烈士暮年(《龟虽寿》)烈士:古义:指有雄心壮志的人。
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3.无论魏晋(《桃花记》)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5.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狱:古:诉讼案件,罪案。
今:监禁罪犯的地方。
6.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中国: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另:古“中土”亦指“中原”。
7.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非常:古义:意外事故(名词);今义:很、大(副词)8.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
9.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赤壁之战》)殷勤:古义:关切、问候。
也指深情厚谊。
今义:热情、周到;10. 往往今义:常常;古义:①处处。
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起义》)②时常,常常。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琵琶行》)11.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何苦: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12.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鱼肉: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
也指“欺凌”之意。
今义:鱼的肉;13. 其实今义:实际上(副词);古义:①它的果实。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晏子使楚》)②那实际情况。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李固与黄琼书》)14.春秋今义:①春季、秋季;②时代名称;古义:①年龄。
天子春秋鼎盛。
(《治安策》)②一年。
蝼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③书名。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文言实词一、古今异义1. 词义的扩大。
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2.词义的缩小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3.词义转移:颜色不少变颜色古义:容颜、脸色。
今义:色彩。
4.词义弱化: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举古义:攻克。
今义:抬起。
5.词义强化: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今天表示品德低下。
6.感情色彩变化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牺牲:这里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现在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
7.名称说法的演变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古义指告戒、告诉,现已不用,用于指感谢。
二、偏义复词:1、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义复词,不同。
2、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义复词,劳作。
3、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
三、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3、名词的使动用法: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4、数词的使动用法: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二、意动用法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2、名词的意动用法孟尝君客我。
(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1、面.山而居。
[(愚公)面朝山而居]2、左右欲兵.之。
(武王的近侍要杀他俩)四、形容词、代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1、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稍出近之。
(渐渐地走出树林靠近它)2、代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见公卿不为礼,无贵贱,皆汝.之。
[(伯丑)见了公卿都不施礼,无论地位高低,都对他以“你”相称]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六王毕,四海一.。
(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了)五、名词作状语: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古今异义词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
概括起来,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
下面列出课文中出现的95个古今异义词。
1.鄙:〔古义:边境。
今义:品质低下。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顾:〔古义:反而,难道。
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爷:〔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
〕卷卷有爷名〔?木兰诗?〕4.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5.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常用于“安静〞、“平安〞等〕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6.再:〔古义:专指第二次。
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8.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10.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的意思。
〕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11.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默而识之(?论语?十那么〕12.居:〔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3.益:〔古义:更、更加。
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14.请:〔古义:“问〞的意思。
今义:邀、聘、求之意。
〕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15.走:〔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6、故:〔古义:副词,特意。
古今异义及偏义复词归纳1.鄙:(古义:边境。
今义:品质低下。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顾:(古义:反而,难道。
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爷:(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
)卷卷有爷名(《木兰诗》)4.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5.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6.再:(古义:专指第二次。
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8.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10.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的意思。
)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11.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默而识之(《论语》十则)12.居:(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3.益:(古义:更、更加。
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14.请:(古义:“问”的意思。
今义:邀、聘、求之意。
)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15.走:(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6、故:(古义:副词,特意。
今义:事故、所以。
)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17.汤:(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8.去:(古义:离。
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19.社:(古义:土地神。
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24、汝识之乎?《石钟山记》 2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 二、古今异义词(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 贤于弟子。
《师说》 3、天子春秋鼎盛。
《资治通鉴》4、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 5、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 6、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
《项羽本纪》7、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9、策扶老以流憩。
《归去来兮辞》 10、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1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论积贮疏》5、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殽之战》6、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7、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8、死者太半。
《赤壁之战》9、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10、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11、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 12、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1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4、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15、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孔雀》16、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17、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18、令将军与臣有郤。
《鸿门宴》 1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20、张良出,要项伯。
2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六国论》2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 23、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也。
11、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12、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察今》(译为:因此情况随着不同时代而发展,政策措施也要适应不断发展的情况)13、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关键字】语文、方法、成就、地方、问题、现代、地位、利益、能力、作用、关系、增强、逐步、强化、帮助、扩大
高中语文古今异义与偏义复词
古今异义
一.什么叫古今异义?
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古今异义的种类:
1.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练习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母亲。
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③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
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2.词义的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练习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③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古义:因此写作。
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练习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义:外交使者。
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②颜色不少变颜色古义:容颜、脸色。
今义:色彩。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秋天古义:秋日的天空。
今义:秋季。
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春秋古义:年岁、年龄。
今义:春天和秋天。
4.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
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练习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约束古义:盟约。
今义:限制。
②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举古义:攻克。
今义:抬起。
③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④吾羞,不忍为之下羞古义:羞愧、感到耻辱。
今义:害羞、不好意思。
5.词义强化: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练习5.结实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今天表示品德低下。
②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古代表示刚直侠义之人,现在表示为正义牺牲的人。
③(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古代是扬言的意思,现在表示宣告,声明。
④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古代是指给人看,现在是表示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
6.感情色彩变化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
“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
“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练习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可怜:这里是可爱之意,褒义词,今意是令人怜悯之意,多含贬义。
②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牺牲:这里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现在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
③天下云集响应响应:这里是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现在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
7.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
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
练习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股:古代指大腿,现在已不用,指臀部、屁股。
②愿为市鞍马市:这里指买,现在已不用,指城镇、集市。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古义指告戒、告诉,现已不用,用于指感谢。
高中阶段偏义复词一览表
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
“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现把高中阶段文言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整理了一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
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
指刘兰芝的兄长。
7、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偏义在“目”,“耳”是衬字。
只要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
另外,“芙蕖”即荷花。
8、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9、昼夜勤作息偏义在“作”,“息”是衬字。
状语“勤”只能修饰“作”,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劳作;“息”无义,起陪衬作用。
10、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1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12、冀缓急或可救助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13、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偏义在“饥”,“穰”是衬字。
“饥”,灾年;“穰”,丰年。
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
14、但欲求证煞费苦心,不复顾利害偏义在“害”,“利”是衬字。
15、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偏义在“女”,“子”是衬字。
16、去来江口守空船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17、孰与君少长?偏义在“长”,“少”是衬字。
意谓“谁的年龄大”
18、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
19、死生,昼夜事也偏义在“死”,“生”是衬字。
20、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偏义在“往”,“来”是衬字。
指宋朝的使者北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21、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偏义在“实”,“虚”是衬字。
2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23、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24、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25、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偏义在“钟”,“罄”是衬字。
2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偏义在“作”,“息”是衬字。
状语“勤”只能修饰“作”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起陪衬作用。
27、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园圃”在古代有区别,种树曰“园”,种菜曰“圃”。
现代则泛指种植果树蔬菜的地方。
在本句中,看句后有“窃其桃李”,可知“园圃”在此仅指种树的地方。
28、曾不吝情去留“去”和“留”意思相反,在这里只取“去”的意思。
29、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义在“去”,离去。
30、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偏义在“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