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7.85 KB
- 文档页数:4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本课程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包括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掌握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及特性,了解正弦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的知识,了解编码器、选择器、译码器、寄存器、计数器、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同时,学生应该能够分析简单放大器的能力,利用数字电路原理设计三人表决器、定时器等简单电路。
2.技能目标本课程的研究应该能够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掌握晶体三极管形成的放大电路,利用数字电路原理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
3.职业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具备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及特性,正弦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基本逻辑门电路的知识,编码器、选择器、译码器、寄存器、计数器、触发器的工作原理,数字电路原理设计三人表决器、定时器等简单电路。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工学结合,将研究过程与生产过程结合,突出工学结合。
教学中,理论知识强化应用性,教会学生怎么工作,怎样运用理论知识将工作做的更好。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教学做一体的工作过程教学法,将知识点与技能点有机结合,让学生学的更快。
教学实训与生产加工相结合,以实现学有所用,提高就业上岗能力。
职业资格培养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具备再研究、再提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包括实验报告、设计方案、实际操作等。
同时,也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包括笔试、口试等。
考核方式应该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设计,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集成逻辑门电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集成逻辑门电路的符号表示和真值表;(3)学会分析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坚持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集成逻辑门电路的符号表示和真值表3. 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4. 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集成逻辑门电路的符号表示和真值表;(3)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2)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1)电子技术实验仪;(2)集成逻辑门电路模块;(3)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1)学生实验手册;(2)集成逻辑门电路实验电路图;(3)笔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简单的逻辑门电路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逻辑门电路的作用和应用;(2)学生分享对逻辑门电路的了解和认识。
2. 讲解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教师讲解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定义和特点;(2)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学习集成逻辑门电路的符号表示和真值表(1)教师展示集成逻辑门电路的符号表示和真值表;(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和理解符号表示和真值表。
4. 实验操作(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集成逻辑门电路实验;(2)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5. 分析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助听器的电路安装教学设计第一章:助听器的概述1.1 助听器的定义1.2 助听器的作用1.3 助听器的分类1.4 助听器的工作原理第二章:助听器的电路组成2.1 电源电路2.2 音频信号处理电路2.3 放大电路2.4 输出电路2.5 控制电路第三章:助听器的选型与配适3.1 助听器的选型依据3.2 助听器的配适方法3.3 助听器的试戴与调整3.4 助听器的使用与维护第四章:助听器电路安装的基本技能4.1 焊接技能4.2 电路板布局与布线4.3 组件安装与调试4.4 电路检测与故障排除第五章:助听器电路安装实践5.1 助听器电路板的制作5.2 助听器组件的安装5.3 助听器电路的调试与检测5.4 助听器的功能测试与评价第六章:助听器电路的关键组件6.1 麦克风的设计与选择6.2 扬声器的技术与匹配6.3 放大器电路的优化6.4 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第七章:助听器的编程与调试7.1 助听器编程软件的使用7.2 编程参数的设置与调整7.3 调试工具与方法7.4 性能测试与优化第八章:助听器的临床应用与评估8.1 助听器适配流程8.2 临床评估方法8.3 患者反馈与调整8.4 助听器效果的长期跟踪第九章:助听器电路的故障诊断与维修9.1 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9.2 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9.3 维修工具与方法9.4 维修后的性能检测第十章:助听器电路的创新与发展10.1 新型助听器技术展望10.2 无线助听器的设计原理10.3 智能助听器的功能开发10.4 助听器行业的未来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助听器的概述:重点关注助听器的定义、作用、分类和工作原理。
理解助听器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是理解后续章节的基础。
助听器的电路组成:重点关注电源电路、音频信号处理电路、放大电路、输出电路和控制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掌握助听器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助听器的选型与配适:重点关注助听器的选型依据、配适方法和试戴与调整。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目前电子技术应用极为广泛,发展异常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高新技术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电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子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具备机电技术专业必需的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1.素质目标(1)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子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
(3)强化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2.知识目标(1)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参数、测试及用途。
(3)掌握基本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结构、用途及性能特点。
(4)掌握常用设备、器件的特性和应用范围及途径。
(5)掌握基本逻辑电路的原理、结构、用途。
(6)会分析和设计一些简单的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
(7)掌握手工焊接的基本知识。
3.能力目标(1)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
(2)能阅读和分析典型的电路原理图及设备的电路方框图。
(3)具有借助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查阅电子元器件及产品有关数据、功能和使用方法的能力。
(4)能识别和检测常用电子元件。
(5)初步具有识读电路图、简单电路印制板和分析分析常见电子电路的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集成逻辑门电路一、教学目标1. 了解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集成逻辑门电路的符号表示和功能。
3. 学会分析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
4. 能够应用集成逻辑门电路进行简单的逻辑运算。
二、教学内容1. 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集成逻辑门电路的符号表示和功能3. 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4. 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符号表示和功能。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模拟电路演示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
3. 实践法:学生动手搭建集成逻辑门电路,进行逻辑运算。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2. 实物或模拟电路:集成逻辑门电路。
3. 工具和材料:电路搭建工具,如烙铁、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基础电路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符号表示和功能。
3. 演示:通过实物或模拟电路演示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
4. 实践:学生动手搭建集成逻辑门电路,进行逻辑运算。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本教案的编写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2. 电路搭建:评估学生搭建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动手能力,以及对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
3. 逻辑运算练习:布置相关的逻辑运算题目,评估学生应用集成逻辑门电路进行逻辑运算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类型的集成逻辑门电路,如与门、或门、非门等,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2. 应用案例:介绍一些实际应用集成逻辑门电路的例子,如数字电路、微控制器等,帮助学生了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二、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三、参考课时64四、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与技能,培养解决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课程的基本理念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新要求引起评价体系的深刻变化,中职课程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等方面。
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在中职教育中,教学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潜能与可持续发展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六、课程的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是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在学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电动机控制的方法和电气维修的技能,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技能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七、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电子电工类各专业学生掌握电子电路安装、检测和维修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单片机技术》《EDA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44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电子电工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电子产品的制作与调试等基本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依据课程目标,以及电子产品装配工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电子电工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按电路类型划分模块,以典型电子电路为载体设置教学单元,以常用电子产品的制作与调试为综合实训项目,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参考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子电路装配与调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自觉遵守电子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1.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了解电子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
2.会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用元器件;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原理图、简单PCB图和分析常见电子电路的能力;会制作和调试常用电子电路,填写测试记录,排除简单电路故障。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计划4份第一份教学计划:课程概述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学时:36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电子元器件、电路基本理论、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等。
2.电子技术实践技能:焊接实践、电路调试与故障排除、电子仪器使用等。
3.电子技术应用与发展:电子通信、电子控制、嵌入式系统等。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分析和实验为主要教学手段。
评价方式:平时成绩(参与度和作业)占40%,期末考试占60%。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第三版。
参考资料:电子技术实践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第二份教学计划:教学安排第1周:课程介绍、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教学内容:课程目标介绍、电子元器件分类与特性、常用电子元器件介绍-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内容:电子元器件的辨识与测试第2周:电路基本理论-教学内容:电路基本概念、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电感等-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实验演示-实践内容:电路基本参数的测量与计算第3周: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实例分析-实践内容: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实验设计第4周:信号与系统-教学内容: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的分类、系统的分类-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内容:信号的采集与处理实验第5周:焊接实践-教学内容:焊接工艺与技巧、焊接常用工具与设备-教学方法:实践演示、实验操作-实践内容:焊接实验第6周:电路调试与故障排除-教学内容:电路调试流程、常见故障排除方法-教学方法:实践演示、案例分析-实践内容:电路调试与故障排除实验第7周:电子仪器使用-教学内容: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多用表等电子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教学方法:实践演示、实验操作-实践内容:电子仪器的使用实验第三份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在本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的应用技能。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及技能训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熟练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完成电器维修和调试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电器基本概念、电路基本理论、电器元器件的使用与选型、电路分析方法、电器安装与维护知识等内容。
2. 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践技能1.掌握基本电器仪器的使用方法2.能够正确理解、绘制和分析基本电路图3.熟练掌握调试电路的方法和技巧4.了解各种电器元器件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5.熟练掌握电器的安装、维修和保养方法三、教学方法1.以理论为基础,加强实践操作训练2.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实际案例分析3.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4.加强交互式教学,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5.注重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四、课程设置共分为两个部分1. 理论部分时间:60学时具体内容:电器基本概念、电路基本理论、电器元器件的使用与选型、电路分析方法、电器安装与维护知识等内容。
2. 实践部分时间:80学时具体内容:1.使用基本电器仪器2.正确理解、绘制和分析电路图3.调试电路的方法和技巧4.熟练使用电器元器件5.进行电器的安装、维修和保养五、考核方式1.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40%2.实践操作考试:占总成绩的60%六、教学资源1.电器元器件模型、教学视频等软件资源2.电路仿真软件3.实验仪器和实际电器维修案例七、教学评价教学结束后,应根据学生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操作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针对评价结果,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进而掌握电路分析和电路安装测试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其他学习领域课程打好基础。
它是针对电子产品生产维修试验员、电子产品装接工、电子产品测试员、电子产品售后维修人员所从事的电子元器件测试、电子线路板焊接、电子产品参数检测、电路板及整机产品维修等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其所需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课程,同时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的,安排了13个学习情境。
本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实施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制作、调试,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电子基本技能、电路分析能力、参与意识、团队意思和自信心。
二、课程基本理念该课程基于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对接行业、工学结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应用能力为目的,以电子技术基础操作技能为重点,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真实企业实际维修业务为背景,以电子从业资格考试标准为参考,以融“做、教、学、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一体化为手段,以面向电子工作全过程和各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为目标建构课程内容,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采用“工学结合”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任务驱动、仿真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第一,课程是从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开始,按照电子操作流程,系统设计“电子元器件的测试、单向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组装与调试、单级放大电路的组装与调试、OCL功率放大器的组装与测试、运算放大电路的测试、直流稳压电路的组装与调试、调光台灯电路的组装与调试、表决器的制作与调试、加法器的制作与调试、简易密码锁的制作与调试、声光防盗报警器的制作与调试、数字时钟的设计、制作与调试、D/A转换实验”十三大学习情境。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计划4份教学计划: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一、课程概述《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是一门面向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电子器件、电路原理、电子测量与测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电子元器件的测试和电路设计。
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电子技术基础,并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提供支持。
二、教学目标1.掌握电子器件的分类、特性与应用。
2.掌握电路原理的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电路设计。
3.熟悉电子测量与测试的基本方法和仪器的使用。
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电子器件基础知识-电子器件的种类和特性-电子器件的应用及性能指标2.电路原理-电路基本概念-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路分析基本方法-常见电路的原理与分析3.电子测量与测试-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电压、电流、电阻的测量-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使用和操作4.电子技能训练-电路实际操作技巧的学习-基于电子器件和电路的简单实验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解释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基础知识。
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电子器件和电路的理解和认识。
3.讨论与互动: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加强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
4.课堂练习与作业: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平时评价:包括学生上课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考察。
2.期中考试:针对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理解和应用的考核。
3.期末考试:综合考查学生在整个学期内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进行能力的综合评估。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相关的教材,以课本为主要教学材料。
2.实验室设备:配置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保证学生实验操作的需求。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重庆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教 案课程名称: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教研组: 电子产品维修 任课教师: 倪 元 兵 授课班级: 2014电子高考 2 班 授课时间: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认识半导体二极管)教学设计模块名称 二极管的认识 模块课时 2模块描述二极管是一种最基本、最简单的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的各个方面,认识半导体二极管是学习电子专业的基础。
的各个方面,认识半导体二极管是学习电子专业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极管的结构、原理、伏安特性和主要参数;.了解二极管的结构、原理、伏安特性和主要参数; 2.了解常用特殊二极管的外形、功能和应用。
.了解常用特殊二极管的外形、功能和应用。
3.认识各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和各种二极管。
.认识各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和各种二极管。
教学资源 1.聂光林主编《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 2. 多媒体课件(PPT )3. 各种半导体二极管若干各种半导体二极管若干 教学组织通过PPT 演示及教师实物展示操作,让学生能够通过外形认识二极管,演示实验让学生掌握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极管,演示实验让学生掌握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教学过程教学阶段(可以按照完成这一模块(任务)的步骤呈现) 学习 任务 知识点 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讲解、示范、组织、指导、安排、操作等)估用时间 一、半导体基础知识础知识 1、物质分类 2、半导体特性特性3、PN 结 教师:多媒体展示半导体的单向导电性及PN 结结构动态图。
结结构动态图。
学生:知道物质的分类、半导体的特性及PN 结的构成结的构成20分钟分钟二、二极管极管 1、结构与符号符号 2、特性、特性 3、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曲线 4、主要参数教师:教师: 1.1.利用动态图展示二极管的单向利用动态图展示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导电性 2.2.利用多媒体讲解伏安特性曲线利用多媒体讲解伏安特性曲线各部分的特点各部分的特点 学生:学生: 1.1.正确叙述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2.2.掌握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各部分特点及相应参数值部分特点及相应参数值40分钟分钟三、特殊二极管 外形、符号、功能号、功能 教师教师: : 1.1. 图片及实物展示特殊二极管图片及实物展示特殊二极管 2.2. 多媒体介绍相应符号多媒体介绍相应符号3.3. 用典型应用电路说明其功能用典型应用电路说明其功能 学生:学生: 1. 实物识读特殊二极管实物识读特殊二极管 2. 画出相应电子符号画出相应电子符号20分钟分钟作业布置1、简述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2、 作出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并简要说明每段的意义 教学后记(半导体二极管的测试)教学设计模块名称 二极管的测试 模块课时 2模块描述 半导体工业是电子工业的基础,二极管是一种最基本、最简单的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的各个方面,要求每位同学能够利用万用表测试半导体的极性、好坏用万用表测试半导体的极性、好坏。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在电子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与应用电子技术的行业专家、本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骨干教师一起,通过对毕业生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知识、技能重组课程内容,以实际电子线路为载体,后续课程的应用案例、企业真实电子产品的电路分析与制作为教学项目,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充分体现能力递进,从简单到复杂、从功能简单的电路焊接到综合电子电路板的分析与焊接,由11个学习项目组成。
以任务为驱动、行动为导向,按理实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实施,最终培养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