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地理高考试题考查知识点分布
- 格式:pdf
- 大小:82.94 KB
- 文档页数:2
地理高考卷面知识结构
高考地理卷面的知识结构涉及广泛,主要覆盖了地理学的各个领域和主题。
以下是一般来说可能出现在地理高考卷面的知识结构:
自然地理学:
地球的构造和运动:地球的层次结构、板块构造、地震、火山等地球运动现象。
地貌学:不同地形地貌的形成和特征,如山地、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气候与水文:气候要素、气候类型、气候变化;河流、湖泊、洪水、干旱等水文现象。
生物地理学:不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内容。
人文地理学:
人口与人口地理学:人口数量、分布、迁移、人口政策等。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城市化过程、城市问题等。
经济地理学: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资源分布、产业结构、经济活动的地域差异等。
文化地理学:不同文化地区的特征、传统文化、文化遗产、文化交流与融合等。
区域地理学:
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区域划分、自然资源分布等。
世界地理:不同洲际、不同国家地理位置、特征、地缘政治等。
地理方法与技术: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阅读、地图绘制、地图制作技术、GIS的应用等。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污染、资源消耗、生态系统退化等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策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
三年高考地理(广东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内外力作用一.选择题(共6小题)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
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
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0m/s之间。
图1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
图2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000m3/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
据此完成15~16题。
1.由图1可知,当流量从14278m3/s降至6888m3/s时,该河段()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2.根据图2,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A.河道来沙量减少B.河道的水位升高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
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
如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
据此完成3~4题。
3.第Ⅰ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D.滑坡、泥石流作用4.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A.淤积大于侵蚀B.侵蚀大于淤积C.侵蚀﹣淤积平衡D.持续不断侵蚀某中学学生在山西省太行山青龙峡景区研学活动中发现,这里是典型高山峡谷地貌,两岸岩壁直立,软硬岩层交互,陡壁下常有崩塌物堆积,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
如图是同学们绘制的岩体崩塌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11~12题。
5.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是因为()A.软岩受风化剥蚀更快B.硬岩的重力作用更大C.软岩抗侵蚀能力更强D.硬岩水土流失更严重6.同学们提出的以下预防崩塌危害措施中,不能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完成的是()A.岩土变形预警B.危险岩体清除C.气象水文预报D.游客行为监管二.解答题(共2小题)7.(2022•广东)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完备版)高考地理考点解析及分值分布一、考试概述:高考地理考试是全国性的考试科目之一,主要测试考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考点进行解析,并分析各考点的分值分布。
二、考点解析:1. 自然地理:考生应重点掌握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地球的构造、气候与气象、水文地貌、地震地质等。
这些考点通常都有较高的分值,占考试总分的50%以上。
2. 人文地理:此部分考点主要涉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交通与通信、资源与环境等。
考生需了解各个考点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实例,并能分析其影响和解决方案。
这些考点的分值在考试中占比较大。
3. 城市地理学:此部分考点主要涉及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城市规划、城市生活、城市问题等。
考生应了解城市的基本特点和城市规划的原则,能够分析城市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这些考点的分值在考试中通常占比较小,但也需掌握。
三、分值分布:根据往年高考地理试卷的分析,不同考点的分值分布如下:- 自然地理考点:占考试总分的60%- 人文地理考点:占考试总分的30%- 城市地理学考点:占考试总分的10%四、备考建议:为了在地理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备考策略:- 注重自然地理考点的研究,重点掌握相关知识点和实例分析;- 加强对人文地理考点的了解和分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城市地理学考点进行必要的了解,并熟悉城市规划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过合理的备考,考生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地理考试,取得理想的分数。
以上为(完备版)高考地理考点解析及分值分布,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导出日期:[当前日期]。
感悟安徽地理高考霍邱一中复习班地理备课组熊定富安徽地理高考独立命题已有三年,命题模式和命题思想臻于成熟。
本文就安徽近三年的地理高考试题考点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其特点,对2012年命题做初步预测,已期对2012年备考有所帮助。
一、近三年安徽高考考卷主要考点分布2011年2010年2009年必修一地图34(1)(2)34(1)33(1)宇宙中的地球29、30 29、30 27、28地球大气环境34(1)(2)23、24、32 29、30、31、32地球上的水26 27 29、30、31、32、34(1)地表形态的塑造25 25、3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33(2)必修二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33(1)33(2)25、26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24、34(3)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3(2)(3)33(1)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23、24可持续发展27 26、34(3)必修三28、31、32、33(3)28 23、33(3)选修五34(3)地质灾害34(2)气象灾害34(2)气象灾害二、2011安徽高考试题总体感受(1)继续注重主干知识的考察,学科特色明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发展45 25 30考查重点:区域经济发展与联系、自然地理事物运动规律(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地质作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人类生产活动(工业、农业、交通、商业、能源)、灾害及其预防(2)能力立意越来越突出,更加彰显探究理念知识考点覆盖面不全,但是能力目标考核却贯穿始终。
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地理问题并进行探究,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地理考查的重要目标,也是评价考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问题探究既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地理教科书的精华所在。
2011年安徽地理考卷对这一课改精神起引推作用。
(3)试题设计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4)关注生活地理,体现生活中的地理理念(5)注重乡土特色,实现完美整合三、2012年安徽高考命题趋势预测(一)、继续以图、表形式作载体传递信息(二)试题仍以能力立意为主,以情境为背景,设问的形式灵活 1.“立意”是试题确立的主题——新高考是在对所学知识全面理解的基础上的能力考查2.“情景”是针对立意所选择的背景材料——新课程及其高考都注重案例的价值3.“设问”是对所回答问题的具体规定——立意、情境的延伸,是对问题回答方向、内容、程度的限定。
三年高考地理(山东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域分异规律一.选择题(共6小题)如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
据此完成5~6题。
1.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由好到差依次为()A.草原Ⅱ、草原Ⅰ、草原ⅢB.草原Ⅱ、草原Ⅲ、草原ⅠC.草原Ⅲ、草原Ⅰ、草原ⅡD.草原Ⅲ、草原Ⅱ、草原Ⅰ2.平台到察尔森出现草原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东南季风B.局地环流C.山地坡度D.土壤肥力尼日利亚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是非洲仅存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
1991年,尼日利亚政府在热带雨林存量较大的地区建立了克罗斯河国家公园。
某机构利用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对1986年和2010年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如图)。
据此完成3~4小题。
3.与1986年相比,2010年克罗斯河国家公园范围内()A.分散林地和农场的面积缩小B.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C.热带雨林景观的完整性提高D.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4.图中国家公园内退化斑块的景观类型可能是()①灌丛草地②草甸沼泽③落叶阔叶林④常绿硬叶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
据此完成1~2题。
5.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壤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
完成下面小题。
6.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生长季较长B.有机物积累多C.土壤肥力高D.物种多样性高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地域分异规律(山东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如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
新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比例尺表示地图与实际地面的距离关系,地图符号和颜色用于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通过地图可以获取方向、比例、地形、气候等信息,需要掌握地图的基本符号和解读方法。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大气层的组成,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2. 水文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
3. 地貌学:地壳结构,板块构造理论,山脉、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的形成与特征。
4. 土壤与植被:土壤类型与分布,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植被分布的地理环境因素。
5. 环境与自然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对策,自然资源的分类、分布和可持续利用。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
2. 农业与工业:农业的分类与分布,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对环境的影响。
3. 交通运输与贸易: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与影响因素。
4. 文化与旅游:文化景观的地理特征,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
5. 区域发展与合作: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合作与全球化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本概念,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工作原理,定位技术在地理中的应用。
五、地理实践与案例分析1. 地理实践活动:地理实地考察的方法与技巧,地理实验的设计。
2. 地理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地理竞赛与研究:参与地理奥林匹克竞赛,进行地理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六、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1. 地理学的科学方法:观察、分类、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思维方法。
高考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
本文档将向您介绍高考地理科目中的必背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供您参考:
1. 地球与地图
- 地理坐标系:经度、纬度和地理格网
- 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
- 世界标准时间和中国标准时间
2. 中国地理
- 中国地理的位置:东经73°33′到135°05′、北纬3°51′到53°33′- 中国地理的形状:狭长且南北纵深大
- 中国的流域分布: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
3. 人口与城市
- 人口迁移和人口密度
- 城市化过程和城市规模
- 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城市发展问题
4. 农业与工业
- 中国的农业区划和农业发展
- 中国的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
- 农业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的关系
5. 交通与通信
- 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航运、铁路和航空
- 中国的交通分布和交通发展
- 通信方式:邮政、电信和互联网
6.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 能源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电
-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高考地理科目中的一些必背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祝您考试顺利!。
2015~2018年高考试题知识点分布知识点18171615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1卷(10)太阳视运
动轨迹;2卷(6)
时间换算
1卷(11)时间
换算;2卷
(5)日出方位、
昼长;3卷(10-
11)昼长、四季
1卷(6)经纬
线长度;2卷8
时间计算
大气1卷(11)气温;2
卷(7)气压带风带
分布;
1卷(9-10)气
温;2卷(5)
气象灾害;
2卷(6-8)气温
与气象灾害;
2卷(4-5)天气
系统
地质作用地形地貌1卷(6-8)流水地
貌;2卷(4)海岸
线的变迁;2卷(5)
(地形与交通方式
的选择);3卷(7)
流水堆积
2卷(9-11)1卷(7-9)流水
地貌(海岸线变
迁);2卷(9-
11)流水沉积
1卷(10-11)流
水沉积
水循环2卷(9-11)河流水
文特征(含沙量、
洪峰);3卷
(6、8)湖泊的形
成、水循环
1卷(6-8);2
卷水文特征;
3卷(7-9)河流
水位特征;
1卷(7-9)水文
特征(结冰);
2卷(9-11)水
文特征(结冰)
整体性与差异性1卷(9)地形与交
通;2卷(8)地理
环境整体性(过渡
地带—气候变化)
1卷(1)(3);
2卷(1-3)差异
性;1卷(1-3)
剪纸;
1卷(10-11)差
异性-垂直分异;
2卷(6-8)整体
性;3卷(10-
11)地理环境整
体性
人口1卷(4-5)
聚落3卷(3-5)城市体
系、新农村建设;3
卷聚落的形态、构
造与环境
1卷(2)城市
规划;2卷城市
交通与城市形态;
1卷(4-6)城市
空间结构;3卷
城市化进程;
1卷(1-3)城市
水文
农业2卷(6-8)2卷(1-2)新农
村建设
2卷(1-3)桑基
鱼塘
工业1卷(1-3)工业区
位;2卷(1-3)产
业转移;3卷(1-
2)传统手工业
1卷(1-2)工业
区位;2卷
(4)工业区位
1卷(1-3)工业
区位、产业转移;
2卷产业转移;
3卷工业区位、
产业转移
2卷(6-7)工业
区位与产业转移
交通1卷(4-5)交通站点
区域经济发
展1卷36(1)港口的
意义;2卷36(产
1卷36农业;2
卷农业
1卷36农业2卷36交通线
建设
业区位、产业集聚、产业发展)
流域37湿地2卷36河流与
白斑狗鱼
2卷36卷河流;
3卷河流-水文特
征、桥、旅游资
源开发
1卷36湖泊与
卤虫
资源开发1卷36(2)(3)
(4)矿产资源开发;
3卷36卤水资源开
发
2卷矿产资源开
发
3卷风力资源开
发
生态环境2卷(龙卷风的形成、
发生时间、危害);
3卷锋面气旋的形成
过程与条件、对天
气的影响
1卷37人类活
动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2卷白令
海峡陆桥
1卷37地理环
境整体性;2卷
37熊猫栖息地
的变迁
1卷37青藏铁
路与热棒;2卷
河套平原生态问
题(泥沙淤积、
水污染)
资源跨区域调
配
旅游地理1卷旅游规划;2卷
发展旅游的地理意
义;3卷旅游资源开
发条件的评价
1卷旅游规划;
2卷旅游活动准
备;3卷旅游资
源评价
1卷旅游资源开
发条件评价;2
卷旅游价值和开
发条件评价;3
卷旅游资源开发
条件评价
1卷旅游活动与
环境;2卷旅游
资源开发条件评
价
环境保护1卷(全球气候变化
的不利影响);2卷
湿地(白洋淀)资
源的开发与利用;3
卷湿地(鄱阳湖)
资源的开发流域
1卷外来物种入
侵;2卷人工林
与自然林的生态
效益(水土流失)
;3卷人工林与
雨林的比较(湿
度)
1卷人类活动对
环境的影响(水
产养殖);2卷
快递包装对环境
的影响;3卷生
物多样性(物种
衰竭的原因及保
护措施)
1卷喀斯特地貌
与水土流失;2
卷喀斯特地貌水
土流失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