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音乐的奇葩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6
《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理解钢琴音乐的重要性和奇特性。
2. 掌握钢琴的基本弹奏技巧,包括手型、指法、力度等。
3. 通过学习世界闻名钢琴曲目,提高声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钢琴的基本弹奏技巧,理解钢琴音乐的重要性和奇特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弹奏技巧相结合,提高弹奏水平。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钢琴音乐发展史、基本弹奏技巧示意图等。
2. 准备适合初学者的世界闻名钢琴曲目,如《月光》、《梦中的婚礼》等。
3. 准备适合初学者的钢琴教材和练习曲,以及相关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漂亮的钢琴音乐,请学生欣赏并猜测乐曲的体裁。
2. 简要介绍钢琴音乐的历史及特点,激发学生对钢琴音乐的兴趣。
3. 引出“奇葩”的含义,并说明本文将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钢琴音乐奇葩。
(二)新课教学1. 了解钢琴的构造及演奏方法,通过观看视频或实物展示,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介绍本文涉及的几种奇葩钢琴音乐作品,包括巴赫的《G 弦上的咏叹调》、肖邦的《夜曲》和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简要分析它们的风格特点及演奏技巧。
3.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奇葩钢琴音乐作品,并鼓励他们尝试演奏自己喜欢的曲目。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奇葩钢琴音乐作品及原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结合教室教学内容,开展一些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如钢琴演奏比赛、音乐会筹划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室小结1. 总结本课所学的奇葩钢琴音乐作品及其特点。
2. 强调钢琴音乐的重要性和魅力,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
3. 提醒学生注意珍爱钢琴等乐器,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对钢琴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包括其历史背景、风格特点以及在音乐中的地位。
钢琴音乐的奇葩教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钢琴音乐的奇葩》教案知识与技能目标:1、聆听《c小调练习曲》和《#C小调圆舞曲》,感受、体验音乐情绪,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3、在感受、理解音乐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肖邦及其艺术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C小调练习曲》,在音乐中感受肖邦从指间流露出的一泻千里的激情,深刻体会肖邦的爱国热情;通过聆听《#c小调圆舞曲》,感受肖邦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重难点:重点深入地欣赏《c小调练习曲》,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过程:一、引入:(播放《不能说的秘密》中“斗琴”片段)周杰伦在这部自导自演的影片中展示了他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
而“斗琴大赛”中出现的三首曲目中有两首是肖邦的作品,第一首是肖邦的黑键练习曲,第二首是《#C小调圆舞曲》,但影片并未完全抄袭经典,而是精心改编,令人耳目一新。
自幼学习钢琴的周杰伦也有他的偶像,那就是被誉为“钢琴诗人”的波兰音乐家肖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肖邦的钢琴音乐。
二、新课教学:1、初次聆听《C小调练习曲》(PPT1 —播放音频)A、问:刚才我们完整地欣赏了乐曲,音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听了心潮澎湃、很激动。
)B、问:为什么会觉得激动呢(速度极快、力度极强)C、问:是种什么样的激动快乐的振奋人心的激动吗(不是,愤怒的、痛苦的)D、问:是什么让你觉得音乐是表达愤怒、痛苦,而不是快乐、兴奋的激动(旋律一直向下走)E、师:对,在第一课学习音乐要素时我们就已了解到,旋律的走向和音乐情感的表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旋律呈向上发展的趋势时,通常给人一种积极、乐观的印象,而旋律线的持续下行会让人觉得压抑、难过。
在这首乐曲中用了极快的速度、极强的力度再加上旋律线的持续下行就表达出一种愤怒、悲痛的强烈情感。
F、问:肖邦因在他的音乐里时常流露出一种细腻、柔美、诗意的意境,令人陶醉,因此被称为“钢琴诗人”,究竟是什么使得一首练习曲会具有如此强烈地情感呢在音乐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2、创作背景及肖邦:(PPT2 —波兰地图)从这张东欧版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波兰的北方是强大的沙俄帝国、西边是极富野心的普鲁士帝国、下面同样是强大的奥匈帝国。
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聆听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李斯特《爱之梦》乐曲,了解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了解肖邦、李斯特对世界音乐的贡献。
(二)感受钢琴音乐作品的魅力,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
(三)知道“练习曲”的由来和作用。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聆听作品,感受乐曲的意境与内涵,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征,以及作者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歌人内心世界的情感。
难点:对作品艺术形象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欣赏: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李斯特《爱之梦》乐曲(二)知识学习:了解“练习曲”,的基础知识(专业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教学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中国青年钢琴家朗朗的钢琴演奏片断。
2、在世界著名音乐家行列中,有一位被誉为“钢琴诗人”的音乐家,肖邦。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肖邦的钢琴作品《c小调(革命)练习曲》。
一、欣赏作品《c小调革命)练习曲》1、教师播放音乐设问: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学生聆听感受学生聆听思考学生谈感受学生看、听、记。
由当代钢琴家的演奏,激发学生对钢琴艺术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将要学习的内容。
完整聆听,感受音乐情绪。
了解肖邦生平,才能更好的欣赏肖邦音乐作品。
2、介绍音乐家肖邦,见<教参>。
播放视频资料,了解肖邦音乐人生。
3、音乐知识:“练习曲”本是为钢琴演奏训练而编写的乐曲,训练目的明确,分为专业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4、重点聆听1)请学生欣赏主题2)请学生欣赏主提再现部3)听引子部分4)教师或学生分别演奏引子、主题。
5、再次播放《c小调(革命)练习曲》。
二、学习作品《爱之梦》1、介绍音乐家李斯特,匈牙利人,有“钢琴之王”的美誉。
李斯特首创“交响诗”,这一浪漫主义代表性标题音学生欣赏教师演奏简短的练习曲。
用心感受音乐分析、比较、判断主题与主题再现部的细为差别。
感受引子的力度,左手低音的效果学生聆听、弹奏。
《钢琴音乐的奇葩》教案【教学目标】1、聆听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李斯特《爱之梦》乐曲,初步感受作品的音乐特点,熟悉音乐主题。
2、学习、了解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作品的风格及其代表人物肖邦、李斯特。
3、知道练习曲的由来、种类和作用。
4、感受钢琴音乐作品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聆听,感受作品的意境,体会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
难点;了解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导入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出示课前预习题:围绕本课关键词—肖邦、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使学生积极李斯特、浪漫主义音乐、《C小调练习曲>><<上,提出问题。
爱之梦>>思考提出你的问题(感兴趣的,有疑问的)1就以上问题引导学生交流,归纳。
2教师学生共同确定本节学习目标。
探索主动学习作品欣赏(一)提问:听四段音乐描述特点(音乐要素):听1巴赫《G大调小步舞曲》2《c小调练听辨,描述初步分辨不同风格的音乐习曲》主题3《爱之梦》主题,4爵士小曲(二).哪些具有浪漫主义音乐特点。
(三)教师总结,适当语言引入下面教学环节二欣赏《C小调练习曲》〉(一)欣赏全曲1复听主题,精神气质特点2听全曲,主题共出现几次?3对比两次的不同4分析主题与B部分区别5引子和尾声的区别?6总结曲式结构(二)复听全曲(一)1听,节奏,力度2.2次3节奏,旋律的变化强化音乐主题记忆,引出曲式结构4旋律,节奏的变化5力度,声部,情绪6复三部曲式(二)1听表达对音乐及其作曲家的理解1用恰当的词语给无标题作品加上标题。
2学生2请学生谈对“革命”一词的理解(三)练习曲的知识(四)作者介绍三欣赏<<爱之梦〉〉1听,发言34学生教师共同完成1复听主题,对比前作品描述此作品音乐特点(谱例)2作品、作者介绍3欣赏全曲,确定曲式结构四归纳总结浪漫主义音乐特点拓展延伸1钢琴知识简介拓展延伸21教师或学生弹奏肖邦夜曲、圆舞曲2思考同一作曲家音乐作品的不同风格。
钢琴音乐的奇葩教案正文:第一章:引言1.1 背景介绍本教案旨在探讨钢琴音乐中的奇葩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1.2 目标与意义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 了解什么是钢琴音乐中的奇葩元素;- 分析并识别不同类型的奇葩技巧和效果;- 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演奏或创作自己喜爱的曲目。
第二章:基础知识概述2.1 钢琴简史回顾对于理解钢琴音乐中出现各类新颖、怪异甚至离经叛道之声有着重要影响。
该部分内容包括关键发展阶段及其背后推动力等方面进行详尽说明。
2.2 奇葩定义与分类明确“奇”、“怪”的含义,并根据表达方式、演示手法以及主题内涵等因素对常见且典型例子进行归纳总结第三章:具体实践指导3.1 技术准备工作必要的技术基础和练习方法,以帮助学生为奇葩音效做好准备。
3.2 奇葩演奏示范通过具体曲目或片段进行实际演示,并解析其中使用到的各类奇葩元素及其表现方式。
第四章:创作与应用4.1 创作灵感来源介绍一些常见且成功运用了钢琴音乐中的奇葩元素来自于何处,如何将这些灵感转化成独特而有趣的创意4.2 自由发挥与个性展现鼓励学生在已掌握相关知识后尝试自己动手设计并呈现属于他们个人风格、充满想象力和突破传统桎梏之新颖旋律。
第五章:评估与总结5.1 学员反馈收集对教案内容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获取学员对本次教育活动整体质量、难易程度以及培训效果方面建议。
5.2 教案改进计划根据上述反馈结果提出下一步完善工作安排, 使得该项业务能够更加适合学员需求。
附件:- 钢琴音乐奇葩教案演示视频- 奇葩技巧练习曲目推荐列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版权:指对原创作品的独占性使用权,包括复制、发行和展示等。
2. 知识产权:涵盖了版权、商标以及专利等各类知识领域中保护个人或组织创造成果的相关法律概念与规定。
钢琴音乐的奇葩教案优选稿教案名称:探索钢琴的奇葩音乐教案目标:1.通过学习奇葩的钢琴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对不同风格的钢琴音乐的欣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教案步骤:第一步:引入奇葩钢琴音乐(1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奇葩钢琴音乐,如《钢琴猫》,让学生感受不同寻常的钢琴音乐。
2.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对奇葩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音乐作品被称为奇葩音乐。
第二步:学习奇葩音乐家(20分钟)1.教师介绍一些奇葩钢琴音乐家,如肯尼·G、托马斯·穆斯、维克托·布戈洛夫等,让学生了解他们的音乐风格和作品特点。
2.分小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奇葩音乐家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一个简短的介绍。
第三步:学习奇葩音乐作品(30分钟)1.教师选择几首奇葩钢琴音乐作品,如《时之舞》、《巴黎圆舞曲》等,教学生演奏这些作品。
2.教师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节奏变化和和声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风格和表现要求。
3.学生分组,分别演奏自己所研究的音乐家的作品,向全班展示。
第四步:创作奇葩音乐作品(30分钟)1.学生分小组,每组创作一首奇葩钢琴音乐作品。
2.引导学生考虑曲式结构、节奏变化和和声特点,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帮助学生进行排练和演奏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音乐创意。
第五步:展示和分享(15分钟)1.每组轮流演奏他们所创作的奇葩音乐作品,其他组以及教师和同学们给予评价和反馈。
2.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和完善。
教案总结:通过学习奇葩钢琴音乐,学生能够开拓视野,探索各种音乐风格和创作方式,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创作奇葩音乐作品,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作和演奏能力,提高自信心和表现力。
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能满足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需求,又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钢琴音乐的奇葩(教案)
钢琴音乐的奇葩(教案)
一、引言
本文档旨在探讨钢琴音乐中一些奇葩且引人注目的特点,帮助
学生更深入了解钢琴音乐世界的多样性。
通过学习本教案,学生将
能够拓宽视野,加深对钢琴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二、奇葩的钢琴曲目
1.《毛脸乌贼的狂想曲》
- 曲目介绍:这首曲目以奇特的琶音、持续音和变化莫测
的和声,展现了毛脸乌贼独特的气息,向人们展示了它们令人惊叹
的多变能力。
- 学习目标:学生将学会如何表现曲目中所描述的毛脸乌
贼的特点,并理解琶音和持续音在音乐表达中的重要性。
2.《风暴之夜的钢镚》
- 曲目介绍:这首曲目以极富活力的音符排列和强烈的节
奏感展现了风暴夜晚的声音和能量。
音乐在瞬间交替的动态中变化,带给听众震撼与视听的享受。
- 学习目标:学生将学会如何处理复杂的音符排列和强烈
的节奏感,提高技巧和演奏能力。
3.《猫咪跳舞的奇幻组曲》
- 曲目介绍:这首曲目通过运用跳跃的音符和灵活的指法,模拟了猫咪跳舞的场景。
音乐中的空间感和节奏变化展现了猫咪优
雅的动作和敏捷的身姿。
- 学习目标:学生将学会如何通过音乐来表现猫咪跳舞的
场景,并提高指法的灵活性和节奏感的把握。
三、奇葩的演奏技巧
1.双手交叉演奏
- 技巧介绍:双手交叉演奏是一种特殊的演奏技巧,通过
将左手和右手的音符交叉演奏,创造出奇特的声音效果和视觉表演
效果。
- 学习目标: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而流畅地应用双手交叉
演奏技巧,提高演奏能力和表现力。
2.键盘上的\。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设计高中音乐《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音乐作品特点及对音乐的贡献。
2、聆听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作品风格。
3、通过聆听钢琴音乐,感受钢琴音乐的艺术魅力。
4、了解钢琴的诞生与发展,初步懂得“练习曲”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难点:1、了解这个时期两位代表性人物——肖邦和李斯特。
2、感受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作品,感知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周杰伦的《夜曲》进入课堂提问:“所听的歌曲是谁的作品、歌曲名?出自哪张专集?[设计意图]:由学生们所喜欢的流行小天王周杰伦,导出他的偶像——波兰音家肖邦。
二、新课教学(一)肖邦简介1、播放有关肖邦视频资料的介绍,了解肖邦音乐人生。
2、简介波兰音乐家肖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肖邦。
[设计意图:了解肖邦生平,才能更好的欣赏肖邦音乐作品。
](二)肖邦的作品《C小调练习曲》鉴赏1、引导学生阅读《C小调练习曲》的创作背景和动机。
1813年9月,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著名的《C小调练习曲》。
[设计意图:为学生体验、感受其音乐情绪打下基础。
]2、完整欣赏石叔诚演奏《C小调练习曲》,请同学谈一下欣赏后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作品的音乐情绪。
音乐情绪:悲愤、激昂的气势、令人热血沸腾。
3、对比欣赏视频:克罗地亚的钢琴演奏家演奏《c小调练习曲》的片断,请学生谈谈同一首作品不同风格的演绎带来的新颖的感受。
(三)了解音乐知识:“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
1、阅读课本了解音乐知识2、学生概括“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知识三、音乐家李斯特1、欣赏短片《猫和老鼠》中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感受李斯特的创作领域和个人音乐风格特点。
2、介绍音乐家李斯特,匈牙利人,受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影响李斯特在钢琴上创造出许多高难的技巧并被誉为“钢琴之王”,李斯特首创“交响诗”音乐体裁。
高中音乐鉴赏钢琴音乐的奇葩教案钢琴音乐的奇葩教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钢琴音乐的奇葩》教案一教学要求:一、聆听《C小调练习曲》及《爱之梦》,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三、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分段欣赏和完整聆听《C小调练习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播放《C小调练习曲》。
2、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钢琴曲的作者和名称吗?(肖邦《C 小调练习曲》)二、《C小调练习曲》1、简介作者:肖邦A、请学生谈谈对肖邦的认识。
B、老师补充。
2、分部欣赏乐曲。
A、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
B、简介创作背景(学生自习书本p121)1813年9月,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著名的《C 小调练习曲》。
C、复听乐曲第一部分,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特点,熟悉第一主题。
(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题)(1) 请学生谈谈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它让你联想到些什么?(老师补充:乐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刚毅的、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左手采用了上下翻腾的琶音的伴奏音型,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也让人感受到作曲家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慷慨激昂和起伏难平。
)(2) 跟琴学唱第一主题。
D、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
(大屏幕出示第二主题)(1) 听音乐,感受这一部分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何不同?(2) 学唱主题,从旋律和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与第一主题进行比较。
(3) 再听第二部分,联想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
(老师补充: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伤,它好象是人们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哀悼。
)E、聆听乐曲的第三乐段。
思考:这一部再现了哪一个主题?它象征了什么?(乐曲的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英雄性的主题,它象征着人民的斗争仍在继续,抗击侵略的火焰并未熄灭。
高中音乐鉴赏《钢琴音乐的奇葩》教案教学要求:一、聆听《C小调练习曲》及《爱之梦》,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三、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分段欣赏和完整聆听《C小调练习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播放《C小调练习曲》。
2、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钢琴曲的作者和名称吗?(肖邦《C 小调练习曲》)二、《C小调练习曲》1、简介作者:肖邦A、请学生谈谈对肖邦的认识。
B、老师补充。
2、分部欣赏乐曲。
A、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
B、简介创作背景(学生自习书本p121)1813年9月,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著名的《C小调练习曲》。
C、复听乐曲第一部分,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特点,熟悉第一主题。
(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题)(1) 请学生谈谈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它让你联想到些什么?(老师补充:乐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刚毅的、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左手采用了上下翻腾的琶音的伴奏音型,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也让人感受到作曲家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慷慨激昂和起伏难平。
)(2) 跟琴学唱第一主题。
D、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
(大屏幕出示第二主题)(1) 听音乐,感受这一部分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何不同?(2) 学唱主题,从旋律和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与第一主题进行比较。
(3) 再听第二部分,联想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
(老师补充: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伤,它好象是人们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哀悼。
)E、聆听乐曲的第三乐段。
思考:这一部再现了哪一个主题?它象征了什么?(乐曲的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英雄性的主题,它象征着人民的斗争仍在继续,抗击侵略的火焰并未熄灭。
)3、完整地欣赏《C小调练习曲》4、音乐知识:练习曲通常练习曲有两类。
钢琴音乐的奇葩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钢琴音乐的奇葩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钢琴音乐的历史和发展,培养学生对钢琴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演奏技巧,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自信心。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奏和合唱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钢琴音乐的历史和发展:介绍不同时期的钢琴音乐代表作品及其特点,如巴洛克、古典、浪漫等。
2. 钢琴演奏技巧的训练:包括手指灵活性、音阶、琶音、和弦、跳音等技巧的练习。
3. 钢琴合奏和合唱:通过合奏和合唱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钢琴音乐的魅力和奇葩之处,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 播放一段著名的钢琴曲目,让学生感受钢琴音乐的美妙。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钢琴音乐的历史和发展,以及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和特点。
- 解释钢琴演奏技巧的重要性,如手指灵活性、音阶练习等。
3. 技巧训练(25分钟):- 分组进行手指灵活性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手指屈伸、琶音和和弦的练习。
- 分组进行音阶练习,帮助学生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 引导学生进行跳音的训练,提高他们的手指协调性和音乐表达能力。
4. 合奏和合唱活动(2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钢琴合奏曲目进行排练和演奏。
- 引导学生进行合唱活动,选择一首钢琴伴奏的歌曲,学生同时演奏和合唱。
5.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强调钢琴音乐的奇葩之处。
-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钢琴音乐,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建议。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技巧训练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音乐表达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合奏和合唱活动中的合作和团队精神,评估他们的集体合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理解和评价。
教学资源:1. 钢琴音乐的历史和发展资料。
2. 钢琴演奏技巧的训练视频或教材。
钢琴音乐的奇葩钢琴音乐的奇葩--高中音乐教案钢琴音乐的奇葩--高中音乐教案作者单位:江阴市南菁高级中学教学要求:一、聆听《c小调练习曲》及《爱之梦》,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三、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分段欣赏和完整聆听《c小调练习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播放《c小调练习曲》。
2、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钢琴曲的作者和名称吗?(肖邦《c 小调练习曲》)二、《c小调练习曲》1、简介作者:肖邦a、请学生谈谈对肖邦的认识b、老师补充。
2、分部欣赏乐曲。
a、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
b、简介创作背景(学生自习书本p121)18xx年9月,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著名的《c小调练习曲》。
c、复听乐曲第一部分,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特点,熟悉第一主题。
(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题)(1)请学生谈谈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它让你联想到些什么?(老师补充:乐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刚毅的、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左手采用了上下翻腾的琶音的伴奏音型,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也让人感受到作曲家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慷慨激昂和起伏难平。
)(2)跟琴学唱第一主题。
d、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
(大屏幕出示第二主题)(1)听音乐,感受这一部分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何不同?(2)学唱主题,从旋律和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与第一主题进行比较。
(3)再听第二部分,联想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
(老师补充: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伤,它好象是人们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哀悼。
)e、聆听乐曲的第三乐段。
思考:这一部再现了哪一个主题?它象征了什么?(乐曲的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英雄性的主题,它象征着人民的斗争仍在继续,抗击侵略的火焰并未熄灭。
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学案)一.看本节是第九单元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通过聆听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及李斯特的《爱之梦》,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1.乐曲介绍①《c小调练习曲》1831年9月,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巴黎的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这首著名的《c 小调练习曲》,后人将他称之为,《革命练习曲》。
作品以飞快的速度,一泻千里的恢弘气势,表现出波兰人民反抗沙俄侵略的心声,成为一篇独特的用音乐写成的战斗檄文.这部作品悲愤激昂的气势令人热血沸腾。
②《爱之梦》1850年,李斯特将自己的三首歌曲改编为三首抒情性钢琴小品,总标题为《爱之梦》。
其中以第三首最为著名。
第三首的歌词选自德国诗人弗莱里格拉特的诗集《一瞬间》中的著名抒情诗“爱吧!你可以爱的这样久”。
钢琴曲并没有描绘诗歌的具体内容,而是注重将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出来。
乐曲还有一个副标题:“夜曲",说明李斯特着意创造一种‘“夜曲"式的、富于诗意的音乐氛围。
作品优美动听、情绪舒缓;梦幻般的爱情主题勾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本课的两首钢琴曲,表现了极不相同的两种情感.《C小调练习曲》悲愤激昂的气势令人热血沸腾,《爱之梦》中的柔美、梦幻般的诗意令人陶醉,尽情表达了人们内心的丰富情感,这正是浪漫主义艺术的本质。
2。
音乐知识①练习曲和音乐会练习曲练习曲是为练习某种乐器演奏和嗓音演唱技术而创作的乐曲。
每首乐曲常专用于一两种特定的技术或表现手法,以达到某种教学目的。
音乐会练习曲是技术练习与艺术创作的结合,将技术练习融合于艺术构思中,成为音乐会上常见的曲目。
②作曲家肖邦生平及作品介绍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其父为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
自幼深受波兰民间音乐的熏陶,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登台演出.12-19岁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5岁开始发表作品,19岁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
《钢琴音乐奇葩——肖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课标要求聆听《c小调练习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教材分析】《钢琴音乐的奇葩》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七节内容,结合肖邦生平和贡献,对教材音乐资料部分做了适当调整,增加了波洛乃兹舞曲和夜曲体裁,删减掉李斯特音乐部分,期望能以点带面,通过全面深入的了解肖邦音乐,对整个浪漫主义音乐部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对钢琴已并不陌生,或许该是西方乐器中最熟悉的一种,但平日对钢琴音乐的了解和聆听,多数通过社会媒体播放的流行化了的轻音乐或背景音乐,对真正的钢琴音乐作品了解甚少,对在作品中所表达表现出来的人的情绪情感更是闻所未闻。
本节课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学生相距甚远,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精简的语言、典型的范例来开展教学,以期在有限课堂时间内调动起学生对经典音乐的渴求和一定水平的认知。
【教学重、难点】1、重点肖邦在音乐作品中贯穿始终体现一生的爱国情愫和民族情结。
(处理办法: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最能体现肖邦爱国情结的体裁之一“波洛乃兹”,找出教有代表性且具有聆听美感的作品范例,通过语言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在音响中感受不一样风格的作品形式)2、难点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即运用哪些手法,表达作曲家内心的情感世界。
(处理办法:通过一首经典作品,从乐曲结构、各音乐要素方面进行分析,采用教师弹奏钢琴学生现场聆听音响,带给学生更直观认识音乐的体验)【教学方法】1、内容讲授法通过教师讲授相关文化背景历史态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受音乐作品2、问题导学法对于课堂内容,设置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解答,调动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3、聆听体验法教师弹奏钢琴学生现场聆听,更直观更有针对性的认识理解音乐语言教学设计。
钢琴音乐的奇葩
教材分析
《钢琴音乐的奇葩》是高中音乐课程第十七节的教学内容,其中包括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两部分内容。
本节课以欣赏和学习肖邦及《c小调练习曲》为主。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钢琴音乐的奇葩》一课的教学,正是在学生学习和理解、感受和体验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的基础上学会从音乐中去体会音乐自身所表达的情感。
本节课充分利用师生资源,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并冲击学生的听觉神经,培养学生感受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从而提高艺术修养与艺术价值。
教学目标:
1、学习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2、聆听《c小调练习曲》及《爱之梦》,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3、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教学重点:
聆听两首作品,感受乐曲的意境与内涵,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征,以及作者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歌人内心世界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作品艺术形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中国青年钢琴家朗朗《c小调革命练习曲》的钢琴演奏片断,同学们知道朗朗演奏的这首钢琴曲的作者和名称吗?
在世界著名音乐家行列中,有一位被誉为“钢琴诗人”的音乐家----肖邦。
他是19世纪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刚才朗朗演奏的钢琴曲正是肖邦所创作的作品《c小调革命练习曲》。
今天,老师将要介绍这位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给同学们认识。
我们将通过欣赏他的作品,看看他们是如何用音乐传递自己的感情,如何用音乐显示出自己的特点。
二.鉴赏钢琴乐曲
(一)《c小调革命练习曲》
1.作者简介
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你们所了解认识的肖邦?
播放视频资料,了解肖邦的音乐人生
肖邦1810年出生于波兰华沙,肖邦一生的创作作品几乎都集中在钢琴音乐领域,被誉为“钢琴诗人”。
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无华,时常流露出诗一般的柔美细腻的意境。
但人们热爱肖邦的音乐不仅是因为他如诗如画的旋律,更是因为他对祖国矢志不渝的情感,正是这份深沉的爱化作音符永远的留在世人心中。
2.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体验音乐的基本情绪
请同学说说这首曲子的音乐情绪?
(乐曲悲愤、激昂,令人热血沸腾)
3.乐曲创作背景
1831年9月,肖邦在赴法国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噩耗传来,肖邦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
他把离开祖国以来所有的压抑苦闷和彷徨全部转化成愤怒,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著名的《C小调练习曲》,表达内心感受。
4.分段欣赏乐曲
《c小调革命练习曲》4/4拍,为复三部曲式
由:A--------B-------A1----------三部分组成
A主题:
教师演奏主题旋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作曲家当时的心情。
乐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刚毅的、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左手采用了上下翻腾的琶音的伴奏音型,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也让人感受到作曲家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慷慨激昂和起伏难平。
B主题:
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伤,它好象是人们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哀悼。
A1再现:
乐曲的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英雄性的主题,它象征着人民的斗争仍在继续,抗击侵略的火焰并未熄灭。
5.介绍“练习曲”
提问:请一位同学说说“练习曲”是什么?
通常练习曲有两类。
一类为练习器乐、声乐技巧的专业练习曲;另一类为音乐会练习曲。
前一种练习曲多有技能、技巧上的训练目标,音乐会练习曲是由前者派生而来的。
它已演变为一种炫技性的、在音乐会上可以演出的艺术作品。
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就属于音乐会练习曲。
6.小结:这首乐曲展现了作曲家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情感的表达直接而且浓烈。
非常令人惋惜的是,由于祖国波兰的沦陷,肖邦始终生活在痛苦当中,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几乎
没有再创作什么作品,1849年他死在巴黎,去世前他仍念念不忘祖国,要求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安葬。
就是肖邦的一生。
(二)《爱之梦》
1作者简介:
在肖邦的音乐里,时常流露出一种细腻、柔美、诗意、的意境,令人陶醉,因而人们常称他为“钢琴诗人”。
接下来我们要提到的是一位著名的匈牙利钢琴家,他在钢琴演奏上有极快的速度、响亮的音量、辉煌的技巧、狂放的气势。
在当时他的这种演奏风格同样令当时的人们为之陶醉。
他就是被人们誉为“钢琴之王”的-----李斯特。
2.作品介绍:
1850年李斯特把自己创作的三首歌曲改编成三首钢琴抒情曲。
改编后的三首乐曲被汇集成册,曲集统称为《爱之梦》。
在这三首曲子中,以第三首为最好,流传也最广。
因此,人们通常所称之为《爱之梦》的曲子,实际上是《爱之梦》这部曲集中的第三首曲子。
3.完整聆听
作曲家在年轻的时候深深的爱上了一位漂亮的贵族小姐,可是由于地位的悬殊没有能当面表达,一直埋藏在内心深处,直到某一天,他看到了一首诗,觉得这首诗的意境和他的心情非常切合,于是他就给这首诗谱曲,后来又根据这首诗歌改编成一首同名的钢琴曲,就是我们听到的这个作品,它叫“爱之梦”。
乐曲富于诗意的音乐氛围,音乐优美动听、情绪舒缓,梦幻般的、甜美的爱情主题勾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4.配乐诗朗诵
通过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三.小结
到此为止两部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我们已经欣赏完了,两部作品表现了极不同的两种感情,《c小调练习曲》悲愤激昂令人热血沸腾;《爱之梦》中柔美、梦幻般的诗意令人陶醉。
两部作品都尽情的表达了人们内心的丰富情感,这正是浪漫主义艺术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