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队列队形变化
- 格式:docx
- 大小:23.89 KB
- 文档页数:13
中小学体育课堂常用队列队形动作详解(一)原地队列动作1、常用队列动作(1)立正口令:立正!要领: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两腿挺直。
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稍向前倾。
两肩要平,稍向后张。
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中指贴于裤缝。
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2)稍息口令:稍息!要领: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约是全脚的三分之二,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
稍息过久,可自行换脚,动作同前。
(3)看齐向右(左)看齐的口令:向右(左)看——齐!要领:排头(或排尾)不动,其他人员向右(左)转头,眼睛看右(左)邻人腮部,并通视全线。
后列人员向前对正、看齐。
向中看齐的口令:以某人为基准,向中看——齐!要领:当教师指定“以某人为准”时,基准学生左手握拳高举(体育课不持器械时,可举右手),听到“向中看——齐”的口令后,将手放下,其他学生按照向右(左)看齐的要领实施。
看齐时,左右间隔(指两肘间的间隙)为10厘米(约以拳),前后距离为75厘米(约一臂之长)。
看齐完毕则发“向前——看!”的口令,听到口令后,立即将头转正,恢复立正姿势。
(4)报数口令:报数!要领:横队从右至左(纵队由前向后)依次以短促宏亮的声音转头(纵队向左转头)报数,最后一名不转头。
数列横队时,后列最后一名报“满伍”或“缺×名”。
数路纵队时,右路最后一名报“全到”或“缺×名”。
(5)踏步口令:踏步——走!要领:两脚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时,脚尖自然下垂,离地面约15厘米,下落时,前脚掌先落地;上体保持正直,两臂按齐步或跑步行进。
听到“立定”口令,左、右脚各踏一步成立正姿势。
做原地跑步时,口令是:“原地跑步——走!”(6)集合(横队、纵队)口令:成某列横队——集合!或成某路纵队——集合!要领:集合时,教师应先发出预告或信号,如“全体(或某组)注意”,然后站在预定队形的中央前,面向预定队形成立正姿势,下达“成某队——集合”的口令。
体育课队列队形变化1、一列横队变成两列横队:首先,一```二报数,然后,报一的同学不动,报二的同学向自己的右后方迈一步,站在数一的同学后面,成立正姿势;向前看齐,即成两列横队。
2、两列横队变成一列横队:在一列横队边变两列横队的基础上,原来报二的同学,向自己的左前方迈一步,回到原来的位置,即成一列横队。
3、一列横队变成三列横队:首先,一```二```三报数,然后,报一的同学向自己的左前方迈一步,站在报二的同学前面,成立正姿势;报二的同学不动;报三的同学向自己的右后方迈一步,站在报二同学的后方,成立正姿势;向前看齐,即成三列横队。
4、三列横队变成一列横队:在一列横队变成三列横队的基础上。
报一的同学向自己的右后方迈一步,回到原位;报二的同学还是不动;报三的同学向自己的左前方迈一步,回到原位。
即成一列横队。
一列横队变换两列横队的口令为:“一列横队```变```两列横队```走。
”两列横队变换一列横队的口令为:“两列横队```变```一列横队```走。
”一列横队变换三列横队的口令为:“一列横队```变```三列横队```走。
”三列横队变换一列横队的口令为:“三列横队```变```一列横队```走。
”让学生充分理解口令,明白那些是预令,那些是动令。
只有在听到动令以后才能进行队形变换。
(三)队列动作(1)集合口令:"成一(二、三……)列横队--集合!"或(按教师指定的队形)--"集合"。
要领:教师在下达口令后,面向站队的方向成立正姿势,学生听到口令后,按口令所指示的队形,迅速地依次排列于教师的左方,全部脚尖站在一条线上,如多列集合,各列分别站在一条线上。
此外,如果教师下达:"面向我成一(二、三)列横队-集合!"或"面向我(按教师所指定的队形)--集合!"的口令,右翼的排头学生在教师前约4~6步处成立正姿势,其余学生迅速跟着在排头的左方站在指定的横队,一队或各队脚尖站在一条线上。
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一队列队形《原地一路、纵队变两路、纵队及还原》教案【简介】本篇文章将介绍小学体育课上的一种常见队形——原地一路、纵队变两路、纵队及还原。
这是一种基础的队形训练,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学生。
通过本教案的训练,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加强体育锻炼,并提高他们的协调性和空间感。
【教案】【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空间感。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
【教学准备】1.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足够数量的球和队列的辅助道具。
2. 教师需要对队形变换过程有良好的掌握。
【活动步骤】1. 原地一路队形a. 教师示范,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原地形成一条直线队形,保持间距一致。
b. 教师监督学生的动作,帮助他们调整队形。
2. 纵队变两路队形a. 教师示范,学生们根据指令将队形变成两条直线。
b. 教师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队形变换动作。
3. 纵队队形a. 教师示范,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一条直线纵队。
b. 教师指导学生们保持队形,注意间距均匀。
4. 还原队形a. 教师示范并解释队形还原的要求。
b. 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回到原来的队形,保持一致的间距。
【教学注意事项】1. 教师需要时刻保持指挥的秩序和纪律。
2. 需要适时给予学生们肯定的鼓励,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热情。
3.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确保学生们的安全。
【教学评估】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队形是否正确、动作是否协调、团队合作是否良好等方面进行评估。
2. 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们互相观察和反馈,提高他们对自己和队友表现的认识和理解。
【延伸活动】学生们可以尝试其他的队形训练,如梯形队形、升旗队形等,以巩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空间感。
【教学反思】通过队形训练,学生们在体育与健康课上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协调性和空间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和指导学生,让他们明确目标,积极参与活动。
科学出版社小学体育五年级队列队形训练《二列横队变四列横队》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队列队形训练《二列横队变四列横队》备课时间20XX年4月11日授课班级五年一班授课时间20XX年4月14日课型单一课授课教师【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3、初步发展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
这条是能力目标,行为动词是发展,学习内容是韧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达到的程度是初步。
【教材分析】《二列横变四列横队》在队形变化中占有重要的的位置,也是学生集体活动中表现班级整体形象的能力之一,它对锻炼和发展学生注意力、集体主义精神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队列队形变化在低年级出现得较少,主要以原地的四面转法为主。
本课从教材性质出发,把注意力强的队列队形变化安排在课的一开始进行,这样更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把强度比较大的短跑练习放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助于学生保证体力,保证练习质量;把以游戏形式、趣味性较强的跑跳练习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处于水平二阶段,接受能力较强,而且纪律观念加强,所以适当的队列队形变化练习有助于他们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五年级但是学生运动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对于带有模仿性、竞争性的的练习,学生都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将练习项目融入游戏中学生们更容易接受。
学生略势是什么??【教学重难点】课标要求:3、初步发展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
教材分析中指出:“二列横变四列横队在队形变化中占有重要的的位置,也是学生集体活动中表现班级整体形象的能力之一,它对锻炼和发展学生注意力、集体主义精神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鉴于上述分析,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 A、队形变化时的要领以及队形变化后的秩序; B、蛙跳跳跃时身体下蹲充分;课标要求:初步发展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
学情分析中指出:“五年级学生运动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
”鉴于上述分析,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难点。
队列队形动作要领及图解说明一、队形练习(一)原地队形1.横队。
基本队形之一,左右并列平而成,常用于集合整队、听讲、观摩和做操。
有一列横队和数列横队之分。
要领;从右到左按高矮顺字排列。
多列横队在一列横队的基础上进行报数分队。
2.纵队。
基本队形之一,前后重叠而成,常用于整队、集体行进和游戏。
有一路纵队和多路纵队之分。
要领:从前到后按高矮顺序排列。
多路纵队在一路纵队的基础上进行分队。
3.方队。
常见队形之一,用于做操、游行和表演。
要领:横队或纵队组成,纵横人数相等。
4.圆形。
常用队形之一,适合做行进间练习和游戏。
有单圆或复圆。
要领:一路纵队首尾相接成圆。
5.梯形。
适合于做操、表演和观摩。
要领:由一列横队一、三、五、……报数,下达“分队——走”口令后,各人按所报的数向前X步走。
其它尚有三角形、弧形等队形,用于表演和做操。
(二)行进间队形1.一路纵队:(1)绕场行进口令“绕场行进——走”“绕场跑步——走”要领:排头带领围绕场地边线呈述时针方向行进,每到一角自动左转弯继续前进。
教法:在场地四角转弯处设标志物进行练习。
(2)对角钱行进口令“对角钱行进——走”“对角线跑步——走”要领:听到口令,排头带领主转弯135“按对角行进,到达顶点自动转弯沿边线行进。
教法:在两对角处设标志物进行练习。
(3)蛇形行进口令“蛇形行进——走”“蛇形跑步——走”要领:由排头带领左后转弯走,到达规定点自动右后转弯走。
依此往复行进。
教法:场地中设置标志或由指挥员带队练习。
(4)圆形行进口令“圆形行进——走”“圆形跑步——走”要领:排头带领沿弧形绕场行进,自动调整步幅,至队伍首尾相接后按弧形行进。
教法:确定圆心后,排头根据队伍长短调整半径;亦可以面向圆心,左右拉手成圆后进行练习。
(5)“8”字形行进口令“ 8字形行进——走”“ 8字形跑步——走”要领;排头带领左转弯弧形行进,通过场地中心点自动右转弯弧形行进成圆,至中心点左转弯,两国在场地中心点相切。
队列队形的作用以及要求队列练习,是学生按照一定的队形,做协同一致的动作。
队形练习,是在队列练习的基础上,做各种队形的变化。
队列练习是以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为依据,队形练习则是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内容。
队列队形练习,从概念上讲,有其各自的独立性。
但我们在教学实践运用中,又很难把它们分得一清二楚。
集体队列练习是以一定的队形为前提,包含着基本队形变化的因素;而队形练习的基础是队列动作。
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队列队形练习,不但能合理地组织学生活动,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是上好体育课和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基础。
在不断地进行队形变化的过程中能够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特别是在徒手操、行进操的操练中变换队形能使学生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状态,克服了徒手操枯燥的一面。
队列队形练习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队列队形教学使学生养成迅速、准确、协同一致的习惯;严格执行命令,遵守纪律的习惯;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更好地体现一代积极进取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使学生在思想上、作风上、行为上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身体良性生长发育。
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自控能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由于教学中口令与动作不断地变化,因此能提高学生注意力迅速转移的能力。
4、通过与学生轮流指挥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组织指挥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智力。
5、加强“组合功能”。
通过队列队形练习,把不同、不同兴趣、不同爱好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感情,增进友谊,使同学之间关系更加密切。
6、由于队列队形练习变化丰富多彩,教学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它符合青少年求异、求新的心理需求,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以致全身心地投入到此项活动中去。
队列队形动作要领及图解说明一、队形练习(一)原地队形1.横队。
基本队形之一,左右并列平而成,常用于集合整队、听讲、观摩和做操。
有一列横队和数列横队之分。
要领;从右到左按高矮顺字排列。
多列横队在一列横队的基础上进行报数分队。
2.纵队。
基本队形之一,前后重叠而成,常用于整队、集体行进和游戏。
有一路纵队和多路纵队之分。
要领:从前到后按高矮顺序排列。
多路纵队在一路纵队的基础上进行分队。
3.方队。
常见队形之一,用于做操、游行和表演。
要领:横队或纵队组成,纵横人数相等。
4.圆形。
常用队形之一,适合做行进间练习和游戏。
有单圆或复圆。
要领:一路纵队首尾相接成圆。
5.梯形。
适合于做操、表演和观摩。
要领:由一列横队一、三、五、……报数,下达“分队——走”口令后,各人按所报的数向前X步走。
其它尚有三角形、弧形等队形,用于表演和做操。
(二)行进间队形1.一路纵队:(1)绕场行进口令“绕场行进——走”“绕场跑步——走”要领:排头带领围绕场地边线呈述时针方向行进,每到一角自动左转弯继续前进。
教法:在场地四角转弯处设标志物进行练习。
(2)对角钱行进口令“对角钱行进——走”“对角线跑步——走”要领:听到口令,排头带领主转弯135“按对角行进,到达顶点自动转弯沿边线行进。
教法:在两对角处设标志物进行练习。
(3)蛇形行进口令“蛇形行进——走”“蛇形跑步——走”要领:由排头带领左后转弯走,到达规定点自动右后转弯走。
依此往复行进。
教法:场地中设置标志或由指挥员带队练习。
(4)圆形行进口令“圆形行进——走”“圆形跑步——走”要领:排头带领沿弧形绕场行进,自动调整步幅,至队伍首尾相接后按弧形行进。
教法:确定圆心后,排头根据队伍长短调整半径;亦可以面向圆心,左右拉手成圆后进行练习。
(5)“8”字形行进口令“ 8字形行进——走”“ 8字形跑步——走”要领;排头带领左转弯弧形行进,通过场地中心点自动右转弯弧形行进成圆,至中心点左转弯,两国在场地中心点相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