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学课件--鼻科学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6
耳鼻咽喉科学课件(正文内容正式开始)耳鼻咽喉科学是医学领域中专门研究耳部、鼻部、咽喉部疾病的学科,它涵盖了多个疾病和相关治疗方法的知识。
本课件将系统介绍耳鼻咽喉科学的基本原理、常见疾病和临床治疗方案。
一、耳科学1. 耳部解剖学耳朵是人体感知声音的重要器官,它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鼓腔,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
了解耳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耳科疾病的发生和治疗非常重要。
2. 常见耳科疾病耳科疾病包括感音神经性耳聋、中耳炎、耳鸣等。
通过介绍这些疾病的病因、症状和诊断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耳科疾病的特点和治疗原则。
3. 耳科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的耳科疾病,针对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比如对于感音神经性耳聋,可以采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康复措施。
对于中耳炎,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或者行鼓膜穿刺引流等手术治疗。
二、鼻科学1. 鼻部解剖学鼻部包括鼻外形、鼻腔和鼻旁窦。
了解鼻部解剖结构对于理解鼻科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 常见鼻科疾病鼻科疾病多与鼻腔和鼻旁窦有关,如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等。
介绍这些疾病的病因、症状和诊断方法,使同学们对鼻科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
3. 鼻科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的鼻科疾病,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比如对于鼻窦炎,可以采用抗生素治疗、局部冲洗、鼻窦扩张等方法。
对于鼻中隔偏曲,可以通过手术矫正。
三、咽喉科学1. 咽喉解剖学咽喉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交汇的部位,包括喉部、杓状软骨、会厌等。
了解咽喉的解剖结构是学习咽喉科学的基础。
2. 常见咽喉疾病咽喉疾病常见的有扁桃体炎、声带息肉等。
介绍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症状和诊断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咽喉疾病。
3. 咽喉科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的咽喉疾病,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扁桃体炎,可以采取抗生素治疗或手术切除扁桃体等方法。
对于声带息肉,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耳鼻咽喉科学是研究耳部、鼻部、咽喉部疾病的学科,了解它的基本知识对于同学们理解相关疾病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耳鼻喉【耳鼻喉绪论】鼻的应用解剖鼻由外鼻、鼻窦和鼻腔组成。
鼻窦:包括额窦、上颌窦、筛窦(分为前组和后组)、蝶窦。
外鼻:⑴支架:①骨:额骨鼻部、鼻骨上颌骨额突和腭突②软骨:隔背软骨、大翼软骨、鼻副软骨⑵皮肤:鼻根和鼻背皮肤薄而松弛,可以移动⑶静脉回流:内眦静脉和面静脉⑷神经:三叉神经的一、二支⑸淋巴回流:颌下及腮腺鼻腔:⑴鼻前庭:前界—前鼻孔,后界—鼻阈⑵固有鼻腔:①内侧壁②外侧壁:下鼻甲及下鼻道,中鼻甲及中鼻道(中鼻甲基板,鼻丘,钩突、筛泡、筛漏斗,窦口鼻道复合体),上鼻甲及上鼻道③顶壁④底壁⑤前鼻孔⑥后鼻孔⑶鼻腔粘膜:①嗅区粘膜:假复层无纤毛柱状上皮②呼吸区粘膜: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后2/3)⑷鼻腔血管:①眼动脉:筛前动脉及筛后动脉②颌内动脉:在翼腭窝内分出腭蝶动脉、眶下动脉、腭大动脉③静脉回流;颈内外静脉及眼静脉。
克、吴氏区⑸鼻腔的淋巴:前1/3,后2/3;咽后及颈深上⑹鼻腔的神经:①嗅神经②三叉神经的以、二支③自主神经:交感及副交感神经※窦口鼻道复合体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邻近区域结构。
包括:中鼻甲,钩突,半月裂,前筛、上颌窦自然口,鼻囟门。
中鼻甲是鼻内窥镜手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
该区域的解剖结构异常会影响前组鼻窦的通气和引流,导致鼻窦炎发生。
鼻窦:①上颌窦②筛窦③额窦④蝶窦⑤鼻窦的血管、淋巴和神经鼻神经:㈠嗅神经㈡感觉神经:1.眼神经—鼻睫神经:①筛前神经②筛后神经2.上颌神经—蝶腭神经:①鼻后上外侧支②鼻后上内侧支3.植物神经:①交感神经—岩深神经②副交感神经—岩浅大神经鼻部生理:①通气②过滤③清洁④加湿⑤加温⑥共鸣⑦嗅觉⑧反射鼻粘膜:①嗅区②呼吸区鼻症状学一、鼻阻塞鼻阻塞原因:二、鼻漏三、嗅觉障碍常见的嗅觉障碍有:1. 嗅敏感度降低—嗅觉减退2. 对某个或某些嗅素嗅觉丧失—部分性嗅觉缺失或失嗅;对全部嗅素嗅觉丧失—完全性嗅觉缺失或失嗅3. 嗅觉异常:嗅觉过敏、嗅敏感度提高、嗅觉倒错、错嗅、幻嗅嗅觉障碍按原因分类: 1. 呼吸性嗅觉减退和失嗅2. 感觉性嗅觉减退和失嗅3. 嗅觉官能症鼻源性头痛特点: 1. 一般都有鼻部病变2.多为深部头痛3.鼻腔粘膜收缩或使用表面麻醉剂后,头痛可以减轻4.头痛有一定部位和时间四、鼻音:①闭塞性鼻音:鼻呼吸道被阻塞时②开放性鼻音:发音时软腭不能关闭鼻咽部五、鼻出血鼻腔血管:颈内A————————→眼A ——————-→筛前A↘筛后A颈外A————————→上颌内A————→蝶腭A ——→内侧支 | | ↘| |——→眶下动脉外侧支| || |——→腭大A————→面A ——→上唇A克氏静脉丛(Kiesselbach’s plexus):鼻中隔前下部的静脉构成静脉丛鼻-鼻咽静脉丛(Woodruff’s plexus):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表浅扩张之鼻后侧静脉丛※出血部位:最多见于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利特尔动脉丛或克氏静脉丛),其次为鼻腔后部的鼻—鼻咽静脉丛,也见于鼻中隔后部动脉。
鼻科学☆危险三角区:外鼻的静脉主要经内眦静脉和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内眦静脉又可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同,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鼻腔易出血区血管组成: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黏膜下相互吻合,形成动脉从,称为利特尔动区,是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鼻-鼻咽静脉丛: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表浅扩张之鼻后侧静脉丛利特尔动脉丛:鼻腭动脉,腭大动脉,上唇动脉,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的鼻中隔支,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丛,称之为利特尔动脉丛,临床上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此区称为利特尔区。
◆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构成。
★固有鼻腔外侧壁:(1)下鼻甲及下鼻道:1)单独水平状卷曲薄骨2)下鼻道顶呈穹隆状,顶端有鼻泪管开口3)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骨质薄,是上颌窦冲洗最佳位置(2)中鼻甲及中鼻道:1)前组鼻窦开口于中鼻道2)中鼻甲基板,鼻丘,钩突,筛泡,筛漏斗,窦口鼻道复合体(3)上鼻甲及上鼻道:后组筛窦和蝶窦开口★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口。
该区域的解剖结构异常会影响前组鼻窦的通气和引流,导致鼻窦炎发生。
※窦口鼻道复合体病理生理学意义:OMC阻塞即可导致相邻的鼻窦广泛而严重的病变。
鼻窦内窥镜的手术原则是:通过微创的手术,解除鼻窦窦口的机械性阻塞,借助鼻腔鼻窦的粘液纤毛清除功能,从而解决广泛的鼻窦疾病★鼻窦分组及开口:前组鼻窦(上颌窦、前组筛窦、额窦):中鼻道;后组鼻窦后组筛窦:上鼻道蝶窦:蝶筛隐窝。
按其解剖位置和窦口的所在部位,可将鼻窦分为前后两组,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及额窦,均开口于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蝶窦,前者开口于上鼻道,后者开口于蝶筛隐窝。
颌窦开口于半月裂孔的后部,额窦开口于半月裂孔前端。
◆鼻周期(生理性鼻甲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称为~。
◆鼻周期的生理意义:促使睡眠时反复翻身,有助于解除疲劳。
★脑脊液鼻漏的好发部位:多见于额窦的后壁、筛窦顶壁、及蝶窦。
※◆脑脊液鼻漏的诊断:①病因,了解外伤史等。
②临床表现:有脑脊液或血液从鼻腔流出、头颈CT等辅助检查最后确诊依靠葡萄糖定量分析,其含量需在1.7.mmol/L(30mg%)以上。
※◆脑脊液治疗:①休息,注意引流通畅,禁填塞②止血,抗感染,必要时手术治疗③全身性、局部性治疗。
※◆鼻源性头痛特点:①一般都有鼻部病变,如鼻塞、脓涕等,多在窦内脓性物排出后缓解②鼻急性炎症时加重③多为深部头痛④鼻腔粘膜收缩或使用表面麻醉剂后,头痛可以减轻⑤头痛有一定部位和时间鼻骨骨折的特点:(1)外鼻突出于面部中央,易受伤骨折(2)鼻骨上部厚而窄,下部薄而宽,易骨折(3)暴力大小和方向决定骨折类型(4)严重的鼻骨骨折常伴鼻中隔骨折,软骨脱位(5)骨折处多有黏膜撕裂★鼻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好发于鼻骨下半部(1)局部疼痛、肿胀、鼻出血(2)鼻及鼻骨周围畸形(鼻梁变宽、鞍鼻)(3)触诊有骨擦感(4)鼻中隔偏曲、脱位等将导致比赛等症状★鼻骨骨折的治疗原则:⑴骨折复位:复位器不超内吡连线,填塞为支持与止血。
①应尽早进行②表麻③复位⑵血肿、脓肿的处理:早期手术清除,以免软骨坏死。
L型切口大,彻底引流,术后鼻腔填塞, 以免复发。
并用足量抗生素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俗称“伤风”、“感冒”,有传染性,四季均可发病,但冬季更多见。
急性鼻炎的临床表现:(1)初期(前驱期):1)1~2天,全身疲乏2)鼻及鼻咽部干燥灼热,鼻黏膜充血干燥(2)急性期(湿期):1)2~7天,不同程度的发热、头胀、头痛2)鼻塞,鼻分泌物增多,喷嚏,鼻腔发痒3)说话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4)鼻粘膜充血水肿,鼻腔充满粘液或脓性分泌物(3)末期(恢复期):症状逐渐好转,若不发生并发症,数日后痊愈慢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鼻腔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为特征。
★※◇◆慢性鼻炎的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塞间歇性,交替性持续性鼻涕略多,粘液性多,粘液或粘脓性,不易擤出嗅觉减退不明显可有闭塞性鼻音无有头痛,头晕可有常有咽干,咽痛可有常有耳鸣,耳闷无可有下鼻甲形态粘膜肿胀,暗红色,表面光滑粘膜肥厚,暗红色,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椹状,鼻甲骨大下鼻甲弹性柔软,有弹性硬实,无弹性对麻黄素反应有明显反应反应性或无反应治疗非手术以手术为主★慢性鼻炎的临床类型及治疗的区别1慢性单纯性鼻炎治疗原则:根除病因,恢复鼻腔通气功能(1)病因治疗:及时治疗局部/全身性慢性疾病(2)局部治疗:①鼻内用糖皮质激素②鼻腔清洗③鼻内用减充血剂④其他治疗:封闭疗法、针刺疗法2慢性肥厚性鼻炎原则:手术治疗为主(1)药物治疗:①滴鼻液用②滴鼻剂原则同单纯性(2)手术治疗:(1)粘膜肥厚、对减充血剂不敏感者,可试行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选用下鼻甲切割钻粘膜下切除肥厚下鼻甲海绵体组织,尽量避免损伤表面粘膜。
(2)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3)下鼻甲骨折外移术(4)鼻窦手术变应性鼻炎(AR):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点。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I型变态反应,与细胞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部分神经肽的相互作用相关。
致敏原刺激肌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特异性IgE抗体结合在鼻粘膜表面再次刺激致敏原致敏状态与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桥连激发细胞膜生化反应组胺为主的多种介质释放,伴炎细胞浸润★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本病以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为主要特征。
1、喷嚏每天常有阵发性喷嚏发作,每次多为连续性少则3~5个,多则十几个或数十个。
2、鼻涕大量清水样鼻涕,是鼻分泌亢进的特征性表现,又称鼻漏。
3、鼻塞程度轻重不一,季节性鼻炎由于鼻粘膜水肿明显,鼻塞常很重。
4、鼻痒多数患者有鼻痒,季节性鼻炎尚有眼痒和结膜充血。
5、嗅觉减退由于耳粘膜水肿明显,部分患者尚有嗅觉减退。
☆◇变应性鼻炎的并发症:变应性鼻窦炎、支气管哮喘、分泌性中耳炎☆变应性鼻炎的鉴别诊断:血管运动性鼻炎、非变应性嗜酸细胞增多性鼻炎、超反射性鼻炎、急性鼻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阶梯式治疗方法。
◇主要治疗原则①避免接触过敏原②药物治疗(非特异性治疗)③免疫治疗(特异性治疗)1、药物治疗①糖皮质激素(首选)②抗组胺药(扑尔敏)③肥大细胞膜稳定剂④减充血药⑤抗胆碱药⑥其他:降低鼻粘膜敏感性;手术2、特异性治疗①避免与变应原接触②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粘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粘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临床特征。
★鼻息肉的临床表现:①双侧发病②持续进展性鼻塞,嗅觉障碍,闭塞性鼻音,打鼾③分泌物可为粘液性、浆液性,并发感染可成脓液性④阻塞咽鼓管造成耳鸣、听力减退⑤阻塞鼻窦引流引起鼻窦炎⑥鼻镜检查见鼻腔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灰白色淡黄或淡红、荔枝肉状半透明肿物⑦巨大鼻息肉造成“蛙鼻”畸形★鼻息肉的鉴别诊断:(1)上颌窦后鼻孔息肉(2)鼻腔内翻乳头状瘤(3)鼻咽纤维血管瘤(4)鼻腔恶性肿瘤(5鼻内脑膜脑膨出★※鼻出血的病因:1、局部原因(1)外伤:鼻外伤(骨折及异物)、手术(2)肿瘤(3)炎症:鼻腔及鼻窦炎症(4)鼻中隔疾病:偏曲、溃疡、糜烂、穿孔2、全身原因:凡引起动静脉压增高、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病变均可导致(1)急性发热性传染病(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管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3)血液病:①凝血机制异常:血友病等②血小板质或量的异常:白血病、再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4)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V-C、K、P、Ca缺乏(5)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6)中毒:磷、汞、砷、苯等(7)遗传性出血毛细血管扩张症(8)内分泌失调:青春发育期的月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鼻出血的好发部位:(1)利特尔动脉丛(little area):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丛。
为鼻出血常见部位。
(2)克氏静脉丛(Kiesselbach’s plexus):鼻中隔前下部的静脉构成静脉丛(3)鼻-鼻咽静脉丛(Woodruff’s plexus):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表浅扩张之鼻后侧静脉丛(4)鼻中隔后部动脉※鼻出血的诊断:了解病史,明确出血侧鼻腔、出血诱因、出血量的多少、既往病史、就可诊断。
★※鼻出血的治疗:(一)一般处理:1.明确出血部位、查找出血点,用1%麻黄碱棉片或0.1%肾上腺素棉片塞入鼻腔。
2.估计出血量、询问病史、测血压、脉搏、注意面色等一般状态,抗休克:输血、补液、保温。
3. 镇静:安慰、镇静药物(二)★常用止血方法1.烧灼法:适用于反复少量出血,且能找到出血点者。
⑴化学腐蚀剂:30-50%硝酸银、30-50%三氯醋酸⑵物理方法:电烧、YAG激光、射频、微波2.填塞法:用于出血较剧、渗出较大或出血部位不明者⑴鼻腔可吸收性填塞物:适用于血液病所致的鼻出血。
⑵鼻腔纱条填塞:用于出血较剧、部位不明者.⑶后鼻孔填塞:鼻腔填塞纱条无效者⑷鼻腔或鼻咽部气囊或水囊压迫.填塞法注意事项:①填塞时全身应用抗生素②填塞物于24—48小时取出③对患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应慎用,严密观察,因易引起心梗或脑血管意外3.血管结扎法:适用于严重出血者①中鼻甲下缘平面以下出血者—结扎或栓塞上颌动脉或颈外动脉②中鼻甲下缘平面以上出血者—结扎筛前动脉③鼻中隔前部出血者—结扎上唇动脉4.血管栓塞法:对严重出血者也可采用此法,通过介入、造影术,找到出血动脉,然后行DSA栓塞之。
5.鼻中隔粘膜划痕、鼻中隔粘骨膜剥离术6.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面部转。
移全层皮瓣行鼻中隔植皮成形术(三)全身治疗:镇静剂、止血剂、维生素C、K4、P, 老年人应注意心肺功能、抗休克、纠正贫血(四)查找出血原因,进行病因治疗★鼻窦解剖特点:①窦口小,鼻道狭窄而曲折,易于阻塞,引起鼻窦通气引流障碍;②鼻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续,鼻腔粘膜炎症常累及鼻窦粘膜;③各窦口彼此毗邻,一窦发病可累计他窦。
④各窦自身特点及窦口的位置:a上颌窦:最大,但窦口高,在中鼻道的位置最后、最低,受累机会最多b筛窦:蜂房状,不利于引流,易感染c额窦:位置高、窦口低,但毗邻前组筛窦,易受累d蝶窦:位于其他各窦的后晌,单独开口,发病机会较少急性鼻窦炎局部因素①鼻腔疾病②临近器官的感染病灶③直接感染④鼻腔填塞物过久⑤鼻窦气压骤变★◆急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全身症状:畏寒发热,食欲减退,便秘,精神萎缩,全身不适局部症状:(1)鼻塞(2)流脓涕(3)嗅觉障碍(4)局部痛及头痛体征:(1)黏膜充血肿胀(2)鼻道脓性引流(3)局部红肿、压痛★急性鼻窦炎的治疗原则:①根除病因②接触鼻腔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③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急性鼻窦炎的并发症:(1)颅内并发症(2)眶内并发症①眶内蜂窝织炎②眶内炎性水肿③眶壁骨膜脓肿④气栓★※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轻重不等,时有时无。