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地理: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934.42 KB
- 文档页数:11
【考点精讲】
活动:
根据下图所示的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比较各区域城市化推进动力的差异。
点拨:在教材所列举的几种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云南德宏是因为边贸发展而促进了城市化外,大多数地区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推进城市化。
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建国后伴随着我国重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工业体系的完善而逐步推进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些老工业基地的逐步衰退,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也遇到很多新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区域发展的三种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
每种模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都有自己的特点。
【典例精析】
例题1(江苏卷)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的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 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 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 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一、自然环境1. 位置与范围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本地区的咽喉,载重通过能力25万吨中南半岛:有6个国家,沿海国——缅、泰、柬、越、马,老挝是唯一内陆国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群岛(我国习惯称南洋群岛),6个国家和地区,印尼在东南亚面积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首都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城市,东帝汶2002年5月独立印尼、菲律宾、文莱、新加坡、东帝汶、马来西亚2. 地形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是我国西南—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向南的自然延伸,与我国西南地区的山水相连),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式。
上游河段落差大,切割成“V”形谷,水利资源丰富;中下游地区多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湄公河平原(东南亚最大平原),红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伊洛瓦底江下游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
马来群岛: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
3.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为对流雨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分旱雨两季二、社会经济1. 人口稠密,华人众多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黄色人种为主,印尼人口最多,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岛上有其首都城市雅加达。
宗教:信仰佛教的居民很多,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为著名佛教建筑,泰国将佛教作为国教。
印尼、马来西亚把伊斯兰教作为国教,菲律宾居民多信仰天主教。
华人、华侨最集中分布区,原籍主要为广东、福建。
2. 主要农产和矿产农产:世界最大天然橡胶、油棕(马来西亚最多)、椰子、蕉麻产地(菲律宾最多)。
稻米为主要食粮(泰国出口最多)。
【考点精讲】一、自然地理1. 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形似一张弓,东京是搭箭的交点,似乎要射向太平洋2. 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3. 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为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4. 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5. 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6. 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7. 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8. 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二、社会经济三、主要城市首都东京,是超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科学城—筑波宇航中心—种子岛硅岛—九州岛思考: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是什么?日本是个经济大国,资源小国,这就决定了日本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来自国外,日本海沿岸海岸线平直,少优良港湾,太平洋沿岸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且科技先进,造船业发达,为工业分布在沿海地区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来看,日本的这种临海型布局方式,就是利用其优越的海洋运输条件,从海外运进高品位的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石油(主要来自中东)等工业原料。
工业产品主要销往国际市场(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从此日本就能节省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新兴工业的布局主要取决于人才、交通和环境因素,而传统工业地带一方面地价上涨,另一方面污染较为严重,故其新兴工业主要分布在北九州南部和本州的东北地区,依托现代化飞机场和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
【典例精析】例题1下图是日本工业分布图,读图回答(1)~(5)题。
【考点精讲】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西南侧,向东流经11个省、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
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居第三位。
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面积近20%,居我国各河之首。
长江年径流量近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在世界上仅次于亚马孙河、刚果河,居第三位。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所以长
【典例精析】
例题1 下图是“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省市区编号是2010年某项指标在全国的排名,该指标可能是( ) A. 面积
B. 人口
C. 城市化水平
D. 经济总量 (2)长江干流②河段的特征是( ) A. 水流平缓,河道弯曲 B. 水量丰富,流速急 C. 江水浑浊,泥沙多
D. 峡谷幽深,猿声啼
思路导航:第(1)题,对照四个选项和省区的排名,可知最符合的是人口排名。
第(2)题,②河段位于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河道弯曲。
答案:(1)B (2)A
※为2005年数据
(1)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
一、考点突破
1. 了解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2. 理解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和类型;
3. 了解旅游环境保护的主体和措施,树立“旅游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观念。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旅游开发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难点: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和类型。
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二、旅游环境容量
1. 含义: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
旅游环境容量有时也简称旅游容量,或称旅游承载能力。
2. 合理测算旅游环境容量的意义: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测算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3. 常用表示方法:游客流量(原因:旅游活动量与游客流量直接相关)
4. 分类:旅游环境容量分为旅游极限容量和旅游合理容量。
旅游极限容量是指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旅游活动量达到旅游极限容量称为饱和,极限容量关系到旅游景区是否能够持续发展;
旅游合理容量也叫旅游最适容量或旅游最佳容量,保证游客满意程度高,旅游环境处于最佳状态,合理容量关系到旅游者能否最舒适、最满意。
5. 旅游活动的规模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的关系: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如果旅游活动规模远低于环境承载量,则会因旅游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若旅游活动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则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
三、旅游环境保护
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措施的实施必须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前提。
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及实施。
高中地理拉丁美洲编稿老师常艳玲一校杨雪二校黄楠审核王艳会【考点精讲】1. 政区和自然环境⑴范围和国家: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有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
主要国家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等。
⑵北部南部多岛屿:北部有西印度群岛,古巴是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国,南端有最大火地岛和南美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
⑶地形北部:墨西哥高原西部:安第斯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多火山地震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均为世界之最⑷气候特征:湿热为主,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也有广大热带草原,干旱区面积较小,没有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区也较狭窄。
拉丁美洲的气候受地形影响显著分析这个问题应围绕两个要点:(1)气温与海拔的关系,随海拔增高,气温降低。
(2)山脉两侧降水量不同,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本区大陆西部的安第斯山脉,成为气流东西方向运行的屏障,对来自太平洋水汽的影响起了很大的限制作用。
安第斯山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干燥少雨。
安第斯山东侧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大西洋暖湿气流能够随信风深入大陆内部,直达安第斯山麓,使这一地区降水丰沛。
安第斯山的海拔较高,高山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注意: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的成因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又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和信风的控制,空气对流旺盛。
它的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沿海又有暖流经过,从东北、东南方向海上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并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
因此,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⑸河流巴拿马运河:中美地峡最窄处。
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马孙河:世界上流域面积广、水量最大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
⑹自然资源墨西哥和委内瑞拉近海地区的石油;墨西哥的银;巴西的铁(伊塔比拉铁矿);智利、秘鲁的铜;智利的硝石;牙买加的铝土;巴西高原河流的水力资源;秘鲁附近的渔场;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阿根廷的草原(牛肉出口世界第一);独特的哺乳动物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鸟类中的蜂鸟。
本讲讨论机车拐弯问题中的力和运动问题,首先要搞清拐弯问题中的力学问题,其次搞清实际的物理情景。
思考:铁轨和路面是水平的吗?
1. 火车拐弯中的动力学问题
(1)要想使轮缘与内外轨道间均无相互挤压,转弯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根据向心力公式r
v m
F 2
=向,火车受力如上图所示,支持力N 的水平分力(即G 与N 的合力)充当向心力,即r v m mg 2
tan =θ,可得θtan gr v =。
(2)当速度大于这一理想值时,轮缘与内轨还是外轨间有相互挤压?
当v
生向内的侧压力。
(3)当速度小于这一理想值时,轮缘与内轨还是外轨间有相互挤压?
当v
外侧压力。
(4)若火车车轮无边缘,火车转弯时速度过大或过小将发生以下两种情况:
①速度过大,即v离心运动。
②速度过小,即v向心运动。
2. 汽车转弯中的动力学问题
(1)高速公路上的汽车拐弯问题。
高中地理经纬网 编稿老师 赵丹一校 吕丽娟 二校 黄楠 审核 李征【考点精讲】1. 经线与纬线经线纬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球面上与地轴垂直的圆 特点形状 半圆,且都不平行,相交于极点 一个圆,且都平行 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纬度1°经线段长度=111km 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L =111千米×纬度的余弦值 相同点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季节2. 经度:国际上统一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从0°经线算起,向东属于东经(E ),越向东,经度值越大;以西属于西经(W ),越向西,经度值越大。
以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
经度立体概念为二面角,即某经线平面与0度经线所在平面组成的两个平面的夹角。
3. 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北半球向北极纬度增加,南半球向南极纬度增加。
以赤道、纬度30°、纬度60°和极点划分低、中、高纬度。
纬度立体概念为线面角,即地表某点和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4. 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经过两点的大圆(经过两点和地球球心)的劣弧的长度。
同一纬线上的两点最短的行进路径,一般是先向高纬度方向,再向低纬度方向。
5. 定向:东西方向依据劣弧(两地经度差小于180度之间)原则确定,南北方向依据两点纬度高低确定。
6. 定位:地球表面上任一点都对应一组确定的经纬度,故经纬度是区域定位的依据。
【典例精析】例题1 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甲地位于乙地的()A. 东南方B. 东北方C. 西南方D. 西北方思路导航:甲、乙两地方向的判断,关键在于两地经纬度的确定。
甲地位于东经25°与东经30°、南纬10°与南纬15°之间,乙地位于西经60°与西经70°、0°与南纬10°之间,故可判断甲位于乙地的东南方。
【考点精讲】1. 位置(1)经纬度位置:非洲全称为阿非利加州。
“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的意思。
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介于17ºW-51ºE之间),赤道横穿中部,绝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介于37ºN-35ºS之间)。
(2)海陆位置: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同欧洲相望。
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窄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见上图)。
2. 范围(1)组成:非洲大陆和周围岛屿(主要有马达加斯加岛和加那利群岛)组成,总面积30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二大洲。
(2)分区:按照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非洲常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北非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属于白色人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有“黑非洲”之称。
(3)主要国家:非洲是国家最多的大洲,共有54个国家(亚洲48个、欧洲44个、美洲35个、大洋洲14个)。
3. 地形:高原大陆(1)主要地形区:非洲素有“高原大陆”之称,高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主要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埃塞俄比亚高原海拔25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非洲的山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北部。
东南部主要是德拉肯斯山脉,西北部主要是阿特拉斯山脉。
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是非洲的最高峰。
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山顶有常年不化的积雪,赤首雪峰成为非洲著名的旅游景观。
(图)非洲东南部的高原海拔大部分为1000~1500米。
大陆的中部和北部地势较低,大部分在500米以下。
中部的刚果盆地原是面积广大的内陆湖,后来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泄而成陆地,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西起大西洋沿岸,东到红海之滨,面积77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沙漠。
(2)东非高原上有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
①范围:它南起赞比西河的河口,向北经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红海,一直延伸到死海和约旦河谷(图),裂谷长6000多公里,宽50~80公里。
【考点精讲】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移出区和产业移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提示:(1)经济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知识、人才密集,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高。
(2)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劳动力廉价、资源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差,第三产业比重低,第一、二产业比重大。
(3)一般来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典例精析】
例题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央视《经济半小时》2007年12月11日报道:曾经是中国对外开放桥头堡的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占了全国的四成,然而,记者最近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采访时却发现,当地一些加工制造业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材料二
注:表中为2004年数据,根据2005年《广东统计年鉴》统计
材料三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示意图。
材料四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