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病)肢体骨肉瘤临床路径护理明细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1
目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路径表单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临床路径表单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表单胸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表单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表单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表单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路径表单髋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表单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肱骨髁骨折临床路径表单尺骨鹰嘴骨折临床路径表单尺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股骨头坏死临床路径表单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表单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股骨下端骨肉瘤临床路径建议表单股骨髁骨折临床路径表单髌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膝内翻胫骨高位截骨临床路径表单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表单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表单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表单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表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ICD-10:)行侧凸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ICD-9-CM-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ICD-10:)行脊柱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ICD-9-CM-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10:↑*)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固定术(ICD-9-CM-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5天胸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胸椎管狭窄症(ICD-10:)行后路椎管后壁切除术/后路椎管后壁切除内固定融合术/后路环形减压内固定融合术(ICD-9-CM-3: )。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 /↑ */)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椎间盘置换术(ICD-9-CM-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ICD-10:)行椎管减压或加用内固定、植骨融合(ICD-9-CM-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或髋关节高位脱位(ICD-10:)行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髋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髋关节骨关节炎(ICD-10:M16)行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肱骨干骨折(ICD-10:)行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肱骨髁骨折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肱骨髁骨折(ICD-10:)行肱骨髁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尺骨鹰嘴骨折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闭合性尺骨鹰嘴骨折(ICD-10:)行尺骨鹰嘴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尺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闭合性尺桡骨干骨折(ICD-10:)行尺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股骨头坏死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股骨头坏死(ICD-10:)行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行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全髋;半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股骨干骨折(ICD10:)行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6天股骨下端骨肉瘤临床路径建议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股骨下端骨肉瘤(ICD-10:C40.2 M9180/3)行肿瘤瘤段截除,肿瘤型膝关节置换术(ICD-9-CM-3: 伴)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上级医师查房初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住院医师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上级医师查房等病历书写完善术前检查及医嘱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继续完成术前化验检查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评估和决定手术方案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向患者及/或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输血同意书、委托书(患者本人不能签字时)、自费用品协议书麻醉医师查房并与患者及/或家属交待麻醉注意事项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完成各项术前准备长期医嘱:骨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饮食临时医嘱: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传染性疾病筛查胸片、心电图股骨下段正侧位片根据患者病情选择:CT/MRI/ECT 长期医嘱:骨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饮食患者既往内科基础疾病用药临时医嘱:根据会诊科室要求安排检查和化验单镇痛等对症处理长期医嘱:同前临时医嘱:术前医嘱:准备明日在◎椎管内麻醉◎全麻下行肿瘤瘤段截除,肿瘤型膝关节置换术术前禁食水术前用抗菌药物皮试术前留置导尿管术区备皮术前灌肠(全麻)配血其他特殊医嘱介绍病房环境、设施设备入院护理评估防止皮肤压疮护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防止皮肤压疮护理心理和生活护理做好备皮等术前准备提醒患者术前禁食水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向患者及/或家属交代手术过程概况及术后注意事项术者完成手术记录完成术后病程上级医师查房麻醉医师查房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并做相应处理上级医师查房完成常规病程记录观察伤口、引流量、体温、生命体征情况等并作出相应处理。
骨肉瘤病人护理措施引言骨肉瘤是一种罕见但恶性的骨肿瘤,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
这种病痛苦和破坏性极大,给患者和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护理骨肉瘤病人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同时还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和社会支持。
本文主要介绍骨肉瘤病人的护理措施,包括病人的评估、疼痛管理、管路护理、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等方面。
病人评估对于骨肉瘤病人的护理,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估病人的疾病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包括病灶的位置和大小、有无远处转移等。
此外,还要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包括身高、体重、体温、心率、呼吸等指标。
同时,还要了解病人的疼痛程度、活动能力、精神状态等。
这些评估结果将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疼痛管理骨肉瘤病人常伴有剧烈的疼痛,因此疼痛管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根据病人的疼痛评估结果制定适合其疼痛程度的疼痛管理方案。
可以采用镇痛药物(如止痛片、可待因等)来缓解疼痛。
同时,可以考虑物理疗法,如热敷、按摩等。
此外,心理支持和娱乐活动也有助于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减轻疼痛感。
管路护理骨肉瘤病人常常需要留置各种管路,包括静脉导管、胃管等。
对于这些管路的护理要认真细致。
首先,需要定期检查导管的位置和通畅程度,避免导管的脱落或堵塞。
同时,要定期更换管路贴敷料,防止感染发生。
在进行管路护理时,要注意洗手和戴手套,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营养支持骨肉瘤病人由于疾病的影响常常出现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等情况,因此需要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护理人员要定期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可以通过提供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来增加病人的营养摄入。
此外,还可以考虑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心理支持骨肉瘤病人常常面临着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因此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要与病人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教育来增加病人对疾病的了解,减少焦虑和恐惧感。
同时,可以推荐病人参加心理咨询或支持小组,帮助他们排解负面情绪和建立积极的心态。
肢体骨肉瘤保肢术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肢体骨肉瘤保肢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肢体骨肉瘤,且拟行保肢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NCCN骨肿瘤指南(2015)》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骨肉瘤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经典型骨肉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2)等。
1.症状:疼痛,局部肿胀。
2.体征:可有患处皮温升高、浅静脉怒张、压痛、包块,有些出现关节活动受限。
3.X线片:骨质破坏,骨膜反应,不规则新生骨。
4.CT和MRI:可清晰显示骨皮质破坏情况和髓腔内肿瘤浸润范围。
5.ECT(全身骨扫描):病变部位核素异常浓聚。
6.穿刺活检病理确诊。
7.实验室检查:可以有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升高。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肢体骨肉瘤。
2.具有保肢手术指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为10-14日。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发病部位X线检查,发病部位CT平扫+强化,发病部位MRI平扫+增强,胸部CT平扫,ECT(全身骨扫描),碱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2)病理检查,必要时行免疫组化(骨组织脱钙及免疫组化检查,可延长临床路径住院时间);(3)心电图;(4)血常规、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病情,行必要时行心、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PET-CT检查、血管造影、血管超声等检查。
(六)选择保肢术方案。
根据《NCCN骨肿瘤指南(2015)》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骨肉瘤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经典型骨肉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2)等指南,结合病人分期、分型、疾病阶段、患者要求等决定手术方案,如定制或组配假体置换、异体骨移植、瘤骨灭活回植等。
骨肉瘤切除手术临床路径表单(2011年版)概述本文档是针对骨肉瘤切除手术的临床路径表单,制定于2011年,旨在指导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 完善病历记录和相关检测结果,确认手术适应症。
- 提供必要的术前准备说明,包括禁食禁饮等。
- 确保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术前准备- 配置手术所需器械、设备和药品。
- 进行术前标记,确定手术切口位置。
- 准备术前抗生素和其他必要的药物。
3. 麻醉- 由麻醉科医生负责评估患者的麻醉方法和麻醉风险。
- 根据麻醉方案进行合理的麻醉操作。
4. 切除手术- 按照手术预定方案进行皮肤切口。
- 完善切口扩展,并逐层解剖。
- 移除骨肉瘤组织,确保彻底切除。
- 根据需要进行相关组织或骨骼修复。
5. 术后处理- 警惕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 配置术后所需的引流管、拆线器等器械。
-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术后护理计划。
6. 术后随访- 定期进行术后随访,评估患者康复情况。
- 监测患者骨肉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注意事项- 手术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感染风险。
- 术前准备和麻醉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调整。
- 手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出现的异常情况。
- 术后护理应包括伤口处理、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面。
- 术后随访应重点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康复效果。
请注意,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结合医生的指导进行操作,并根据最新的临床指南进行相应调整。
骨肉瘤护理有哪些骨肉瘤术前护理协助病人进行X线、血管造影、扫描及试验室检查,以及穿刺或切开取肿瘤活组织进行诊断性检查。
评估病人疼痛情况,适当应用镇静止痛剂,尽量不用吗啡、哌替啶(度冷丁)类镇静止痛剂,以防成瘾。
卧木板床休息,适当下床活动,不能行走的病人,可用轮椅推其适当户外活动。
下床活动时注意患肢不要负重,以免骨组织破坏严重,发生病理性骨折。
不能下床活动者,要帮其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了解评估病人心理与躯体的健康状况,有无焦虑、害怕、贫血、消瘦、食欲减退、恶液质等现象。
给予病人心理支持,消除紧张、害怕、焦虑情绪。
合理调节饮食,供给病人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可口饮食,必要时可静脉补充能量,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争取及早行手术治疗。
术前3~5天采用大剂量顺铂-阿霉素-MTX方案,行肢体动脉区域灌注化疗时。
要注意保护好血管及动脉内导管,保持输液通畅,严防血管栓塞。
化疗药物要现用现配,避免稀释浓度过高和注射时药物外渗,控制调节好输液速度,保证输入液体在规定时间内滴入。
鼓励病人多饮水,严格记录出入量,监测体液平衡,密切观察尿量、尿色、尿比重及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如厌食、恶心、呕吐、口腔炎、皮疹、脱发等,并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严密观察动脉内导管有无脱出,输液通道各接口处有无漏液及松动,以及患肢远端的血运、感觉、运动有无异常。
化疗完毕拔出导管后,局部应加压包扎或沙袋压迫穿刺部位,并严密观察,严防出血。
手术前1日与手术日病人及物品准备同颈椎病术前准备。
骨肉瘤围手术期护理骨肉瘤也称成骨肿瘤,是骨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特征是肿瘤细胞直接形成肿瘤骨样组织和肿瘤骨组织。
骨肉瘤在各年龄组中均有出现,但大多数发生在10-25岁。
骨肉瘤最常见于长管状骨干骺端如股骨下段和胫骨上端。
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或肿块,关节活动受限,肢体近端淋巴结可肿大,全身症状如消瘦、贫血、乏力、食欲减退等。
常见的并发症有病理性骨折、肺转移。
本病属于中医“石痈”、“骨瘤”的范畴。
肢体骨肉瘤临床路径一、肢体骨肉瘤临床路径标准(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肢体骨肉瘤(ICD-10:C40 )。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陈孝平,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骨与软组织肿瘤学》(徐万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病史:局部疼痛和/或软组织肿块。
2.体征:可有患处皮温升高、浅静脉怒张、压痛、包块,有的出现相邻关节活动受限。
3.X线片:肢体骨破坏、边界不清、溶骨或有成骨,常有软组织包块,可见Codman三角、日光射线征,有的出现病理性骨折。
4.CT和MRI:清晰显示骨皮质破坏情况和髓腔内肿瘤浸润范围,胸部CT早期发现有无肺转移。
5.ECT(全身骨扫描):病灶处核素异常浓聚,同时排除多发骨肉瘤的可能。
6.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
7.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陈孝平,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骨与软组织肿瘤学》(徐万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手术:应该行肿瘤广泛切除术。
包括保肢和截肢。
2.化疗:常用药物有顺铂、阿霉素、异环磷酰胺、大剂量甲氨蝶呤。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肢体骨肉瘤疾病编码(ICD-10:C40)。
2. 应该排除多发骨肉瘤和有肺转移的骨肉瘤。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型、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4)局部X线片、增强CT或MRI。
(5)胸部X线片或胸部CT、ECT。
(6)穿刺活检。
(六)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采用单药序贯治疗,每2~3周为一个周期,共4个周期。
骨肿瘤病人的护理学习目标1.了解骨肉瘤、骨巨细胞瘤、骨软骨瘤的X线表现。
2.了解骨肿瘤的外科分期。
3.熟悉骨肉瘤、骨软骨瘤和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4.熟悉骨肉瘤的处理原则。
5.掌握骨肉瘤病人的护理措施。
导学案例病人,男,12岁,因左膝关节疼痛4周,加重伴肿胀1周入院。
病人4周前跑步后感左膝关节疼痛,3天后疼痛消失。
1周前踢足球后又感左膝部疼痛并较前加重,自行外涂扶他林软膏后疼痛减轻。
近1周来感左膝部持续疼痛加重,夜间尤甚,并且发现左膝外侧肿胀,压之疼痛加重。
发病以来,精神欠佳,睡眠差,食欲正常,体重下降3 kg。
体格检查:左大腿下端外侧可触及3cm包块,基底界限不清,压痛明显,局部皮温高,无静脉曲张;左膝关节活动受限。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Hb130g/L,WBC 8.5×109/L;左膝关节X线示左股骨远端溶骨性破坏,在骨破坏区可见密度增高的针状新生骨,与骨皮质垂直排列,肿块近端有三角形骨膜反应;穿刺活检病理报告显示成骨骨肉瘤。
问题:1.病人评估内容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2.病人术前应用大剂量氨甲蝶呤+多柔比星+顺铂霉素进行化疗2周,现即将实施骨肉瘤根治性切除手术,围术期主要的护理诊断/问题有哪些?3.针对病人的护理诊断/问题,如何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一、概述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各种骨组织成分的肿瘤,以及由其他脏器恶性肿瘤转移到骨骼的肿瘤统称为骨肿瘤。
骨肿瘤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来自骨及其附属组织,后者是由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或淋巴液转移而来。
原发性骨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2%~3%,以良性肿瘤多见。
良性骨肿瘤中骨软骨瘤发病率最高,恶性骨肿瘤中骨肉瘤发病率最高。
骨肿瘤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骨肿瘤的发生具有年龄和部位的特点,如骨肉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骨巨细胞瘤多见于成人,而骨髓瘤多见于老年人。
解剖部位对肿瘤的发生也有意义,许多肿瘤生长于长骨的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而骨骺则很少发生。
甘肃医药2020年39卷第6期Gansu Medical Journal ,2020,Vol.39,No.6临床路径管理是指针对一个病种,制定出医院内医务人员必须遵循的诊疗模式,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依照该模式接受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医疗服务。
而护理质量是衡量护理服务效果的主要因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对护理工作的实施效果、满意程度进行衡量和评分,随着我国国民素质不断提升,患者在就诊前往往会对自身疾病进行一定的观察和了解,在接受护理服务时,也会对舒适度、安全性等质量指标进行要求,这对各级医疗机构的护理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1]。
本文对骨肉瘤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8例骨肉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
观察组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47.61±8.34)岁,病程12~35天,平均(28.64±5.37)天。
对照组年龄18~56岁,平均(47.64±8.22)岁,病程15~34天,平均(29.36±5.78)天。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①癌症晚期、重要器官衰竭、精神类疾病患者;②未成年患者;③未了解实验内容患者;④患有其他疾病;⑤有其他位置肿瘤转移。
1.3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心理干预、常规病情询问、饮食与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管理,内容包括:(1)护理管理工作宣传,主要针对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护理管理的重要性,尤其对宫颈癌患者的护理,应提高护理人员管理意识,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日常工作和考评;(2)护理流程规范化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实施签名责任制,将患者的日常护理内容制成护理卡,在护理工作完成后勾选和签字,在对工作内容负责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宫颈癌患者需要根据疾病情况通过手术和辅助放化疗方法治疗,针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在患者术后辅助放化疗期间,对患者的放化疗治疗进行护理,并对放化疗不良反应及进行严密的观察,尽量改善和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疼痛;(3)加强病房巡视,在现有病房巡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积极解答患者的问题,对患者进行潜移默化的健康知识教育,部分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不了解,选择主动离院,耽误病情与治疗,此时应及时告知患者相关知识,委婉告知患者病情,如患者出现主动离院倾向,提高病房巡视频率,共组内容细化,使巡视工作落到实处;(4)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管理:患者在院治疗期间,除自身产生不适、焦虑,患者家属也出现情绪、心理波动,应在日常护理当中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减少家属负面情绪对患者治疗的影响,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骨肉瘤患者护理中临床路径管理应用的效果分析王星星发布时间:2023-06-20T02:27:24.77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5期作者:王星星[导读]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管理在骨肉瘤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路径管理在骨肉瘤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次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骨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对比组间患者护理前、护理后3d、7d、14d的疼痛情况。
结果护理前组间患者疼痛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患者疼痛程度明显降低,且随着护理时长的增加患者疼痛评分逐渐降低,观察组患者效果更为显著(P<0.05)。
结论临床路径管理在骨肉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在骨肉瘤患者临床护理中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肉瘤;临床路径管理;应用效果引言:骨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骨骼中的肌肉、骨骼或软骨[1]。
该疾病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但由于骨肉瘤的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率相对较低。
因此,临床路径管理在骨肉瘤患者的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临床路径是指在特定临床情况下,基于病人的疾病特点,通过制定具体的诊疗方案和护理措施,来规范化、标准化病人的治疗过程,提高疗效的一种管理模式。
在骨肉瘤患者的治疗中,制定合理的临床路径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协同工作,提高治疗的效率,降低治疗成本,并且可以减少治疗过程中的误诊、漏诊等问题。
同时,还能更好地了解治疗过程中的预期结果和时间进度,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和配合度,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对此,本研究特选取我院2021年11月至次年11月收治的骨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路径管理在骨肉瘤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1月至次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骨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骨样骨瘤临床路径(2017年版)一、骨样骨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胫骨近端骨样骨瘤(ICD-10 M919100)行病灶穿刺射频消融、植骨术(二)诊断依据。
1.病史:患病部位疼痛明显。
2.体格检查:一般没有明显体征。
3.辅助检查:患肢平片、CT、MRI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骨样骨瘤(ICD-10M919100)。
2.全身情况允许手术。
3.排除多发病变、可疑恶变、病变范围过大、切除后对骨强度有明显影响病例。
4.首选病灶穿刺射频消融、植骨术。
(四)标准住院日≤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血沉;(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患肢CT、MRI、患肢动静脉血管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肺功能、血气分析、全身骨显像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患者影像学显示病变范围,选用病灶穿刺射频消融、植骨术。
患肢骨皮质缺损范围较小,对骨强度降低作用不明显,骨折风险低。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
为入院后第1-2天。
1.麻醉方式选择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胫骨近端病灶穿刺射频消融、植骨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生素。
(九)术后恢复。
1.大约三天;2.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X光片。
3.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生化、凝血、血管彩超。
4.术后首选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5.术后24小时开始预防应用抗凝药物。
6.术后即刻开始应用镇痛治疗。
7.其他药物:消肿,促进骨愈合,神经营养药物。
8.逐步行下肢功能锻炼。
(十)出院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