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左主干严重病变合并冠脉三支病变的介入治疗_唐良秋
- 格式:pdf
- 大小:96.00 KB
- 文档页数:1
冠脉三支病变治疗方法
冠脉三支病变指的是冠状动脉的主干和其它两个支路同时发生狭窄或闭塞。
治疗冠脉三支病变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冠脉血管成形术(PCI):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内放置支架来扩张狭窄部位,恢复血液流通。
2.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将体内的其他血管(如胸动脉或肱动脉)连接到冠状动脉上,以避过狭窄或闭塞的部位,恢复血液流通。
3.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脂药物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维持心脏功能、控制血脂水平等。
4. 心脏再血流重建治疗:通过移植心脏或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恢复冠状动脉的正常血液供给。
治疗冠脉三支病变的选择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包括病变的程度、症状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与患者共同决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左主干加三支病变急诊PCI后CABG 1例作者:王松涛窦克非张彬常瑜李献良梁磊姜先雁崔美平蒋文彬张慧路长鸿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30期[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是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处理困难。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常表现为多支血管病变,但对于这类患者最佳的血运重建方案仍不明确,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及早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治疗的关键。
多数情况下,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两种血运重建方案的安全复合终点相似,每例患者具体实施何种方案,既要参考患者的意愿,又要考虑手术的安全性以及近期和远期疗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关键词] 冠状动脉;左主干;三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c)-0029-03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指由心室泵功能损害而导致的休克综合征。
由于心排血功能衰竭,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心排血量,导致血压下降,重要脏器和组织供血不足,引起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1-2]。
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当发生AMI时,大面积具有收缩功能的心肌坏死,引起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心排血功能显著减低从而导致CS[3-4]。
现就本院近期1例AMI合并CS患者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治疗,后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病例作一汇报。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9岁,因“发作性胸痛5年,加重伴晕厥4 h”入院。
患者5年前出现活动时胸痛,持续数分钟休息可缓解。
未进行正规诊治。
4 h前下棋过程中突发剧烈胸痛伴大汗,随即晕厥。
2 min意识恢复但胸痛不缓解,急诊收入本院。
无保护左主干介入治疗进展(全文)左主干是左冠状动脉分支的起始部位,提供心脏的70%血液供应,一旦左主干出现狭窄或堵塞造成缺血或血流阻断时,会影响大部分心肌动脉血供,就很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心室颤动、心脏骤停、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临床预后差。
左主干狭窄是指血管病变侵犯了左主干冠脉管腔的50%以上。
更为糟糕的是,大约80%的左主干病变都并发多支冠脉病变。
无保护左主干(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UPLMCA)病变指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50%,且前降支或回旋支不存在通畅的桥血管或者无自身右向左良好的侧支循环。
很长一段时间,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一直被列为冠脉介入治疗的禁区,只有外科搭桥适应症。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及药物涂层支架的不断改进,冠脉介入治疗逐渐在左主干病变的治疗中占据一席之地。
目前认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主要血运重建治疗方法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
本文就临床决策时选择何种血运重建策略的相关临床证据及指南推荐做一简要的回顾和梳理。
一、左主干病变PCI 的临床证据最早于2001年,Buszman 等开展了第一个比较PCI与CABG治疗左主干病变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在术后1个月、1 年及10年的随访结果显示,PCI 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CAB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然而,因其实验设计、样本量、支架种类选择及入选人群特征等原因,该研究的证据强度有限,但也开启了PCI治疗UPLCA病变研究的篇章。
近10余年随着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的广泛使用,并且已经逐步替代了裸金属支架,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使得PCI技术更有可能在部分UPLMCA患者中作为合理的替代方案。
介入治疗在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治疗中的应用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高龄冠心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加,而且很多高龄冠心病患者同时合并糖尿病。
研究表明,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疾病风险较高,治疗难度也相对较大。
介入治疗在这一人群中的应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介入治疗方法、效果、并发症等方面探讨介入治疗在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治疗中的应用。
高龄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冠脉治疗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
这一类患者往往伴有多重合并症,身体状况较差,手术风险较大。
由于年龄增长和糖尿病的影响,这些患者血管壁硬化程度较重、血管病变复杂,给介入治疗带来了挑战。
而且,高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对介入治疗的耐受性较差,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
介入治疗在这类患者中的应用需要谨慎权衡利弊,精细化操作,以及术后的严密监测。
对于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疾病,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以及介入治疗。
而介入治疗是一种针对冠脉狭窄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一些严重狭窄或闭塞的病变,包括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
在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介入治疗的应用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这类患者手术风险较高,而且对介入治疗的耐受性较差。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介入治疗方法的不断成熟,介入治疗在这一人群中的应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大。
介入治疗对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介入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并且有助于恢复冠脉血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介入治疗还可以减少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风险,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尽管介入治疗对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风险较大,但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介入治疗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
对于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如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介入治疗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和血管再狭窄,需要进行二次手术。
左主干病变治疗策略与技巧(全文)一、左主干病变流行病学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约占冠状动脉造影的3%-5%。
由于左主干提供左心室70%的血供,因此较一般冠状动脉病变风险更高,预后更差,药物治疗远期疗效差,病死率高。
左主干病变引起心肌缺血的范围大,表现为心绞痛发作的时间长,程度较重,静息心绞痛发生率高,并可能出现血压降低、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
如无保护左主干血流被阻断,易出现严重的心肌缺血并发症,如心室颤动、心脏骤停或心源性休克。
二、左主干治疗策略的变迁左主干病变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酯类、B-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等,减少血栓形成,减少心肌耗氧和增加冠状动脉灌注,但即便使用最佳联合药物且较大剂量,临床效果仍不理想。
CABG是治疗左主干病变的主要方法,但创伤大,恢复慢,手术病死率约为3.5%,部分患者不能接受。
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既往存有争议,左主干病变曾是单纯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的禁忌证。
由于左主干病变常合并其他冠状动脉分支病变,患者心功能也较差,病死率较高;球囊扩张时需暂时阻断左主干血流,导致大面积心肌缺血和心功能恶化,患者可能出现猝死;PTCA术后一旦出现内膜撕裂或支架内血栓,可导致患者猝死。
然而,随着药物洗脱支架(DES)及新药物、新技术的出现,左主干病变早已不是PCI的禁忌证,2010年ESC指南将低危左主干病变列为PCI IIa类适应证,随后在2012年AHA指南中也将低中危左主干病变列为介入治疗IIa类适应证。
多项大型临床研究如Syntax研究等发现,低危患者(Syntax评分<22)PCI治疗组死亡、脑血管事件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死亡、急性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均低于CABG组,但靶血管重建率高于CABG组,对于中危组(Syntax评分23~32)与低危组结果相似。
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掌握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策略、器械选择和操作技巧。
1.了解对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不同治疗策略的评价;2.掌握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3.熟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器械选择和操作技巧。
一、左主干病变定义及特点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约占CAG病例的3%~5%,一般认为左主干狭窄>50%,需行血管重建。
左主干病变包含左主干开口、体部和末端三个部位。
并分为有保护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两种亚型。
有保护左主干是指存在以前经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搭至左冠脉一支或多支主要分支的通畅血管桥或自身右向左的良好侧支循环。
无保护左主干指不存在上述的移植血管桥和自身的侧支循环。
二者所采取的治疗原则截然不同。
由于左主干提供左心室70%的血供,如无保护左主干血流被阻断,后果严重,易出现严重的心肌缺血并发症,如室颤、心脏骤停或心源性休克;主干开口病变斑块多延续至主动脉壁,富含弹性纤维,具备所有开口病变的特点;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即三分叉(左主干、前降文及回旋支)病变,具备所有分叉病变的特点;此外,左主干病变具有血管腔径较大、病变长度较短及较少扭曲的特征。
二、左主干病变治疗方式的选择外科治疗一直被认为是左主干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
球囊扩张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手术中和3年的死亡率很高,不推荐使用。
BMS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冠状动脉弹性回缩和血管急性闭塞的问题,使即刻手术成功率大幅提高,但是再狭窄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
在DES 时代,PCI的结果和风险得到改善,DES可以明显减少再狭窄的发生率,有关试验显示左主干PCI具有与外科治疗相当的近、中期甚至远期疗效。
在我国有经验的中心,无保护左主干PCI同样具有较好的操作成功率及近、中期疗效。
最近公布的SYNTAX研究中约30%的患者为左主干病变,是目前关于支架置入治疗左主干病变最大的随机对照研究。
一年随访结果发现,紫杉醇洗脱支架(TAXUS支架)治疗左主干病变的MACCE发生率与CABG组相当(15.8% vs13.7%, P>0.05),且孤立左主干及合并单支病变者,支架置入组MACCE发生率稍低于CABG组(7.5%vs 13.2%)。
冠状动脉左主干远端病变介入治疗的预后因素张颖;谷国强;崔炜【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3(28)12【摘要】在有经验的介入中心,左主干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相对安全的。
但是由于左主干PCI相对于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来说面临更高的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所以其有效性遭到一定的质疑。
虽然药物洗脱支架的引入带来了扭转局面的希望,但大规模试验结果令人失望。
【总页数】3页(P1425-1427)【作者】张颖;谷国强;崔炜【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老年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一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一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左主干严重狭窄致二次急性心肌梗死伴右冠状动脉-主动脉口完全闭塞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例 [J], 高好考;李成祥2.无保护左主干末端病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远期效果评价 [J], 包哈申;张英川;吕昀;柳景华;赵东晖;汪国忠;李果;黄方炯;王盛宇;谢进生3.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代孤立性左主干狭窄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J],周靖;戴允浪4.在药物洗脱支架时代使用单支血管与分叉支架置入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远端病变的比较:对RESEARCH(鹿特丹心脏病医院雷帕霉素洗脱支架评估)和T-SEARCH(鹿特丹心脏病变医院紫杉醇洗脱支架评估)注册研究的临床和血管造影认识 [J], Valgimigli M.;Malagutti P.;Rodriguez Granillo G.A.;P.W.Serruys;马超5.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J], 梁国泉;罗剑静;廖广婧;杨澄;翟永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冠心病三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孙艺勇;王勇;刘晓飞;林爱庆;李宪伦;曾玉杰;彭文华;郑金刚;柯元南【期刊名称】《中日友好医院学报》【年(卷),期】2009(023)004【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三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置人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2003年10月~2007年10月间5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三支病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男38例、女19例,年龄41~79岁,平均62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糖尿病史2~12年,其中胰岛素治疗26例,采用常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结果:全部患者支架置入成功,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57例患者共治疗193处病变,置入药物洗脱支架277枚.1例(1.8%)患者术后d4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41例(71.9%)患者术后6个月行冠脉造影,3例(7.3%)患者支架内再狭窄,选择外科搭桥治疗.随访12个月.无死亡、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三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好,远期疗效有待证实.【总页数】3页(P220-222)【作者】孙艺勇;王勇;刘晓飞;林爱庆;李宪伦;曾玉杰;彭文华;郑金刚;柯元南【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中医院,内科,山东烟台,264100;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29;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中医院,内科,山东烟台,264100;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2【相关文献】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和裸金属支架2年临床观察 [J], 窦克非;秦学文;吴永健;李建军;乔树宾;陈纪林;高润霖;陈在嘉;邱洪;吴元;杨跃进;徐波;胡奉环;陈珏;刘海波;姚民2.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冠心病三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J], 焦晓会;吴斌3.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J], 仲宝华;李婉君;张海杰4.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J], 陈新华; 林显营5.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J], 蔡忠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左主干及三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对比研究杨文钢;薛松;徐根兴;连锋;黄日太【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年(卷),期】2015(013)012【摘要】目的总结比较冠心病(左主干和三支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者OPCAB)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分析我院2009年9月到2012年9月期间行PCI或者CABG的左主干及三支病变患者,比较分析在住院期间、出院后12个月出现的终末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和再次介入等.结果共有1292例患者被纳入,分成PCI组626例,CABG组666例.随访12个月,90%的PCI和97%的CABG患者纳入.随访期间,PCI组死亡40例,CABG组死亡36例;心肌梗死PCI组36例,CABG组4例;再发心绞痛PCI组168例,CABG组18例;再干预PCI组134例,CABG组6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CABG患者较PCI患者低(P<0.05).结论对三支和(或)左主干病变,CABG在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上优于PCI;但还需要更长期的随访研究.【总页数】4页(P1139-1142)【作者】杨文钢;薛松;徐根兴;连锋;黄日太【作者单位】200127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200127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200127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200127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200127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2【相关文献】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对NSTE-ACS患者左主干或三支病变的预测价值 [J], 徐宣;刘少忠;方中2.QRS波宽度对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主干或三支病变的预测作用 [J], 朱春甲;朱红涛;晋从海;熊恩来;汪坤;支晓明;吴方斌;赵永燕;汪杰;杨茹3.急性心肌梗死左主干加三支病变急诊PCI后CABG 1例 [J], 王松涛;张慧;路长鸿;窦克非;张彬;常瑜;李献良;梁磊;姜先雁;崔美平;蒋文彬4.二维纵向应变对室壁运动正常患者冠状动脉左主干和三支病变的预测价值 [J],陈银花;陈勇;马勇;袁静;于海迪;杨菲5.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冠心病左主干三支病变合并降主动脉穿通性溃疡1例 [J], 孙定策;孙仕斌;万志坤;赵永成;薛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
唐良秋;徐新;马绍椿
【期刊名称】《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年(卷),期】2004(4)2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 :收集 1 997年 1 2月~ 2 0 0 3年 1 2月我院行PCI的患者 6 0 0例 ,将其中出现并发症的 2 6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 ,并比较前2 0 0例与后 4 0 0例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无再流 3例 ,急性血栓 1例 ,球囊破裂 2例 ,边支闭塞 2例 ,冠脉穿孔 1例 ,室颤 2例 ,假性动脉瘤 1例 ,急性肾衰 1例 ,亚急性败血症 1例 ,右冠脉口损伤1例。
结论 :重视术前预防 ,术中规范操作 ,术后严密监测 ,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 ,可将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度。
【总页数】4页(P72-75)
【关键词】PCI并发症
【作者】唐良秋;徐新;马绍椿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2;R651
【相关文献】
1.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防治策略 [J], 张奇
2.冠状动脉造影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临床分析及处理 [J],
黄晏;张锦;李俨
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血管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J], 郑姝文
4.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J], 韦东升
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相关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分析 [J], 李念;吕学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